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价值观的辩证运动过程

2016-3-29 23:2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792| 评论: 0|原作者: 周承友|来自: 红旗网

摘要: 价值观不是先天的,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价值观是主体即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坐落在主体的心灵里。价值观系统和认识观系统是主体心灵的两大构成部分,它们共处于心灵这个统一体中。作为共处心灵一体的价值观运动和认识观运动,它们既具有一般的共同的特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 ... ...
价值观的辩证运动过程

周承友

价值观不是先天的,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价值观是主体即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坐落在主体的心灵里。价值观系统和认识观系统是主体心灵的两大构成部分,它们共处于心灵这个统一体中。作为共处心灵一体的价值观运动和认识观运动,它们既具有一般的共同的特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心灵价值观的形成


我们已经知道,心灵,即主体的心灵,是指人类这个主体对客体的既存反映及其遗传和积累在个体头脑里形成的各种意识状态的综合统一体,是附着在脑结构与脑机能之上,能够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人的知、情、意或真、善、美等多结构或多机能的信息系统,是主体在观念上把握和评价客观世界的精神器官。心灵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社会文化的积淀,是实践活动的内化。由于心灵处在与社会文化氛围、与客观对象的相互作用中,因此,主体的心灵状态处在流动变化中: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沉淀到主体心灵中,从而使心灵经常更新着社会文化的内容;客观对象反映在大脑中形成知识、观点、思想、理论,不断变换着心灵的构成。当主体以既存心灵去认识和评价客观对象时,客观对象在主体大脑中的反映作为新的意识要素又充实了心灵,成为下一个过程中心灵的新要素。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认识和评价既是心灵的运用,又是心灵的变化,在量上积累和孕育着新的心灵。人们经常不断地进行着认识和评价活动,心灵也就经常不断地增添着新的内容;认识和评价在发展,心灵的内容也就在翻新。心灵的这种动态和开放,使它不仅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个过程,好比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在这个河流的任何一段上,时刻在向外输送着什么,又时刻向内补充着什么。这个过程也就是既存心灵和新的心灵、过去和现在不断地或融合、或交流、或变换、或更替的过程。


心灵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遵循心灵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主体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心灵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逻辑前提和自我条件。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主客体的分化、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对需要的把握。需要是价值关系形成的主体依据,自我意识是关于主体自身存在的意识。对需要的意识本身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主体基于意识到的需要对各种价值关系进行判断、反思和整合才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识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层次性;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识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性。价值观是在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评价活动基础上形成的。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社会现实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是心灵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价值观作为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主体的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社会生活,以及包含着价值观的各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在社会发展中积淀为一种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主体来说是一种客观的、无所不在的力量,成为影响与决定主体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因此,每一特定时代主体的价值观都来自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政治法律制度、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潜移默化地濡染、熏陶和塑造的结果。事实上,任何社会都给其成员和群体提供了一套价值观。一方面,社会通过法律手段、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某种价值观灌输给每个社会成员,以维护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也通过文化传统,如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形式,将其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每个社会成员,促使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


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实践活动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活动,主体也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评价和体验价值的。一个人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判断一旦被实践所证实,他的价值体验、价值情感就会得到强化,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态度和看法。主体接受社会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根据自己的条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加以选择和内化的过程。在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主体不断形成对社会物质生活方式、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的理解和体会,基于自己的条件和经验选择、接受和认同它们所包含的价值观。没有经过实践活动的内化和吸收,社会所提供的价值观仅仅是外在的规范,还不能成为主体自觉的价值意识。


一般而言,心灵价值观的形成从过程上看,都要经历发生、形成、定型等三个基本阶段。在发生阶段,主体通常是知道自己的需要所在,但相关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此时,主体的价值观还具有潜意识的模仿性。例如,少儿时期的“价值观”就是通过对父母和亲人言行的模仿而形成的,他们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感性形式,是对成人价值观的照抄照搬。在形成阶段,随着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主体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因而价值观形成的主体主动性不断增强,即主体对自我需要的觉悟程度在提高,对自我价值观的觉悟能力在提高,进行与他人和社会的价值观比较和选择的能力也在提高。此时,主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但还是多取向的或变动着的。当主体明确了适合自己条件(包括其所处的社会条件、自身条件)和可能的价值观,并保持其相对不变时,就意味着价值观发展到其定型阶段。当然,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对定型的价值观又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又是有可能发生变化。总之,心灵价值观的发生、形成、定型,及其不断循环往复和变化发展,这就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任何个人价值观(即人生价值观)和共同体价值观,它们一旦形成,就构成一个系统。其多方面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价值观统一在一个系统中,它们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然是不同的。价值是主体的价值,价值观是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的利益和地位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利益是现实的需要。主体的利益包括其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思想文化利益。所以利益观就是整个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整个价值观的核心或主导,它制约和引导主体的整个价值观的发展。因为人们的一切活动和观念都是围绕利益旋转的,只有深入到利益层面才能深刻理解人们行为和意识的动机及各种矛盾冲突的根源。同时,价值理想,包括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它是最能把人们从物欲困扰中提升出来,提高人的境界和做人尊严的价值构成。理想当然不能脱离现实和利益,但它更侧重于对现实的超越和批判,最能体现人之为人的意义。理想和与理想相联的信念、信仰,它们都是价值观中起终极或最高作用的因素。理想是价值观的标尺。



二、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



价值观是适应主体需要的一种应然性反映,包括超越现实的东西和境界。人们的价值观,首先是从感性的价值观开始的,后来才有了理性的、理想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心灵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一个有其发生、形成、定型的不断循环往复和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觉悟程度高低不同的变化发展过程,即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还存在一个“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的辩证运动过程。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出自中国最早的一批经典《易经·系辞》中。这句话的一般理解是,大道无形,不可感知,故曰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可感知,是为形而下。据此,我们根据人们价值观觉悟程度的不同,把觉悟程度较低的价值观概括为“形下价值观”,把觉悟程度较高的价值观概括为“形上价值观”。同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一定的认识或真理性认识为基础的,价值观的核心是利益观。由此,“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就有了科学的界定。


形下价值观,就是指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以低于主体根本利益的需要为依归的价值观。形下价值观的主要特点是物性化或势利化。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和“攀龙附凤”等价值观,就属于形下价值观。形上价值观,就是指以理性认识或超理性为基础、以满足和高于主体根本利益的需要为追求的价值观。形上价值观的主要特点是非物性化非势利化的人性化。如“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人民服务”,“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等价值观,就属于形上价值观。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就是根据主体觉悟程度(层次)的不同而划分的价值观发展的两个阶段。


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是相互区别的。另一方面,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又是相互联系,即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形下价值观,任何人都难以立足和生存于现实之中;没有形上价值观,人就不可能真正地高于动物,就不是真正的人。形下价值观是形上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形上价值观是形下价值观的升华和引导。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并且随着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一个人的某些形下价值观可以发展到形上价值观。同时,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当一个人的形上价值观面对现实遭遇多次碰壁,而其意志又比较薄弱时,形上价值观又会转化为形下价值观。所以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统一在人们的日常实践和生活之中,只是在一般条件下,在绝大多数人那里,形下价值观往往是其价值观构成的主要或主导部分。


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它推动着价值观的发展。形下价值观和形上价值观相互关系表明:形下价值观是形上价值观的基础,形上价值观是形下价值观的升华。形下价值观发展到形上价值观就是价值观运动觉悟程度上的飞跃。


无产阶级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它揭示了整个人类历史特别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阶段的普遍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幸福的发展道路,是高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人类最高的形上价值观。当然,它的具体表现将是多样的和发展的。

(责任编辑:新愚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7:11 , Processed in 0.01807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