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社会主要矛盾论(修改版)

2017-12-9 22:5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488| 评论: 1|原作者: 吴吉寅|来自: 红旗网

摘要: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它决定着其它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精神关系,思想关系;阶级斗争就是围绕着生产关系及其所有制而展开的。那些否定生产关系,否定阶级斗争的理论,才是真正的历史唯心主义,或必然要导向历史唯心主义。
至此,马克思主义就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天衣无缝,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这是第一个发现;列宁揭示了一国社会主义的规律,这是第二个发现;毛泽东揭示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规律,这是第三个发现。这三大发现,三大规律的发现,三大历史规律的发现,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保证着共产主义的实现!这三大发现,三大规律的发现,三大历史规律的发现,紧紧地把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连成一体而不可分割了!历史发展到今天,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它是包括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当我们说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它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在内的毛泽东思想,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否则,都不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有人说,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应当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不正确呢?不正确;尽管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和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的胜利。恰恰相反,历史的逻辑是,越是在落后条件下取得的政权,就越是需要加强自己的阶级统治,以保护其弱小的生产,因而其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更加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过,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理论,从逻辑上来分析,它是这样的,它道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就单一的生产力方面而说的。

生产和需要是相互促进,相互增长的,直到人类的终结:需要促成生产,生产形成需要,新的需要又促成新的生产,而新的生产又形成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这就是说,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是起始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矛盾,因而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不唯哪一个社会所独有,不构成社会和社会主义的特殊矛盾,把它作为社会或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也就更加谈不上了。这也就是说,人类的需要是永远无法完全满足的,这一矛盾是永远无法消除和解决的,是个永恒的矛盾,空泛而不具体,是个泛指的矛盾和规定。因而,如果不是认识有问题即糊涂的话,那么,这只能说是一个预设的陷阱,是一个让人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黑洞。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社会的性质和本质都是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也才构成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产关系,才是一个社会区别于另一个社会的特殊的本质,才是可以不断地消除和解决的;历史就是生产关系的更替。如前所说,同一的生产力可以建立不同的生产关系,只不过是不同的生产关系对于其所赖以建立的生产力来说,有着不同的作用罢了;同是机械化的大生产,可以是资本主义的个人占有,可以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占有,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双方的力量而定。所以,单凭着生产力,单一的生产力,不决定社会的性质;所以,社会的区别,不在于生产和生产水平,即生产力,而在于生产关系,在于所有制,在于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样,前面说过,社会的斗争,争夺的是生产的支配权和占有权,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比如,资本主义的生产,产品出来了,过剩了,如药品、医院和医生,城市住房等,生产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机械化生产了,大生产了,所以才有过剩,尽管是相对的过剩。但百姓的需要仍然还是得不到满足,仍然是看病难住房难,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不是生产和生产力的问题了,而是生产和占有之间的矛盾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了,是社会化的大生产与个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了。这一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人与自然的关系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生产力矛盾取代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矛盾,所有制矛盾,掩盖了同一生产水平上的社会占有和分配的实质。这是一种为剥削阶级和剥削生产服务的资产阶级理论,似是而非,隐藏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就象吃饭是人的基本需要,但不是人的根本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一样,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理论,即产需矛盾论,用人类社会的初始矛盾和共有矛盾取代社会阶段特别是高级阶段的特殊矛盾,用基本矛盾取代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抹杀事物的区别,掩盖事物的本质,是对历史的歪曲;用之于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歪曲,用之于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的歪曲。产需矛盾论,是唯生产力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贯彻,是走资派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歪曲,是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制造理论根据,为资本主义的复辟打下埋伏!它误导着人们的思维,蒙蔽人们的眼睛,使人们看不清国家、社会和阶级的实质,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决地揭露之,批判之。

难道生产不重要吗?不要保护良好的生产秩序吗?人们不应当抓紧生产和关心生产及其增长发展而是要成天无所事事地无聊地或无事生非地沉醉于陶醉于或混迹于阶级斗争吗?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吗?把不得天下大乱,让人们都去饿死?!生产当然重要,当然要关心和抓紧,不然就没有吃的了,特别是在落后的条件下尤其要加倍地关心生产和发展生产。本文一来就说,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界,就在于而且也只是在于生产,离开了生产和生产的发展,人类便无法生存,谁说生产不重要呢?问题是,生产是人类所共有的现象,基本的现象,在国家之前它就存在了,在国家消亡之后它还将继续存在,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更何况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呢!在任何社会下,即在任何生产关系下,生产和生产力都是发展的,只是快慢而已,否则,国家和社会也就不会走到对抗了。社会的对抗就是由于发展而带来的,如封建主义与奴隶主义的对抗,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对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等,都是如此,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引起的,是生产和生产力要求的革命。也就是说,社会和阶级的对立对抗和斗争,正是关心生产、关注生产和发展生产带来的,而不是相反。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国家的本质,不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而是为了生产的控制和支配,为了阶级的利益,其它都是忽悠大众的说词。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回答要解决的不只是生产的发展和不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生产和生产力的成果,发展的成果哪里去了的问题,是少数人占有还是全体劳动者生产者共有共享的问题。社会主义是要剥夺资产者,怎么能号召穷人去欣赏赞叹资产者的金樽美酒和高楼大厦,或者感恩亿万富翁的残羹剩汁!一部分人的富裕,少数人的富裕,两极分化,是发展,但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说,它只能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才反复地念念不忘地强调说,如果导致了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改革就真的走了邪路了。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是检验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标准,同时,更是检验生产及其发展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根本标准;即为谁而生产,为谁而发展,这才是社会的本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抽象的生产是不存在的!当然,在资产阶级看来,在资产阶级的大脑里和思维里,不,是在资产阶级的宣传里,教育里,消灭剥削即消灭资本消灭雇佣劳动就是消灭生产,消灭资产阶级就是消灭人类,至少也是反人类。多么可怕啊,谁还敢乱来呢?!资产阶级把自己等同于人类,其他都是人的异类,特别是处于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但是,社会主义及其运动的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这一切担心,如果不是存心对大众的忽悠和欺骗的话,那么也就都是多余的了,完全没有必要,人类及其生产并不因此而绝种绝迹和灭亡,而是相反,更加发达、繁荣和兴旺。这就叫做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矣。资产阶级的这套说教,恰好说明了,即从反面印证了,阶级斗争才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它关心的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关心的是无产者的造反,而不是什么生产!担心的是无产阶级夺回自己的劳动果实——剩余价值!在这点上,人们不得不承认,资产阶级是正确的,无产阶级要向资产阶级学习,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忘记了阶级斗争生产就会在无形中变成了别人的生产。所以,生产是要发展的,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根本任务不是发展生产和生产力,而是要无产阶级和工农大众牢牢地把握好建设好巩固好自己的政权,搞好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以防止自己的生产和生产制度被破坏和颠覆。而要抓好阶级斗争,要保护好自己的生产,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专抓阶级斗争的队伍,这怎么能说是无聊混乱以及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呢?这不是什么瞎折腾,谁个国家和社会没有而且也不需要自己政权建设的专门队伍?所以,生产秩序是要保护的,但不是任何的生产秩序人们都要保护,人们要保护的只是那些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生产和秩序,如资产阶级就不会保护而是要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生产,更要防止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共产党要保护的是那些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工农大众,有利于公有制的生产和秩序,要保护的是也只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和秩序。生产和秩序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提出保护生产和生产秩序的时候,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一定不要忘记问上一句,那是谁的生产,谁的秩序呢?!共产党人要时刻警惕,不要让某些人用所谓的生产重要性而把自己的视线给挡住了转移了,傻呼呼地,掉进陷阱还不觉醒。

资产阶级的理论家即修正主义者们就是这样,他们只承认生产,也只允许人们承认生产,反对和否定阶级斗争,反对人们关心关注社会对生产的争夺,反对人们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对生产的无偿占有,始终举的是唯生产力论的大旗。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理论家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不仅承认生产,而且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分析社会上不同的群体对生产的争夺和占有,从而揭示出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这一条历史发展的主线。至此,唯生产力论的画皮也就被揭露无余而不攻自破了。

那么,把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说成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又如何呢?照样不科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生产的不平衡不充分同样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现象,仍然只是属于生产力方面的关系,没有超出生产和需要这一规定的范畴,不能使人前进一步,仍然是一种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抹杀矛盾粉饰太平的修正主义理论,尽管某一阶段的生产比前一阶段的生产高出了许多,相对地前进了。但那仍然还是生产和生产力的量的变化,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社会本质的改变和反映。而且,美好追求,表面上看好象是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有了更好的基础,而实质上却是更加抽象和空泛了。美好不仅是相对的,更主要的它只是一种心理的感受,是主观的判断,因个人或群体的感觉而不同,没有或无法形成统一的量化标准。反过来说,群众生活的不满足,并不是源于他们的欲望,过高的奢求和不切实际的梦想,盲目地与资产者攀比。

发展不平衡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产力的普遍现象,永恒的现象。而平时人们所说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资本和财富,一极是劳动和贫困,是在同一生产水平上的生产方式,是同一生产力之上的生产关系的两极,而不是同一极的资本大小或劳动差别;若要以量定质的话,那也只是异质的量,而不是同质的量,是私有社会特别是资本社会的特有现象和特殊矛盾;所以不是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仍然还是一种占有的矛盾。又如资本主义国家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别,表面上看是地域关系,而实质上仍然还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资本的流动,是劳动的转移,劳动随着资本的集中而集中。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并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下走到了历史的最高峰;用生产的不平衡性来为资本和财富的集中讨个说法,掩盖两极分化,是此地无银,为社会主义者所不齿。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整个社会及其长远的历史来说,永远是不充分的,是没有止尽的,因而这一矛盾也是永远无法完全解决的,同样是一个让人走不出去的陷阱。而相对于个别的生产和个别的阶段来说,它可以是充分的,如资本主义的生产,即经济危机的生产,相对过剩产品和相对过剩人口的生产。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生产已经过剩了,还不充分?不充分能过剩吗?名称并不重要,是产品过剩也好,是人口过剩也罢,亦或叫做产能过剩也行,反正都是生产的过剩,这是问题的实质,才是重要的。它说明,现实的生产,已经走到了对抗,很快就要爆炸了;它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劳动和市场经济已经容纳不下现实的生产和生产力了,即社会化的大工业大生产——机器体系的生产,必须用更高一层次的生产关系——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取而代之,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断爆发的常态化的经济危机表明,共产主义的生产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也给了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前车之鉴的经验——大工业,不能用资本的方式经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代,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此外无它!只有在公有制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里,生产和生产力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以资本主义无法想象的程度——无法具备的规模、速度和秩序——向前发展!既然是这样,那资本主义为什么还会复辟呢?这就是阶级利益——剥削阶级利益——之所在,而不是什么社会主义大大的坏。“当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还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一针见血!离开了阶级斗争,我们也就无法作出科学的令人诚服的解释。我们不能把复辟和复辟的现实等同于历史的正确的选择,就象不能用谋杀一个婴儿来证明他的必然夭折和自己的健康长寿一样。当然,这里的过剩,这些过剩,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相对于群众的购买力来说的,相对于资本的占有关系和容纳关系来说的。相对于群众的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来说,它还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它体现的仍然还是大生产和个人占有的关系,是生产力与所有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生产阶级和占有阶级的关系,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总之,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来掩盖资本对生产和劳动的占有,为两极分化开脱,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狭隘性和对抗性辩护,是错误的,荒谬的。若果是这样,那么,社会主义的建设就偏离了航向。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还会继续地发问,那么,战争时期,特别是民族战争时期,其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是如何规定的呢?问得好,这也是一个必须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2-10 12:13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20:23 , Processed in 0.03984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