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的矛盾是导致危机的“根源”-激流网纵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社会人”取代了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强调用“逻辑——历史方法”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超越西方经济学的均衡——静态分析。面对今天的现实发展,有必要更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内涵。

”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的矛盾是导致危机的“根源”-激流网“社会人”对“经济人”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范式上的创新是以主客体之间的物质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提出在这一物质生产劳动中形成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人”才是一切经济分析的基础,从而用“社会人”范式硬核取代了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范式硬核。“社会人”构成了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它包括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范式内在的结构上,“社会人”处于硬核的第一层次,“劳动价值论”处于硬核的第二层次,反映了《资本论》的基本价值观念。

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经济人”是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抽象人性论假设是其理论原点,由此衍生出效用价值论,把人的自利发展为对于利益的“边际分析”,行为者每一时刻都在计算其下一步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和其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以决定其经济行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抛弃了这一“经济人”假说,认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结成的“社会人”,强调人的存在具有双重意义,他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社会人”突显了人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物质承担者。

”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的矛盾是导致危机的“根源”-激流网《资本论》封面

“社会人”与“经济人”相比较,强调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个体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关系而成为“鲁滨逊”世界中的孤立个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分析的人的本质理解为是“社会联系的主体”,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结在一起的个人,其动机和行为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条件。社会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历史的人。个人无论在主观上怎样试图超脱这种社会关系和历史,实际上他都只能是当时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分析经济现象一定要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出发。在马克思看来,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把经济体看成是一个个没有社会联系的“鲁滨逊”所组成的“孤岛世界”,这就无异于把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动等同于动物的觅食过程,其方法论范式的缺陷是不言而喻的。从“社会人”出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从生产方式中去探索经济现象的原因,强调经济分析要关注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后面的那些“历史性的制度力量”。这就与西方经济学有了很大的不同,西方经济学的最大缺陷在于只看到了表层的物质结构,没有看到表层物质所负载的深层的社会关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