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关于托洛茨基、托派与第四国际的争论

2015-2-21 14:18| 发布者: 燧鸣| 查看: 3941| 评论: 3|原作者: 若羽、梅菲斯特|来自: 知乎

摘要: 在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时候还是要严肃地审视历史上经典作家的观点,托洛茨基既然以“不断革命论”立场闻名于世,上世纪中国和俄国的两场革命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他的理论。

四、不断革命论


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写 道:“民主派小资产者只不过希望实现了上述要求便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 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至少 是发展到使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中。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 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
这就提到了新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不间断性:
第一、民主革命和消灭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中间并不隔着一道万里长城,革命不会仅仅停留在民主派小资产者的改良愿望上。
第二、革命是以日常改良斗争为起点,它的深入超过了夺取政治权力以及作为其基础的所有制的剧变,超过了劳动组织与分工,而欲争得彻底的社会改良,必须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权。
第三、革命虽然开始以民族的疆域,但不会在他的边界上停留,只有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胜利,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稳定确立。
这 个思想影响了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年轻的俄国犹太人,也就是青年托洛茨基,1905年,由于日俄战争的失败,俄国爆发革命,革命中间,托洛茨基是彼得堡苏维埃 主席,革命失败后,托洛茨基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成小册子《总结与前瞻》,系统阐述了“不断革命论”的思想,“一般社会学的定义——资产阶级革命——决不 能解决某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政治策略任务、矛盾和困难。” “无产阶级不扩大革命的基础,就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许多劳动群众阶层,尤其 是农村中的劳动群众,只有在革命先锋队——城市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才能第一次被吸收到革命中来,并在政治上组织起来。革命鼓动和组织工作将靠国家 财力来进行。最后,立法权本身将成为使人民群众革命化的强大工具。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部负担放在无产阶级肩上的我国社会历史关系的性质,一方面给工人政府 造成巨大困难,同时也会(至少在政府成立的初期)给予它难以估量的优越性。这会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执政的无产阶级将作为解放农 民的阶级出现在农民面前。”“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把我们的纲领划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原则意义。资产阶级执掌政府这一事实, 就使我们的最低纲领中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兼容的一切要求不能存在,因为这些要求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先决条件。但是政权一旦转到社会 主义者占多数的革命政府手中,那时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区别,就失去了原则上的和直接实践上的意义。无产阶级政府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约束在这种区别的 范围之内。”“不断革命论意味着把消灭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同社会主义革命联系起来,并把后者同日益增长的社会冲突、无产阶级对统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特权不 断进攻联系起来”。
不过,当时并非就托洛茨基一人赞成“不断革命论”,如同李星在《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的前世今生》中写道“「不断革命论」并非托氏 独门功夫。在1905年俄国革命工人运动大发展背景下,托氏与另两位社会民主工党的大活动家帕尔乌斯和克拉辛共同提出「不断革命论」。这三个人认为,大工 业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改变了阶级力量的对比。由于产业无产阶级有能力取代资本家集体管理社会,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全球系统,就进入了为继续生存而挣 扎的阶段。资产阶级与其它各剥削阶级可以妥协、让步,对无产阶级群众运动却定要毁之而后快。与此同时,20世纪初全球资本主义系统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少 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后起资本主义地区形成了分工体系的中心与边缘关系。后起地区的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被限定在「边缘身份」的框架内,当地资产阶级对 中心有极大的经济依附和政治(军事)联系,无力进行彻底的民主改良。基于以上两个理由,不论帝国主义中心地区也好,后进资本主义外围也好,每当无产阶级在 争取改良的时候走得太远,组织性和阶级觉悟增长太快,本土资产阶级就与其它剥削阶级连手一道扼杀群众运动,以免工人闹到夺权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 义中心与后进地区的资本家们通常都要求助于公开的军事独裁;后进地区的资产阶级同时还必需容忍许多前资本主义残余和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作为合伙镇压工人 的代价。/虽然工人运动的日常工作是争取具体、局部的改良,但为了不让辛苦争来的改良隔段时间就付诸东流,工人阶级不得不设法剥夺资本家的产业和政治权 力,为此,前者被迫组织起自己的政权。也就是说,在帝国主义时代,为了落实民主改良,工人阶级不得不先行建立自己的政府。实践表明,有产者不经过激烈战斗 从不认输。这意味着内战。工人之外的被剥削阶级和阶层(小农、城市贫民)在经济上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多重压迫,他们的日子往往比工人更难过。内战中这些阶级 和阶层是工人反对资产阶级政权的同盟军。”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统治链条在其薄弱环节断裂,落后国家的民主革命任务(土地改革、民族解放、给小民族以分离权 利、实现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得到解决。1917年俄国大革命的胜利宣告了孟什维克给进步资产阶级当尾巴的“阶段革命论”的破产, 后来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因为作为第三国际党的中共被迫在实践中抛弃斯大林加诸他们的“既非无产阶级专政、也非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革命论”公式,搞社 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工人国家。中俄革命都完成了消灭封建残余、给农民以土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反观印度,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从未取得胜利,在资产 阶级代议制的门面上还夹杂着宗法时代的种姓制度和地主剥削制。
孰是孰非,读者可以自己阅读中俄革命历史并结合其他资本主义体系里的外围国家的现状做判断,不过,基路伯先生只会轻浮地调侃托派组织的分裂,却不敢直面最核心、原则的理论问题。


五、阿米巴虫式的分裂
基 路伯先生提到的国际托派第一次分裂之后不久,苏联格别乌派出间谍用冰镐暗杀了“单干就啥也成不成”、“吃教条主义亏“的老托。他们怕的是什么,我想应该不 是看似薄弱的托派组织吧。托洛茨基死前说:”请告诉我的朋友,第四国际,必胜“。老托相信能最终获得胜利的,绝非某个具体的政治组织,比如总部设在巴黎的 第四国际书记处(它是历史最悠久的托派组织,就是老托在世时的”第四国际“)或者其他曾教授、基先生提到的分裂出来的托派组织,而是说,革命的无产阶级最 终将带领人类冲破迷雾,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没有压迫与剥削的无阶级社会。斯大林们不害怕托派,但他们怕的是托和他的朋友们宣传的未被歪曲的马克 思主义传统。然而,对工人革命的主观信念并不自动保证托派在实践中路线的正确性,托派只是左翼的一部分,它带有资本主义制度下反体制的左翼团体的一切弱 点。然而,革命不是靠某个左翼团体就能策划、鼓动的,托派的弱点并不能抹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们宣传的东西是无产阶级革命值得去努力的方向。
“解 释下你们托派为什么不断在分裂吧?”左翼团体分分合合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不独托派有。南亚的毛泽东主义者曾经分裂为好几个党,2008年之后,因为 是否入阁、是否放弃武装,尼泊尔毛派还有过几次分裂;希腊共产党可是根正苗红的第三国际正统,不还是分出希腊共产党(马列)以及其他一些团体,最近上台的 激进左翼联盟的领导人从前还是希共(国内派)成员,希共(国外派)和希共(国内派)发生分歧,国内派被开除。国外的事情咱们暂且不表,我们就以大陆的左翼 团体“少年中国评论”(YCA)为例,该团体成立于2008年,目前发生过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起源于“求爱门”事件,因为两个领袖的恋爱纠纷造成了其中 的一些成员(以女性成员居多)离开YCA,详情点击
youth-sparks.com/bbs/vi,; 第二次分裂发生于2013年,少年中国评论的一些成员搞了一个名为“女神读书会”的网络平台,当时YCA的头头们计划把他办作一个吸引青年的外围团体,但 女神读书会的主持者和一些YCA成员不想涉足实际的政治实践,而YCA的另一些骨干则认为需要形成成影响现实的“核心社会主义者团体”,这是最近一次的分 道扬镳,因为当事者没有公开对此表态过,所以目前没有此次分裂的详细记录。因而,“无限可分”并非托派特色。

另外,至于说兰道、罗斯默谋划撇开老托单干,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沙佩尔、巴枯宁计划撇开马克思、恩格斯单干,召回派计划撇开列宁单干,受到党内成员一致拥护的革命导师大概只存于在神话里。

结语:

基 路伯先生在结尾处号召告别偶像,这算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且毫无意义,托派并没有把老托当偶像。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来都不是一种封闭的,教条的,完整的体系, 而是不断地发展着。不过,在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时候还是要严肃地审视历史上经典作家的观点,托洛茨基既然以“不断革命论”立场闻名于世,上世纪中国和俄 国的两场革命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他的理论,那么,了解他还是尽量自己阅读托洛茨基生前留下的作品,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个世道里江湖术士很多,有的可能顶着 教授的名头,也有的可能自称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在此简单罗列下托洛茨基书单和所谓的托派文献,大家自己做出判断吧。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长期提供托洛茨基著作阅读(以下作品皆可找到):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托洛茨基
总结与前瞻(1906年)

新路向(1923年)

文学与革命(1924年)
中国革命问题(1926-1940年)

列宁以后的第三国际(1928年)

我的生平(1930年)

不断革命论(1930年)
俄国革命史(1930年)

论德国法西斯(下一步怎么办?德国无产阶级的关键问题)(1932)

论学生与知识分子(1932年)

被背叛的革命(1936年)

斯大林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1937年)
《共产党宣言》九十周年(1938年)

他们的道德和我们的道德(1938年)

过渡纲领(1938年)
三种俄国革命观(1939年)

保卫马克思主义(1940年)

斯大林评传(1940)

关于所谓的托派,请参考这个链接里的文章与小册子: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第四国际
顺便推荐三本实体书,施用勤老师翻译的《托洛茨基论十月革命》、《托洛茨基论中国革命》、《托洛茨基论反法西斯》,皆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燧鸣 2015-2-22 01:31
责编:燧鸣
引用 子_云 2015-2-21 08:35
云遮雾罩的,托派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反毛。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5-2-20 15:43
这何来矛盾,官僚的反动性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十月革命的压力会产生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会越来越小,直到官僚彻底反动,复辟资本主义,在之前,官僚和工人群众的互动中成为主导力量,但是依然受到工人群众的压力,这种压力表现为要么官僚完全胜出复辟资本主义,要么工人群众完全胜出,实现政治革命,在这个中间,官僚在压力下可能会采取一些革命的举动是很正常的。



附:


四、”经典托理论“的破产与”正统托理论“的确立
你没看错,”经典托理论“和”正统托理论“是两个理论。
所谓”经典托理论“是原汁原味的托洛茨基主张,而”正统托理论“则是为了应对托洛茨基主义的理论危机,向现实妥协的各派托理论中,妥协的最少的那个。目前世界托派的主流是”正统托理论“。
前面说过,托派有两大原则:
1、公有制;2、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性。
这两大原实际是对苏联性质判断的归纳总结:斯大林官僚集团是不可能促进革命的,只会阻挠革命,苏联的进步性、革命性只能来源于工人国家,判断依据是公有制。
这种矛盾的判断就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
既然官僚集团是不能促进革命的,而公有制是进步与革命的判断条件,那么如何看待苏联在东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是不是工人国家? ...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7 06:47 , Processed in 0.01551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