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辩证的统一,这些社会现象的思想方面和物质方面,就必须了解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的问题。

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些社会现象不能够和其他社会现象无关、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发展过程之外突然产生。

“在世界上无论什么地方无产阶级运动都不会生而就有也不能‘立即’具备纯粹阶级的形式而现成地产生出来,如同米湼尔瓦从宙斯头上产生出来那样。只有经过最先进的工人、全体觉悟的工人长期的斗争和艰苦劳动,才能从一切小资产阶级的混合物、限制、狭隘覌念和歪曲中间抽出并确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运动。”

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的贫困”、“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指出,无产阶级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集体。无产阶级在它的产生阶段时,它甚至还不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无产阶级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才形成为阶级。

马克思在1846—1847年冬季(当时马克思已完全阐明了他的新的历史观点和经济观点的基本要点)写的“哲学的贫困”中写道,“经济的诸关系首先把居民群众改变成工人。资本的统治替这批群众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地位和共同的诸利害关心。所以,对于资本,这批群 众已经是一个阶级,但是对于自己,他们还不是阶级。在我们不过标明了几个方面而已的这个斗争里面,这批群众发见自己齐集在一起,把自己构成自为的阶级。他们所拥护的诸利益成为阶级利益。而阶级对阶级的斗争是一个政治斗争。”

可见,马克思把无产阶级发展为阶级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且把它称为经济性的自觉阶段,这时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面对资本来说是一个阶级;第二个阶段是政治性自觉阶段,这时无产阶级通过斗争而团结为对自己本身来说是一个阶级„

在第一个阶段上,经济条件把一定的居民群众变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工人。这些群众在这个发展阶段上,只是在经济方面才可以算是一个阶级。这些群众面对着资本的统治来说有着共同的利益,按本身地位来说他们也是一样的。实际上正是如此。工人群众中有彼此特点各不相同的集闭。拿俄国的生产关系做例子来说,就有“占有”工人,国家企业的工人,农村无产者等等。这些集团来自旧社会的各个不同的阶层,来自农奴、自由农、小市民、商人、仆人、手工业者等等。但他们在资本主义市场上是同一种商品——劳动力。

从阶级这个词的社会政治意义上来说,这些工人群众是不是一个阶级呢?这些群众如果要成为这样意义的阶级,或者如马克思所说的“自为的阶级”,那末这些工人群众应当发生什么变化呢?如杲要成为这样的阶级,这些形成了面向资本的阶级的群众就应当失掉他们 原来的那些社会团体的习惯、概念、覌点。而且这还不够,这些群众还应当具备新的品质——统一的阶级意识,要意识到自己作为阶级有着和其他阶级的利益相对立的利益。

这个形成了面向资本的阶级的群众,从他们的阶级自覚上说来 还不是统一的。个别人、个别集团意识到自己和企业主利益的对立,但仅此而已。工人们之间的竞争阻碍着团结的行动,而只有团结的行动才能够把这种个别人的意识改造成为统一的阶级意识。

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看到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所说明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说,随着无产阶级组织为阶级的过程,也就组织为政党,政党不仅是这种组织的产物,而且是它的工具。这就是说,当工人群众自发地发展为阶级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更有覚悟的核心的时候,这个核心就必然变为政党,这个政党促使无产阶级进一步变为阶级。

“共产党宣言”在说到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时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上,工人阶级还只是“分散于全国各处而为互相竞争所分裂的”人群,如果这些群众也表现了某些行动的团结,这并不是他们联合、精神团结的结果,而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规律的结果,由于工业本身的生产过程就把无产阶级团结和组织起来;其次,这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它自己的政治目的,曾不免要发动并且暂时还能够发动整个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语)。

贯穿整个这本不朽的著作的主导思想,就是无产阶级变为阶级的思想。在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中,这个思想表现为揭示客覌历史过程的内容,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覌规律。在第二章“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思想 对阶级的关系,这个思想表现为共产党人的任务。“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指明了由两个方面——无产阶级的自发的发展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组成的历史过程的统一。历史过程的物质方面和思想方面形成为密切的统一,在这个统一的运动中,无产阶级从分散的人群形成为阶级,形成为社会力量,由物质的和思想的意图的统一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不妨着重地较详细地谈谈,当普列汉诺夫1882年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时,他怎样忽略了这个思想。普列汉诺夫不能够彻底了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此光辉地说明了的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的全部辩证过程。证明这一点的还有下列事实:他在后来不止一次地再版他1882年的译本时都没有更正。例如,普列汉诺夫在19世纪90年代初、在1898年“宣言”出版60周年时都再版了这个译本。1906年,“前进”出版社出版了译本的第4版,普列汉诺夫仍然没有更正。

在“共产党宣言”说明工业和交通怎样使工人们接近和团结起来的那个地方说:“无产者这样组织成为阶钑,因而组织成为政党一事,时时刻刻因工人们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

普列汉诺夫在“无产者这样组织成为阶级”一句面前停住了,他不了解、不淸楚这一句话,他想使这句话更容易了解,就加上了“个别”一词:“这样组织成为个别阶级,因而组织成为政党。”他对“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作了完全变样的、极其肤浅的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重要的是,无产者群众一般只能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变成为阶级——打个比喻来说,无定型的东西结晶起来;至于说这是“个别阶级”,在这里并不重要,因为阶级概念本身就预定“个别”,即由于利益不同而存在其他阶级。

普列汉诺夫加上“个别”一词,第一,就用了多余的同义语(例如“用自己本身的眼晴看”之类的话)。第二,使原文的意思变得仿佛是讲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把无产者和社会其他阶层区别开来、划淸界线,而不是讲分散的无产者群众变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