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小编想与大家分享一本书——《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吕途,这是她继《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之后的第三本书。

正如本书作者在前言中所写:“(这本书)并不是我要写,而是我被要求写,这个要求不是某个人或者某项任务给予我的,而是社会现实和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要求的。”

作者认为《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是对生命本身的体会,是对生命力的歌颂。

她访谈了100位女工,写出了一本女工传记-激流网

为本书作序的是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她在序言中提及“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共置……迄今为止,仍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议题。”

而女工正是集这两个议题于一身的重要载体。

作者访谈了100位女工,最终与大家见面的是34个故事,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51年,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94年。正如戴锦华所言:“这是一册女工的故事。称“故事”,毋宁称生命、遭遇或境况。女工们的生命遭遇与现实境况。”

“尽管她们身处不同的年代,性格彼此迥异,遭际各有不同:或决绝或隐忍、或跳脱或低回、或幸运或坎坷;但几乎没有卑怯、自怜,没有悲情流溢其间。”

作者的写作风格很朴实,全书不加渲染平铺直叙。但这也让我们能够读到一个个真实的、不加“包装”却富有生命力的故事。

小编从本书中选取了女工友老赵的生命故事与大家分享。

分享这个故事的原因有三:

其一,老赵出生与改革开放前两年,1994年18岁的她第一次外出打工,正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两年,她的经历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其二,我被老赵在维权过程中所展现的乐观,坚持和力量以及灿烂的笑容所感染,正如戴锦华所言:她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是强韧底层中的强韧者。

其三,老赵写给孩子的那封信,让也曾是留守儿童的小编甚为动容。

以下为老赵的生命故事:

◇ ◇ ◇

2014年10月3日上午11点多,我去老赵住的出租屋做客。老赵的出租屋用帘子隔成内外两间,每间有6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一张床几乎占满了里间全部的空间,外面的空间可以摆上一张地桌和几个小板凳。虽然出租屋如此简陋,看到屋里有自来水和一间微型的冲水厕所,我还是觉得很欣慰。10月份,广州还是盛夏的温度,和老赵聊了一个小时,我浑身被汗浸透了好几遍了。这时,老赵的丈夫从里间睡醒出来,推着他的摩托车出去拉客挣钱去了,老赵需要做饭了,我又热又累,有点儿要晕过去的节奏,去里间唯一的一张床上躺下,没有窗户,比外间还热,我很快就晕睡过去了。

她访谈了100位女工,写出了一本女工传记-激流网活泼可爱的老赵

没有考上高中

老赵是贵州省道真人。1976年出生。家里兄弟姊妹四个,老赵最小。

老赵的家乡在贵州的大山里,很多人家粮食不够吃,老赵家还算好的,可以勉强填饱肚子。老赵记得,每年到2、3月份的时候家里粮食(大米)就吃没了,就靠马铃薯度日,等到5月份马铃薯没有了,就等着收玉米,要熬到7、8月份才能收大米。

老赵初中毕业,本来很想继续念书,但是没有考上高中。1994年辍学的那年冬天就开始了打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