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换一种政策安排,香港的今后会怎么样?

2019-9-11 00:58|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7433| 评论: 0|原作者: 闻言|来自: 察网

摘要: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央政策资源倾斜,香港将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一个空间狭小、缺少资源、缺乏产业竞争力、收益八成依靠内地、仅仅只有商品关税优势的旅游型中等城市。但是,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主权方面的巨大让步与善意,却没有得到香港广泛认同。

【本文为作者闻言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闻言:换一种政策安排,畅想香港今后将会怎么样

这次因“修例”引发的香港动乱,给大陆又敲了一次警钟。可以预测,今后的二十八年里,香港总会成为美英及港独用来与中央政府长期博弈的一张牌,如此乱局估计会是常态,只是烈度差异而已。

香港在1997年回归以来,因为“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对内地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殊不知它今天相对于内地的某些优势,不仅因为“一国两制”,更重要是中央政府一直以各种政策倾斜、金融输血,甚至某种程度的主权让渡而形成的。数据表明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GDP的增速超过其历史上任何时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央政策资源倾斜,香港将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一个空间狭小、缺少资源、缺乏产业竞争力、收益八成依靠内地、仅仅只有商品关税优势的旅游型中等城市。但是,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主权方面的巨大让步与善意,却没有得到香港广泛认同。这使得通过倾斜的政策和金融输血来获取政治性收益的初衷被大大打了折扣。因此,无论这次事件何时结束,以什么样方式结束,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现行政策安排都需要总体反思。

如何定位香港今后二十多年的位置?香港现在优势无非是:制度安排,政策资源倾斜、有危机时中央政府托底等。不妨换一种思路,假设并畅想一下,假如在2047年以前,中央政府根据“一国两制”的“基本法”,在香港完整而强制性地实施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应有主权,将金融、航空等政策资源与内地平等安排,让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与香港在同一政策资源下展开竞争。如此香港,将会是什么样的香港?

一、完整实施政治与法律主权

“一国两制”是中央政府对香港回归时所给予的最大的善意与让步,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在收回殖民地时有如此善良的制度安排。但是让步并没有换来回报。“基本法”第二十三条之国家安全法落地遭遇抵抗,香港成为一些反对中国的势力所聚集的安全堡;依据“基本法”选举特首却每届风波不断,港独势力每一次都借机提出无理要求挑起动乱;“逃犯条例”香港对世界几十个国家都有签订,唯独对同属一个主权国家的内地、台湾、澳门坚决不签订“逃犯条例”,香港因此成为内地违法份子的避罪之地。出于人民安全需要来修订“逃犯条例”居然会成为港独挑事的借口。这些事实表明,只要中央政府完整实施政治、法律主权,就会成为英美及港独势力挑起社会动荡的借口,而香港行政区政府每一次让步,只不过是港独积蓄能量的潜伏期而已。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政治法律的治理似乎陷入一种困局。

换一种思维角度,假设一下这种局面,中央政府在香港完整强制性实施政治、法律主权:

一方面,美英及港独反华势力借此挑动大规模反对活动,香港会时不时出现动乱,更有甚之,造成某一个时期持续动荡,对香港的繁荣带来了一定影响甚至是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强制性落实了完整的政治法律主权,从根本上依法制止了美英及港独反华势力挑起的动乱局面以及其它危及国家主权的乱局,恢复了长久稳定的政治与法律环境,香港经济有了稳定的政治法律保障,美英及港独反华势力失去了要挟中国中央政府的政治筹码,“一国两制”的“基本法”全面完整地实施。

如此局面的香港,将变成了一个政治稳定、法律权威、风尚良好、经济繁荣、远离暴力的香港。如此香港,何不乐见其成?!

二、强化文化与教育主权

香港回归二十二年,中央政府在文化教育主权上让步过多,没有从根本上强制性实施清除殖民化痕迹的行动,以至于造成今天极为被动的局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本法中普通话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普通话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官方地位就没有强制实施。所谓的“两语三文”,应该是汉语普通话为主、中文为主。然而从某些学者如陈潮州博士2017年的博士论文所言,香港中小学教育在涉及中国语言文学的教育领域,对是否采用普通话还是广州话均不强制规范,结果是中小学愿意采取普通话教学的小学不到一半,中学不到五分之一。2010年香港还废除2000年才推出的高中会考中的普通话科目,本质上是取消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历史教育去殖民化等问题也未真正落实,通识教育的教材更是长期被港独操纵。以至回归后成长的一代香港青年继续被殖民化思维所左右。必须承认,这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主权来说,难以想象,细思极恐。

换一种思维角度,假设一下这种局面,中央政府在香港完整强制性实施文化、教育主权:

一方面美英及港独反华势力因此挑起了动乱,香港出现罢课、罢教,甚至是持续性的。全香港付出必须付出的代价;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强制性在政务系统、法律系统、警务系统、教育系统、传媒系统等领域确定普通话的官方地位,把普通话作为公务、教学的官方交流语言;强制规定传媒采访、播出须以普通话进行,出版物、网络必须用国家“语委”规范的汉语出版、传播;强制性从小学到大学实行普通话教学;强制性地在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去殖民化,强化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对中国公民身份及中华文化的认同。在这过程中,改良了滋生港独的土壤,落实了文化教育主权,清除了香港青年一代的殖民思维,认同中国公民身份、认同香港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血缘联系、认同国家教育的核心观念。

如此局面的香港,将变得普通话交流畅通无阻,中国的历史成为香港年轻人自觉的历史意识,中国公民身份是香港人第一政治身份,内地人可以不受歧视的在香港自由往来,在香港享受到真正的国民待遇。如此香港,何不乐见其成?!

三、平等调整对香港输血性金融资源

香港现在的亚洲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因为中央政府给予优惠的政策资源扶持起来的,香港的金融市场大部分是靠中资托市才有此规模。据著名经济学者陈文玲研究:香港股市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内地资金,香港上市公司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内地公司。但是这个事实居然不被香港的许多人认同。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利益考虑,中央政府应该将给予香港的金融优惠政策全部转移或者同等安排到上海,把上海打造成中国真正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只要这些政策资源哪怕是平等地投放到上海,可以预期,上海将在很短的时期内,成为新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从历史上看,这其实不过是恢复上海的原有的远东金融中心地位而已。一些人总是在强调香港金融的两大优势:人才与普通法。其实不然,人才对中国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上海搭起平台,全世界金融界的优秀华人的人才、甚至非华人的人才都会到上海来。至于普通法是否绝对条件,只要知道英国脱欧后,世界金融中心地位肯定会转移至欧洲大陆法的德法比等国家。那这两点担心就不是问题。所谓金融中心形成无非是当时条件所致,当然也会随着现今条件而改变,形势比人强。

换一种思维角度,假设一下这种局面,中央政府在上海平等提供与香港同样的金融政策资源:

一方面,香港在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政策输血后,金融人才也会随之流失,内地金融资本大量转移出香港的银行与股市,国际资本也择优自保到上海金融机构。失去内地资源的香港,也失去了其金融竞争力,其亚洲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只得让位于上海;

另一方面,香港股市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内地资金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内地上市公司大部分(不需要是全部)转向上海。国际金融资本的趋利本性决定其在同等政策条件下,更愿意到一个开放、稳定、依托源源不断的内地资本的金融市场来发展。上海作为亚洲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在短期内很快成型。这愿景太容易实现了。看看权威机构发布的世界金融中心排名数据,上海与香港的差距十分的小。

如此局面的香港,因为不再是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对内地失去高高在上的本钱,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合理利用自己应有的优势与资源,积极融入内地拼搏经济,可能开始怀念中央政府曾经给予的种种善意,呈现出理性、冷静、甚至可能包容的面相。如此香港,何不乐见其成?!

四、重新分配航空资源

香港人总是在津津乐道的其国际空运枢纽的地位,然而他们忽视一个原因,香港的国际空运枢纽的地位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不过是中央政府在1997年后给予香港的特殊航空资源所致。航空中转中心形成,无非是依托所处的区位条件加上政策扶持。香港空港与深圳、广州等空港相比较毫无优势可言,相反还存在地域狭窄,空中资源拥挤、腹地资源缺乏等劣势。从现实条件上看,香港空港想要保有现在的规模以及想有更大的拓展,都需要中央政府挤占广州、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空港资源。

换一种思维角度,假设一下这种局面,中央政府在广州、深圳平等提供与香港同样的航空政策资源:

一方面,香港因失去因中央政府倾斜政策,流失了大批航班中转流量,美英及港独反华势力又挑起事端,动不动就去威胁瘫痪机场,与此要挟中央政府。香港更加不安定,失去了远东航运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广州、深圳两地的空港的优势得到了展现,政治稳定、统筹调度更方便、社会治安更安全、内地交通更便利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其他更多的机场随时加以支持辅助。通过这些政策安排后,广州、深圳很快就成为亚洲国际航空中转中心。

如此局面的香港,在失去了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后,将会变得务实、平和。香港人开始关注如何搞好服务质量、提升空港竞争力,如何让来往香港的人士出行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如此香港,何不乐见其成?!

最后,再大胆假设与畅想一下,如果中央政府实现了这些的制度安排后,至少有三大好处:甩掉一个政治包袱,甩掉一个经济包袱,甩掉一个外交包袱。而那时的香港,一定会平静得犹如天边早已掉落的涂有殖民地色彩的陨石。作为一个在2047年以前都享受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政策的特区,香港将成为内地人士随时进出的后花园、外国旅游者的短暂栖息地。人们到此买一点低税率的中外小商品,看一看仍然残留的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某些痕迹,唱一唱意涵复杂的“东方之珠”小曲,享受一下兼具中西风格的世俗民情。然后说,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香港?轻轻挥挥手,一笑了之。当然,也有人担心没有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香港会因此比不上内地了。呵呵!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不是总讲市场经济、平等竞争吗?该来的迟早要来,靠输血维持生命的躯体,本来也不会长久,靠涂脂抹粉而示人的香港,只是一个假面而已。

这种畅想香港的愿景,真就是香港今后二十几年的真实面相?肯定是真的。不信?中央政府把对香港输血性政策收回一点转放到内地去使用,比比看谁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如果说香港今后二十几年还有什么价值,那就是让中国人永远记住这三个历史节点:1842年、1997年、2047年,并以此警醒自勉!

2019.9.7于青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5:53 , Processed in 0.02941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