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九九感怀 —— 他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更难忘怀他

2016-9-15 22:05| 发布者: 左向前| 查看: 1825| 评论: 1|原作者: 陈洪涛|来自: 《红色参考》

摘要: 昨天是毛主席逝世四十周年。在此之前,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早就到处可见纪念的文字。不难看出,全国各地均有群众自发的、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河南、陕西等地规模甚大,足见民意汹涌。但同时遍搜网络,不管是新华社、人民日报,或者各大门户网站,却至今未见一篇官样文章。

 


九九感怀:他心里装着人民,

人民更难忘怀他

 

/ 《红色参考》陈洪涛

 

昨天是毛主席逝世四十周年。在此之前,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早就到处可见纪念的文字。不难看出,全国各地均有群众自发的、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河南、陕西等地规模甚大,足见民意汹涌。但同时遍网络,不管是新华社、人民日报,或者各大门户网站,却至今未见一篇官样文章。

 

毛主席是活在人民心中的。所以不用谁来号召,人民自然会发自内心地起来纪念他。如果你是一个人,会用一个人的纪念方式;如果能聚集一群人,那会有一群人的纪念方式。人民没有忘记他。


           

 

当然,有些人也惦记着他。直到今天还把他的像挂在天安门上,印在人民币上,似乎也给他以崇高的地位。但与人民的纪念相比,那终归只是作为“无害的神像”来供奉吧。除了彰显“道统”之外,恐怕也并不想让这位人民的领袖起到别的什么作用。所以,尽管时不时地还要引用两句他老人家的话,但那也只能算作是“商宽衣”式的装点了。

 

 

毛主席的警卫员刘纪春 / 资料图片

 

人民怀念毛主席,可以有很多理由。前几天,听曾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过十年贴身警卫的刘纪春老人回忆起毛主席的一些点滴小事,其中说到了他所看到的“毛主席的两个唯一”。刘老说,毛主席是中央领导人里面唯一一个主动要求给自己降工资的。因为毛主席认为自己的工资太高,跟普通工作人员的差距太大,所以曾两次主动要求降工资,从最初定的610元降到了404.8元,一直到他去世。毛主席是不允许家里的孩子,平时跟他在一起吃饭的。因为毛主席说自己吃的“四菜一汤”是人民给的待遇,孩子不应该跟着自己沾这个光。所以李讷、毛远新这些在他身边长大的孩子,从小都是和工作人员一样,自己去大食堂打饭吃的。在中南海,唯一毛主席家里有这个“规矩”,除了毛家之外,其他任何中央领导人的家里,都是没有这种“规矩”的。

 

这两件似乎都是小事,但却是中央领导人里面的“两个唯一”。颇能让人体会到毛主席在那一代领导人中的“另类”。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应该与毛主席的这种“另类”有直接关系吧。

 

毛主席终其一生都是追求公平公正的,不是只在嘴上说说,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落到实处,真正想着和自己的人民同甘苦。但革命成功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像他一样,“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所以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要继续革命,“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甚至他一心想着的人民群众也在某种程度上不能理解。

 

刘纪春老人说,跟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毛主席有多伟大,只是感到他老人家很亲,就像对父母的那种感觉一样。但是离开毛主席之后,时间越久,却越来越感受到毛主席的伟大。

 

其实大多数的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统计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李成瑞

 

在左翼群众中,很多人都知道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同志曾经给李先念做过十年秘书。他父亲是革命烈士,1937年,他15岁时就投身革命,19493月毛主席率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进京赶考”的途中,曾经住在他家。今年已经94岁的李老一直坚持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成瑞和张春桥还是同学。

 

前几天去看望李老,谈话中老人讲到了这件事。

 

1939年夏,根据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等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也就是今天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李成瑞和张春桥就是当年华北联大第一期的同班学员。

 

文革初期(具体时间老人记不清了,说是文革初期。但根据笔者掌握的各种资料分析,可能应是1958年),李成瑞随李先念一起去河南郑州,在宾馆的走廊里,他碰到了张春桥。因为两人相当熟悉,他就问张,现在忙些什么?张春桥说,主席让我研究供给制的问题。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一直施行的是平均分配的供给制,领袖和群众,干部与战士,一律平等,没有差别。这其实就是战时共产主义分配制度。建国初期依然如此,直到1955年完全取消了供给制,改作工资制。

 

毛主席对实行工资制实际上是不满意的。因为它明显体现了“资产阶级法权”的等级观念,明确了等级制度,加大了等级差别,不是共产党人应该追求的公正公平。反过来说,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这种“每个人按照其劳动的质的好坏、量的多寡领取相等同的报酬”的分配制度,本身就带有资产阶级法权的性质。这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毛主席也一贯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他认为我们在现阶段无法完全避免资产阶级法权,要承认资产阶级法权;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最终达到消灭资产阶级法权。

 

刚刚实行工资制的时候,毛主席就明确指出:“现在高级干部拿的薪金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比,悬殊是太大了,将来可以考虑也减少一些薪金。”并且反复强调,工资可以增加一些,但要“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他再三提议降低高级干部的待遇,强调供给制的好处。包括一度赞同做部分恢复供给制的尝试。据《戚本禹回忆录》记载,毛主席也曾让戚本禹组织人研究一下如何解决干部和工人工资差别过大,离巴黎公社公职人员只能拿普通工人工资的原则还很远的问题。而李成瑞与张春桥当年在郑州一次偶然的对答,亦充分说明了毛主席对这个问题一直都有深深的思考。


                                                    

                                                                                                         


毛主席在自己身上,是时刻记着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所以才会有前面刘纪春老人所讲的,他主动提出降低自己的工资,不让孩子跟自己一起吃饭沾光等等。首先就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地缩小等级差距,抑制特权待遇。但令人感叹的是,在高级干部中,这是只限于毛主席一个人做到的“两个唯一”。

 

(李老说,以前听毛主席讲,我们搞的就是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当时还总觉得不能理解,后来看到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也讲过这种话。知道了无产阶级虽然在国家内占统治地位,但还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的道理。再后来经过文革和改革开放的现实教育,他深深的理解了。毛主席是要坚持继续革命,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但走资派却要巩固资产阶级法权。以前革命队伍里就有三类人,一类是革命不做官;一类是革命要做官;一类是做官不革命。但现在更要加上一类人——做官反革命!)


 

《红色参考》执行主编陈洪涛听李老讲述继续革命理论摄影/柴鸣

 

毛主席一直杜绝自己的孩子享受特权。刘纪春老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李讷从北大毕业后,曾经被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工作,从普通实习记者做起,没有人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后来她一度被军报领导提拔为副总编辑,毛主席并不知情。当时正值抗美援越,毛泽东认为8341“这支部队任务太单纯,你们应该派些人到越南战场去经风雨,见世面,从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于是部队决定抽调30人赴越参战,毛主席在这个报告的“30”后面加了一个“0”,并且要在300人组成的赴越参战队伍上前线之前亲自接见他们。军报领导层派人参加了这次接见。就是在这次接见的现场,毛主席看到了李讷。就问,李讷怎么回事?她怎么有资格在这里呢?这才得知李讷在解放军报的身份。毛主席立即指示撤掉李讷的职务,把她下放到江西老区的“五七干校”参加劳动。1969年,李讷当选为九大代表,毛主席在审阅代表名单时,将李讷的名字提笔圈掉,指定8341部队补选一名代表。而替代李讷的,是8341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

 

人印象深刻的是,刘老讲到这里,语音哽咽,擦起了眼泪。他说,毛主席不让孩子跟着自己沾光,但是当年抗美援朝,却把毛岸英第一个送上了战场。他相信,如果战火再起,毛主席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再把李讷、毛远新这些人送上战场。

                             

 

坐在轮椅上的李讷与王景清(推轮椅的老人)相依相扶,一起外出。/资料图片

 

众所周知,直到今天,毛主席的这些子女仍然没有跟着他沾过什么光。数月前,有一位左翼“天师”公开发文说,某某某厚待毛家后人,上台不久,2013年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时专门安排接见,当听说李讷老两口身体不好,生活和看病无人照料,立即给老人派去了专职的厨师,配备了秘书、警卫、司机和专车,给李讷解决了军级待遇,警卫还是两名,一个负责外出保卫,一个负责家庭保卫,等等。言之凿凿,煞有介事。

 

我们当然希望毛主席的子女能够受此“厚待”。实事求是地讲,李讷年迈有病,出行都要坐轮椅,以前主要靠王景清悉心照顾她,而现在王老自己已经九十高龄了,还怎么能像以前那样呢?按他们的年龄、身份和资历,与同时期的老干部、老同志相比,即便享受了文章里所讲的待遇,恐怕也算不上什么“特权”。但笔者有幸与两位老人有所接触,就在看到那篇文章的前不久,正好刚去家里看望过老人。倒也没见老两口的生活境遇跟原来有什么变化。就是看到家里帮助做饭的保姆不是以前见过的那位,顺口问起,王老答,现在保姆不好找,咱们自己又没条件很多钱请,所以干不了久,人家就走了,只好又请了一位——这的确是当今城市里,普通老百姓家庭都会遇到的难题。言谈中得知,李讷常年用的一些药,按她的医疗待遇报销不了,早在令某某主持中办工作时,王老就曾多次通过正常程序向上反映,希望能根据政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但一直到现在也没人理会。

 

所以看了那篇“某某某为毛家做了很多”的文章,不禁困惑:那位左翼“天师”所谓的“厚待”,却怎么和笔者所见略有不同呢?

 

98日,受众多《红色参考》读者和热爱毛主席的朋友的委托,笔者又去探望两位老人。因为主席逝世纪念日将近,考虑他们可能会比较忙。所以头一天下午特意往家里打了电话,知道他们明天不出门,这才与王老约好了登门拜访的时间。但是当第二天上午如约赶到老人住所,在门口传达室联系登记时,却被告知,李讷出门了,王老身体不好,休息了。可是昨天电话里,约的时候没听到有这种情况啊?直接用自己的手机打了王老的手机,无人接听;家里电话,一个年轻人(难道这就是左翼“天师”传说中的负责家庭保卫的?)接的电话,依然这种说法。只好惴惴而归。心中禁不住挂念,老人的身体情况究竟如何?

 

99日上午,接到了王老电话,得知他们与往年一样,早上已经去纪念堂祭奠了主席。毛主席子女的特权,也就是可以提前进纪念堂,比一般老百姓站得近一,能多看一眼自己的父亲吧。

 

 


 


 

 

 


 


99日这一天,去毛主席纪念堂祭奠老人家的人流如潮。其实不仅仅是这一天,几十年来,不管酷暑严寒,只要是开放日,那围着纪念堂排起的长长的队伍,早已经成了天安门广场上最为壮观的风景。


 

 

毛主席永远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的立场上,他和人民同甘共苦,他深爱着的人民也永远怀念他,并终将不会辜负他。

 

                                         陈洪涛  2016910

 

 

李讷家中珍藏的亲人照片

 

作者附记:就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从网上看到甘肃康乐发生一起一家六口自杀身亡的人间惨剧。824日下午,一位在乡邻眼中,平日里温和而善良的28岁的年轻母亲,逼迫自己年幼的四个子女喝下剧毒农药后,自己也服毒身亡。孩子最大的6岁,最小的才3岁。而她的丈夫在乡邻们帮助下,给自己的孩子办完后事,也服毒身亡。

 

 

(山脚下杨改兰贫穷的家)

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9-15 03:22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23:42 , Processed in 0.02073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