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辛化仁的《“文革”真相》摘录

2017-3-24 22:0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792| 评论: 0|原作者: 辛化仁|来自: 麻辣社区

摘要: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不可抗拒;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马列毛主义必将战胜现代修正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红卫兵冲锋在前
  在《人民日报》发表“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同一天(1966年6月2日),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贴出一张大字报,署名“红卫兵”,有100多名同学签名。从此,“红卫兵”一词逐渐风靡全国。
  6月24日,清华附中“红卫兵”贴出新的大字报:《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学校工作组训斥道:“现在是共产党领导,你们要造什么反?”红卫兵拿出毛主席的话来回敬:“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他们后来又写了《再论》和《三论》,并且设法把前“两论”传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对红卫兵小将的大字报非常重视,看后给他们写信“表示热烈的支持”,并把“两论”推荐到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与《毛主席给清华附中红卫兵的一封信》一起,作为会议文件下发,……“红卫兵”的创始者们闻讯,万分激动地表示:“紧跟毛主席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红卫兵运动的高潮,是在毛主席1966年8月18日首次接见红卫兵以后出现的。那一天,毛主席身穿军装,左臂戴着红卫兵袖章,神采奕奕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人群似海、红旗如林的广场,从东侧走到西侧,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红卫兵小将和师生频频招手。受接见的人们,手举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欢呼着、跳跃着,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像潮水般在天安门广场上缓缓流动,掌声、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样的接见活动,自8月18日至11月26日共举行了8次,红卫兵参加者达1100多万人。
  “8·18”大会之后,一些大中城市的红卫兵开始冲出校园,走上街头,开展“破四旧”活动。这时,某些红卫兵干了一些打人、抄家等违法行为。毛主席坚决认为红卫兵行动的主流是好的,决不能对他们“泼冷水”。《人民日报》为此发社论《用文斗,不用武斗》,进行正面引导。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就组织外地师生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一事发出通知,规定来京参观坐火车免费,到京后的伙食、住宿费由国家财政支付。许多省市也随之效仿。从此,在“停课闹革命”的半年多期间,红卫兵和广大师生乘车、吃饭、住宿全免费的“大串联”在全国兴起。
  毛主席如此大力支持红卫兵,表明他对青年学生抱着莫大的期望。这不仅因为他们年轻、朝气蓬勃、敢冲敢闯、勇当革命先锋,而且还有更深层的考虑。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文革中这些群众主要是年轻人、学生,这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可能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毛泽东传》1433页)
  新生事物  世代不衰
  “文革”期间是创新年代,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新生事物是“文革”经验和成果的结晶,又是推动革命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力量。它们屡屡遭受某些人的贬损、丑化和诬蔑,却一直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喜爱。例如“三结合”的领导班子、“拿工分”的副总理、“赤脚医生”、革命样板戏、“五七”干校和多种学习班等,都是非常好的新生事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一运动,最初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山东省和河北省,知识青年献身农村建设的第一批代表人物是徐建春、吕玉兰、邢燕子、侯隽和董加耕等。“文革”期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以后,许多毕业班的中学生整组整班地交申请、下保证,争先恐后要求去“广阔天地”以求“大有作为”,掀起了上山下乡运动的新高潮。但到“文革”后期,一些干部子弟带头掀起了“返城运动”。走资派篡权后否定“文革”,实际上也否定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延续20多年,卷入数千万青年,涉及经济、教育、人口、就业和干部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它的妥善解决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简单、片面地全部否定它,显然是错误的。
  1965年4月22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谈到知青上山下乡时说:“应当从关怀后代、培养革命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缩小以至消灭‘三大差别’的深远意义来看待这项工作。”周总理在这里所传达的,完全是毛主席的意见。
  在否定“文革”也否定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妖风中,某些新闻媒体极尽煽风点火之能事,设置专栏、专版,组织声泪俱下的“倾诉”(电视台),把这场伟大的历史性运动描绘成“灾难”和“不幸”。直到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7人中出现5名当年的“知青”,上述宣传闹剧才狼狈收场。
  现在不妨斗胆预言:21世纪前半页的中国,必将是“知青”及其接班者的天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上边疆下海防、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长,将永远是正确的大方向。
  总结经验教训 坚持“继续革命”
  作为人类首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亲历者、见证人,我们骄傲、自豪,甚感荣幸。
  由毛主席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5月16日发表《“5·16”通知》正式开始,到1976年10月6日右派政变为止,历时10年零142天,无疑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共“九大”、“十大”决议等历史文献已经作出正式结论。“文革”的不幸夭折,并不能改变它的重要历史地位,也抹杀不了它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首次“文革”,虽败犹荣。
  走资派抵制和反对“文革”,并不偶然。他们当初参加革命就动机不纯,怀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思想,投机参加革命后又长期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不愿继续革命;“文革”揭批他,要罢他的官,他当然不甘心。
  在“文革”冲击下,许多老干部受到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再检讨,大有进步。但是,“二月逆流”一来,就有不少人跟着起哄;右派政变一得逞,就全变了,当初的检讨变成了“违心”之言。这说明,以自我为中心,以利己为标准,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文革”。
  革命造反派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投身革命运动,多次被打压,最终受迫害,如果只图私利,就很难想得通。无私、无畏、无悔才是革命战士应有的本色和气质。
  “文革”始终未能消除派别斗争,最后中央领导层也分成了左右两派。这是“文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派性是放大的个人主义,是私心和野心的具体表现。全国到处分成两派,其主要原因是走资派等坏人的挑动,还有革命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山头主义等在作怪。   
  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两位老战友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的崇高威望和默契合作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可靠保证。他们无私、公正,谁有错就批评谁,来自左、右两方面的多次干扰都被迅速平息。但是,总理和主席相继去世后,领袖的位置一度空缺,一些野心家、阴谋家和两面派官僚勾结起来,采取非法的政变手段,打倒了“左”派,篡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
  现如今,在“党变质,国变色”的现实危局中,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大家都感受到了严峻的新使命和新考验。根据导师们的教导,“联合起来”、“组织起来”是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特别是团结那些意见不同的革命同志。
  不管怎样,必须坚信真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不可抗拒;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马列毛主义必将战胜现代修正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8:10 , Processed in 0.01445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