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塘约道路 一一 过了“小岗”是“南街”

2017-6-5 23:4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173| 评论: 0|原作者: 丑牛|来自: 砥柱中流

摘要: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样板,推行“大包干”,否定集体化, 三十多年来,並没有实现邓小平的“两个飞跃”,却一直在“一年跨过温饱 线,十年(后又一个十年,再一个十年)难进富裕门”里挣扎徘徊。相反,坚持集体化道路的村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成了“明星村”。这样的 明星村,有许多是走了一段小岗路,吃了大亏而回头走集体化道路的。 ... ...

 

 


去年 12  10 日《塘约道路》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很不寻常,“塘约道路”一下子成为网红。人们关心的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回归。《塘约道路》的作者王宏甲先生在研讨会上讲了一 句很振奋人心的话:“农村土地集中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这句话,应该是针对“土地私有化”讲的;是针对土 地流转到资本家、大地主手中讲的;是针对“资本十农户”讲的;是针对 “大包干、包产到户”讲的。 “塘约道路”就是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半个月后,12  26 日,在韶山纪念毛主席诞辰 123 周年的群众大 会上,我在讲话中把《塘约道路》的出版列为《难忘的 2016》的一件历史大事,我为讲话擬了一个小题目:《塘约道路一一过了小岗是南 街》。“小岗”和“南街”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体制。几年前小岗人为摆脱 “一年跨过温饱线,二十年难进富裕门”的窘境,曾三访南街村,寻求富 裕路,没有办成,而塘约村却办成了。在塘约村的后山坡上,竖起了四个大字——“穷则思变”。这四个字出之于毛主席 1958 年写的一篇文 章——《介绍一个合作社》,文中写道: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 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副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了。” 毛主席介绍的那个合作化,叫应举社,合作化建立了两年,就改变

了穷困靣貌,塘约村也是如此。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样板,推行“大包干”,否定集体化, 三十多年来,並没有实现邓小平的“两个飞跃”,却一直在“一年跨过温饱 线,十年(后又一个十年,再一个十年)难进富裕门”里挣扎徘徊。相反,坚持集体化道路的村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成了“明星村”。这样的 明星村,有许多是走了一段小岗路,吃了大亏而回头走集体化道路的。

让我们来省视一下,推行小岗道路三十多年来发生在农村、农业上

的几起重大事件: 一、李昌平上书谈“三农” 在推行小岗道路十多年后,农村、农业、农民是个什么状况呢?一 位当了十多年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 2000 年给朱镕基总理“说实话”一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封信立刻印成了一本书,震憾了整个中国,它揭开了“一包就灵”的盖子。 但一些改革家们,特别是制定和推行“大包干”的一些领导人,不仅 不反思改革,却反把他们制造出的污泥濁水泼到“人民公社”身上。主管 农村工作的杜润生老先生在李昌平这封信成书的序言里写道: “我们欠农民太多,重新审视三农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将他们从土地和其它约束下解放出来”。 为此,必须破除实行了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 这位老先生到了晚年,人家问他这样提出问题,是什么主义,他竟 回答说:“我不信什么主义,让农民吃饱饭就是我的主义”。是社会主义 还是资本主义,他全不管了。出了“三农”问题他竟“王顾左右而言他”: 说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把推行错误路线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二、小岗村重走集体路 2004 年,在“一年跨过温饱线,廾年难进富裕门”的小岗村,组成了一个十五人的代表团(包括当年按手印主张单干的人),由村党委书记

沈浩带领,两年三访南街村,寻求富裕路,最后决定:将承包地交给集

体经营,新华社把小岗人的这一选择,进行了突出报道。新华社办的

《每日电讯报》的通栏大标题是: “小岗村土地又合起来发展集体经济” 上面的副标题是: “中国农村改革领头羊,再探发展新路”小岗人的这一选择,立即引起主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者的追究,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农业研究的专家党国英出面阻挡和指责。党国英先生 说:“小岗人选择南街道路是犯了迷糊,南街这种方式再加上盲目的指令 性计划,可能要发生人为的饥荒”。今天读来,到底是党国英专家犯了迷 糊,还是小岗人犯了迷糊呢?南街人一直往建立共产主义社区前进,实 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福利政策,也就是从一生下来,上托儿儿所、 幼儿园、上小学、中字、大学、就业、结婚、住房、医疗、退休、养老、安葬都由集体包下来。即或在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乡能做到么?南街连“大饥荒”的影儿也没有。 党国英先生们,讲了这些胡言乱语还不甘心,两年后,联合南方报系和境外媒体,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与他们素不搭杠的南街村,进行了一次大“围剿”。电台、电视、日报、周刊、新闻发布会……等,万炮齐 轰,一定要消灭这个建立共产主义社区的“眼中钉”。说南街村的集体经 济是假的,是股份制。南街党委一班人都是大股东,他们都是剝削者。

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大媒体集团对远在千里外的建立共产主义社区的

村子,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其目的是什么?一直到今天,当地党组织就

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共产党的媒体攻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村子,这 不是共产党打共产党么!“特色”特到这一步,怪哉!特哉! 自信的南街人,一笑置之,却苦了小岗人,特别从省里派来的书记

沈浩,真可谓是进退维谷,最终醉死在招商引资的酒席上,留下了一块 “永远忠诚”的墓碑。 三、乌坎“暴动”,推翻“两委”。农民纷纷组织起来 “打土豪”。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全国各地频繁出现保卫土地的抗争。 2012 年,乌坎事件爆发,两万多村民高举着“还我土地”的旗帜,撵走了 “两委”(村委、村党委),“占领”了村庄,自选了“两委”,夺回了土 地。接连农民为保卫土地和官僚资本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事件越来越频发。陕西靖边县西沟村 400 多失地农民,组成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队,重新丈量土地,分给农民。领导"打土豪"的工作队长说:"我们是逼 上梁山,我们现在是重走习仲勋的路,革土豪劣绅的命(按:当年红军到达陕北,习仲勋曾在靖边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而在河南的邓州市,竞发生了一件奇怪事,三个农妇“建立”了邓州市政府,给农民发放土地证。群众明知这是一场戏,但仍然有几千人上“市政府”领土地证。云南晋宁几个村庄的农民,在省政协官员的支持下,组识起来,在村子里插满了国旗和党旗,与来犯的强占他们土地的准武装队伍,展开了一场大血拼。 四、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坚持农业集体化的明星村,重新登上了主流媒体,党、政官员纷纷参观、调研“红 区”。南街,又红火起来。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要视察小岗村从改革开放次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从不踏进南街的土地。

但近几年来,南街却悄悄地活跃起来,让人注目的是,河南漯河 市,把农村基础干部培训班办到南街村,南街村委大院旁,掛起了“干部 培训学院”的牌子。“中国大包干第一村”引领中国农村改革三十余年,为 什么不能办一个“学院”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学的。《塘约道路》发表后, 来南街的党政官员更多、更频繁了。 18 日,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党 委一行 8 人,访问了南街,接着 5  23 日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率团 来南街调研。 对宋亚平这个名字,我是有些记忆的,把笔记一查,原来是 2009 年,我到咸宁学院办讲座时,听到附近赤壁市有一个双丘村,发展集体经济两年就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就带领三十多位同学一起到双丘参观、学习。村总支书送了我一份文件,是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办的《决策参考》(第五十五期)。全期登的是一篇调查报告,是对双丘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建成了美丽新农村的经验总结。报告的牵头人就是宋亚平,后来,他调到省社科院当院长,仍然多次讲双丘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他常讲的一句话是:“紧紧牵住发展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这次我读了他在南街调研时的讲话: 南街人的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好,祝願率先建成共产主义社区 “。 我相信在老一辈的党政干部中,拥护集体经济的人会越来越多。俞正声同志在湖北主政时,树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榜样,全是搞集体经济的,有一次,他连续组织从中央到县各级书记去发展集体经济的典范“官 桥八组”参观,在座谈会上,只有中央书记说:“官桥八组是发展先进生 产力的典型“,大家都不作声了。官桥八组的书记,只好在背后嘀咕。我相信:是“小岗”还是“南街”?终将摆上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历史 不会永远被人糊弄。

近几年来,探索重走集体化道路已经成风,逐渐蔓延到主流媒体,

影响到体制内的官员。《塘约道路》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属必然。

《塘约道路》会不会遭到当年小岗人三访南街村那样的挫折呢?不 大可能,形也、势也。但改变"塘约道路”的方向,模糊集体化、合作化 的社会主义性质,现在已露出了苗头。

安徽省是最先对《塘约道路》作出回应的,省委组织部一下购买了两万册,发给党组织书记阅读。随书附上“给全省党组织书记的信”中有一些话,耐人寻味,现摘录两段: “安徽省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敢为人先的小岗村“红手印”开啓了中 国农村改革的宏大序幕” “新形势新任务呼唤新的改革创新,新思想新观念引领新的伟大实践,《塘约道路》一书生动介绍了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变迁。……希 望大家认真阅读,並从中获得一些启迪和思考,不断拓展抓党建促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视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难怪一些媒体在转载这封信时,加了一个引题: “传达的信息令人深思” 18 日,《贵州日报》登载了贵州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写的 《“塘约经验”调研报告》这应该算做贵州省委对《塘约道路》的结论。 调研报告的题目就把“塘约道路”的“道路”二字改成了“经验”。不承认塘约村的改革是"道路”问题。这同塘约村党委书记左文学讲的就不一样了;和《塘约道路》一书的作者写的就不一样了;“塘约经验”和“塘约 道路”的内含也就不一样了。报告说: “塘约经验的核心要义是改革创新,艰苦创业,关键在于抓住了农村 改革这个牛鼻子,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基层组织。” “塘约经验的基本要义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狠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二是狠抓农业经营这个基础性改革;三是狠抓乡村治理这个保障性改革”。 贵州省委政研室的这个报告,是为左文学和王厷甲的《塘约道路》 正名,取消了“政社合一”走集体化道路的实质。 前几天,一位在中央机关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到塘约调研,他是中组部原部务员,中国保监会党委的原纪检书记赵杰兵。他对“塘约道路” 是赞扬的,但如何看待“塘约道路”有他的看法,在访问记中他讲了一段 话: "现在出现了多种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形态,有能人创业成长起来的大 型私营企业,有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有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各式各样的农协组织等,基本上是资本牵头在组织农民生产经营。塘约是党组织主导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社,靠什么来组织农民,会有不同的看法,对塘约道路也会有质疑的声音,对此,我们要经得起质疑,容得下批评。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法规中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如何对待资本的问题,有

些调整是根本性的,现在国际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

作用越来越大,我们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就决定了给资本在社会经济中 的合法地位(甚至是一定的牽头地位)……那么,怎样对待靠资本组织 起来的农业合作组织呢?用东风压倒西风的方法行吗?肯定是不行的, 只能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平等竞争”。

 “市场经济规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平等竞争的规则吗?土地流 转到资本家、大地主手中是平等竞争中实现的吗?在访问记中,赵老对左文学讲的一句深情感人的话:“要守住共产党分给你们的土地”,许多地方农民已经失去了共产党分给的这片土地,是“和平竞争”的结果吗?最根本的一点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靠的是市场经济规则,

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这才是“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应该做的事。

三年前,主流媒体开始报道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回归,我写了一篇网文一一《过了小岗是南街》,该文结尾的一句话就是赵杰兵老同志所反对的,那句话是: “过了小岗是南街吗?不一定,要看一一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 风压倒东风” 对“塘约道路“的争论和改变,不就是这样的吗?因此把该篇附在本 文后,作为本文论述的补充。

 

      老兵丑牛

   武汉·东湖泽畔

2017  6  4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9:54 , Processed in 0.01172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