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振兴中医药事业及产业的思考

2020-7-12 22:4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605| 评论: 0|原作者: 李慎明 陈其广 张小敏|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振兴中医药事业不仅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阔的世界意义,而且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无比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家有必要把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弘扬中国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助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四

  由国务院国资委组建国有大型中医药集团并鼓励社会资本创办民营中医药企业,国家给予融资便利和税收优惠

  中医药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而且是个符合现代人类生活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求的巨大产业。继承和发展中医药这笔人类光辉遗产,使汇聚了文化和科学精华的中医药及其产业不仅在国内振兴而且走向世界,仅靠民间资本远远不够,需要举全国之力,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大兵团作战精神。因此,由国资委组建国家中医药集团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采用融资便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支持众多中小民营中医药企业的发展。在中医药这一宏大的战略产业中,真正体现国有企业为主导,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五

  成立国家中药材专卖局,把中药材作为国家安全战略资源,从药材种养殖、收购、初加工、炮制制作和销售流通(包括对外贸易)实行专管专营制度

  现在,野生中药材资源逐步枯竭,人工种植有不少施以化肥、喷洒农药,药材道地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这迟早会毁掉整个中医药,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另外,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中药企业从我国低价购入就地粗加工后的原料药,运回国内精炼,提取制剂,制成西方人习惯的胶囊、片剂和颗粒剂,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以高价返销中国市场,我国每年从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地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尽快解决。

  中药材可参照国家烟草专卖的相关职能与运行体制机制,对我国中药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对全行业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国家中药材监管与储备管理职能并设立相应机构,让中药为整个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恢复发展保驾护航。要从中药产业链第一环入手。首先保护好、利用好野生中药材资源,对稀缺濒危野生中药材制定严格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规,按照道地药材规则建立中药材种养基地,确保中药材的种养和炮制“纯正”。近期内尤其要注重扶持和鼓励中药传统炮制技艺的传承创新,确保中药的国宝技艺和国宝药品不改本色、不失传续。未雨绸缪,秉承“先饮片、后成药;先治疗、后滋补;先国内、后国外”的方针,开展中药大数据分析、预测、调配等工作,保证国内外供需安全和结构平衡。划定中药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供应比例红线,优先保证国内供应;划定传统中药、现代中药和非药物使用比例红线,优先保证药用供给。制定稳定中药材产供销关系和价格的管理政策和规划,防止国际垄断集团或私人资本垄断药材、操纵价格,造成企业和国家经济损失,为中医药及相关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人民健康——保持一致。

  与西医药业相比,中医药行业的服务与药材价格较低,这也是中医药与西医药竞争时的劣势,中医药“西化”与此有着直接关联。适当合理提高中医药服务及其药材药品价格标准势在必行,这对于保护中医药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是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六

  在国家中药材专卖局统一安排下,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鼓励发展人工养殖种植,实现合理且可持续利用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药用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只能用科学方法进行人工种养殖,以此作为保护野生药用资源和相关动植物种群规模的关键有效手段,以实现兼顾保护动植物资源尤其是濒危野生动物和满足人们合理的用药需求双重目标。《中医药法》规定:“国家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种质基因库,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支持依法开展珍贵、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及其相关研究。”动物药是我国传统中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犀角、麝香、鹿茸、海马、穿山甲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经过几十年不断驯化和繁育,上述动物养殖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建议国家对药用动物养殖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并制定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配套政策,统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对濒危珍稀动物驯养、繁殖、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允许有专业实力和技能的驯养单位购养犀牛、麝、穿山甲等种源进行科学研究和繁殖;恢复犀角尤其是人工按年反复限量磨取的犀角粉在救治危急重症的经典特效中药品种里的定向利用,依法支持人工繁育药用动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建议国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要求有关部委做好协同推进中医药关键、重大类别和品种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于行业、企业的投入,建议国家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国内企业为资源有限的药用野生动植物种养殖产业发展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对于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一定优势的在研项目给予相应的财政资金扶持,以尽快达到产出与利用的动态平衡。

  建议国家加大对科学繁育的技术扶持,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为牵头单位成立专门的野生动物繁育研究所,对如犀牛、林麝、梅花鹿、穿山甲、海马等动物进行系统的养殖繁育研究,动用国家科研力量解决这些动物的繁育问题。当前,养殖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的梅花鹿、犀牛和黑熊已经成为家畜,未来穿山甲、赛加羚羊等经过若干年持续不断科研和养殖投入,也会成为与猪马牛羊类似的规模化饲养家畜,和人类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

  进一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教育和科研体系

  现在的中医药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药学院普遍存在学生看不懂古医书,并把阅读中医学经典视为畏途、盲目照搬西医药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忽视望闻问切以及针刺、艾灸、正骨等中医基本诊治方法。在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里,传统型中医老师不能管理住院病房,仅在门诊看病。住院部病人的治疗实质上是以西医药为主流,中医药仅是摆设,这使高校学生对中医的理解明显偏离正确轨道,毕业后难以行医、不会用药。

  应严格遵循传统中医药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改革课程体系,纠正中医药教育西化的不良倾向,营造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浓郁校园氛围,强化传统人文思想熏陶,培养大量具备传统中医药思维与创新思维的中医药人才。关键是按照“调课程、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的中医人才培养经验,设立纯正中医临床专业、剔除中医药院校的无关专业,改变本科及以下的中医药学历教育里对外语等与中医药不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课程、课时和达标的设置,用对汉语、古汉语、中医药经典和跟师临床等课程来替代。汲取日韩的经验,成立针刺、艾灸、正骨等细分专业或中医学校。改革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招生办法,逐步专设汉语文化和中医药科普知识科目用于高招考试,降低师承者和民间自学者的入学录取门槛,弱化或取消英语晋级考试。中医药教学中,应把中医药基本理论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课以《易经》《难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鉴》《濒湖脉学》为主。要对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师提出明确的实践知识技能和效果要求。医药一线的中医师在评定专业职称和提升管理职务时,务必特别强调和考核临床实践水平。在中医院校和民间恢复师承制,增加和硬化师承教育的要求和比重,并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制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外语和学习西医不必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必修课强制要求。

  建议加大对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扶持力度,降低中医药大学的学费,在中小学设立中医药课程普及中医药常识,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学习中医药,为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医药科研要把“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为目的,用中医原创思维和中医药基本原理方法作为科研基本方法,做真正的中医研究,而不是用西医西药的思维方式和原理方法来破解、改造中医中药,实质变成用西医西药研究中医。科研成果评价和科技职称评定要坚决用中医中药原理方法为标准,而不是西医西药的原理方法为标准。

  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必须开设西医药基础课程,而西医药院校却不开设中医药基础课程。对中西医教育应一视同仁,西医药院校亦必须开设中医药基础课程。只有从教育层面解决这一问题,才有利于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结合。

  八

  对优秀中药方剂和传统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制度

  我国一些地方和单位为尽快显示业绩,把自主知识产权中药处方提交外商、寻求国际合作。另外,我国民间还散落大量在中医临床中行之有效的中药秘方、偏方。许多外商正加紧搜集研究分析,甚至在我国抢先申报中药专利。

  2015年11月16日,新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规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的技术或者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的产品涉及的科学技术事项需要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向批准准入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提请定密。”对于中药企业拥有的保密产品,不再由国家科技部负责审批,而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定密和延续保密的审批部门。由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该项工作未予以充分重视,又恰逢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因而直到2019年才启动产品定密及保密延期审批工作,但这项工作进展缓慢,至今仍未对急需解决延续保密的一批历史悠久的国宝级良药予以批复。《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对经依法认定属于国家秘密的传统中药处方组成和生产工艺实行特殊保护。”作为国家级的保密品种、国宝级的精品良药,很多优秀的中医药产品制作工艺、核心技术及处方极具保护价值,一旦泄密会使国家遭受严重危害和重大损失。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看,由于中药保密品种未能按时申请保密延期,一些中医药上市企业屡遭投资者的质疑,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建议政府从依法维护企业乃至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履行职能,或将中药品种定密和保密延期审批职能转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以尽快解决中药产品定密及保密延期问题;对于国宝中药的保密产品、非遗产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列入国家医保、优质优价、在等级医院无需药事会议直接入院药房等,更好地保护国宝中药保密品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对外国在我国注册的中药处方专利,再进行一次认真清理,从源头和战略上进一步提出适当的应对举措。

  九

  在拟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组建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研中心,借助系统论、量子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医学

  应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对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尽快审定出版《中华医藏》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原理和特点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的科学研究。

  本次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得益于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应加大中医药产业科技投入,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课题研究,制订各项落实措施。要明确扶持重点,设立政府科研专项基金,加大中医药科研院所开展学科与技术研究,把我国打造成世界中医药学科创新基地。对于国家工信、发改、科技等部门主管的项目,应将中医药项目优先纳入。建议组建适应课题需求的科研团队,构建科技资源有效利用新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突破中医药学重大科技难题。构建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基层医疗单位强强联合,促进技术转让与合作,使中医药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十

  支援全球抗疫,坚定不移把中医药推向世界

  在中国抗击疫情过程中,许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当前,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世界抗疫大战已经全面展开,形势异常严峻。经抗疫战火淬炼而成的中国方案和经验备受各国关注,知恩图报的中国人民也非常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提供支援。在中国的抗疫方案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协同无疑是核心内容,也是该方案之中国特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值得总结、发扬和全球推广。自疫情发生以来,在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凭借历史上对付瘟疫的扶正祛邪治则和辨证论治方法,成为最好的特效药,参与了防控救治全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西医药并肩成为抗疫战场上的主力军。此时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道义担当,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佳历史契机。特别是在加强中西医协同抗击新冠肺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上,必将推动中医药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中医药走向世界仍面临着文化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医药标准等诸多方面的阻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开来后,我们既迎来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新机遇,同时一些逆全球化现象也给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和阻力。但我们坚信,如果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融入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交流与传播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良好体验价值、健康价值,在所在国注意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假以时日,必将重塑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价值判断,树立起积极正面的文化中国形象。

  十一

  有关珍稀动物药养殖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医药法》规定:“国家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种质基因库,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支持依法开展珍贵、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及其相关研究。”动物药是我国传统中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犀角、麝香、鹿茸、海马、穿山甲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依法支持人工繁育药用动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坚定执行《中医药法》和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如果没有这些天然动物药,中医药疗效不彰,中医药最终也不能服众,不仅在国内无法振兴,而且不可能走向世界。

  一是关于犀牛的保护和利用。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后,于1993年发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将犀角从《药典》中删除,导致五十多种含有犀角的中成药都不再生产。采用水牛角替代生产的中成药,急救抢救特殊功效明显下降,与以往采用犀角生产的不可同日而语,“安宫牛黄丸”就是其中一例。犀角是解毒凉血的要药,其卓越功效是其他中药无法替代的,目前临床应用中常常用水牛角替代犀角,用量一般是犀角的8~10倍,但仍达不到犀角的显著效果。2002年凤凰卫视记者刘海若因车祸被英国医院判定为植物人,因服用1993年以前生产、使用天然犀角粉入药的安宫牛黄丸,在其昏迷100天后得以苏醒复原,创造了医学奇迹。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联合发布消息称,北京朝阳医院确诊了两例自内蒙古的肺鼠疫病例,后经特殊申请,以北京中医院刘清泉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使用了养殖基地定点封存的犀角参与治疗后,有效控制和扭转了病情,阻断了疫病传播。事实证明了犀角在中医临床救治危急重症、疑难杂症等应用中的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性。随着犀牛人工繁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云南养殖的犀牛数量达到150多头,年种群自然增长率超过8%,按此发展势头,30年后云南犀牛种群将达到约1500头,中国犀牛驯化的成功实践可以保障犀牛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支持的相关技术攻关项目研究发现,犀角像人的指甲一样,犀牛自己会定期找坚硬的树木或石头磨角,科研人员如获至宝,说明可直接活体磨角取粉,已不存在虐杀动物等问题,目前磨角取粉已成为一种动物福利。若传统制药工艺和技术断绝传承,则相关的传统医术也将失传,这将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中国犀牛驯化的成功实践已经保障犀牛实现兼顾种群规模可持续发展和犀角粉合理入药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建议国家在严格管控的基础上,重视并尽快允许养殖磨取的犀角粉在临床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治疗中入药,以达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目的。

  二是关于林麝的保护和利用。麝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分泌物麝香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是世界上麝香产量最高的国家,后由于偷猎盗猎、栖息地被干扰破坏等,我国麝的分布范围逐年缩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麝香产量也逐年减少。2010年我国野生麝的数量下降到几万只,濒临灭绝,开展林麝的养殖活动成为供应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1958年四川和陕西率先推进林麝的养殖工作,尤其在陕西宝鸡、汉中、安康、渭南、商路等地,政府持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林麝养殖的政策,有效推动了当地林麝养殖的产业化发展,使林麝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经过几十年来不断地驯化和繁育,林麝养殖技术已经完全成熟,林麝年种群扩大率已达到15%~20%。人工繁育也有效减少了乱捕乱猎,对野外种群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共有近300家林麝饲养场,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湖北、甘肃、云南、辽宁、湖北、青海、西藏、上海、河南等省市区,养殖总量约2.5万头,预计10年后存栏量超过10万只。目前,我国养殖麝类每年可产麝香约80~100kg,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5年后养殖林麝生产的天然麝香能满足市场需求。林麝在中国已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关于梅花鹿的驯养与繁殖。我国是养鹿和鹿产品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近代意义上的鹿业已发展了200多年。目前我国人工养殖梅花鹿存栏量达100余万只,已繁育出双阳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西丰梅花鹿、兴凯湖梅花鹿、清原马鹿等多个品种品系。含鹿茸的中医药产品已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和各地医疗保险目录,这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也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调动了养殖专业户的积极性。人工饲养梅花鹿产业和技术日渐成熟,使得梅花鹿的种群保持稳定。人工养殖使得梅花鹿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中国鹿茸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国每年向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量占我国鹿茸出口总量的97%~99%,形成了国家品牌,提升了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关于穿山甲、海马的驯养与繁殖。穿山甲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临床运用其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疗效显著。目前穿山甲养殖最主要的问题是种群资源的获取问题。国内收购穿山甲是不合法的,养殖穿山甲主要依靠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收缴的活体穿山甲,但这些穿山甲往往带有严重疾病,给养殖和科研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在广西、广东东莞等地,穿山甲养殖业得到支持和推进,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繁殖问题、逃逸问题、饲料问题,但如疾病预防等问题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仅依靠企业力量进行养殖技术攻关,成效是非常有限的。海马作为重要的海洋药物,具有很多陆生药材没有的药用成分,主产于我国广东和海南省海域。南海为我国海马主要自然分布区,大多为捕鱼时捕获的野生品种,我国在福建东山等地建立了海马养殖基地,目前养殖技术日趋成熟。

  延伸阅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文)

  

  作者:李慎明,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其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成员;张小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成员

  文章来源:原文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

  

  注释:

  [1]2008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李慎明提议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并参与调研组工作。十余年来,调研组成员深入中医药及其产业的各个环节第一线,调研涉及全国29个省市区的80多个市县区旗,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调研、讨论等,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发展中医药的议案和提案40余件。本文作者均为该调研组成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运用视频、邮件等形式进行调研,对疫情后我国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医药这一重大课题提出若干建议。作者认为,本文有的建议可能很粗浅甚至有疏漏,谨供相关部门和领导参酌。

  [2]《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

  [3]《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58~259页。

  [4]笔者做过调查,包括中医药界,毛泽东的这一指示鲜有人知。

  [5]王伟:《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一疗程仅需百元》,http://www.satcm.gov.cn/hudongjiaoliu/guanfangweixin/2020-04-18/14727.html。

  [6]壬岷:官媒首次披露:西医组死亡率是中医组10倍!人民健康论坛2020年2月5日,http://o.mzfxw.com/m/show1.php?classid=13&id=131159&style=0&cpage=0&cid=&bclassid=4。

  [7]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年版,第277页。

  [8]邓铁涛:《21世纪是中医的世纪,请大家拭目以待!》https://www.sohu.com/a/257715817_740831。

  [9]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编:《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397页。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11]曹东义主编:《中医群英战SARS: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12]张小敏:《从非正式制度到正式制度:民族医药文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以黎族医药为例》,《社会发展研究》2017第4期。

  [13]参见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中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www.askci.com,2019年1月2日;“2018年一季度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中药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分析”,www.chyxx.com,2018年7月6日。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刘春盛等主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271页。

  [1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271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6:44 , Processed in 0.01849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