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资本运动导言

2016-1-23 22:18| 发布者: 巷口的游击队员| 查看: 1362| 评论: 0|原作者: 郭鹭|来自: 《惊雷》第一期

摘要: 整个《资本论》,或者说,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围绕的核心,就是资本的运动。然而,资本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整个的诞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并自萌芽到之后的发展,其中充满了矛盾。因此,想要真正弄明白资本的整个运动状态,就必须要先追溯到其胚胎形式,其未成形形式,其存在的可能性。 ... ... ...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使用价值的生产受价值生产的支配。反映在资本家身上,就是对于实现(不管是客观可行还是其主观认定)的利润的无止尽的追求。因此,驱动整个生产系统运作的,不是社会需要,而是利润率。同时,资本主义的这种性质还通过竞争压力强加到每一个资本家身上,迫使其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价格,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资本的积累运动。但前置的社会规定性——同时也是资本积累现实可行性的必要前提——决定了资本积累所必须采取的货币资本形式,现实的资本积累、从而现实的价值增殖才能实现。故而,生产活动只有在这个界限才能算是对资本而言有所意义。但资本又极力渴求着无限的生产,从而得到无限的自我存在的印证,资本才能是资本,资本才能维持其意义。因而,它又要求打破这种内在的限制,但内在界限就是资本运动的安全阀;于是,资本自身就处于既要无限生产又不能无限生产的内在矛盾,这是资本的根本矛盾,是资本主义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这个矛盾的进一步的表现,就是生产过剩趋势;同时,这个生产过剩趋势也就是一般抽象形式的危机的抽象的具体表现,是危机的抽象形式的本质上的抽象的具体化概念。一旦生产过剩趋势具象化地表现在现实世界中,它就有可能采取纯粹的生产过剩的表现形式,也有可能采取其他表现形式(比如货币不足危机、比例失调危机、消费不足危机、房地产泡沫危机等等)。

还需要我们明确的,是这种生产过剩趋势是始终内化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内化于资本运动过程中的。因此,这种生产过剩,始终是相对于资本而言的过剩、相对于价值增殖实现的过剩,而非社会需要的过剩、的过剩。故而,过剩只能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自我限制的体现。

“资本主义生产总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限制,但是它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反过来:生产资料只是生产者社会的活动过程不断扩大的手段。……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与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因此,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么,这种生产同时也是它的这个历史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经常的矛盾。”

我们不断强调,以生产过剩趋势作为具体的抽象内在形式的一般抽象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根本矛盾的进一步体现,并在各式各样具体因素的促进下以不同的具体面貌在现实世界爆发出来。又因为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根本矛盾,进而就无法克服危机,无法避免危机的必然现实存在。然而,这样一种说法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如下一般的惯常错觉:似乎就像早期的“危机可能性”对于资本自身的运动所意味着的那般,周期性危机也是在资本的积累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本而存在的,其直接破坏了原本持续进行着的资本积累,因而对于资本来说也完全是一种负面影响。——不过,之所以说这种认识是一种错觉,就在于其忽视了根本性的一点:这种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机制所衍生出来的,而非如早前的那种危机可能性一般,是外在于资本的买卖分离的矛盾机制所衍生出来的。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周期性爆发的危机打破了既有的资本积累进程,然而,却并意味着资本的运动也就此停止。资本仍然在运动,只不过不是以积累生产物的形式在运动,而是以破坏既有的生产物的形式在运动,以消灭既存价值——也就是说,以消灭既存的资本自身——的形式在运动

这听起来十分匪夷所思,然而,这却是符合资本自身运动逻辑的实实在在的现实运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催生的生产过剩危机,意味着大量作为商品资本的商品无法作为实现资本的存在而存在,而只能作为单纯的生产物、使用物存在。在这里,看起来似乎是因为生产过剩危机作为原因从而导致了资本积累的突然中断;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是资本主义生产范式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引起了资本的实际贬值,而这种规模性的资本贬值使得大量的实际生产物的内在资本无法如期完成实现,从而出现一般利润率的下降趋势,表现为相对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这种由生产力发展而造成的资本贬值是危机的一般抽象原因,危机的直接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下降又引起资本的进一步贬值,这种贬值是危机的结果,通过这种贬值,利润率又得到恢复。——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后一种贬值由于危机而得以现实地达成(因为在危机中,大量对于资本而言生产过剩的商品被消灭,使得这些商品中的能够被予以实现——不过也只是按照资本的逻辑而能够被实现,但因为商品是实实在在的自然物,故而其自然属性不能按照价值标准被机械分割——的那部分资本也一同被消灭,从而完成这种贬值),通过采用直接的暴力手段将彼岸的利润率和此岸的利润率之间的差异强行消灭掉,从而明确了现实的利润率,回复到真实世界。尽管此时的利润率低于危机前不久所进行中的利润率,这也不过只是意味着新的起点的开始,意味着经过了足够休憩运动后的资本积累运动的再启动。

由此,我们惊奇地发现,周期性危机非但不是阻碍资本运动的毒瘤,反而是资本得以不断运动下去的必要的助推力。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正常”形式,而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正常”形式。从本质上来看,“不管危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危机最终都是无限度发展生产力的趋势和生产从属于资本增殖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或另一种表现,而危机的结果都是通过资本贬值(价值的消灭)和生产力的破坏来恢复利润率”。⑧资本主义生产因为它自身的独有性质从而时时造成这样一幅诡异的画面:为了最大可能地增殖资本价值,就需要使现有资本周期性地贬值;为了发展劳动生产力,就需要周期性地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整个资本运动离不开危机形式,它自身需要危机作为内在的制动阀,以便不使自己跑得离开生命线太远以至于导致自我毁灭。危机对于而言,是灾难,是侵袭健康的病毒;对于资本而言则是治愈病体的疫苗,意味着一个新生命周期的扬弃式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危机是资本运动的必然组成部分,是资本实现自我否定发展必然途径。资本主义需要周期性危机,后者存在的必然性就是前者内部矛盾要求的现实实现。像考茨基或是卢森堡所想的那样,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资本积累的长期趋势最终将必然使资本主义面临一场大灾变,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经由这次末日审判最终灭亡、无产阶级自然接过统治权力的这样一种对于危机意义的理解和构想,可以被认为是根本上没有能够理解危机的实质,因此是错误的危机理论思想(暂且还不提其同时包含的有关消费不足论的危机原因思想)。

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不仅是在理论上、而且是在政治上):如果我们承认了危机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内在需求,危机形式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正常”形式之一的话,那么,不仅仅是依托于危机的革命爆发及其胜利的必然性成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及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这一命题本身也成了问题。——或者不妨先让我们在这里进行这样的抽象预设: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根本上依托于它内在矛盾的某种根本性的必然的扬弃作用,而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依托于危机爆发”这一资本主义内核矛盾的最浅显同时也是最具戏剧性的必然的表现形式。——那么,这种必然的扬弃作用具体又究竟是怎样的?

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决定了其外化于经济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繁荣与萧条的交替”。然而,这种交替在总的资本运动过程中、也即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中,为何呈现一种各个交替过程的总体而言的平均化现象?也即,为何总是呈现一种明显的周期性?危机何以是“周期性”危机?这种周期性的形成原因及其切实意义又具体是怎样的?

这一系列意义至关重要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我相信这必定有赖于对资本主义本身进行更为具体、详尽的分析研究,有赖于实践的理论性研究。

 

 

 

注释: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0卷,9697页。

  ②《马克思致恩格斯(18584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9卷,3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62463页。

④[英]克拉克:《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月第1版,139140页。

⑤马克思:《反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0卷,642643页。

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4卷,584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46卷,278279页。

⑧[英]克拉克:《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月第1版,249页。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8 10:14 , Processed in 0.02519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