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振兴中医药事业及产业的思考

2020-7-12 22:4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594| 评论: 0|原作者: 李慎明 陈其广 张小敏|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振兴中医药事业不仅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阔的世界意义,而且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无比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家有必要把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弘扬中国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助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振兴中医药事业不仅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阔的世界意义,而且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无比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家有必要把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弘扬中国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助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振兴中医药事业及产业的思考[1]

  李慎明 陈其广 张小敏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起了十分明显和关键的作用。中医是血肉相连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整体论,这与西医相互没有联系的现象定量的还原论不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在广大中国民众中获得认可,很多国际友人也盛赞其治疗方式和方法。由于西医传到中国以后,有很大一部分国人忽视中医,或者用西医的量化标准来要求中医,导致中医药文化发展在我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我国中医药的古方和秘方正遭遇国外的专利抢注冲击。一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完全胜利,即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并积极稳妥走向世界的最佳战略机遇期的真正开启。振兴中医药事业不仅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阔的世界意义,而且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无比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后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中医药医疗、健康和养老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和产业,这是一个远比烟草行业更能创造国民产值和广义社会财富的行业。国家有必要把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弘扬中国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助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中医药 传统文化 国家发展战略

  中医药(含各少数民族医药学)积淀了泱泱五千多年来人类文明之精华,是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反复检验、持续完善的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独特认知,是中国对人类和世界特有的原创性生命科学体系的重大贡献。

  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的全国性社会实践又进一步充分证明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危方面所具有的特有特效的重要作用。然而,要真正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现就进一步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提出几个建议。

  一

  紧紧抓住机遇,下决心让中医药在国内振兴并积极稳妥地走向世界

  毛泽东高度重视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曾为卫生部抑制、打击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而震怒,撤了卫生部两位老红军副部长的职。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我国中医药事业,多次强调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020年6月2日,他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又明确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2]党的十八大后,我国中医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201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2019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在京召开;次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特别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后四版都有中医治疗方案。2020年4月2日,国务院决定对制定年代久远、已被上位法废止或被其他法律规定所取代的10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其中就包括2003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废止这个条例是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特点并振兴、发展中医药。上述这些无疑都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国家法规和中央意见颁布后,虽然不少地方党组织和政府高度重视,但仍有一些国家管理部门和地方党组织、政府重视、落实程度不够。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央视采访中表示,与抗击非典相比,中医药介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已明显提前,但提前量仍有不足;特别是在疫情之初,相关管理部门和某些地方党组织、政府没有强调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作用,在现代医学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可用的情况下,客观上导致了大量轻症病人向重症及危重症转化。张伯礼的感受不仅代表了广大中医药界人士的看法,也得到了一些西医界人士的认可。有的省份在总结前段抗疫阶段性工作时,把所取得的成就归功给了西医,而事实是这个省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这次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中医药都起到了十分明显和关键的作用。我们决不能像张伯礼所担心的,在疫情过后甚至还没有过去,就又要遗忘中医药防疫抗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甚至直接间接否定全国奋斗在防治疫病一线广大中医药人员的重要贡献。

  我国中医药事业得不到应有的充分运用和持续发展,除了国际医药垄断集团、国际金融垄断集团与国际传媒垄断集团有计划地联手,长时期、全方位对中医药原理方法进行污损,对中医药产业尤其是“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和中成药经典品种进行多方位围剿外,与国内一些领导同志和相关管理部门对中医药持有的偏见有很大关系。当然,这些偏见的形成,与这些年的教育与国外垄断集团污化中医药有直接关系。

  有人认为,中医药养生还可以,唯有西医才是科学、才能治病。1954年7月9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召集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中医工作如下指示:

  “团结中西医是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中西医团结问题没有做好,原因是西医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西医有宗派作风。西医传到中国来以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把中医忽视了。必须把中医重视起来。把中医提得过高也是不正确的。团结中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医药科学。首先要弄清楚,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问题,同时是为了世界。掌握中医中药,必须要有西医参加,也要吸收有经验的中医,靠单方面是不够的,单有西医没有中医不行,有中医没有西医也不行。中医问题,关系到几亿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我们中国的医学,历史是最久的,有丰富的内容,当然也有糟粕。在医学上,我们是有条件创造自己的新医学的。中国人口能达到六亿,这里面中医就有一部分功劳嘛。西医到中国来,也不过百把年。当然,西医是近代的,有好的东西。但什么都是‘舶来品’好,这是奴化思想的影响。看不起中国的东西,不尊重民族文化遗产,这是极端卑鄙恶劣的资产阶级的心理在作怪。如果西医没有宗派作风的话,对中医能治好病的效能,可以用科学方法把它整理起来。对中医的‘汤头’不能单从化学上研究,要与临床上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中医。中国古书上这样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意思就是强调人的整体性,和巴甫洛夫学说是一致的。中医在几千年前就用了新的技术,如‘体育’‘按摩’等,里面虽有些唯心的东西,但我们可以将其中好的提炼出来。中医要进大医院,中医要进医科大学,中医还要出国。中药要发展,要建立研究机构,要出版中医中药书籍。西医要跟中医学习,具备两套本领,以便中西医结合,有统一的中国新医学、新药学。这些工作一定要制定出具体措施。”[3]

  笔者之所以不惜篇幅、引用以上这一较长的指示,一是说明毛泽东的伟大[4];二是想主要强调,60多年过去了,这一指示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2020年4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教授在会上明确表示:“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药,欢迎国内外研究学者将清肺排毒汤与其他的治疗方法做对比研究。”王伟还表示:“清肺排毒汤在临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目前已在10个省市的66个定点单位开展临床观察。截至4月12日0时,在收治的1262例患者中,已有1253例治愈出院,占99.28%。这1262例中,未发生轻症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的情况,阻断了患者向危重方面发展。”[5]治疗费用低也是清肺排毒汤参与临床救治的一大亮点。服用清肺排毒汤,一个疗程3天时间,也就是100块钱左右,两个疗程费用在200元,在医保费用支出方面是很大的节约。而用西医方法救治一个重症患者,平均费用大概在15万左右。2020年4月24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参与一线抗疫的仝小林院士介绍了这样一组对比数据:“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1476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662例(中药汤剂组484例,非中药汤剂组178例)。中药汤剂组死亡15例,未用中药汤剂组死亡56例。中药汤剂组的死亡风险下降87.7%,与未用中药汤剂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核算死亡率可知,中医汤剂组死亡率是3.1%(15/484),非中药汤剂组死亡率31%(56/178),两者相差高达10倍。”[6]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全球看,目前只有中医药才是针对新冠病毒最有效的。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以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得出了中医药必须振兴这一正确结论,我们必须十分珍惜、高度重视、认真行动,切莫疫情过去,又回到只认同、重视西医药甚至排斥中医药的“初衷”。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药是现代医学即西医学的前现代医学或后现代医学。中医药在人类文明卫生健康史上是唯一能与西医药相并列的医药体系,且是远比西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知识宝藏与医疗宝库。中医药从本源上、整体上防病治病、强身健体,能有效应对众多常见病、慢性病、疑难病、危急重症和重大传染病。西医是相互没有联系的现象定量的还原论,中医是血肉相连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整体论,西医发展的结果必将进一步证明中医整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正如钱学森所指出:“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7]邓铁涛国医大师则指出:“中医是后现代的医学,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超前了。”[8]当然,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的医学也有糟粕。[9]由于中医药的失传,加上市场经济的侵蚀,当今中医药里庸医、伪中医药也有增多趋势。这是在振兴中医药事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

  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发展中医药不能立竿见影地拉动辖区当下的GDP,不能体现自己的政绩甚至影响自己升迁。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时指出:“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10]我们赞成如下观点:“中医药学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我认为中医药不象其他四大发明那样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们很远了。”[11]这是因为,中医药绝不仅仅是法、术、器的范畴,而更属于道的层面,是人类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具体体现。振兴中医药事业是关涉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卫生健康发展的百年、千年大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逐渐认识到中医药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纷纷要求我国在中医药方面对其援助。如果说振兴中医药事业过去是“万事已备,只欠东风”,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疗效的成功实践,在国内振兴中医药事业并积极走向世界已经是万事俱备、不欠东风。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级政府有一万个责任把中医药做强做优做大,而绝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做弱做劣做没,这是这次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用生命进行的呼唤。一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完全胜利,即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并积极稳妥走向世界的最佳战略机遇期的真正开启。倘若错过这一战略机遇期,振兴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走向世界极可能又会被拖上十几乃至几十年。振兴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走向世界异常艰难,但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大业必须要做之事,亦极可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有力抓手。振兴中医药事业不仅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阔的世界意义,而且有着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无比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后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中医药医疗、健康和养老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和产业,这是一个远比烟草行业更能创造国民收入和广义社会财富的行业。“三九胃泰颗粒”是以两味黎族常用的三桠苦和九里香为主药开发的治疗胃病的成药,成就了中国中药企业中最早把年产值做到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2]在2018年中药上市公司中,有17家的市值超过100亿元(其中超过300亿元的有5家)。2017年全国中医药健康大产业的市场规模达1.75万亿。[13]让中医药在国内振兴并走向世界,中医药产业也会很快做大,对拉动GDP、建设“健康中国”将起明显甚至是支柱的作用。正因如此,振兴中医药事业再艰难,也必须排除万难、迎难而上。若在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当今政府手上,下决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医药打好基础,这必然会赫然载入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光辉史册。

  二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法定程序尽快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升格为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以上要求体现了1954年7月9日毛泽东关于中医工作的指示精神。毫无疑问,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还是相济相补为好,因而毛泽东特别强调中西医要团结。问题是现在的主要倾向仍如毛泽东60多年前指出的:“中西医团结问题没有做好,原因是西医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西医有宗派作风。西医传到中国来以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把中医忽视了。”从总体上说,这些年来,仍然是西医排斥中医,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简单套用管理西医药的原理、标准来管理中医药,且是多部委交叉管理,严重阻滞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如何真正落实宪法规定和党的指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4]从一定意义上讲,万事万物,关键在人;又往往关键体现在这个领导部门和行业的领导决策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上。只有在机制体制上确保中西医并重,才有可能确保中医药在国内振兴、走向世界。

  建议通过法定程序尽快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升格为总局,可专设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正部级)任国家卫健委第一副主任兼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局长。选任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局长应不拘一格、唯德才兼备是举,并广泛征求各界特别是中医药界人士的意见,在全国选拔出类似甘肃省卫生厅原厅长刘维忠那样既懂中医药又具有领导管理能力的出任该职,并把目前国家卫健委、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科技部分管中医药工作的岗位职数编制全数或大部(除职能衔接必须对接岗位外)划归拟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这样可以在体制机制上使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既有统筹计划规划,又能充分发挥中西医药各自的优势,实现“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印度为了在国内和全世界推广瑜珈,专门成立了瑜珈部,这样做成效显著、值得我们借鉴。当然,中西医药的一些根本性矛盾会在卫健委的具体工作中有所展现,但任何时候我们都是靠解决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而前进的,国家和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会在这样一个新的领导机构的框架下展现出新的风姿。

  各省市县都应落实中西医并重这一根本方针。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经费投入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上都应有明确规定,并把能否发展中医药作为考核其绩效的一个指标。各级卫健委尤其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在成立专家组时,组长应由坚持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的领导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中西医相关医学及预防专家担任。

  在宪法规定和中西医并重方针的指导下,要采用包括法规和行政管理手段在内的多种方法,如医保推广“不分中西按病种同等付费”和“报销比例向中医药倾斜”等,明确调整中西医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解决职称评定、服务收费、科研成果认定等方面中西医药实际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在医药实际应用一线的体制机制方面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任务是在遵循中医药基本规律的原则下,立足于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并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发掘、整理、研究、继承、开发中医药这一瑰丽宝库。

  要大力提倡西医学习中医、认知中医。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有信心、有决心继承好中医药的优秀传统,发展好中医药,守正创新,利用好中医药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另外,我们也决不能忽视人类医学新的创造与发展。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作为一个远大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还将致力于整合中西医,创造出毛泽东所希望的统一的中国新医学、新药学,为全人类新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1964年毛泽东所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15]

  毛泽东说的“中西医结合,有统一的中国新医学、新药学”是放入历史的长河中说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里,对中医药主要是发掘、整理、继承、提高的问题,中医药与西医药应该并重、并行不悖、各自发展,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既不能完全反对有的医务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把中西医相结合,也不能主张所有医务工作者均能做到中西医兼通。我们认为:国家现有的“中西医结合”的提法,是指在坚持党的十九大重申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是中医药业界在“遵循中医药基本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前提下,中西医药各自发挥特色优势,实现两种医药体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局面,也同时提倡有的医务工作者探讨中西医药相结合的新路子,而决不是主张全国医务工作者一律要变成中西医药“两个半瓶子水组合”的新医学工作者。

  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基础上,分拆修订组合或另行制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西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药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中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废止了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中医药的高等院校、研究所、药厂,设立了中医药的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也看到,尽管改革开放后中医药曾重新发展壮大,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一段时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998年实行医保后,由于定价体系不合理加上医院被推向市场,中医院在这样的定价机制下无法维持,或被兼并或医疗服务萎缩,导致基层地方中医院减少、中医特色埋没,使得中医机构不增反降。2006年,中国拥有中医医疗机构比2002年的3801家减少792家,下降到3009家;从业人员方面,1999年《执业医师法》出台后,大批民间中医、民族医不能合法行医,导致中医人员不增反降,到2013年底,中医人员从1990年底的54.3万人下降到52.3万人,下降2万人,后来才逐渐得到纠正。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据教育部2017年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从最近中医药进入新冠病毒防控的阻力可以看出,中医药并重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不少距离。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本科以上学历才具备中医师的考试资格,人为中断了延续了千年的中医师承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照搬西药标准对中药进行鉴定审批,从根本上动摇了延续数千年的中药地位,变相否定了中药的药性、药理和疗效,甚至使真正能够运用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手段行医用药的合格的中医师变成了非法行医者和销售“假药”的罪犯。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基础上,通过法律程序分拆、修订、组合或另行制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西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药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中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管理法》。按照中医药自身的规律评定中医师、中药师职称、设置诊所面积和注册资金,对中药生产、供销实行管理,尤其要注重解决民间中医准入和传统中药开发问题,同时解决中医纯正的针刺、艾灸、正骨、推拿、按摩、拔罐、练功、刮痧、蜂疗、食疗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濒临失传和边缘化问题。要培养扶持一支合格的强大的中医师和中药师队伍,允许具有多年行医用药经验且口碑较好的民间中医药人员,经县一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在地市一级中医药部门备案,可在所在县区范围内合法行医用药。县级考核合格者再经地市一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一级中医药部门备案,可在所在地市范围内合法行医用药。地市考核合格者再经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一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并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中医药部门备案,可在我国全境范围内合法行医用药。以上经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在相应行政区划地域内合法行医用药资格的人员,可以备案开设中医个体诊所或合作开设中医联合门诊部。恢复中药店内的坐堂医师的传统,允许并鼓励民间中医带徒弟,恢复师带徒制度。给合格的针灸师、艾灸师、正骨师即其他理疗师颁发证书并准许行医带徒。

  依法建立有别于西医药的中医药评价审批体系,在制订评价标准时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用中医药理论和标准审评中药,而非照搬西药化药评价体系。国家药监部门的《中药领域发明专利审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遵循中医药规律上做了一些工作、值得肯定,但审查指导意见仍然缺乏中医专家参与,一些条文照搬西药化药评价体系标准,对中医药的规律认识遵循不够。比如,在提到必要的证据和数据时,所举的例子均以动物药效学试验为标准。针对这个征求意见稿,我们专门对中药老字号企业的专家进行调研,他们认为:“凡中医药发明专利权利要求的证据及数据,均不应当以动物药效学数据为主要判定依据,更不能作为惟一判定依据。首先,应以临床使用数据为主要的、首要的判定依据;其次,中医药历史文献,也应当作可以被采信的证据,然后结合动物药效学试验数据。”又如,征求意见稿“涉及毒性中药材的发明”部分,中医药专家们认为也有很大的修改余地。

  要鼓励中药制剂、中成药的研发。鼓励有条件的中药企业,尤其是中药老字号企业在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国外建立连锁店,条件具备的可以设坐堂门诊,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充分发掘我国中医药典藉、中药院内制剂和民间中医药力量这三个宝库的资源。切实改变当前部分业界人士仅从西医西药的科学理念和理论、科技方法来理解和改造我国地道传统中医药的错误做法。把中医机构的院内制剂当作自主研发的中药原始创新初级产品对待,探索合理适度的评价审批机制和一定范围内合法调剂使用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院内制剂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把民间“验方”“偏方”,包括少数民族的民间“验方”“单方”,当作宝贵的创新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切实保障献方者、持有人的知识权益,建立献方者(持有人)、企业和国家三者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优先考虑合理安排持有人合法行医用药资格,促进民间宝贵资源服务更广大群体,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鼓励开发传统中药,鼓励中医在医疗实践中研发中药,尤其注重收集整理鉴定民间良方良药,形成强大的独有的中药研发体系和储备体系,造福国人,惠及世界,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医药卫生体系和国家安全(防疫)体系的基础构成部分,同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医院可分为三类。一是纯西医药医院。根据现行《执业医师法》“按照注册类别”执业的规定,仅持有西医师执业资格的不应开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同时鼓励纯西医医院设中医科室。二是纯正的中医医院。中医医院不设西医科室,可借鉴韩国中医发展经验,取消中医院混用西医西药和输液等疗法,切实改变现在部分“中医”只会“借西医技术诊断、开中药处方甚至中药西药混合处方治疗”这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三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其医师必须同时持有中医和西医执业资格方可跨类别行医用药,否则只能按照本人所持有的执业资格类别行医用药,不得跨类别行医用药。让病人亦即市场来选择医院。

  要采取各种举措促进中西医互相学习、密切配合。在“中西医并重”方针指引下,鼓励中西医互相尊重、互相交流,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独特的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生命科学学及其战略产业,为人类健康和医药卫生事业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大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5:58 , Processed in 0.01310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