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机器能思维”是一股反动的社会思湖

2018-2-1 22:3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6630| 评论: 0|原作者: 卞思祖|来自: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自然辩证法杂志》第四期

摘要: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上的一大成就。从一定意义上说,计算机能进行推理、论证。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认识论问题,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领域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个问题的出现,大大地激化了两种世界观、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
“机器能思维”是一股反动的社会思湖
——电子计算机和人的思维
卞思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自然辩证法杂志》第四期(总第六期)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上的一大成就。从一定意义上说,计算机能进行推理、论证。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认识论问题,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领域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由于形而上学思维的束缚,在它面前陷入了一片混乱。苏修叛徒集团和各种反动派则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乘机推波助澜,形成一股反动的社会思潮。这个问题的出现,大大地激化了两种世界观、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

(一)电子计算机是人脑的延长

计算是一种逻辑推理,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电子计算机就是用来代替人的这一部分思维活动的,它是人脑的延长。电子计算机根本不能思维。有人把电子计算机叫做“逻辑机”,或者干脆叫做“思维机”。这个名字是夸张的。只能在一定意义上把它叫做“思维机”。

纺纱机把人手、人脚的机械运动转化成为机器的机械运动,发电机把一种运动转化成为另一种运动。至于电子计算机则是把人的思维运动转化为机器的机械的、物理的运动,譬如转化为电子线路上的电子运动。为什么能转化?因为有同一性。不但各种机械运动之间、热运动和电磁运动之间有同一性,思维运动和电子运动之间也有同一性。精神和物质,在认识论的领域里,,是认识的主体,一是被认识的客体,有对立的一面。但这个对立是有条件的。从世界本体来说,一切归于物质,世界上只有物质和它的各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分子运动、原子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统统都是物质发展的种种阶段,物质运动的种种形式。思维也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暂时的、特殊的形式,它和物质的对立只能是相对的,而不能是绝对的。正因为物质的这种同一性,人的部分思维活动才可以用电子计算机里面的电子运动来表现。


人的思维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它不但要借助于人脑的生理运动而实现,还要在人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与外界交流,转化为大脑外面的某种物质运动。没有这个转化,也就没有人的思维。马克思说:“人并非一开始就具有‘纯粹的’意识。精神从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运动必须转化为声带振动、口腔运动、声波传播等运动形式,才能变为“直接现实”。(同上)两种运动形式之间,尽管本质不同,却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人的社会实践,要求思维进一步“物化”,从而用别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表现思维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识人的某些思维规律。


古典的形式逻辑是人类对思维运动的一种认识。它是在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时期中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激化的产物。形式逻辑是专讲思维形式的,如一、二、三、人、马、牛等抽象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和判断之间的关系(推理)。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在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和推理的过程中,都有具体内容。但形式逻辑却把内容统统撇开了。“凡人皆有死,张三是人,张三有死”这个推理,在形式逻辑中,只有纯粹抽象的逻辑关系。这个抽象很重要。在辩论中,人们总是力求自己的论点前后不矛盾、结论同前提相一致,也总是力图抓到对方“自相矛盾”之处。这都是纯粹从思维形式的逻辑关系方面考虑,只问逻辑的是和非,不问实际的真和假。这是人的思维过程纯形式的侧面。我国古代的名家要“明是非之分”,“明异同之处”,达到“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就是要求思维符合于形式逻辑的规律。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形式逻辑的发展。大机器体系不但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也把许多生产环节中的调节、控制,转嫁给机械装置,开始代替人的一部分思维活动。生产机械化准备了思维的机械化,使形式逻辑有可能进一步抽象为符号逻辑。这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发展。在这里,各种思维形式及其逻辑关系,可以统统化为0、1两个符号的组合和运算。一、二、三成了01、10、11,人、马、牛也成了0和1之间的不同编码。一、二、三不见了,人、马、牛不见了,只剩下了0、1。

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物,无不是一分为二的,无不可以归结为两点:真假、好坏、多少、有无等等。反映到人的概念中,就有了各种差异。“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抽掉这些差异的具体内容,可以用两个基本差异来表现。“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就是这样两个基本差异,可以表现千差万别的各种具体事物。阴、阳也就是0、1。电码中的一点划,可以组成千差万别的一切文字。点、划也就是0、1。而0、1比阴、阳或点、划更优越。它可以用来运算:0+1=1,0·1=0。它又可以表示不同的逻辑推理。运算的结果,非0即1,相应于逻辑推理的结果,,也就是非是即非。于是,计算也是推理,推理也是计算,人的形式思维过程数量化、符号化了。

把人的思维抽象到这样的高度,就有可能把人的思维过程纯形式的侧面转嫁给机器。没有这种高度的抽象是不行的。中世纪有人想造个“逻辑机”,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概念(好、坏大、小、神、鬼等等),但由于没有抽象出纯粹符号化的思维形式来,枉费了许多心机,结果还是失败了。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舍不掉思维的内容,就得不出纯形式的逻辑规律来,造不成“逻辑机”。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要造出“逻辑机”来,光认识思维规律还不行,还要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算盘不行。人们虽然也把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编成口诀,口念手拨,“心算”就可以转化为“珠算”;但算珠运动究竟离不开人手,不能自动实现。手摇计算机也不行,也离不开人手,不能自动,因而也无法表现逻辑推理的过程。十九世纪有人试图造计算机,结果也失败了。只是到了二十世纪,无线电工业发展了,电子技术出现了,才提供了一种合适的物质手段。在发报机、收音机、雷达中,都有一定的电子线路,控制电子沿规定的路线运动,达到发报、收音等目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线路,用开关的开和关、灯泡的亮和灭、导线的通电和不通电、电流的高电位和低电位等两种不同的状态,表现各种不同的结果。“一合一辟谓之变”,一关一开可以表现各种差异、各种变化。把一种状态叫做0,另一种状态叫做1,电子线路就成了个“逻辑线路”,于是也就可以按照符号逻辑的运算规则进行逻辑推理了。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正是思维运动最合适的物质表现手段。

电子运动可以代替人的部分思维运动,证明思维并不是什么超物质的神秘的东西。思维是物质世界中“最美的花朵”,(《自然辩证法》)却又出之于尘世的污泥秽渣。或者如赫胥黎所说,具有认识能力的人脑是生物世界中高耸入云的山峦,却又是原始海洋的烂泥或者火山排出的渣滓所凝成(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平逻辑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思维就是从低级的反映特性演化而成的,大脑是从“烂泥”演化而成的。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因而思维运动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由电子运动来表现。这种“思维机”的出现,使电子元件获得了新的用途,扩大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由,使我们看到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包括人们认识和改造自己的思维能力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随着地球上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思维这朵物质世界中最美的花朵必将开得更美、更鲜。

(二)电子计算机只能表现人的部分思维

电子计算机表现人的思维活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能表现的只是脱离思维内容的纯形式的逻辑推理,也可以叫做形式思维。这是人的思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不是本质的部分。电子计算机只是这个限度以内的“思维机”。它的长处在这里,短处也在这里。

人的思维过程,就是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这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社会实践的过程。这是辩证的思维,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

思维的内容“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资本论》第二版跋)形式表现内容,要经过改造制作,抓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人”这个概念,包括了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人,中国人和外国人,概括了古往今来的一切人。随着人类的发展,“人”这个概念也将继得到发展。因此,人”这个概念,本质上是灵活的,发展的,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我们说“人”,总是或多或少地包括着这些内容。判断、推理也是这样。人们在实践中看到,张三死了,李四也死了。经过了许多世代,人们从这些事实中才得出一个判断:“凡人皆有死”。每一个具体的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客观规律。因此,人们又用自己的实践得出一个推理:张三、李四等各个具体的人都要死的。“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哲学笔记》)总是先有事实,后有概念,后有判断和推理,后有逻辑规则。思维,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就是通过这些逻辑形式来总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这些丰富的内容。

这种辩证的思维,只有社会的人才有,“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才是可能的”。(《自然证法》)人的阶级地位不同,社会实践不同,同样的思维形式所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正象黑格尔所说,同样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口里说出来,总比不上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口中那样丰富的含义。而不同阶级的人,在涉及阶级利害冲突时就根本没有共同的语言,就是说,尽管词、句子的形式ー样,概念、判断一样,内容却根本不同。


但思维形式从形式方面说,又是撤开了内容的。“一”这个概念,本来是从一个人、一匹马、一头牛中抽取出来的,但一旦形成了概念,人、牛、马统统不见了,只剩下了一个抽象的数字。一是一,不是零,不是二,如此而已。“人”这个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也已经舍掉了许多东西, 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区别,大人、小人的区别,中国人、外国人的区别,只剩下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人是人,不是马,不是牛,如此而已。在这里,如我国古代名家公孙龙所说,只要用那个概念表示那个事物,用这个概念表示这个事物,不要彼此不分,混淆区别,就可以了。

从辩证思维过程中抽出形式思维的侧面,是很必要的。思格斯说:“为了能够从纯粹的状态中研究这些形式和关系,必须使它们完全脱离自己的内容,把内容作为无关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边。”(《反杜林论》)这样,思维才能进一步符号化。“人”这个概念,在中文里读做“ren",写作一擞一捺的“人”字;在英文里却叫做person”,用六个字母拼出来。内容一样,形式不同,已经有了符号化的因素。由语言、文字进一步符号化为0、1的不同组合,又进一步开内容。在计算中,1+1总是等于2,哪管相加的是牛还是马!只有放弃了内容,避免内容的干扰,计算机才能“算得那么快,比人要快几千万几万万倍;“记”得那么牢,可以“记住”整整一部字典。不在那一方面作一点暂时的牺牲,,就不可能在这一方面达到这样的成就。

但是,形式脱离内容,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从根本上说,又不能脱离内容。因而形式思维又不能脱离辩证思维,形式逻辑必须受辩证逻辑的指导。单单形式思维,,是空洞的、贫乏的、干枯的,没有任何意义,只是逻辑游戏、数学游戏。这样的逻辑体系,用格尔的话说,只是个“阴影的王国”,是个摆脱了一切具体事物的影子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人从非人转化来,又向非人转化去。人是人,又不是人。但在思维中,“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哲学笔记》)就无法表现出来。在这里,人是人,人不是非人,人和非人是绝对排斥的。客观现实和主观思维的矛盾决定了思维的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从思维内容说,思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世界;但从形式方面来说,又离开了具体对象,离开了事物形形色色的具体表现。内容是联系的,形式却是割裂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却是贫乏的,内容是灵活的,形式却是僵化的。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完全表现内容。用概念摹写事物,“不是简单的、直接的、照镜子那样死板的动作,而是复杂的、二重化的、曲折的、有可能使幻想脱离生活的活动”。 (《哲学笔记》)形式逻辑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某种客观联系,但又是抽象化的。形式逻辑对大前提是不管的,要管也管不了。“凡人皆有死,张三是人,张三有死”,逻辑上是对的;反过来,“凡人皆无死,张三是人,张三无死”,辑上也是对的。因为都合乎形式逻辑,都是从大前提推出的必然的结论。因此,光靠形式逻辑,得不出什么新知识来。当然可以推论,演绎,可以把知识加以量上的扩张,但结论实际上已经包括在大前提里,超不出大前提给定的范围,不能向前推进人类的认识。只有人在社会实践中辩证地思维,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才能修正、发展原来的认识。形式逻辑只有服务于这个辩证思维过程,才能不断地丰富人类的知识,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在电子计算机里,思维成了0、1的纯符号运算。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算”得快,“算”得准,“记”得多,“记”得牢;又能“解题”,又能“证题”,又能“下棋”,又能“翻译”。这是它的优点,但也是它的缺点。0、1表现矛盾,但抽掉了矛盾的具体内容,只剩下了表面的差异。因此,0、1之间没有联系,没有斗争,没有转化,没有发展,只能机械地执行人所规定的运算规则,不能对具体矛盾作具体分析,不能形成新的概念、判断,不能总结人在实践中的新认识,得出新知识。也正是这一点,才换来了它的速度和“记性”。它的“万能”之处,也正是它无能之处。它只能用电子的机械的运动代替人的形式思维过程,不能超越这个限度。所谓“思维机”,也只有在这个限度内才得以成立。

相反,人的思维在形式思维方面,确实比不上计算机。人不但算不了那么快,记不了那么牢,而且还会思想开小差,会想入非非,还会有情绪波动,因而下棋就常常会输给机器。但人的思维的优越性并不在这里。人的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是在实践中获得了适应实践需要的高度能动性、灵活性,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正是由于实践斗争的需要,人在进化中发展了这一方面,而放弃了另一方面。正象在某些方面,人眼不如鹰眼,人鼻不如狗鼻子一样。但人可以从实践中总结出客观世界的规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符合于这种规律,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才是人的真正的聪明才智之处。这种聪明才智,只能来自于社会实践,不能来自某些生理的本能。人类失去了机械的速度和记忆力,却换来了更大的能动性、灵活性。人想得广泛,想得深入,可以“幻想”,可以发现事物之间各种隐蔽的联系,可以创造出各种科学、艺术来,而这一切的获得正是以速度慢、记性差为代价的。有了这样的聪明才智,计算速度慢不要紧,记性差也不要紧,人能造出电子计算机来提高人的计算速度,加强人的记性。电子计算机的“聪明”,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人的聪明在机器上的投影而已。

人的形式思维,可以用符号运算来表现,但本质不是符号运算。资产阶级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宣扬“概念根本就不存在”,“概念起着符号的作用”( 石里克《一般认识论》),甚至把逻辑规则也看成是人们所“任意选择”的,“约定”的。(卡尔纳普语法,《语言的逻辑语法》1954年伦敦版,第XY、51等页)思维成了纯粹的符号运算,就完全割断了思维同客观世界的联系,抽掉了思维的内容。苏修一些院士们也跟在资产阶级的屁股后面,把人的思维过程仅仅归结为“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过程,0、1的符号运算在人的思维中“占主要地位”(科莫戈洛夫《自动机和生命》,载苏联《青年技木员》,1961年第10、11期)。这完全歪曲了人类思维的本质。如果人的思维就是形式思维,计算机里面的符号运算可以“完全代替"人的思维,那还有什么人类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呢?这是马赫主义“符号论”的最新发展。老“符号论”把人的感觉说成是纯粹的符号,否认感觉反映客观世界,新“符号论”进而把人的思维说成是纯粹的符号,否认思维的内容,否认人的辩证思维。归根到底,这也就是否认人的思维是实践的产物,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17:32 , Processed in 0.02627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