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试论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

2021-3-5 23:2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215| 评论: 0|原作者: 迎春|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为了避免对社会主义概念产生错误理解,为了避免混乱,马列毛主义者有必要废弃社会主义的概念,直接运用从资本主义过渡的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概念,突出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内容,重新回归马克思、列宁以及毛泽东后期采用的过渡时期概念。  
为了避免对社会主义概念产生错误理解,为了避免混乱,马列毛主义者有必要废弃社会主义的概念,直接运用从资本主义过渡的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概念,突出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内容,重新回归马克思、列宁以及毛泽东后期采用的过渡时期概念。

  试论过

  试论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

   迎       春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天津市革命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班子,准备写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组织上让我参加。因为大地震、主要还是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教科书连一个草稿都没有写出来,写作班子就解散了。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于我来说,依然是一件未了的心愿。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收集了一些资料,写了一些文章,但是,对于过渡时期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说明。现在,眼看年纪越来越大,不可能写出一本书,只能把思考了的一些想法留下来,供有志者参考。

  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面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题目就是当今最大的社会科学课题之一。

  一, 将社会主义改称为过渡时期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胜利,使共产主义从幽灵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胜利至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虽然绝大多数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已经实现了资本主义复辟,但是,新的共产主义社会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头号威胁,不过对这种新社会的经济基础,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地说明,所以,有必要研究它的政治经济学及其发展历史。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建立的新社会,究竟是个什么社会?它的正确名称是什么?这些问题存在着混乱,需要澄清,现在是到了澄清的时候了。

  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它叫做共产主义,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同一概念,都是指的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出现的新社会。后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21页)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进一步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三卷   第84页)这样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就出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以前的一种过渡社会形态: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在马克思那时还只是一种预见,而到列宁那里已经成为客观事实。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领导着苏联的革命和建设,自然也成为理论上的权威。他在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宣布:“我们现时在一九三六年的情形,又是怎样呢?---------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所有一切部门中都已完全被消灭的时期。”“这就是说,人剥削人的现象已被铲除和消灭了,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已奠定为我们苏维埃社会不可摇的基础。”“既然它占用着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而资本家阶级又已经被消灭,于是任何剥削工人阶级的可能都完全铲除了。”(《论苏联宪法草案》斯大林     《列宁主义问题》第659-660、661、662页)他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特征,乃是不受剥削的工作者们间同志的合作和社会主义的互助。这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完全相合,因为生产过程的公共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巩固的。”(《列宁主义问题》第715页)在晚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他强调:“我国的商品生产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种的商品生产,是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显然,它决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而且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货币经济’一起共同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事业服务。”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的法则(即现在所说的规律——引者注)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单行本   第15、36页)等等。这样,社会主义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有自己的基本经济规律,是“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所有一切部门中都已完全被消灭的时期。”“任何剥削工人阶级的可能都完全铲除了。”总之,斯大林认为农业集体化以后,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社会主义就没有阶级斗争了,不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了,商品经济也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生产,满足需要”等。斯大林的这种理论,违背了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的理论,更违背了列宁关于过渡时期“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时期”的理论。斯大林在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之间,增加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形态,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各国占据统治地位理论。

  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参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1433页)而且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过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也曾受到斯大林的理论的干扰。在评价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时,毛泽东指出:“他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好处是提出了问题,缺点是把框子划死了,想巩固社会主义秩序,不要不断革命。母亲肚里有娃娃,社会主义社会里有共产主义萌芽,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斯大林看不到这个辩证法。”(《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   第70页)在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第196页)“关于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没有阶级?有没有阶级斗争?应该肯定还是有的,还是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出现复辟的情况--------我们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开一次中央全会就讲,开一次党大会就讲,使得我们有一条比较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毛泽东传》1949-1976   1251页)他在《重要指示》中说:“一九四九年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十三年后重提阶级斗争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6页)

  毛泽东总结了十月革命以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社会的历史经验,确认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过渡时期的理论,批评了斯大林的错误,重新强调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而且发展了马列主义,指出过渡时期复辟资本主义的主要危险来自共产党内部,即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在《重要指示》中指出:“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7页)他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继续革命理论,指明了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革命的性质是文化革命,斗私批修;开展全民性的批判修正主义的群众运动;指出商品经济是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等等,并且在我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反对修正主义的“大演习”,建立了革命委员会的新政府组织,开展了教育革命、文艺革命等,发动了几亿人民群众进行了“斗私批修”的伟大运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震动了世界,开辟了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资本主义复辟,从反面证明了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科学性。可见,过渡时期是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时期,而不是斯大林所说的是“发展生产,满足需要”的和谐社会。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时说:“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很有文章可做。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包括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另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只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究竟怎样说法才对,要好好研究。”(《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    第77页)

  过去人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列主义所说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斗争的时期,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

  斯大林有关过渡时期的错误,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错误。他是运用生产关系的理论,分析、探讨新社会的经济性质,认为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不存在资产阶级了,就没有阶级斗争了,商品经济也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了。而我国的邓总设计师则说:“不过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现在才解决-------贫穷绝对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有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他还号召:“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第261、265、267页)根本不承认外资企业是资本主义、不承认香港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这是混淆生产关系性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典型代表,和斯大林的认识错误根本不同。由此在我国掀起了一场有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大争论,至今仍然是这种错误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

  为了避免对社会主义概念产生错误理解,为了避免混乱,马列毛主义者有必要废弃社会主义的概念,直接运用从资本主义过渡的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概念,突出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内容,重新回归马克思、列宁以及毛泽东后期采用的过渡时期概念。以下我们就不用社会主义的概念,直接运用过渡时期。

  二,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苏联时期出版了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探索。但是,这是一本完全背离马列主义的书:从内容上看,它否定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从方法论看,是形而上学的,因此,是一本完全错误的教科书,是苏联复辟资本主义在理论上的表现。

  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身体力行,组织了几个理论工作者一起研读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

  毛泽东组织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背景,主要是“大跃进”中,我国一些人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当时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阶级斗争的理论占据统治地位。

  毛泽东对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方法论方面是完全否定的。他指出:“这本书的基本缺点,是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他们国内还存在阶级斗争,还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敢像我们这样大讲阶级斗争,大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本书的写法很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这本书的写法很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教科书对问题不是从分析入手,总是从规律、原则、定义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从来反对的方法。原理、原则是结果,这是要进行分析,经过研究才能得出的。人的认识总是先接触现象,通过现象找出原理、原则来。而教科书与此相反,它所用的方法,不是分析法,而是演绎法。形式逻辑说,人都要死,张三是人,所以张三要死。这里,人都要死是大前提。教科书对每个问题总是先下定义,然后把这个定义作为大前提,进行演绎,证明他们所要说的道理。他们不懂得,大前提也应当是研究的结果,必须经过具体分析,才能证明是正确的。”“教科书的写法,不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没有说服力,没有吸引力,读起来没有兴趣,一看就可以知道是一些只会写文章,没有实际经验的书生写的。” “关于产品分配,苏联教科书写得很不好,要重新另写,换一种写法。应当强调艰苦奋斗,强调扩大再生产,强调共产主义前途、远景,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民----------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像他们那样强调个人物质利益,不能把人引向‘一个爱人,一座别墅,一辆汽车,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那样为个人不为社会的道路上去。”所以,他的结论是:“总的说来,这次读的教科书修订本第三版下册是若干观点有严重错误,部分的、又是严重地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还不能说是完全地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有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书,说它已经基本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目前还不好做这样的结论。”等等。(《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下   第800、801、803、807页)这些评语,是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以前写的。

  毛泽东批评了斯大林否定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理论的错误以后,如果再评价苏联时期的这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定会说它基本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评价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反复强调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强调商品经济的存在是客观规律,是针对当时我国存在着的否定商品经济的理论。他说:“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倾向不要商业了,至少有几十万人想不要商业了。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同志们,我们才九年,就急着不要商品,这种主张是不对的。只有当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了,只有当社会产品大为丰富了,而中央组织有权支配一切产品的时候,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不必要而消失。相反,只要两种所有制没有变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商品生产就还不可能废除。”“这段里关于商品存在的条件,阐述的不完整。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是过渡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同上书  上册   第39、56、58页)重新学习毛主席对于政治经济学的这些论述,回想当年人们狂热的共产主义思想情绪,更加深了对领袖人物作用的理解。没有毛泽东这样伟大领袖为社会发展把舵,我国人民必将经历更多的曲折和磨难,为此,我们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而感到自豪!

  以上是苏联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据说上海曾经出版过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开始改革开放,这本教科书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我们作为经济学的理论工作者,也没有看到这本书,所以,无法评论。

  这就是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历史发展状况。

  三, 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从什么地方论述开始?

  研究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所以,讨论政治经济学从什么地方入手,首先要探讨一下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概念,是划分人类社会的标准,使社会学科能够成为科学的基本理论。

  斯大林对生产关系有一个定义。他说:“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甲)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乙)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丙)完全以生产关系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对象。”(《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单行本   第65页)

  我认为斯大林对于生产关系的定义是错误的。首先,斯大林所说的(甲)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生产过程的资本家剥削无产者的剩余价值;流通领域的劳动力商品买卖;分配领域的资本家获得利润,无产者领取工资;生产出的产品被消费,实现剩余价值的再生产等。这个过程就叫资本主义所有制。因此,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说成是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错误的;其次,“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互相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丙)完全以生产关系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分配关系是经济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过程的关系、流通领域的关系、分配领域关系等的总和,而不是斯大林所说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包括以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再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生产关系。

  正因为斯大林这样定义生产关系,所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从所有制入手,而不是从产品的社会形态分析入手。

  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代表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从研究商品开始的。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第一卷   第47页)马克思从商品这个“元素形式”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于政治经济学来说,具不具备普遍性呢?应该说是具有普遍性。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以物为媒介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文化关系、血缘等关系的区别,就在于各种人与人关系的媒介的不同。经济关系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因为物质利益关系是政治、文化、血缘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基础关系。

  既然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以物质产品为媒介的关系,因此,研究生产关系就必然要通过物质产品来揭示这种关系,否则研究就必定带有主观性。斯大林对于过渡时期的经济关系有一个表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特征,乃是不受剥削的工作者们间同志的合作和社会主义的互助。”这个“定义”就是没有结合物质产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结论,存在着片面性。他没有论及过渡时期还存在着商品经济,还存在着私有制的残余。只有研究了过渡时期既存在调拨产品,又存在着商品经济这样两种经济关系,才会认识到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等,才能得出科学、全面的结论,即过渡时期既存在产品经济,存在着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又存在商品经济,相互交换劳动的私有制关系,因此,依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

  从资本主义过渡的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形式的产品:一种是调拨产品,另一种是商品。调拨产品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而商品经济则是私有制社会残存的生产关系。这就是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存在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经济结构彼此斗争的具体表现,是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

  1, 调拨产品

  毛泽东在《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批评了我国一些经济学家:“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 “在我们这里,很大一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围内调拨的产品。”(第39、49、63页)可见,调拨产品是商品经济的对立物,是消灭私有制商品经济以后出现的公有经济的细胞形态。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没有研究调拨产品,也还没有看到其他著作有调拨产品的研究。可见,对于调拨产品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首先,调拨产品是商品的对立物,是消灭商品经济以后出现的一种生产物的社会形态;其次,调拨产品不以它的使用价值决定,而是由其社会属性决定。“斯大林根据商品是一种可以转让所有权的产品这个理论,说苏联的生产资料不能列入商品的范畴,这值得研究。在我们这里,很大一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围内调拨的产品。也有一部分生产资料是商品,我们不仅把拖拉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卖给公社,而且为了公社办工业,把一部分工业生产资料卖给公社。这些产品,都是商品。”(同上书   第63页)

  调拨产品即“全民所有制范围内调拨的产品”,不仅是过渡时期再生产的基石,保证了职工的劳动权利,没有资本主义社会解雇、失业的威胁,而且还是整个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乃至外交的支柱。调拨产品体现的社会关系,正是斯大林所说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劳动者们分工合作,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共产主义关系。调拨产品的研究,不仅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要研究,而且是未来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2, 商品经济

  过渡时期存在商品经济,是由于经济条件决定的,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残存着的私有经济关系。

  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反复强调市场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到晚年,他则强调指出,商品经济是过渡时期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经济根源。他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13页)

  这样,过渡时期经济结构的细胞形态就呈现出来:调拨产品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而残存的商品经济则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整个过渡时期就是共产主义的产品经济与残存的商品经济彼此斗争的过程,这就是过渡时期的生产关系内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品经济必将逐步取代商品经济,最终一统天下,实现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可见,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依然要从“细胞”形态入手,从研究调拨产品、商品这种形态开始。

  四, 关于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有精深的研究,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状况,他对未来的过渡时期经济进行了分析。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显然,这里通行的就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这就是说过渡时期必然存在商品经济,存在着交换劳动的关系,承认还会存在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过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过渡时期不存在商品经济。实际情况是过渡时期仍然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过是残存的商品经济:即在大量调拨产品之外的部分;而大量的调拨产品,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必须的“扣除”的部分:包括“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10、9页)马克思所说的“扣除部分”,是过渡时期社会的“公共财产”,即调拨产品,而总产品中“扣除部分”之后,剩下的分配给个人的部分则是商品经济。这里的商品经济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商品交换中出现了计划价格;包括出现了“货币——商品”,即职工不出卖商品,而直接获得货币购买商品等新的现象。

  马克思还指出:扣除部分“虽然从一个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生产者谋福利。”(同上书   第10页)他在这里指出,过渡时期的劳动者实际上存在着双重身份: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另一方面又是“私人地位的生产者”。马克思预见过渡时期的劳动者,既是“社会成员”,是公共财富的拥有者,又是“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过渡时期存在的调拨产品,表现了劳动者的社会成员的身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者有本质区别;存在着的商品经济,反映了劳动者的“私人地位生产者”的身份,过渡时期就是调拨产品与商品经济的斗争时期,是两条道路斗争的历史时期。研究调拨产品与商品经济彼此消长的历史过程,就是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毛泽东总结了过渡时期的历史经验,不仅创立了继续革命理论,指明了革命的对象、方法,并进行了“大演习”,开辟了向共产主义前进的道路,在政治理论方面为向共产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指明了商品经济是过渡时期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为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重新回归马列主义轨道指明了方向。

  现在,我国的经济学理论界不仅不研究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理论统统扔掉了,完全不讲生产关系,不讲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研究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只讲主观的要求和政策,说一大堆大话、空话,历史唯心主义泛滥成灾。

  我在文章中大量引用了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话,虽然繁琐、不容易懂,但是我学习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收获,写出来供后人参考。

  让我们重新沿着马列毛主义指引的道路,推进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8 22:41 , Processed in 0.01996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