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你们既然是那个国家的公民,当然要效忠于那个国家”

2016-7-22 00:1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4478| 评论: 7|原作者: 周总理谈侨务工作和海外华人问题

摘要: 华侨选择了哪个国家的国籍,就成为那个国家的公民,就要效忠那个国家。周总理在人大常委会第89次会议上说:“华人为什么要效忠那个国家呢?你们既然是那个国家的公民,当然要效忠于那个国家,这一点他们很重视。”
  4、侨务做团结的工作,要肯于等待不失时机
  
  周总理在会见柬埔寨金边的华侨时说:“我们希望华侨内部不分彼此,大家团结在一起。把现在还和我们对立的、还不愿意和我们团结的人,争取他们团结在一起,一时争取不过来,等待他们,努力做工作,最后终有一天全体的华侨都会团结起来的。”(第53段)周总理对缅甸华侨也说:“对这些侨胞,我们不要和他们对立,应该采取等待的态度。”(第54段)“我们不要急,只要他们爱祖国,我们就和他们团结起来,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今天他们不改变,我们要等待,明天不改变,我们还要等待,后天不改变,我们还可以等待,等待一年两年,终有一天,大多数人会回心转意的,这样,我们就主动了。”(第55段)
  
  侨务做团结的工作,肯于等待是上策,求全责备只能使矛盾加深。只有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基础上肯于等待,不失时机地做工作,才能够做好侨务团结工作。周恩来总理是非常善于做团结工作的。他做工作的那种热情、诚恳、细致、耐心,同时又不失时机、不失原则的高超的工作艺术,为我们侨务工作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四)办好侨校和侨报
  
  第四节从第58段至62段,讲的是办好侨校和侨报。办好侨校和侨报是海外传统侨务工作的两大支柱,周总理在这方面的思想,有以下几点:
  
  1、侨校教育的重点是当地语文教学
  
  周总理在访问柬埔寨时指出:“华侨在当地生活,首先应该学会当地的语文。”(第58段)周总理对缅甸华侨说:“中国侨民一定要把侨居国的语言和文化学好,这样,才能直接交流感情。”(第59段)周总理还对印尼华侨说:“我要说一句侨胞们不太愿意听的话,中国人总是保守,不太喜欢学人家的语言。……总觉得自己的语言习惯好,不喜欢说人家的话。但是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要进行友好合作,交流文化,发展经济合作,必须通过语言。”(第60段)侨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当地语文上,不仅对华侨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有利,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大有好处。我国当时办好海外侨校的这一侨务工作方针,是从华侨的根本利益和我国外交大局考虑的,是完全正确的。
  
  2、侨校教育是当地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
  
  周总理在与印尼外交部美洲司司长谈话时指出:“关于华侨学校问题,不论是印尼籍的华人学校,还是中国籍的华侨学校,都应由印尼政府管理,所有的课程课本都要经过当地教育部门审定。”(第61段)这是海外侨校性质上的一个根本转变,即由华侨教育向华文教育的转变。侨校的性质由中国在海外的侨民学校,向当地的华族学校转变。侨校的教育不再是中国国内语言文化教育在海外的延伸,而成为当地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一侨务政策的转变,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直到现在,这一政策仍然还是侨务工作指导海外华文教育的重要原则。
  
  海外侨校固然要坚持中华语言文化的教育,这一点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因为这是传播中华文化、开展国际间友好交流、帮助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发展、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等的重要手段。但侨校的性质绝不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办的学校,而是当地的学校,是当地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是华侨教育和华文教育的本质区别,也是与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出台的取消侨党、取消双重国籍、华侨不得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华侨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等一系列重大侨务政策相配套的侨务政策。
  
  3、华侨报纸是当地少数民族的报纸
  
  周总理在人大常委会第89次会议上指出:“华侨的报纸,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转为华族报纸,这样就比较恰当了。”(第62段)“既然是华族的报纸,主要内容应该报导他们本地的消息。他们在人家国家,出一张华侨报纸不容易。”(第62段)周总理的这番话,是在给海外华侨华人媒体定位,即华侨华人的报纸应当成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报纸。如果海外侨报的定位不当,把其作为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延伸,或主要内容是报导中国国内的消息。这就很不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
  
  (五)华侨要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
  
  第五节从第63段至71段,是讲华侨一定要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前面所讲的一系列侨务政策,都是为了达到华侨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这个目的。在这一节中,周恩来同志有以下思想:
  
  1、海外华侨有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的优良传统
  
  周总理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在国外约有1200万侨民。他们同侨居国的人民多年以来友好相处,并对当地的经济开发和繁荣做了一定的贡献。”(第63段)中国移民在历史上就是和平移民,他们与当地人民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他们在反对殖民主义的统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繁荣等方面,与当地人民一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殖民主义者曾经利用华侨与当地人民的矛盾来维护他们的殖民统治。但华侨与当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同样都遭受了殖民统治的压迫,他们同样都希望所在国繁荣富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非对抗的形式,逐步地加以解决。这是中国移民与当地的矛盾和西方殖民与当地的矛盾的本质区别。
  
  2、海外华侨和当地人民要互相尊重
  
  在互相尊重的问题上,周总理讲了三点:
  
  (1)强调华侨一定不能骄傲。周总理在印尼对西爪哇侨领说:“你们不要以为中国一旦强大了就骄傲起来。……事实上,我们并不怎么强大,我们不能骄傲起来,也要反对大国主义的思想。”(第64段)周总理在访问越南时也对越南华侨说:“大家高兴中国已站起来,强盛起来,但不能骄傲,骄傲使越南人不高兴,我们是大国,人口多,骄傲人家就怕了。”(第69段)
  
  (2)强调在促进与当地人民友好关系方面,华侨要先做。周总理对西爪哇的侨领说:“你们在海外辛辛苦苦地工作总要把两国间关系搞好才对,不要因为一部分侨胞欺负了人家而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当然,这是双方都有关系的事,我们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我们。这事要我们先做,好的事我们先做,坏的事情我们不做,这样我们就会把关系搞好,才会赢得印尼人民对我们国家的好感,印尼政府也才会照顾侨胞的正当权益。”(第65段)“在海外,侨胞们如果发现了谁有错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首先责备自己。你指责他,他指责你,互相指责,谁也不改。如果我自己先改,人家也会改他那方面的错误。”(第67段)
  
  (3)强调华侨中必须纠正“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周总理严肃地指出:“新、马的华侨要克服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把马来族(MALAY)译成巫族是不恰当的,是轻视当地民族。侨委要检查,把一些不尊重当地民族的用词如‘番人’、‘番鬼’等等取消,否则会造成种族隔阂。这是殖民主义思想,也容易为殖民主义者利用来挑起种族隔阂。”(第70段)
  
  周总理在这里强调的这三点,实际上就是在说,海外华侨在处理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关系问题上:首先,不要因为我们华侨自己的原因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发生矛盾,不要因为我们骄傲、看不起人家、甚至欺负人家而产生与当地的矛盾。其次,如果产生了矛盾,就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先纠正错误,不要去责备别人。
  
  3、海外华侨的行为与国家的荣誉、利益联系在一起
  
  周总理对西爪哇的侨领说:“希望侨胞好好地工作,把双方关系搞好,这对于国家的和平政策以致合作友好的政策都会有所帮助,海外每个侨胞的行动,都会关系到国家的荣誉和利益。”(第68段)周总理对越南华侨说:“人家都当你是中国人看待,我们的行动都与国家有关,如一人做不好,人家就说中国人不好,所以,大家要努力、慎重。”(第69段)
  
  周总理在这里强调了一种责任感,海外华侨与当地人民搞好关系不仅是为了自己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也是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这是国家赋予公民(包括海内外)的一种责任,每一位海外华侨都应该有这种责任感。
  
  4、海外华侨应努力融入当地社会
  
  周总理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是有一种民族传统的保守性的。过去到外国的华侨,除了受当地某些统治者或种族主义者歧视外,在那个国家生活了几十年,还住在一起,在美国就有CHINA TOWN(唐人街),说中国话,吃中国饭,不愿意入人家的国籍,死了以后还要把棺材运回来。当然,这一点现在不行了。在新时代的中国,应该有一个新的气象嘛。”(第71段)
  
  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新的气象是什么呢?就是海外华侨要努力融入当地社会,不融入当地社会是无法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的。就是你想友好,恐怕也身不由已。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与当地格格不入,怎么可能设想能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呢?
  
  (六)华侨华人回国问题
  
  第六节从第72段至77段,讲的是华侨华人回国问题。如何对待华侨华人回国,周总理讲了三点:
  
  1、华侨尽可能地不要回国
  
  为什么呢?周总理说了三个理由:
  
  (1)华侨留在所在国对发展两国关系有利。周总理说:“我对归国华侨和海外的华侨都彻底地说了,他们留在那里结亲戚之缘最好,对两国关系起积极作用。如果都回来,就少了亲戚关系,少了积极因素,对国家有损失。”(第72段)华侨同时具有当地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双重情感,他们比中国瞭解当地,也比当地瞭解中国,他们是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华侨都回国,对我国的国际交往是很不利的。
  
  (2)华侨留在所在国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利。周总理接着说:华侨都回国对国家有损失,“对他个人也不利,回来增加改造的痛苦,留者两利,回者两害,应该这样说,应该这样看。”(第72段)华侨在国外长期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所在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留在当地发展对华侨是最有利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对海外华侨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们中的许多人,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祖国的热情,确实有回国的打算。就是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提醒海外华侨,无论是从国家的利益还是从华侨个人的利益上看,都是留在当地发展好。事实证明了周总理当时的劝导。当时有很多华侨没有听劝还是回来了,结果国内没有他们发展的条件,而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们都受到了冲击。
  
  (3)华侨留在所在国可以多学一些人家的长处。周总理说:“有一部分暂不能回来不要紧,把人家的长处多学一点。主要把真本事学好,总有一天能用上的。多在外国呆一天,多学一些本事。”(第75段)周总理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即使有些人想回来,也不要急着马上回来,在国外多呆一些时间,多学一点东西,多长一些本事。这样,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周总理的这些话,真像是父母在对自己的孩子说的。听上去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亲切。现在读起来仍然很叫人感动不已。
  
  2、对回国华侨要热情欢迎
  
  中国政府的侨务政策:一方面是劝导华侨留在当地发展;另一方面对选择回国的华侨表示热情欢迎。
  
  周总理对接待安置归国华侨工作有明确的指示:“对归国华侨的生活,各地应当给予适当的照顾。”(第73段)“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第74段)周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有的人在国内表现不好,但出去后反而成了左派,拥护我们。有的又坚决要求回来,对他们回来的不要歧视。”(第77段)周总理还说:“有些同胞想回来工作我们还要做些准备,……华侨同胞回来不能过国内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创造条件,做准备。”(第76段)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对归国华侨和国内侨眷“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国内侨务工作“八字原则”。到七十年代末,这一原则被发展为“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十六字原则”。到九十年代初,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使侨务工作对归侨侨眷权益的保护,有了可靠的法律保证。
  
  3、对华侨华人回国的政策是来去自由
  
  周总理在会见台湾同胞和旅日旅美华侨华人时说:“侨胞过去没有来过大陆的,如果来大陆回去后还能生活,他们愿意来参观,不公开他们的行踪,我们欢迎。可以让他们比较一下,来去自由,这是毛主席的政策。”(第76段)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国还处于帝国主义的全面封锁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也相对封闭。在那个时候,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华侨华人来去自由的侨务政策。对于某些对中国政府不满的人,周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说:“不要怕他们出去骂我们,没有关系,还是来去自由,凡是正当理由出去的,都应批准他们出去。”(第77段)来去自由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过去是这样,现在放得就更开了。
  
  以上六节,我们具体阐释了周恩来的侨务思想。周恩来侨务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可以说,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侨务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具体侨务政策的制定,都是周总理亲自主持的,他对侨务工作的论述,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原则性,还有非常灵活、实用的可操作性。是侨务工作应该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望东方 2016-7-26 01:24
葉落歸根: 特色中國允許外籍人士參與國家政事,不知是否上層當政者沒文化,不知何為謂華僑,還是別有用心.毛主席時代有海外人士任政恊,人大代表,他們雖出生海外,在僑居地國家 ...
自以为聪明!自建国以来,政协就有很多外籍人士,包括没有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
引用 葉落歸根 2016-7-22 12:55
特色中國允許外籍人士參與國家政事,不知是否上層當政者沒文化,不知何為謂華僑,還是別有用心.毛主席時代有海外人士任政恊,人大代表,他們雖出生海外,在僑居地國家登記僑民證,不入當地國籍,是中國人,願為祖國奉獻而參與國事.現在那些人多為圖利而來..........
引用 曲项向天歌 2016-7-22 10:50
“你们既然是那个国家的公民,当然要效忠于那个国家”
----------------------
派往外国做卧底的另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7-22 00:34
说起来这件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可笑”的情况。上次我回国,在机场我要换人民币。机场那个小伙子说,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说,我是中国人。他让我拿身份证,我说我定居国外,没有身份证。他说,那你就拿外国护照。我说,我是中国人,只有中国护照。他说,中国人只能用身份证,外国人就必须用外国护照。最后,费了半天口舌,他还作为“特例”给我换了汇。你们看,荒唐不荒唐?也可见,很多人心目中对国籍问题的重要意义已经淡漠,以为不过是持哪个国家的证件那样简单。当然,我的情况可能有点“特殊”。按规定,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就不能再有户口。在我这里,这个规定是严格执行的。但是大多数人现在往往是既有绿卡(甚至已经加入外籍),国内还有户口、身份证,所以以为没什么。但是我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那就是一个国家政府颁发的最正式的证件——中国护照,居然在中国境内很多地方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7-22 00:25
周总理还说,外籍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是亲戚关系,还打了一个可能不恰当的“嫁出去的女儿”的比方。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7-22 00:24
国籍问题,恰恰是从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才尤其重要。这里,周总理详细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侨务政策,并区别了华侨和外籍(海外)华人两种情况。外籍华人要效忠所在国政府,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不要参加中国的政治活动。华侨是中国公民,有权利参加中国的政治活动,但是不要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中国政府对华侨承担义务,但是对外籍华人并不承担义务。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7-22 00:22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7)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21:58 , Processed in 0.02913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