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有关蔡英文的新南向经济政策

2016-5-22 02:11|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196| 评论: 4|原作者: 草庵居士

摘要: 台湾当局最重要的是进行经济转型,无论如何,照目前的状况进行下去,不出五年,台湾就会完全衰落。初中级产品有大陆的强力竞争,高级产品有韩国,日本在夹击。高科技产品比不上美国,又没有自己的品牌战略。现在政府只顾政治恶斗,又不进行商业布点,台湾的出路在哪里?

在13年前,大约2003年,我写了一篇有关中美台经济的文章。这篇文章曾被送到了中共最高层。其中一段专门写到了台湾的南向经济政策问题。

不久前,有人研究台湾问题,专门找到我,对我说,你关于中美台的经济预测基本上都被证实了。台湾新南向经济政策最终还是按照你的预测来实施了。

520,蔡英文就职总统,就职典礼致辞中,新南向政策是其重要的内容。

下面是我2003年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的一部分摘录:



台湾经济战略和政策运用

自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之后,蒋中正先生制定了台湾的长期经济战略,其宗旨是,能让民间去做的,政府绝不干预,大力发展私人经济。并根据当时的台湾现状制定了出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上世纪七十年代,蒋经国先生又制定了高科技产业政策。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李登辉先生又将台湾经济政策定位于国际,号召台湾企业走出台湾,走向南亚和非洲。坦率地讲,台湾当局的经济政策是极为成功的,不仅将人口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二的台湾经济带领到了世界,而且为未来的台湾发展和经济转型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台湾是个海岛,缺乏资源,由于和中国大陆抗衡,安全更无保证。资本外逃更是台湾的主要问题。在台湾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外逃是影响台湾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政治军事上全面依赖美国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正是这种全方位的美国化,才促使台湾经济得到了更多的利益和发展,成为日本和美国的主要代工厂,并逐步发展出自己的主流企业。纵观台湾经济战略无非加工为本,制造为主。逐步提升产业技术,扩大海外市场。事实上,在上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这个简单的经济战略确实让台湾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并使台湾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迅速跃入发达地区之列。

在两蒋执政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宽松的金融环境,蒋中正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也更清楚华人的心态,所以在私人金融政策上放的很开,特别是私人银行的入门坎很低,同时大量鼓励民间金融互助组织的建立,在农村和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互助组(即所谓的“镖会”)。这些小型的类金融机构为台湾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融资管道,也为台湾的小型加工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经济已经起飞成功,国际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简单出口加工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台湾当局提出了质量提升和技术提升的战略主张,同时鼓励商人向海外发展。目前活跃在海外的台湾贸易商人,大多都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离开台湾到海外发展的,这些商人为后来的台湾产品出口和市场扩张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亚洲国家经济起飞的经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称赞。

提到近期台湾经济战略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李登辉先生。作为一个复杂多样性的李登辉先生,各人的解读不同。数年前,我曾受邀参加世界台商年会,与李登辉先生有过短暂会谈。尽管我不赞成李登辉先生的政治理念,更反对李登辉先生“台湾第一”,过于狭隘的“台湾民族主义”主张,但我依然对李登辉先生过人的敏锐和洞察力感到佩服。在李登辉先生的一生中有两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他的这两个决策一个被证明是超人的远见,被历史证明对台湾经济和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个则在实施中夭折,但未来必将被证明是正确的经济决策。

当年国民政府迁台,蒋中正推行土地改革方案,采用不流血的政策使台湾农民耕者有其田。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稳定土地政策和农民,以避免大量的农业失业人口冲击脆弱的城市。这个政策的主要规定就是土地只能在农耕者之间买卖,城市居民不得占有土地。当时的台湾工业不发达,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全力支持工业,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工业的倾斜性政策,这些政策同样也损害了部分农民的利益。农民的稳定会关系到城市的稳定,整体社会的稳定。到了上世纪七十代,台湾工业起飞,逐步走向规模化,工业利润远高于农业利润。这样一来,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农民渴望财富的欲望也不断显露。而当时的台湾工业企业也急需土地扩大生产。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工业财团和地产商就提出了放宽土地买卖的要求,要政府允许非自耕农与企业自由买卖土地。其理由很简单:“一,让企业参与农业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二,扩大企业规模,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加速台湾向工业化国家发展。三,让更多的农民转向工业,全台湾城市化。四,相对于城市工作,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减少,减少土地对农民影响不大。表面看这些理由很合理,实际上却隐藏着更多的问题。其一是土地自由买卖并不一定全部会转变成工业,在地少人多的台湾更可能成为投机的工具。其二,农民无法一下转变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其三,城市在没有更充分的准备下,无法接纳大量的失业农民,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增加社会发展成本。以当时的台湾情况看,工业化刚刚开始,土地价格低廉,每甲只有四万新台币,而台湾工业企业由于在政策扶持下,在十几年的发展中都拥有了高额的资本积累。当时台塑集团就游说政府放宽土地政策,要收购十万甲土地。合当时五十万农民的自耕土地。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财团压力。李登辉先生独自一人力排众议,当面顶撞蒋经国先生,反对开放土地买卖。力主将资本引入农村,过渡到台湾工业化后期,全社会进行社会资产再分配,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和工农业分化问题。经过力争,得到了蒋经国先生的认同。过了十多年,台湾完成工业化,经济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后,台湾放宽了土地政策。这时候的土地价格已经从每甲四万新台币上升到了三千万到四千万不等。大量的农民因为出卖土地而得到了多年的补偿,享受到了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成果。社会财富再次通过土地买卖得到了再分配,避免了大量农民的破产。工农业发展平衡,同时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使台湾社会更趋向稳定。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出让土地造成了部分人群的资本富裕,社会消费和投资都带动了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增加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和投资。如此一来,更有力促进了台湾经济的持续增长。重要的是这些“暴富”的农民拿到出卖土地的财富之后,为了今后的生计都在寻找新的经济投资点,可台湾几十年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传统产业竞争极为激烈的状况,想在传统产业中谋求发展已经变得极为困难。这就逼迫“暴富”的农民不得不将资本转向高风险的高技术行业。有心的人士了解一下台湾高科技企业,特别是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度大的电子芯片制造业,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创办资本和主要股东,大部分是出卖土地之后“暴富”的台湾农民。正是这些知识含量不高的“暴富”农民,成为台湾产业提升和转型的资本输入者,而此点则可以算是台湾土地政策的意外收获。如果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李登辉先生为台湾百姓和社会做的贡献就值得一书,这个做法同样也值得有类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

李登辉先生失败的一个长远经济战略是提出了在台湾建立“亚洲营运中心”的构想。尽管这个政策失败了,但它仍不失是个极有远见、充满智慧的主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大陆经济开放,台湾面临着再次进行艰难选择的困境。所谓“亚洲营运中心”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台湾为中心的自由贸易经济圈。这原本是个老话题,台湾的经济成长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经济和产业瓶颈压力增大,必须另寻一条出路。由于台湾的地理环境和国际环境,以及资源,人力,技术,资本等问题,台湾可以选择的路径很少。如果单独以台湾立场考虑,台商投资大陆实际上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尽管大陆劳动力低廉,物资丰富,内需巨大,台商进入大陆可以暂时取得成效。但从长远看,势必出现依赖,从而对台湾形成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双重钳制。而以目前台湾越来越少的谈判条件看,台商投资大陆就是引颈自杀。如果从长远打算,台湾更适合建立亚洲自由经济圈,成为亚洲贸易中心。正因为这个主导思想,当时的台湾政府实施了台商南下政策。引导台商投资南亚国家和南非洲国家。但人算不如天算,南亚国家政局不稳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政局也无法让台商安定。南非政府虽然提供了低息贷款,免税,投资补助等措施,但白人政府很快被推翻,社会动荡治安极差,造成投资的台商内心恐慌。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敞开怀抱,使用各种手段吸引台商。加上大陆和台湾没有语言障碍,思想理念接近,大陆政府管制松懈,华人的投机取巧心态可以在大陆充分发挥,黑金政治与生意能和台湾早年接轨。尽管李登辉先生大声疾呼,但仍阻挡不了台商涌入大陆。特别是一些面临破产的中小加工企业在大陆绝处逢生的故事,怎又能不具备诱惑力呢?与此同时,中共全力进行外交封杀,台湾这个亚洲营运中心的构想在李登辉先生下台之日宣告无疾而终。

事实上,台湾施行“亚洲营运中心”的计划是个极有远见的经济战略,非常符合台湾的实际情况,也是为台湾未来找到一条唯一出路。台湾在制造技术上尚无法赶超日本,企业也都要是小型加工企业,没有韩国政府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没有美国的世界品牌和资本。台湾唯一可以值得骄傲的就是遍布全球的中小贸易商,而这正是台湾的优势。建立“亚洲营运中心”实际上就是建立以台商为主的商业连锁批发。从另一个层面控制经济,使台湾长久处于不败之地。此计划看似简单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但却是个可行并非常有效的经济战略。事实上当我们看到美国沃尔玛商业连锁店成为世界第一商业企业的时候,我们还会因为它是最原始的商业零售方式而小瞧它吗?李登辉先生当初的设想正是最现实,最实际,最可行,最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部署。可惜的是华人天生的短视使台商无法看到此构想的未来利益,中共也因为政治原因而全力封杀台湾这一长远计划。

当民进党执政后,台湾陷入了政党混战。陈水扁政府执政一年来从没有公布过一个具有水平的经济战略。政治成为经济的主导,这更葬送了台湾的未来。一个月前,台湾当局开始讨论电子芯片工厂是否被允许到大陆投资的问题。无论民间,企业还是政府,各说各的理,争执不下。去年,台积电的一位高级主管来美访问,我和他谈到了台湾高级产业外移大陆的问题。这位元主管主张将工厂全部移到大陆,并痛骂台湾当局经济政策的荒谬。当时我说:“陈水扁高喊台湾第一,主张台湾独立,实际上他是台湾最大的罪人。至少在经济上没有任何主张,将台湾拖入了历史的深渊。在目前,台湾当局最重要的是进行经济转型,无论如何,照目前的状况进行下去,不出五年,台湾就会完全衰落。初中级产品有大陆的强力竞争,高级产品有韩国,日本在夹击。高科技产品比不上美国,又没有自己的品牌战略。现在政府只顾政治恶斗,又不进行商业布点,台湾的出路在哪里?以台湾目前的产业支柱电子芯片制造业谈,论技术不是台湾独有,只要大陆肯出钱,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技术和人才。大陆低廉的成本会将台湾企业在短期内打垮。目前大陆没有人关注台湾经济问题,如果想在最快的时间内打垮台湾,大陆政府只要集中资本和人才在大陆建设两家大规模的十二英寸芯片制造厂,台湾的电子代工厂就会因为成本竞争的原因蜂拥奔向大陆,台积电也会主动投奔大陆,如此一来,在主力企业的带动下,下游企业也会跟进大陆,台湾不出三年就会全面空洞化,而在空洞化的同时又没有新的经济热点,台湾经济何处去?台湾靠卖槟榔来维持经济增长吗?还会有人讨论八英寸芯片制造厂是否被允许投资大陆的问题吗?”



坦率地讲,我一直对台湾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台湾能对大陆的民主和经济起一个表率作用,但目前的台湾却令我十分失望。政党轮换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反而是政党恶斗,族群对立,经济没有计划更谈不上长期战略。台湾当局表面顺应民意,实际上是朝令夕改,不知所终。在整个世界全面转型的新时期,台湾当局的表现更将使台湾丧失发展的机会,更有可能因为经济的倒退而使民主进程全面倒退,更有可能会出现专制制度的复辟。经济本是政治的基础,当一个政府将政治当做经济的基础而本末倒置时,未来的局面就极为可怕了。一个政府不是为了管理人民,而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好,引导人民开创更美好的明天。也许,在陈水扁的执政期间,我可能看不到台湾的经济战略,但更堪忧的是台湾百姓尚未察觉未来的可怕。没有了经济战略的指引,台湾将走向何方?很多时候,经济往往不单纯是经济问题,它所引发的政治问题可能会更大。悲哀的台湾。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5-22 23:24
項觀奇: 草庵大作引人思考。我想,還是政治經濟學。經濟政策的好壞和能否實行、見效,離不開政治。實際,中國不是也在南向嗎?不是也到了非洲,甚至還到了美洲。這是對的 ...
期待项老的新作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5-22 17:04
台湾经济走势,李登辉继续在台上也是这样进程,怪形式民主,狗屁不通
引用 項觀奇 2016-5-22 15:34
草庵大作引人思考。我想,還是政治經濟學。經濟政策的好壞和能否實行、見效,離不開政治。實際,中國不是也在南向嗎?不是也到了非洲,甚至還到了美洲。這是對的。我早年曾寫『大開國門,走出國門』一文,就有此義。但是,這要看當地政治,也要看自己政治。並不簡單。現在,我們更關心的不是台灣經濟發展,而是台獨。馬曉力的屁話不知真假,她竟然支持蔡英文,足見右派的立場是沒有愛國主義這個原則的。毛主席1974年批評姬鵬飛,說他相信和平統一,你們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信。台灣不可能和平統一,長期這樣下去,分離的傾向會越來越嚴重。怎麼辦?這才是眼前大事。我近日寫『對台三策』。力主取攻勢,不取守勢,推進統一。具體方法,這裡不寫了。至於說到李登輝,頭號漢奸,鋤奸此人第一個。問候草庵。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5-22 02:12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19:19 , Processed in 0.01424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