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就胡德平发言判读胡耀邦的言行

2016-5-20 04:16| 发布者: sisisansan| 查看: 958| 评论: 1|原作者: “Sisisansan”|来自: 原创

摘要: 在80年代中期之间,耀邦同志接见亚洲某社会主义代表团谈话之后,特意把我们留下,跟我们说,社会主义形象很不好,内外关系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看来主要问题有:经济建设没搞好,人民生活品至今还解决不了,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仍然很低,工人和农民都有意见。

胡耀邦提出的“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贸然不顾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善用自然资源的法则,结果得不偿失。可见一斑的所谓“小矿放开”包含对经济规律和国家大法的蔑视。既然不给予“小矿”科学的界定,“放开”的就不只是“小矿”。众多的矿老板就此大发横财,但自然资源本身、它们的国有权、矿工的人身安全和整个生态环境都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失。这些矿业豪人隐瞒伤亡事故、草菅人命、依靠保护伞逍遥法外。放开了“小矿”,就不再有不可放开的任何国有资源,包括耕地、水源、林地和草场。发财致富既成气候,纯朴的民风民俗也荡然无存。

胡耀邦混淆“资金”和“资本”就混淆了劳动和剥削,也混淆了公有制和私有制。如此践踏马克思主义,还谈什么“永不变色”?

胡耀邦的所谓“盘活资产和激发企业活力”被图利者发挥为动摇国有企业资产的整体性和二重性,使它们分裂为碎片,贬低为单一价值型钱币值,成为国内外私营者能轻易猎取的鱼肉。何况“盘活”中大多有官商勾结,并成为滋生外逃贪官的土壤。当今中国的现实足可证明,这就是曾经被胡耀邦及其追随者毫不介意的无底洞。

据称胡耀邦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的发展”。集中和分散管理经济的程度的确有待商讨,但是必须用国家计划督导商品市场。正是在这种原则性争论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的唯市场论竟然长驱直入到教科书里。

至于胡耀邦所谓的“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那要看以多大代价去开拓。如果为谋取滚滚出笼的美元纸币不计血本,而且时时被卷入西方的经济危机。造成这样的后果就不只要愧对江东父老。

斯大林1951年发表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里有一段被胡耀邦视而不见的话,大意是: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更不能制造经济规律,只能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工作。然而对经济规律不作深究的胡耀邦在涉及到全局和长远的大政方针上,百般揣摩西方模式,单凭自己的直觉想当然地发号施令,即便出于菩萨心肠,也只能被判读为低能的自虐。

 

附录:

胡德平:胡耀邦谈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让人民有更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016-03-29

来源:《胡耀邦(1915-1989)》读书会

摘要

耀邦同志想问题的出发点是想提高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盘活资产,激发企业活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我想结合《胡耀邦(1915-1989)》这本书,讲到胡耀邦对生产目的的讨论,还有对经济的思考,说一些我的读后感。我就说一下我对胡耀邦同志,他在1979109日的一篇讲话,谈谈我的读后感。

  他的讲话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因为耀邦同志他不是经济学家,他也没有长期从事过经济工作的经历,因为他已经进入了中央领导层,已经成为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和宣传部长。他从一个政治家的思维角度谈了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对经济活动的市场取向及政府职能转变,他谈了若干想法。最后本人也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谈一些看法,很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批评。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已经告别了经济短缺时代,这是原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梦寐以求,而且谁也没有想到会做成的事情,我们做成了。告别了短缺经济,但是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又面临着生产过剩,产能如此天量的过剩,却还没有满足广大群众的有效需求、最终需求。有许多的食品、药品和生产消费品还要求助于国外,一些地方的医保、社保等社会必需品的保障还有巨大的缺口,这是一对相当尖锐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性和它的现实意义。

  说到经济问题,这个传记和文章里也有记载,1986年,他访问过法国、德国、英国,在撒切尔夫人的招待会上,撒切尔夫人就谈到了亚当·斯密,就说马克思你知道,但是亚当·斯密你怎么不去看看呢?耀邦同志当时也没准备,但是我一看这个文章,听别人讲的时候,也有个担心,就是他怎么回答呢?结果他很从容的说出来了,他说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是怎么影响的,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的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还要发展……大家没有想到他会这样讲,因为是撒切尔夫人临时提的这个问题。

  在这里,他对亚当·斯密的说法,我也说点我的看法。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同时也是个伟大的伦理学家。大家都知道,他认为人是自利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从事生产活动,同时也为社会服务,也为其他消费者的需求服务。但是如果把这个观点只看作是他的经济观点,我认为是非常不全面的。这一观点的本身也有伦理道德的成分,现在看,亚当·斯密这个人不光是有经济成分的理念,还有道德伦理方面的理念。但是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把经济学作为了一门不道德的科学,在这儿是没法讲道德,讲伦理的,就是弱肉强食,就是竞争,非常残酷。而且赤裸裸的宣称利润是资本家追求的唯一目的,否定亚当·斯密的伦理观念。我认为,这是对亚当·斯密理论的极大歪曲。确实,亚当·斯密也讲到了需求,不承认这个是有歪曲的。同时也应该承认,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伦理学也确有不完善、不彻底的地方,所以,他伦理学和经济学的冲突,叫做亚当斯密之谜,亚当·斯密终身都是为了解亚当·斯密之谜而努力。

  另外一个,我们现在说的两只手,就是市场经济一只看不见的手,另外对政府的这只手,是不是应该承认,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亚当·斯密谈到经济发展,确实说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他为什么只说这一只手呢?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当时英国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封建残余,尽管他们经过资产阶级的光荣革命,但是还有王权存在。当时的两大政党,经过资产阶级化了,但是并不代表工业资产经济的利益和政治诉求,他是在大商人、大金融、大地产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当时亚当·斯密对发挥政府这只手并没有什么奢求,他也希望你们发挥的作用是越来越少。

  而且历史的发展,从一方面讲,经常是恶的作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所以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此血腥,给工人阶级带来的苦难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即便如此,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此做出过批评,并产生了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快乐经济学。我们一看,这些经济学也奇怪,各种经济学发展比较,我们现在经济确实是发展了,但是确实也看到很多群众有埋怨,彼此不满,有车奴、房奴、孩奴,但是这世界上有快乐经济学,讲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还有人力资本经济学,这都有利于低层社会人民的经济学发展起来。工人阶级为利益做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息过,所以这是亚当·斯密伦理的思想,以及价值劳动论,形成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来源,我觉得这一点胡耀邦是学习的,摸着石头过河一半是对的,但是否定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改革开放的历史工程中,没有一点指导思想,没有一点理论根基,我觉得是不对的。但是谁要想凝固马克思主义,不发展,我觉得也是不对的。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利润挂帅的前提下,他们认为生产的主流还是利润挂帅,但是也采取了很多社会的福利政策。最近美国的选举,民主党社会福利派桑多斯和特朗普就是很鲜明的对比,确实,现在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很多的学术,中国共产党确实应该有很好的研究。

  耀邦同志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学习,应该说还是来自于斯大林的一些说法,就是说社会主义极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他也尖锐的指出,斯大林理论脱离实际。他在这篇文章中怎么讲的呢?1979年的时候他是怎么看经济问题的?他说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行了一条不对头的方针,有的同志讲是产品不对路,而我看首先是方针不对路。胡耀邦确实是这样,他很坦荡,很坦白,所以他在发言中首先说明,说我国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在哪里?他说我和有些同志的看法不一致。他说我们的经济方针路线怎么不对路呢?有几点说法:

  第一,没有弄清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或者是把手段当目的了,在某种程度上是为生产而生产,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很不合理,是畸形发展的。同社会需要和人民生活需要长期脱节,这样的经济是迟早要衰退和灭亡的。对苏联的模式,应该承认,就是对着斯大林问题全面的认识,是在当时毛泽东在他十大关系中也开始最先提出这种疑问。但是疑问是疑问,看出苏联的问题了,但是我们还是走了一条为重工业而重工业,以重工业武装重工业的路子,而不是以重工业武装农业、手工业、轻工业的道路,这也是我们党内理论和实践脱离的一种现象。

  为什么有这种脱离和背离呢?是体制问题吗?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了,为何钢铁、煤炭、建材这些产能又超过我国的需求30%50%或更多呢?这个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说,这些问题告诉我们,即使我国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原来说这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变了,我们是市场经济了,为什么还有这个问题?还是为GDP在生产,还是为生产而生产,这是他说的第一点。

  第二,9亿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消费资料,除农业产品以外绝大部分是轻工产品,搞工业一定要千方百计广开门路,要因地制宜,我们这个教训非要吸取不可。他也举了我们的中药的例子,生产品、家具这些。

  第三,我们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的发展,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是50年代从苏联搬来的,长期以来问题很多,苏联60年代就开始改变了,我们将进到80年代了,我们不改行吗?他在这篇讲话中,把这种体制又升格了一级,现在我们都说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叫高度集中的体制,或者叫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一个集中,一个集权,权力很大,不是集中和分散的问题。而且他举出来范文澜和尚钺《中国通史》说的集中、集权。在封建王朝上,集权最厉害的宋朝也是国力最弱,军事力量也是最弱的,谁都打不过,打不过辽、打不过金、打不过元。

  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那次讨论会上说的,当时我们有引进。这在当时的思想来说是很开阔的,说我们要开放,我们要引进,这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引进、开放成套设备,从100亿到了800亿,引进的还是钢铁、重化工,分工领导又不得不自我批评,还是生产目的的事。生产跟社会需要长期脱节,这种生产是要衰退和灭亡的,我们现在已经受到了惩罚,我们现在搞调整就是要深入考虑社会主义生产应该是什么结构,应该是什么目的,这是他在会上谈的生产目的。

  第二个,他在这篇讲话中也谈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他先从经济领域中的产销平衡说了他的意见。他说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和农业经常发生矛盾,经常是年终的时候工业报喜,商业报忧。根据国家计划,许多工业品一股脑的拨划给商业部门,但是长久以来,拨的很多产品无人购买,形成了库存积累,一方面是居民想买的商品却无货供应。根据1982年以前的统计数字,这个数字准确的还没有查到,我国老百姓储蓄是500亿,但商业库存商品就达到了1100亿,几乎是它的一倍,这是我们紧缺经济中的产销不对路,是紧缺经济中对资源的浪费,对劳动积累的浪费,这种浪费有个数字就是1100亿的库存商品。

  吴明瑜经常算这个账,他说是390亿,每人的存款,几十年来年均增长才1.5元。因此是工业报喜,商业报优,那怎么办呢?所以商业部就定了这么一个以销定产的规定,耀邦同志对以销定产说,一种情况是商业部门,自己不了解市场的情况和需要,怕商品收进来消不出去就自己主观设想一个数字向企业订购,我订购多少你工厂什么多少,生产多了你们也不准自销,说你这不是限制生产,限制消费吗?说另外一个是企业的生产定销,这种企业了解市场的需要,了解市场供求的变化,了解哪些商品销售得出去,哪些商品销售不出去,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品种,真正做到了产销对路,产销平和,避免商品脱销或者商品积压。工厂了解市场的需要,这种以销定产就应该有,国家纪委、商业部搞的这种以销定产就不应该有。

  他说到这里,第一次提到了资本家,但是他是正面说的。他说世界上的资本家有一门本事,就是不但能及时了解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而且能积极的寻找市场,打开销路,这是他在经济问题中的市场取向,在产品产销平衡的问题他有这么个说法。

  另外关于物资平衡他是怎么想的呢?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有长线物资即充裕物资,也有短线物资即匮乏物资,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是在当时到底要向谁看齐的。长线物资和短线物资,整个国民经济计划向谁看齐?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向长线看齐,在中央看来这是积极的平衡,向短线看齐是保守的、消极的平衡。

  大家说了很多大跃进的事,其实像这样更具体的说一些,我觉得更生动。大跃进的问题是在哪儿呢?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各行各业,我们的煤炭、运输、电力、制造业都要向钢铁看齐。刚才从1957535万吨要上升到1070万吨,其他各行各业都要向1070万吨来看齐,这就是以钢为纲。这么做,长线物资一直绷得很紧,你老要积极,第一年1070万吨,第二年2000多万吨。短线物资上不去,又要摘掉消极平衡落后的帽子。那怎么办?浮夸风就起来了,高指标就起来了。

  耀邦同志认为,在这个平衡上必须是在准确计算基础上,认真搞清楚哪些是长线,哪些是短线,千方百计的使短线能够增加生产,再加上组织可靠的进口,用这种方法把短线搞上去。因为有些材料我们还需要国外的,所以你还要进口。对长线就要进行适当安排,或者组织出口,或者压缩生产,这样做好综合平衡。一方面不留缺口,另一方面也不造成积压。

  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胡耀邦认为,解决物资平衡一定要搞市场调节,不搞市场调节我们要搞好物资平衡是困难的,这又是倾向于市场的取向。

  第三个,说一下商品和货币财政收入和支出、信贷这三者的平衡关系。耀邦同志认为,生产发展了,物资丰富了,市场扩大了,票子多印一点,使货币流通量和商品可供应量保持平衡,这是正常的,这同我们平常说的通货膨胀不是一回事。另一种情况是采取银行贷款或财政补贴的办法,来搞那些产销对路,见效快、盈利多商品的生产,在半年、一年或者稍多一点时间内,多支出一些货币,我看没有什么危险。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物资多了,多印票子这不能叫赤字。第二种情况是给计划外的产销对路的商品发放贷款,或者在有计划之外的财政给予补贴,这样就会多发票子,这是赤字,但是耀邦同志认为一个时期投放一批货币,很快就收回了更多的货币,这样的赤字他认为没关系,而且希望多搞一点。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分析了武钢12.5万吨的宽薄钢板,他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按照常规,武钢生产的这种薄板是亏损的,每吨财政要补贴40块钱,所以武钢每年只接收生产3万吨的任务,一年亏损120万。胡耀邦说,如果我们财政给12.5万吨,每吨全部补助12块钱,一年财政补贴款是500万元。如果生产了这些,国内卖不掉,出口的话,按照国外的价钱,补助500万元人民币的薄板,出口就可以获得3750万美元的外汇。那么单凭这一项,武钢就是一个盈利大户。

  这个例子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在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我们的计划经济还能够这么搞下去吗?武钢集中了多少国家的人力、专家?花了多少外汇?当年一投产就亏,你说用多高的智慧来看这个事吗?其实没有多高的智慧。

耀邦同志想问题的出发点无非是想提高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盘活资产,激发企业活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再说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谈论这个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也在旁边。他老跟其他人争论,说为什么国家不给钱企业就不能扩大再生产?我都记得。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我们很多企业形成了简单再生产。如果要扩大再生产,很简单,国家给钱,国家不给钱我怎么扩大再生产?我每年所有的利润都上交了,我们搞个什么小改小闹的还要上面批。但是胡耀邦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尽有道理,他在这儿又引了马克思的话,他说生产的逐年扩大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第一,由于扩大资本的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你的生产要素效率要全面提高。

  他说在再生产的整个规模完全改观的情况下,一个资本不断的投入,一个资本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就可以使再生产的整个规模完全改观,这里进行着改良的积累,生产力的日积月累的发展。所以耀邦同志谈了资本不断扩大之外,还有生产工具日积月累的改进,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技术改造,技术革命的浪潮。所以他说要对35万家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最后他用他的话说,他说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时候说,不断扩大的生产需要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他看到的经济问题,经济情况多趋向于市场的解决办法。他说因为我们国家没有对企业进行不断的设备改造,没有进行群众技术改造,资本投入,结果若干年以后,很多新的企业慢慢地老化,技术老化、设备老化,还要让企业生产,企业就像一个蹒跚行路的年迈老人,变成老化的企业,过一段时候就有一大堆企业需要关停并转。国家不给钱那我没法做,而且群众性的技术改造也缺乏动力,结果大家对改造工具也没有很认真的去做。我们这种做法只是单方面的折旧的算法,我们还认为我们挣了钱了,比如说企业投了一千万,把一千万赚回来了,其实这个企业还应该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一千万的收回,一千万的收回,这样的生产速度才行。我们认为收回来本了,这就算合算了,是折旧的算法而不是扩大再生产的算法,这也是我们计划经济搞不活的一个原因。

  最后再说一个利用外资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请来了一个日本的经济考察团。这个日本经济考察团看完了之后,他就说你们中国不需改变你们的企业所有制,你们要加强你们的现代管理和现代经营,就可以搞得很好,你们企业怎么没人管?没责任制?谁也不负责。在生产经营的管理上,他觉得外国的经营管理我们可以进行很好的学习。

  一个月之后,耀邦同志在和党校谈话的时候,他又明确的说了,他说市场就是人们的需要,市场在哪里?一个国内市场,一个国外市场。资金,一个国内,一个国外。最后形成了1982114日他在书记处做的一个讲话,这在当时书记处思想是比较一致的,就是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系统发言。他说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就是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就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要学会两套本领,要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这是他完整的说法,对日本代表团说的。

  我们现在的引用,我也不知道后面是不重要,还是我们学风不好。我们只说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但是要学两个本领,经营管理的本领。人家日本代表团就说,你们鞍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很好,所以当时我们改革开放思想能够领先,小平同志当时去美国和日本代表团来,我觉得对我们改革开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当时没有外交上的这种交往,我们还在坐井观天。

  而且这是对我们的软件,经营管理者说的。原来在工商联认识柳传志,大家敬佩他,首先是敬佩他的管理,他就是会抓管理。如果我们这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说的这都是硬的,对不对?对,但是也要学人家好的。

  说了这一些,生产的目的,经济问题的市场取向,结果有的同志也问了,说你说的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那我们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其实有很多学者、专家已经指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规律。资本主义许多的经济范畴,包括扩大再生产,国际贸易都是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用这些,无伤社会主义之大雅,我觉得说的很坚决。思想上更进一步的就是张闻天同志,今天何老(何方)您也在场,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补充的话就太好了。

  张闻天是怎么说的呢?他认为,我国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我们党不变色,真正为人民服务,是这样的一个党,就是广泛运用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他说你有什么必要人为的臆造一些经济范畴呢?明明是资本,我们非不说它是资本,说它是资金。明明是商品,不按照商品这个范畴制来搞,非要说是产品。明明是利润,你不说利润,是盈利。就是工资也没有必要说是为自己劳动的所得,我觉得张闻天能在经济研究所研究出这些东西来,对我们现在是有帮助的。我们现在一看就是资本、资金,都觉得不可理解,其实都是人为臆造的一些范畴。

  但是唯有一个劳动力的问题应该认真考虑,我觉得我们也不能无边无际。劳动力可以流动,工资可以有升有降,也可以有失业,但是社会保障、社会救济一定要有周密的社会政治保障,如果没有这个保障,脱离了群众也是不行的。

  社会主义生产进行市场调节,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发挥什么功能呢?1983120日耀邦同志曾在全国职工会议上做过一次重要讲话,他说我们上级经济部门做好工作的关键,应该多做全局性的规划、计划和协调的工作,还是要有规划的,还是要有计划的,但是不是计划经济的情况,说我们要做规划、计划和协调性的工作,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工作要做好。第三点,思想政策的指导工作,经济立法和监督的工作,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最后一条是经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播工作。尤其他讲的是经济信息收集、分析、传播工作,今天看来有巨大的意义。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的时代==经济样品的采样是天量的,是无限的,他的运算也是天量的,也是无限的。现在老说现在经济太复杂,计算机就特别爱做复杂的事,而且现在经济有不确定性,广泛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就可以使不确定性缩小到很小的范围。谢伯阳那次跟IBM的朋友谈,谢伯阳说计算机可以下围棋,做更大规模的计划也有用,IBM专家说你说的这个很有意思,我都没想过。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一定会产生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这是不可避免的。能否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这么一个要求呢?就是我们的经济可以有波动,也可以有周期,但一定要避免全面的,全国范围的生产过剩和生产危机。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发生了这类危机,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我们学的也不算成功,我是这么看的。不能说什么都是市场好,产生问题了你说市场失灵了,那怎么跟你讨论问题?好的就是市场解决,不好就是市场失灵,我觉得这个没有说服力。

  其实耀邦同志说的那些经济问题,用市场取向给予解决的方法,我认为也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问题,只要面对实际,敞开思想,打开原来计划经济的束缚,都可以很好的解决。谁不知道卖不掉的东西商业部门还会来收吗?企业能卖掉的你就让人家卖,这是很自然,很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被一个教条,被一个模式束缚住,这就很难想通了。

  耀邦同志想问题的出发点,一开始无非是想提高社会主义生产的生产力,盘活资产,激发企业活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他想的无非是提高效率,无须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再发展一步确实制度不改变体制要变,体制的问题,干部的问题,领导的问题,这个要变。

  我就说在当时有两种倾向,把这个很好的,很实事求是的讨论给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一个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这是一种拉扯。另外一种也把改革说得稍微过分了,这是第二次革命。其实说了半天,我们还是要保证土地所有制的联产承包,最开始说企业的改革还是讲责任制的改革。当然现在的问题另说了,我觉得在当时他谈这个的时候,谈出来也很自然,很多人也同意这个说法。

  耀邦同志他的经济观点毫无疑问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形成的,必然反映他的政治追求,必然含有他政治的取舍,也必然含有他的政治诉求。1982519日他召集了国务院的一些部门经济学家,研讨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座谈会,他说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可否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苏联东欧的模式,即高积累,加重群众的负担,或者采取大量的外国借款的办法压缩群众的消费,强制发展生产,这个模式并不是真正根据人民需要来搞的,所以不能成功。我觉得就是耀邦同志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把政治和经济结合起来分析苏联。

  80年代中期之间,耀邦同志接见亚洲某社会主义代表团谈话之后,特意把我们留下,跟我们说,社会主义形象很不好,内外关系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看来主要问题有:第一,经济建设没搞好,人民生活品至今还解决不了,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仍然很低,工人和农民都有意见。第二,外交政策很失败,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以老子党自居,还在国际社会中实行大国霸权主义,把革命强加于人,企图统治世界。第三,民族团结问题也没搞好,实行大俄罗斯主义,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口号掩盖民族之间的矛盾,但是掩盖不了。第四,民族问题,领导作风,家长制,专制独裁等等问题还有不少。他说,总之苏联的问题你们要引起注意,多加研究。这都是在苏联垮台之前。

  自从上个世纪初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成名之后,西方不再提政治经济学了,但是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时期,我觉得政治经济学还应该提,如果这是有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我觉得耀邦同志这篇讲话确实是为改革开放做了添砖加瓦的工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isisansan 2016-5-21 22:51
据称胡耀邦很器重资本家能及时了解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其实资本家了解百姓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不但帮不了忙,而且要帮倒忙。比如说他们知道有失业大军就降低工资水平,知道有大批无房户就抬高房价。资本家的确知道什么高档消费品对路,可是那对平民百姓毫无用处。
奇怪的是胡耀邦对“凝固马克思主义”很担心。如果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要义若明若暗,担心马克思主义“凝固”就太早了吧?修正主义者最反感的是马克思主义者把“消灭私有制”的目标“凝固”起来。但是如果把这个目标“熔化”掉,剩下的就只有资本主义了。这可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6:03 , Processed in 0.01807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