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学术论文产业链,荒诞着你我他

2018-11-12 23:4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088| 评论: 0|原作者: 渠长根|来自: 察网

摘要: 文化领域的改革正在经历险滩,也在调整有关各方的生存状态与格局,考验着大家的生存能力和智慧。学术期刊承担传播文化文明的责任,但也还要活下去。活着与责任,有的时候便会激发出不和谐不友好不文明不道德。严厉要求学术期刊站稳立场、勇于担当、做社会正能量的播撒者和窗口,可谓始终如一。 ...
文化领域的改革正在经历险滩,也在调整有关各方的生存状态与格局,考验着大家的生存能力和智慧。学术期刊承担传播文化文明的责任,但也还要活下去。活着与责任,有的时候便会激发出不和谐不友好不文明不道德。严厉要求学术期刊站稳立场、勇于担当、做社会正能量的播撒者和窗口,可谓始终如一。但是如此这般的性质规定与职责明确,还要在改革的浪潮中顾及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出现脱节或者背离,机会主义和交换行为便不可阻挡。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2万一篇C刊,10万解决职称?——学术论文产业链,荒诞着你我他

近日,众说纷纭、唏嘘扼腕的万州公交车事件在网络上不绝如缕,已成各阶层的共同谈资。与此同时,另一个文绉绉的案件也悄然流传起来,俨然也要网化为公共事件,那就是湖南社科院《求索》杂志撬开的学术期刊腐败案。该刊前主编乌东峰等“政治上无知、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的“荒诞”引发了“中国学术界的一次核爆炸”,更确切地说:终于点燃了了蕴积许久,堪称厚积而薄发的学术地震。震之晃荡之中,您在何处?

1.作者的成长性需要与市场的可行性

这是前提和根本。青年人要进步,年轻学者要通过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成长,包括学术思想的成长和由此启动并支撑的学术影响、生活待遇、生存环境的改进与提升。学而优则仕的中国传统对于“研”而优则仕的催化效力,由来已久,也不是什么秘密。学术成就营造或带来的社会声誉、活动空间、生活舞台等的展拓与荣耀,事实上成为了青年知识分子进取发展的重要诱惑或牵引。活跃的市场进入学术领域,为渴望进步、向往成功的需求方提供了可能。经济交换、金钱填充、学术腐败,次第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并由开始阶段的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升格为产业链。

2.期刊或明或暗的牟利意识与生存挤压

文化领域的改革正在经历险滩,也在调整有关各方的生存状态与格局,考验着大家的生存能力和智慧。学术期刊承担传播文化文明的责任,但也还要活下去。活着与责任,有的时候便会激发出不和谐不友好不文明不道德。严厉要求学术期刊站稳立场、勇于担当、做社会正能量的播撒者和窗口,可谓始终如一。但是如此这般的性质规定与职责明确,还要在改革的浪潮中顾及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出现脱节或者背离,机会主义和交换行为便不可阻挡。

3.中人的推波助澜

中间商、掮客、介绍人,拿文化人的钱,办伤害文化的事,他们实可谓“学术皮条客”。没有他们穿针引线、牵线搭桥,这样的学术交易便会少了不少;没有他们的砍削截留私藏,也便不会增进这盘交易中用需双方的无度,自然也就可能打消掏钱买版面者的侥幸,切断编辑部的伸手。用者有之需,需者有之用,唯独这厮行走学术江湖边缘的骗子,专营龌蹉勾当,纯属无耻之尤。

4.政府与社会监管的缺失

监督,是以指导协调疏通为主,应该坚决地惩恶扬善,打击学术失德失范以至违法犯罪;管理,是鼓励批评为主,可以探索取消报刊分级制,给学者尽可能多的著文发声途径和机会。比如鼓励使用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表达学术等等,以此引导成长,助力成长。管,须有力;监,须用心。

5.各相关学校、单位的容忍

发文章的老师所在学校对此佯装不知或不予深究,变成了鼓励。期刊所属单位利欲熏心或限于拮据的经济基础现实,干脆也是苟且了事,演绎为纵容。于是乎,评职称的老师便拿出并非肥厚的薪酬来孝敬、滋润、交换了学术期刊。

6.投入与产出的利益期待和实际比对与对冲

2万元发表一篇C刊论文,5篇如此论文便可申报评审教授副教授,10万元解决了为师者世俗人生重要标志性成果的职称,尽管不甘心,但由此成功带来的或显性或隐形的利好,以及大多可以积年拉平或对冲掉的实际,还是挡不住大家悄然一试。毕竟,教授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了做得到的。

7.获利者的示范效应

有人由此评上了教授副教授,作为最生动的教育,我们无法怀疑其基本的感召力量和榜样价值。设身处地地顾及一下地方高校教师们的生活与生存吧,活着的压力生生地削弱了尊严和公平公正的美丽。当名校的老师被期刊不厌其烦、穷追不舍地约稿的时候,无处表达的基层下层[非常抱歉,更特别伤心特别羞愧用这个定语]老师却有意无意受到了遇到了上述中人、掮客的蛊惑。

8.名家大碗霸占或被霸占学术话语权的“文明”传统

学术迷信老人,此乃国之传统。有些学科领域,姜的确还是老的辣,但这种情形绝非全科全域,一些学科领域更主要的还是“雏凤清于老风声”。学术期刊为了品位、层次,不断地拜访前辈赐稿,版面成为老人会,这也是真实光景一片。学术报刊唯出身论、唯单位论,仅仅是报刊的原罪?

除此之外,知识界学术界漠视、压制青年人的恶劣习惯与自我成长历程的背叛,亦不容否认。其实,大家都年轻过,都要年轻;其实,大家也都会变老。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便马上“窑变”为更加凶残的恶婆婆。呜呼,千年固疾类似于鲁迅先生的另一种断言:仆人一旦成为老爷,终究是比老爷还像老爷。呵呵……

还有,教育界学术界困守的脸面心理与平衡潜规则,是不是罪魁之一?您懂的!这还有,产业链条上有关人士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小资产阶级品性,同样不可忽视。您,不懂吗?!

【渠长根,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7:23 , Processed in 0.01082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