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如何用阶级斗争评析《红楼梦》

2017-10-1 22: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71| 评论: 1|原作者: 徐缉熙|来自: 《学习与批判》1973年第三期

摘要: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红楼梦》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清朝乾隆时期。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而乾隆时期又正是这一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时期,因而也是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最后崩溃的转折时期。这一转折时期的特点是: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彻底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荫芽正在复苏和发展。 ... ...

王熙凤和贾政,阶级本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这种阶级本质,在贾政身上,戴上了“仁人君子”的假面具,而在王熙凤身上,则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王熙凤和贾雨村倒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物。不过一个活跃于家族内部,一个纵横于官场之上。从这类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剥削阶级是何等贪酷凶残,可以认识到官僚、地主、高利贷是怎样结成一体,实行对被压迫阶级的残酷的专政的。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这些人物作为反面教员,比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作者的理想人物,恐怕更有教育意义吧。

在封建阶级的文艺家中间,曹雪芹的确是一个佼佼者。他支持本阶级的叛逆者,同情被奴役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奴隶,撕下了封建卫道者们的伪善的假面具,揭露了那些作恶多端、罪行累累的官僚、地主、皇商和高利贷者,暴露了宗法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批判的锋芒,触及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使他远远高出于同时代的所有作家们。

如何用阶级斗争评析《红楼梦》-激流网图片来源:网络

曹雪芹生活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最后崩溃的转折时期,又出身于一个由盛而衰的封建官僚大家庭,亲身体验了统洽集团内部剧烈的政治斗争和家庭的激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翻过筋斗来的”人。在他写《红楼梦》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住在北京郊区,过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生活,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底层,接触农民和一般的穷苦人民,看到在贵族生活圈子里所看不到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红楼梦》中有好几处地方写到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天灾人祸带给他们的深重的灾难。小说第十五回还描写贾宝玉到农家茅舍,不识农家甩具为何物,并由此想到古人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宝玉,固然是公子哥儿的一时感慨;在作者,上述那些描写显然是有亲身感受的。

曹雪芹又是一个有反封建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虽然,到目前为止,除了《红楼梦》以外,没有什么材料可以说明他究竟受那些社会思潮和学派的影响。但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一部《红楼梦》就是他的世界观的结晶。这部小说表现出浓厚的反儒学的倾向,对于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批判。他的朋友屡次把他比作魏晋时的阮籍,说他“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这都说明他不愿与那些当道的豪门权贵同流合污。《红楼梦》第一回所说的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这是他的真心话。正因为有这些主客观的条件,才使曹雪芹能够比一般养尊处优的封建阶级的思想家和文艺家,更清醒、更深切地感受到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看到统治集团、官僚机构的腐败黑暗,从所谓“盛世”的表面的升平气象中,感到“末世”的来临。曹雪芹无愧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的“热烈的抗议者、愤激的揭发者和伟大的批评家”。他在无情地鞭挞那些黑暗和污秽的同时,还热烈歌颂他所理想的事物,并且把这两者加以对照。这是《红楼梦》高出于《金瓶梅》这类单纯暴露黑暗的小说的地方。当然,曹雪芹并不懂得封建阶级之所以必然没落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找到解决社会危机的真正的出路,以致只能用因果轮回的宿命观点来加以解释,甚至还不时流露出对旧日的繁荣的眷恋之情,所谓“看来字字皆是血”,他是流着眼泪为本阶级唱挽歌的。但是他确实感到处于“末世”的封建阶级不可能有更好的历史结局,因而能够以无可辩驳的艺术力量写出这一点,从而打破了对封建社会的现实关系的传统的幻想,“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这是曹雪芹的伟大之处。续作者高鹗,站在封建卫道者的立场上,硬要给贾家以一个“家道中兴”、“兰桂齐芳”的结局,贾宝玉出家了,不但被封为“文妙真人”,而且居然披着个大红猩猩毡来向贾政拜别,这种腐朽的正统观念和拙劣之笔,和曹雪芹的原意刚好是南辕北辙。

当然,曹雪弃毕竟还是封建阶级的文艺家,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不可能超脱时代和阶级所给予他的限制。有两种批判:一种是剥削阶级的一些思想家、文艺家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一种是无产阶级对一切剥削阶级和旧世界的批判。这两种批判具有完全不同的阶级性质,不能混为一谈。前一种批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剥削阶级对另一个剥削阶级的批判;一种则是某一剥削阶级的思想家、文艺家对本阶级的批判。《红楼梦》就属于后一种情况。曹雪芹花毕身的精力写这部《红楼梦》,自然不是为了“消愁破闷”。他在本书第一回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这个“味”并不难解。他“按迹循踪”,写出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是希望濒临危土的本阶级惊醒过来,补苴罅漏,实行改良。他的思想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补天”。即补封建制度之“天”。他的批判的目的正在于此。小说一开头就讲了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神话。他不但写贾宝玉是石头,而且喜爱画石,以石头自喻,这一方面固然表明他的“傲骨”,一方面也寄寓着他的“补天”的理想。

曹雪芹的“补天”思想,表明他归根到底仍然是一个封建阶级的改良派,而不是新兴的阶级力量的思想先驱。他的世界观,虽然对儒学持批判的态度,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超越释、道、儒三家的范围。我们从《红楼梦》中,固然可以看到他的叛逆思想,但是我们也看到,他对集中代表着封建制度的皇帝和君权,并不否定。也不否定作为封建社会的基础的土地制度。他写乌进孝交租,是为了说明贾府的费用浩繁,入不敷出,而并不是否定封建剥削。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那个“常远保全”之策,就是“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足见他是把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看作是封建家族的命根子的。正因为如此,他虽然同情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但对于农民起义完全采取敌视的态度。

曹雪芹虽然同情晴雯等丫环的悲惨遭遇,但他也没有否定奴婢制度。他所主张的只是“宽柔待下”而已。他从这一观点去批判贾赦、王夫人、王熙凤一流人物,却不懂得地主阶级的“宽柔”,本身就是一把软刀子。

以上这些方面,都说明曹雪芹同他的主人公一样,并没有能突破其阶级的局限。他虽然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但他并不理解这些罪恶产生的社会的、阶级的根源。他甚至还希望出现一个“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封建主义的理想王国,出现“大贤大公、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但这种“理想王国”和“善政”终究只是“太虚幻境”,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一诗句寄托着他“补天”不成的悲愤。他眼睁睁看着封建阶级的“末世”的来临,既不能代表新的阶级力量,又找不到任何能挽救阶级危亡的出路,于是一方面发为叛逆之音,一方面又堕入佛道的“渺渺”“茫茫”的虚无主义的色空观念之中。

曹雪芹用他的有力的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出了腐朽没落的封建阶级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为我们留下了一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红楼梦》这样的在历史上有过一定的进步作用的古典作品,无产阶级从来是给予充分的历史评价的。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法国资产阶级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称得上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十八世纪中叶,产生这样的作品,尤其是难能可贵的。它比西方资产阶级的所谓批判现实主义,要早一个多世纪,比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歌德的《浮士德》也早半个世纪以上。它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比同时期的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作品,还要有力得多。这样的作品,当然是可以为无产阶级所利用的。无产阶级不但要研究现实的阶级斗争,也要研究历史的阶级斗争,“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而研究历史,也正是为了现实的阶级斗争的需要。所以对《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小说,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加以批判分析,它就能够成为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总结历史的阶级斗争规律的生动教材。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如何用阶级斗争评析《红楼梦》-激流网(作者:徐缉熙。来源:《学习与批判》1973年第三期,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0-2 09:58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04:48 , Processed in 0.01714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