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40|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人过万圣节被指崇洋媚外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1 19:09: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xm 于 2023-10-31 19:26 编辑

非虚构故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315990/answer/3270652047
记者,微信公众号:非虚构故事;ID:LZX-CG




没想到,上海的年轻人过个万圣节都被骂上热搜。

他们骂的点很熟悉,无非就是意识形态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什么“不爱国”“崇洋媚外”“殖民文化”“西方文化渗透”“民族自卑症”等等老掉牙的调调。


















都什么年代了,还一口一个洋人,以为自己还活在大清?除了暴露了心中的辫子和骨子里的自卑还能说明什么?

其实,这跟意识形态有毛关系啊,这些年轻人无非就是找个理由寻个乐子,释放一下自己年轻的活力而已。

我甚至怀疑这些人是患上了一种“跟快乐有仇”的病,见不得别人轻松、快乐、纯粹享受生活,看见美好的事物就要想尽办法上价值、扯大词、扣帽子 。

看了社交媒体上的图片,上海年轻人玩万圣节不再只是扮鬼吓人,有很多新的表达,比如cos成明星、国产剧中的经典形象、在直播间说“哪里贵了”的李佳琦、乙方、迎接双十一大促的电商人等形象。

他们过的是上海改良版、“本土化”的万圣节,有态度、有意思、有创意,还好玩。




这怎么能说是文化渗透,明明就是文化融合。要知道,我们华夏文明最强大的地方就是融合,从古至今其他文明在咱们文明面前同化的数不胜数,这也是我们华夏文明持续5000年没有中断的原因。

有大V说,上海万圣节是她见过最棒的一个万圣节。

上海万圣节有血腥,有隐喻,有巧思,还有基于流行文化的共鸣,真的做到了百鬼夜行。但在纽约街头走一圈,大多是被性化的戏服,简单粗暴,欲望远远大于恐怖。论细腻敏感地装神弄鬼(此处只有褒义),的确还得看我们东亚人。


这不仅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而是西方原本的万圣节被上海人用自己的想法给解构了。这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难得一见的场面,它独属于上海,比大多数扮鬼怪吓人的变装都要多元、包容、犀利、鲜活,一种发疯般的美好。

它展示上海这座城市苦中作乐、真诚热烈、多元包容、鲜活叛逆的生命力。











就是这样一件本来很好玩的事情,结果被一些见不得别人快乐的人带节奏,说成是“民族自卑症”。

一位网友说得好:看批评上海万圣节的发言有种看太监评论X生活的既视感。

这些人一辈子让祖宗的裹尸布捆住了手脚,主动给自己套上枷锁还打着大爹的旗号,想给所有人都立立规矩,傲慢自大却又无人在意,以致怨气比鬼还重。

比如下面这位,怨气很重又无计可施,然后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强加给了这群上海年轻人。

我敢说,在他的心里,他就是认为洋节洋气、时髦,中国传统节日土鳖,他才是那个患有“民族自卑症”的人。

还有,过一个节一定要了解它的来历吗,很多国人恐怕连春节的来历都不知道吧。

再说了,除夕是中国的节日都不放假,人们过过万圣节怎么了?

胖虎鲸老师说得好:不过万圣节,正常;过万圣节,也正常;自己不过也不许别人过还破口大骂,十分不正常。

那些骂上海年轻人过万圣节的人,在面对外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可又是另外一副嘴脸,巴不得人家把春节写入法定节假日。

外国人细化中国文化,过中国节日就是“大国风范,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过外国节日,喜欢一些好的外国文化就是“崇洋媚外,软骨头,二鬼子”。

如此双标,未免太不自信了吧。

发布于 2023-10-30 22:12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10-31 19:21:33 |只看该作者
一种发疯般的美好。


穿越民国和军少谈一次甜甜恋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10-31 19:40:25 |只看该作者
嗯,自己认同哪个就过哪个嘛,只要不魔怔就好,文化节日这种东西没有谁高贵谁低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23-10-31 20:13: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rascension 于 2023-10-31 20:26 编辑

还真别说,今早我在贴吧里还聊过这件事,刚好那个主楼里贴图和这贴子里的图都差不太多,我就把我发在那的话语搬过来加上点贴吧里不方便多说点话来简单表达下我的观点罢:

其实,这种商业化运作的cos+游行成风气应该是从日本那边传过来的(西方的商业化性质其实没这么重,还是更偏传统一点,现在消费主义横行的西洋三节的年轻化新习俗很多其实是日本的二创),说得露骨一点就是现在的万圣节、圣诞节和情人节这种“营销”,其实真从阶级+民族双角度来追根溯源的话,那可以说是非常让人不舒服甚至会感到膈应(万圣节一来有西方前现代的节日内核,二来还是日本这个历史上和中国有过节的国家在意识形态右转之后的文化输出品的娱乐狂欢)。但是我认为一味地排挤这种“浪潮”显得过于肤浅(接受就不用说了,把这些东西囫囵照单全收者肯定是要批判的,区别只是轻重缓急问题),关键在于对这个“浪潮”参与者的阶级成分分析以及如何针对这个参与者阶级进行用他们能接受的行为、语言和方法“切入”之。
       很明显万圣节游行这种玩意最讨好的一定是年轻的小资产阶级。但是现在的年轻小资产阶级有一个和十几二十年前本质上的不同点,那就是他们是伴随着强烈无产化危机心理阴影的一代小资产阶级。我今天在内网上面看了看舆论风向,非但没有很多人去批判“过洋节”,反倒有很多人为之鼓吹来指桑骂槐明年春节假期和整个调休制度——这在前两年民族主义高涨的时候是很难看到的。这时候显然做“孤勇者”去“迎难而上”非但不会有多少人愿意细听,反倒在情绪的裹挟下这群小资产阶级只会直接把你看成“肉喇叭”,这对左派在这一阶级的(虽然小资不是重点团结对象,但是也不能完全就把这一个阶级彻底拱手让人)话语权式微只会雪上加霜。相反,不如利用这个cosplay游行来个“宜细不宜粗”,从分化这些cos主题要素的角度来假借品评cos美感的角度来“无意识”地捧高一些立意巧妙的装束和扮演的同时踩掉一些牛鬼蛇神的东西。具体用贴子里的四张图举例,图1图2这种带有一定程度社会批判性和讽刺性的cos如果能“本土化”推广开了反而我觉得挺好。只要能把洋节的某种舶来形式添加上符合自己的内核,那这就不算是“崇洋媚外”,至少同一个帖子素材里做对比,前两图的cos相比图3传达的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的诡异结合和图4这种无明显内核只是造型夸张而博人眼球是有着很微妙但本质的差别的。说白了就是在这种cos中找到那些能引起共鸣的、内含无可逃避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东西去挤占这个形式,让参与者虽然能在当时找到乐子,但是却因为这种cos的社会现实性让这个“乐子”被阶级撕裂感快速消解(本质上和那些左翼网络流行曲《金银》《封建》《阳光开朗孔乙己》是一个路数)——让小资产阶级在他们的阶级享乐中“先寓教于乐,再乐景生哀情”,其实不失为一种行动或者宣传手段。
       至于为啥得靠万圣节这个洋节只能说是将计就计了(至少比同是被日式商业化改造过后的圣诞节和情人节这种充满着消费主义铜臭的“新节日习俗”好得多),毕竟国内传统节日暂时没有搞出这种推陈出新的手段,那就先借用他人的场地来塞自己的货呗。其实对于传统节日某种意义上也开始凝聚出某些古怪的“共识”了,譬如对调休的口诛笔伐乃至消极抵抗也算得上一个有进步含义时代特色。只不过一来还没有把这种东西能和传统节日的主题挂上一个钩,让反调休这种东西能成为新的“传统”;二来很多人总喜欢把本国的“传统”总去捆绑某些陈腐落后的规章,而看不到自身对这些东西的对抗其实也是一种“传统”,这种“无根之水”一样的管解构不管重构的特点也是这些具有反叛性的小资产阶级意识最致命且带有反动色彩的缺陷,所以在通过“小资产阶级共同语言”打入这个圈子内后,对圈内的“众生相”一定要有一个鲜明的评判标准和偏好倾斜(还得让这一套标准能为一批小资产阶级所认同)。其实关键就在于如何去理解“传统”二字:“传统”的代表权不应该有“权力相关的成王败寇”这一思维定势,一切的“反传统”本质都要回归到重构这个“传统”的内核,单纯的解构是不够的——这个弯不转过来,才是真正容易被崇洋媚外者利用来解构共同体自身意义的危险信号,这远比什么“过不过洋节”的争论要严肃得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3-10-31 20:38:45 |只看该作者
Drascension 发表于 2023-10-31 20:13
还真别说,今早我在贴吧里还聊过这件事,刚好那个主楼里贴图和这贴子里的图都差不太多,我就把我发在那的话 ...

第一,这是商业化的节日,你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知道在资本的选择下,任何无产阶级意识都被无害化,边缘化处理。
第二,无产阶级会有自己的节日,会有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除夕春节是非商业化的,保留了家庭乃至氏族的团结文化的节日,这就是全中国人节日,可以很好的包容到小资产阶级,不需要去额外解构并重铸资本营造的“本土化的万圣节”
第三,美其名曰万圣节,其实玩的还是漫展的那一套,怎么对待漫展就怎么对待这个“万圣节”,资本营造的双十一,双十二,一三一四节,女神节,光棍节都是一个道理,倒是拿起了西方文化做起了本土资本的保护伞。
最后,我认为这是批着文化的皮实则资本的实的一场闹剧,矛盾还是先前漫展就发生的那一套,没有什么特别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23-10-31 20:45:07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话的,除夕不能放假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3-10-31 20:52:27 |只看该作者
万圣节:孔老二,汗流浃背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23-10-31 21:23:26 |只看该作者
乐不眠 发表于 2023-10-31 20:38
第一,这是商业化的节日,你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知道在资本的选择下,任何无产阶级意识都被无害化,边 ...

闹剧肯定是闹剧这没错,但是小资产阶级(尤其是无产化边缘的年轻一代小资产阶级)同样也不都是愚蠢的。相比日本那边很多无意义的纯博眼球cos,这次上海里面既然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包含有那么一点点内核(自发产生的无产阶级意识色彩),那就不妨借着这种话题点“沙里淘金”一番。这件事里面有部分点滴能看出很显然当代小资产阶级最大的毛病不是“没有无产阶级意识萌芽”,而是“故意逃避自己其实是个无产阶级的现实”,那么借力放大这个东西不能说没有催化作用。至于“资本选择什么”,那是相对于“人选择什么”而言的——其实我想要表达的是要对“既成事实”的分析解构,以及在这之上的对这种活动的部分参与者的基于人的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引出“资本的选择”和“具体人的选择”的矛盾性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说白了此法只适用于类似上海这样已经发生了这种活动的地方,而对于其他地域则完全无必要推广,通俗点说这其实是一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无贬义色彩)。

对于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旧传统新解”当然是最重要的,例如春节和中秋这种崇尚“团圆”的节日里,可以围绕对“家族团圆”的重构,先用民族取代血统,再由阶级取代民族逐步展开,这一点其实很多海外的侨民和留学生就做得不错,国内其实可以效法他们的做法,在当下这个很多家庭要离散过节的社会中构建新的共同体概念,从而找回“年味”和“节味”。再比如端午这种纪念屈原这一带有国族色彩和一定时代进步色彩的人物悲剧的节日里,就可以很巧妙地以古鉴今,甚至对屈原在当世和现世角度的二重评价展开,通过屈原的生平赋予这个节日一定的纪念-教育双向意义。这些传统节日的一大好处就是商业化较轻,很多东西的重构话语权是无主的,所以赋予这些节日新解就不用像万圣节这样“沙里淘金”(更糟糕的如圣诞节这种几乎已经沦落为情人节2.0的玩意都很难淘金了);不过难也难在要“平地起高楼”,以及如何除掉“传统节日是官老爷定义的”的思维误区(现在很多小资产阶级认为传统节日的话语权已经在统治者手里,所以他们通过采取“认同洋节切割本土节”来反叛,实际上这是非常大的误区,这是默认要拱手让位传统节日的解释权予肉食者,这种做法需要坚决抵制),我觉得这个方向可以从“团圆矛盾”和“调休矛盾”来下手,不过千万不能有“加州除夕放假所以春节给美国、韩国除夕不禁烟火所以春节给韩国”这样的自暴自弃,也就是本质上不能再让“统治者”做普通人的文化嘴替了——只有“我比这群肉食者更懂传统更懂过节”的想法开始产生,那么才是节日观念重回正轨的信号

点评

乐不眠  有道理  发表于 2023-10-31 21:32:2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3-10-31 23:50:50 |只看该作者
咋没人cos资本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3-11-1 03:41:17 |只看该作者
乐不眠 发表于 2023-10-31 19:21
穿越民国和军少谈一次甜甜恋爱。

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21:23 , Processed in 0.026987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