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为,新的生产力出现,就必然导致新的生产方式(狭义),而新的生产方式就会与旧的生产关系冲突。通过革命或改革,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由于新生产关系适应于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实行新生产关系的国家必将全面碾压依然是旧生产关系占主导的国家。按照这样的说法,新的社会主义运动如果建立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基础上,就必然全面超越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的轨迹与之相反,社会主义世界崩塌了,反而是资本主义国家赢得了冷战。如果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仍然成立,这必然导致一个疑问:新生的生产关系是不是还没有建立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之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共产主义(包括作为其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狭义)和技术基础又是什么?而且,如果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没有形成,那么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上的变革是否存在不彻底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作出了细致和全面的分析。

作者简介:保罗·科克肖特(Paul Cockshott),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计算机专家,新计划经济学派代表人物。

我将详细阐述以下论点:

20世纪的社会主义没能发展到共产主义,这导致了苏联的危机。

共产主义需要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

这个技术发展阶段一直到20世纪末才达到。

但是这一技术适当性问题不能仅仅按照人文主义的“充裕”来理解,也不能理解为“必然王国”。

在此过程中我将首先讨论我所看到的苏联人对共产主义的误解,然后再继续研究现代经济实现共产主义所需的过渡阶段。

1. 什么是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吗?

源自斯大林的标准表述是: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这个表述被斯大林总结如下:

“但是生产力还只是生产的一个方面,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它所表现的是人们对于那些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自然对象和力量的关系。生产的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即人们的生产关系。”【19】

这是一种正统的,然而我认为是错误的表述。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生产方式”的另一个含义是”物质生产方式“。从马克思的1857年序言来看,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与政治生活。生产关系只需要适应生产力就可以了。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2】

这个概念在马克思十年前的一个简练语段中被如此表述: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11】

在这个概念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它是以(蒸汽)动力机器进行生产的机器工业。但是现在我们应该停下来思索片刻,因为社会主义不也是以机器生产,以使用人工能源(artificial energy,即二次能源)为特征的吗?

回想一下列宁在给出以下等式时表达了这个观点:

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

由于蒸汽动力和电力之间的差异是次要的,并且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也用电,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分享着同样的生产方式。

我们可以用两个定义生产方式的等式来做下总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动力机器工业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电力机器工业

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机器生产方式的一个子集——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电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苏联的第一个目标是为GOLERO制定电气化计划。(GOLERO计划是苏联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经济复苏与发展计划。GOLERO是对俄语缩写“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的音译。——译者注)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的区别并不像在社会关系上的区别那样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商品生产+私有制+雇佣劳动+无政府市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费品的商品形式+公有制+雇佣劳动+计划

首先,最重要的区别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把商品形式仅局限于消费品市场。由于生产资料只是从一个国有工厂转移到另一个国有工厂,所有权在公有部门内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些产品没有变成商品。其次,社会主义经济用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最后,社会主义用指令计划取代了无政府市场。这些都是生产关系上的差异,并不是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2. 马克思与苏联在共产主义问题上的分歧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三个阶段:

1. 资本主义

2.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没有商品与货币、没有私有制、根据实际工作的成果分配劳动代币。用劳动收入所得税来支付公共服务。

3. 共产主义第二阶段:按需分配,大家庭等获得更高收入。  

请注意,即使是在第一阶段马克思也认为要废除货币。还有——与布哈林最初的设想相反【1】——马克思没有想过在共产主义体系中免费分发所有产品。按需分配的基础是对需求的客观评估——用以拯救生命的医保可以免费提供给需要它的人,但是整容手术可不行。

现在,让我来把这个方案与苏联正统学说进行对比。苏联正统学说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斯大林也稍早前上文提到过的布哈林的文章。我们再一次拥有一个三阶段模型:

1. 资本主义

2. 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仍然存在、国家与集体所有制、根据工作和职位分配货币工资(男性比女性获得更多工作报酬)、国家的收益主要来自于间接销售税而不是收入所得税。

3. 共产主义:以易货贸易取代商品生产、免费分发许多商品、纯粹的国有制。

重要的区别在于,苏联人将带有更少激进色彩的社会主义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他们忘记了社会主义是一种比共产主义更广泛的倾向,并且在《共产党宣言》中,有整整一章在致力于解释共产主义者同社会主义者有哪些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1902年仍然革命的卡尔·考茨基式的社会主义。【17,10】其所有关键要素都在考茨基的著作中有所体现。假装社会主义货币经济同无货币的共产主义经济是一回事,这本身就是一种虚假表述。

3. 为什么苏联没有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物质与科技基础将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结束时建立起来,以确保全体人民享有丰富的物质与文化价值;苏联社会将会接近一个可以引入按需分配原则的阶段,并且逐渐过渡到单一的所有制——公有制。因此,共产主义社会将主要建立在苏联境内。在随后的时间里,共产主义社会将完全建成。”(1961年苏共纲领)

1961年的苏联仍旧雄心勃勃。他们有一个超越美国的乐观的时间表,并且事实上在很多行业这个目标都实现了。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仅仅体现在产出数量方面,而没有体现在社会关系的改变方面。电气化仍被视为是关键性的技术发展——它是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支点,在所有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所有现代技术进步引起的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重要的是确保电力输出的优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苏联没有特别注意到信息科技是一项可以用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