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三湾改编之前,毛教员连打了二十天败仗

2020-11-14 20:4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9483| 评论: 0|原作者: 通吃岛

摘要: 那个印象中战无不胜运筹帷幄的毛教员,在三湾改编之前竟然经历了那么多失败,说是“狼狈不堪”都毫不夸张。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强大到不可思议。第三则要惊讶于,它四十年后的历史回响。

“三湾改编”之前,毛教员连打了20天败仗

“三湾改编”中,“支部建立在连上”是一定会被强调的,而“士兵委员会”这一条则常被忽视。士兵委员会在31、32年左右由于各种原因就消失了,但毛教员对此一直念兹在兹,多次提及。 

  “三湾改编”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支部建立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描述,在课本、新闻、纪录片上都常常听到。但如果我们真正回到那个历史场景中去,则一定会觉得非常惊讶。

  首先是惊讶于,那个印象中战无不胜运筹帷幄的毛教员,在三湾改编之前竟然经历了那么多失败,说是“狼狈不堪”都毫不夸张。

  第二个惊讶于,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强大到不可思议。

  第三则要惊讶于,它40年后的历史回响。

  先来个回顾。

  遇险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毛教员凭借卓越的能力,最高时担任过代理宣传部长和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当时他年仅30岁。

  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我党成员,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判失败。很快,武装反抗国民党成为党内共识。

  8月30日,毛教员被正式任命为湖南省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而在这之前,他参与过的唯一军事行动恐怕是,在第一师范读书时,领导学生志愿军配合长沙警察,缴械了3000北洋溃军。但是这毕竟和真正的军事指挥不同。

  毛教员欣然接受这个任务。早期的革命者很多都是如此,革命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不会的话就去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但问题很快出现。

  当时的计划是,各地工人、农民有组织地暴动,军队则从湘赣边界出发,相互配合一路攻占长沙。可各地暴动的消息很快被泄露,长沙等地提前加强了警备。

  9月6日,毛教员安排了安源的暴动事宜后,动身前往在湘赣边界(铜鼓)驻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在路途中,他经历了人生最大的险情之一。

  9月9日,毛教员在浏阳张家坊村被民团清乡队抓住。当时正是白色恐怖最顶点的时期,“疑似的”赤色分子被抓后立即枪毙都是常有的事,更不必说他这种实打实的共产党员。毛就被押送到民团总部执行枪决。我们直接看他本人的回忆:

  我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机会。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脱险后,毛教员来不及喘口气,于9月10日赶到了铜鼓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部。

  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个摊子。这个“第一师”,其实是前些天毛教员在安源时才组建起来的,下辖三个团。

  第一团的主体是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参加过北伐战争,战斗力较强。

  第二团则主要由安源的工人武装临时整编而来。“工人武装”主要就是安源的矿警队、纠察队,之前他们的任务只是协助罢工之类的工人运动。

  第三团的主体则是原浏阳等地的农民自卫军,也就是农民组织起来对抗地主民团和防范土匪的非正规军事组织。

  现在,这三个团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于16日左右一路打到长沙城,配合计划于16日的长沙暴动,一举解放长沙。

1.webp.jpg

  好消息是,毛教员得知,第一团前不久收编了黔军溃兵邱国轩的一个团(现改番号为第四团,与第一团一起行动),也就是说,现在共有四个团5000余人的兵力了。

  坏消息是……

  连续失利

  9月11日,邱国轩这个第四团在行军途中突然叛变,从后部袭击第一团。毫无防备的第一团直接被打散,粮食弹药和大量银元全部被抢走,人员损失惨重。团长钟文璋,这个黄埔二期的毕业生,就此失踪下落不明(也有考证说他逃回家里,后来又投国民党,牺牲于中原大战)。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就这么失败了。

  第二团也并不顺利。9月12日,攻下醴陵收获颇丰,但由于大量敌人援军已从长沙扑来,又只好撤走。16日,第二团又攻下浏阳,但很快又遭到敌人反扑,艰难突围损失惨重。

  第三团毛教员亲自率领。9月11日攻占白沙乡,9月12日攻占东门市。但好景不长。9月13日,敌军反扑开始,14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伤亡较大,毛教员率部撤走。

  正规军的失利,导致各地的农民暴动得不到配合和支援,也被轻松各个击破。

  原定于9月16日的长沙暴动、解放长沙只好推延。

  9月19日,三个团的余部会和于文家市。他们只剩下1500余人了。

  在这之前,毛教员虽然与中央有诸多分歧(这个大家很熟悉了,一向如此),但在打长沙、打大城市这件事上,还是他们的共识。可此时他却不这么想了。

  当晚的前委会议上,毛教员坚持认为,从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攻打长沙已经绝无可能。他力主放弃长沙,进军湘南,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去。经过激烈的争论,毛教员得到多数支持,尤其是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的支持。

  这就是有名的“文家市决策”,“农村包围城市”的序幕,缓缓拉开。虽然在不久之后,这一系列决策就被中央扣上了“逃跑”“落草为寇”“红色山大王”的帽子。

  更要紧的是,现实的军事危机仍未解除。国民党部队一路追击,毛教员人头5000大洋。

  9月25日,在向莲花县进军的过程中,后卫第三团遭遇伏击,损失三百人三百条枪。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前敌委员会委员,黄埔二期毕业生,毛教员的坚定支持者,卢德铭,为掩护部队撤退中弹牺牲。为此,毛教员痛心疾首。

  连续的军事失利、长时间的疲劳行军,导致非战斗减员严重。除了因伤病掉队的以外,还有大量逃兵,甚至一个排一个连成建制地逃跑。

  毛教员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还记得他从民团手里死里逃生的经历吧?

  “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

  这半个月穿草鞋的高强度行军,让他的脚伤进一步恶化。但他一定要和战士们平等,不肯坐担架,而是勉强拿一支拐杖支撑着行军。后来他自己曾回忆说,“秋收起义我的脚烂了,就是柱着一根树枝当拐杖,上了井冈山”。

2.webp.jpg

  后来拄拐也成了他的习惯

  不仅仅是行军。他拖着伤脚穿梭于基层战士之间,一边给大家鼓劲,一边做着细致的调查研究。为什么我们一直失败?为什么逃兵这么多?怎么才能扭转局面?

  他发现了很多。比如,一些军官有旧军阀习气,随意打骂士兵,士兵毫无主体性因此不积极。比如,部队情绪波动大,打胜仗则兴高采烈放松警惕,打败仗则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毛教员的分析,这是政治素养低,作战没有政治目标造成的。再比如,群众不了解革命军,不帮助不响应,甚至为避兵祸全部逃到山里去,致使部队长期得不到休整和补充。反过来,沿途的地主武装则不断袭扰,我们像瞎子一般不明敌情。等等。

  还有好的发现。凡是有党员或党员多的连队,逃兵就少些,风气也更好。

  三湾改编及其历史回响

  就这样,9月29日,革命军来到三湾村。最初五六千人的部队,现在只剩下700多人。但毛教员并无任何悲观情绪,反而觉得“大有希望”。

  当天晚上,就在村里的泰和祥杂货铺,前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三湾改编开始了。

3.webp.jpg

  后来的复原场景 :小而破旧的杂货铺,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精简整编部队,留下基干力量。三个团编为一个团,现有的700多士兵去留自愿,不枪毙逃兵,要走的反而给发路费。原有的军事水平差、对未来悲观失望的旧军官被剥夺实权,提拔战斗中涌现出的新人。

  第二是,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军事民主。官兵一律平等,禁止打骂体罚士兵。士兵言论自由,可公开批评长官,参与决策过程。长官没有特殊待遇,经济公开,接受士兵监督。这事实上废除了原有的“雇佣兵”制度及其思想参与,士兵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士气大涨。

  第三,支部建立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这确保了最基层的军事单位都有党组织存在,党代表参加党委会,传达党的决策和精神,党和基层紧密相连。而优秀的党员也能直接影响基层的每一个士兵,并发展新党员。毛教员后来评价说,这让部队“艰难奋战而不溃散”,从此以后,红军可以随时随地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但国民党及其他军阀的部队,一旦化整为零就常常再也找不回来了。

  除此以外,“根据地”思想也有了雏形。毛教员指出,假如部队能取得地方群众的支持,就可以随时随地补充、修养、安置伤员,还能掌握敌军动向,部队的损伤就会减小很多。这一雏形思想在11月成功实践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后来又实践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期间他还宣布了几条新的行军纪律:“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后来这逐渐发展为我军军纪“三项纪律,八大注意”。

  三天后,部队改编、休整完成,离开三湾。

  1927年9月9日,毛教员死里逃生后来到铜陵,第一次接触军事指挥。

  仅仅二十天之后的1927年9月29日,他提出了三湾改编的具体方案,并迅速落实,“支部建立在连上”从此成为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在此期间他还提出了我军军纪的雏形和“农村包围城市”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思想的雏形。

  没有人天生就会,没有人不碰壁,但仅仅20天他就解锁了这些成就,这成长速度也太快了些。

  随后的故事。

  27年10月,毛教员来到井冈山。一年后,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总战略就已经形成了,后来的事情完全按照他的预测发展。

  老读者们都看过我的《长征史》——1930-1933年的三次反围剿,毛教员已经是几乎战无不胜。36年,他把反围剿的经验教训系统总结,完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讲稿,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成熟,已经有了独特而完整的体系。之后两年,他又完成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名作。

  从第一次接触军事指挥,军事理论与实践都达到如此高度,他一共只用了10年。

  其实也不仅仅是他,第一代革命者的成长速度都非常惊人。就在这只20里天屡战屡败的秋收起义队伍中,走出了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张宗逊上将、陈士榘上将,等等。后来毛教员一直强调在实践和斗争中成长,而非在学校里学习,这些经历也是原因之一。

  结尾说点别的。

  “三湾改编”中,“支部建立在连上”是一定会被强调的,而“士兵委员会”这一条则常被忽视。士兵委员会在31、32年左右由于各种原因就消失了,但毛教员对此一直念兹在兹,多次提及。

  1965年,毛教员重上井冈山。他同随行的江西省副省长王卓超说道:

5.jpg

  第二年,士兵委员会的精神在近40年后迎来了一次最强烈的回响。

  这就是后话了。

  (全文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8 10:40 , Processed in 0.02203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