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一路向东,追寻曾经的信仰和伟业

2015-7-31 22:1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532| 评论: 0|原作者: 江东峻|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旅行团前往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志愿军总部,拜谒为祖国独立和人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缅怀写下共和国开国第一仗壮丽史诗的英雄前辈的丰功伟绩,追寻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精神之根。

  2015年7月24—28日,乌有之乡组织了赴朝鲜庆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2周年活动。除了在7月27日与朝鲜人民共同分享“战胜节”的喜悦外,更重要的内容,是前往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志愿军总部,拜谒为祖国独立和人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缅怀写下共和国开国第一仗壮丽史诗的英雄前辈的丰功伟绩,追寻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精神之根。

7月24日  北京——摩罗老师精彩讲座

  同行的有20多名网友,老中青三结合,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来了。中午之前齐集北京。下午,大家聆听了摩罗老师的讲座。摩罗老师从分析毛泽东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来源入手,讲述了红色文化对未来中国的根本意义,指出红色文化的基本发展战略是面向草根、背对精英。摩罗老师还有一个观点很独到,即西方社会体制的本质一直是奴隶制,在早期,典型特征是残酷的人身控制和野蛮的奴役,在当代,则通过严密而高妙的精神和文化控制以及大多数人供养少数人的制度性安排,以更低的代价和更高的效率进行掠夺和榨取。在国际层面,“全球化”就是一个光鲜的当代奴隶制的基本形式。这显然是一种“大历史观”,是更高逻辑的抽象,没有一定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人是难以理解的,这也就难怪同行的一个中学生网友后来对大家说,摩罗老师的观点太极端啦,明显与事实不符嘛。呵呵,在当前这个眼见也并不一定为实的时代,很多成年人,甚至很多所谓专家、学者,其认识能力也和这位中学生网友在同一层次上。摩罗老师在以上观点基础上进一步阐发道:中国之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没有自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尧舜道统使历代统治者在攫取的同时保持着克制,带有更加野蛮榨取本质的资本主义制度天然地就在中国水土不服,中华民族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天然就带有社会主义的基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最高追求。听到这里,我忽然生发出一种联想:同为中华文化圈的朝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朝鲜民族的母亲河的名字——大同江,不就是这一理想的鲜明表达么?

7月25日  平壤——“毛泽东班”浇灌理想和友谊之花

  上午,由乌有之乡的刁伟铭老师带队,大家乘机飞往平壤。到达平壤时,天正在下雨,一帮机场服务员为走下舷梯的乘客撑起一道伞廊。我记得国内开两会时会场外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情景,今天亲历了,还有点受宠若惊。出了机场,大家征尘未洗,一路直奔东平壤中学,访问那里的“毛泽东班”。东平壤中学是平壤的重点中学之一,“毛泽东班”是该中学初一年级七班,与北京一所中学的“金日成班”长年保持着友好往来。汽车刚停在教学楼前,就见一队蓝裙白衫、胸前系着红领巾的女学生鱼贯而出,在楼门口列成一队,鼓掌欢迎,一名男学生在对面拉起了手风琴伴奏,学校领导和班级老师与我们一一握手。身处这简朴而热情的迎宾氛围之中,大家感到新鲜而亲切。

  

  东平壤中学的学生们在楼门口欢迎大家

  在会议室,校长同志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与中国“金日成班”的友好交流,对中朝友谊表达了美好祝愿。随后,大家又一同前往“毛泽东班”的教室。全班30多名同学好象正在上自习课,见到我们到来,一起鼓掌欢迎。但由于语言不通,而且这些学生才刚刚入学不久,一时不知道如何继续表达欢迎之情,于是就互相微笑注视着,有的女生还显得比较拘谨和羞涩,这又为她们平添一种本真之美。教室不大,20多个网友加上校长和班级老师挤得满满的。在大家的簇拥下,乌有之乡的吴薇同志代表乌有之乡乡长范景刚同志宣读了致“毛泽东班”的信,朝鲜陪同小赵在一旁现场翻译。信的内容很长,从两校两班的友谊讲到两国的友谊,从两国的传统友谊讲到当前和未来的关系,既有具体实在的事实讲述,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评述,让我不得不暗暗赞叹范乡长的水平真是了得!在小胡念信的时候,我一直认真观察着孩子们的表情,看得出,有些东西,他们听懂了;有些东西,他们似懂非懂。我心想,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刚刚从小学毕业的孩子,听懂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情谊。这情谊,有时胜过一切语言,因为他们植根于心灵深处。小胡念完信,大家热烈鼓掌。校长同志又向大家介绍了“毛泽东班”的班主任,又是一阵热烈鼓掌。

  

  毛泽东班教室里的学生

  随后,网友们拿出礼物送给小朋友,有篮球、围棋、计算器等。之后,大家走出教室,参观计算机教室。朝鲜的中学生一般上午上课,下午开展文体活动或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这个计算机教室就是十几名对电脑有兴趣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电脑制表。我正认真看一个学生绘制表格,听到外面响起欢快的乐曲声,然后是刁老师的声音:“大家快过来啊!”我循声走去,下了一层楼梯,发现是一个大礼堂,舞台上几十名中学生正唱着朝鲜的经典欢迎歌曲——《潘嘎思密达》(见到你很高兴)。大家排排座定。一曲过后,接着是女声表演唱、女声独唱、朝鲜传统乐器伽倻琴合奏等节目。无论是演奏和演唱,都完全达到或接近专业水平。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洋溢在表演中的真挚、纯净的精神气质,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醴。我暗暗思忖,同样的歌曲、同样的表演,如果让同年龄的中国学生来表演,会不会给人同样的感受?这个问题真难以回答。因为,虽然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所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又有太多的不同。记得前不久有个中学老师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中求助,询问“如果学生对老师进行暴力威胁甚至施加暴力怎么办?这方面有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我当时就非常愕然,然后又非常释然。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什么土壤发什么芽,想想我们每天一睁眼就看到的、听到的,电视上演的、书报上印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那些社会精英——专家、学者、明星、企业家们的言行,又在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引导社会呢?我脑海中忽然又冒出一个问题:在朝鲜,如果有老太太倒地,有没有人敢扶呢?什么时候有空,可以问问朝鲜导游小赵,但又一想,不妥,这似乎有辱国格,唉,还是别问了,家丑不可外扬啊。正在浮想联翩之际,舞台上表演的学生们都走下了舞台,纷纷拉起网友们的手一起跳舞。我不会跳,就学着对面小姑娘的样子乱比划一气,礼堂里,欢笑声、乐曲声汇合成友谊的合声。之后,全体网友与全体学生、校长和老师合影留念。

  

  文艺演出后同学们与大家合影

  同学们和老师把大家送到楼门口,那一队蓝裙白衫、胸前系着红领巾的女学生又列成一队,男学生又拉起了手风琴,在悠长的琴声中,大家互相招手致意,依依惜别。车开出很远了,我看到,学生们和老师还在向我们招手。

  之后,大家前往万寿台广场瞻仰了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将军铜像。

  吃完晚饭,入住两江酒店。酒店位于大同江和普通江的汇合处,座落在万景峰附近的一个小山上,离金日成主席故居不远。大同江和普通江是流经平壤市区的两条大河,普通江是大同江的一个支流,可以说,就是这两条江哺育了平壤。这两条江所流经的地方,就是平壤市的核心区域,很多著名风景、重要单位几乎都在这两条江边。酒店内设施很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比较简陋,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一个没有,很整洁、很干净,看着让人放心。

  

  两江酒店

7月26日  桧仓——拜谒英烈,缅怀伟业

  吃完早饭,大家乘车前往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志愿军司令部旧址。志愿军司令部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共转移过五次,有六处驻地,其先后顺序为:大榆洞、玉泉站、君子里、甘凤里、空寺洞、桧仓。桧仓是志愿军司令部在朝鲜的最后一处驻地,也是时间最长的一处驻地,共驻了七年之久(战时两年,战后五年)。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等都曾到此视察访问。停战以后,志愿军在朝鲜修筑了多处烈士陵园,在桧仓也修筑了一处,把毛岸英等烈士的遗体都集中到这里,这处陵园也成为众多陵园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处。

  桧仓位于平壤以东一百多公里外的山区,车出了平壤不久就开始在连绵不断的群山间穿行。从地图上看,平壤到桧仓有正式的公路,但据我观察,我们的车似乎没有完全按照地图上的线路在走,因为只是偶尔走一段有沥青路面的路,大多数的路都是乡间土路。这正中我的下怀,因为这正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朝鲜农村的真实面貌,后来的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乡间土路边一般都是水稻田或玉米地,远处,是或单独或成排的农舍。有的时候,还能看到大片的楼房,那可能是村庄的行政区域吧。农舍房屋大多是典型风格的朝鲜传统民居,歇山式大屋顶,白墙,蓝色的门窗,屋前有独立的小院,干净整洁。在苍翠的远山和绿油油的稻田的映衬下,农舍、溪流以及溪流边吃草的耕牛、嬉戏的孩子和鸭子,构成一幅纯美诗意的画面。这让我想起曾经去过的江西骛源,也大致是这样的风景,可惜,骛源的风景已被盆景化、标本化、商业化,带着刻意的痕迹,而眼前的风景,则是天然的、原生的、活生生的。一路上还曾见到田边和田间劳动的人们,如果向他们招手,他们当中也会有人向你招手,有时还能看到他们脸上嬉笑的表情。一直没有看到什么农具或大型农业机械,也许现在季节不对,那些东西还用不上吧?一路上的河流和小溪特别多,特别是过了江东郡以后,车子几乎一直是在沿着一会儿宽一会儿窄的河流在走。无论走到哪里,水都是清澈见底的,因为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下的石头。在村边的溪流边,通常能看到成群戏水的孩子,有时还有在溪边洗菜、洗衣的妇女。这些情景,我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不知国内目前还有几条天然的溪流(风景区的除外)可以洗菜?

  从平壤到桧仓一般是4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活跃气氛,刁伟铭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唱红歌。每人手持一本乌有之乡编辑的《理想主义者基础手册》,上面收录了数百首经典红歌。刁老师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安排,非常辛苦,但精力却显得比谁都旺盛。在他的鼓动下,大家的情绪高了起来,满怀豪情地合唱了《志愿军战歌》、《黄河大合唱》、《英雄儿女》等歌曲,他还声情并茂地独唱了两个版本的《北京欢迎你》,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大家也纷纷从手册上找到自己喜爱的歌曲一展歌喉。

  车忽然不走了,一条溪沟挡住了去路,司机和朝鲜导游小赵都下了车,查看和询问情况。原来由于近期朝鲜连日大雨,许多道路被水淹没,包括我们今天要走的这条路。无奈,只能倒回去,再换一条路。司机在倒车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村庄名字的路牌给撞倒了,但司机自己却没察觉。我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车下大声呼喊,示意停车,但司机还是没有察觉,汽车接着往前走。那位中年男子似乎非常气愤,骑上自行车狂奔至正在行驶的车前,拦住了去路。村里其他几个人还有几个小孩也围了上来。我暗暗担心,会不会爆发冲突?会不会狠狠讹我们一下?司机和朝鲜导游都下了车,中年男子指着车后的路牌气愤地说着什么。他们一同来到路牌前,先是司机自己搬了几次,没搬动,后来中年男子和司机一起使劲把路牌搬起、扶正,然后司机和导游又回到了车上,发动汽车,继续赶路。呵呵,一场虚惊。

  一路上,依然是稻田、玉米地、村庄、溪流、远山。山路九曲回环,天空时阴时晴。算下来,我们在路上已经走了3个多小时。车忽然又停了下来,正在纳闷,忽听有人低声说,不好了,翻车了。透过前窗一望,不由吃了一惊:一辆重载大卡车侧翻在前方30米的公路中央,一大堆白色粉末(可能是化肥)状的东西倾泻在路旁的山坡上,路几乎完全被堵住了。从那卡车的个头来看,想把它移走决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看这个情形,不可能继续往前走了,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去瞻仰志愿军烈士了。想到这里,心里极度郁闷。心想,老天爷这是啥意思啊?大家下了车,朝鲜导游让大家原地等候,不能走远。刁老师和导游一起到卡车旁边查看情况、边交谈着什么。忽然,我听到刁老师和朝鲜导游说话的声音高了起来,双方情绪似乎都比较激动。心想,好奇怪啊,刁老师和这个导游早就认识,互相很熟悉,也很友好,但看现在这个情形好象不太对啊。事后我才了解到,刁老师与桧仓郡的有关领导同志很熟悉,他们也非常欢迎和支持我们的这次纪念活动,刁老师想请他们从桧仓方向派车过来把大家接过去。但导游担心耽误时间太长,回到平壤的时间太晚,因此想取消原计划,直接回平壤。刁老师一再坚持原计划不变,即使回到平壤换条路重走,哪怕是走到半夜,也一定要到桧仓!刁老师的意愿代表了大家的心声,只要能见到志愿军战士,再大的困难、再苦再累我们也能承受。于是,我们就在路边的河边一直等着。等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见远方一股黄尘渐行渐近,一辆小面包车在大卡车的另一方停了下来。来了!大家赶紧涌了过去。面包车上走下一位黑脸膛、目光炯炯的中年男同志,经介绍,他就是桧仓郡宣传部长同志(不好意思,名字我没记住)。大家热烈鼓掌,感谢朝鲜同志雪中送碳。由于车比较小,大家按着老同志、女同志、其他同志的顺序先后上了车。这里距桧仓还有30多公里的路程,山路盘桓在山间,更加蜿蜒,但路面质量要好得多。路边的行人和房屋渐渐多了起来,桧仓,大家此行心目中的圣地,终于就在我们眼前了。

  这是一个山间谷地,一条大河蜿蜒流过,仟陌纵横,房屋错落。路旁、屋前以及小广场上,到处是三三两两、花花绿绿的人群和统一着装的整齐的队伍。明天就是“7.27”了,这可能是为迎接节日在做各种准备。大家下车后直接被带到郡政府办公楼的餐厅。这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大家一直还没吃午饭。餐厅里放了三张大圆桌,每张桌上摆满了菜盘,大概能有十几个盘子,里面的菜五颜六色、花红柳绿。见此情景,我又习惯性地掏出相机。据刁老师介绍,这是宣传部的同志亲自下厨为大家做的。我每道菜基本都尝了一下,以素菜和酱菜居多,肉菜大概只有三个:烤鸭、烧鱼、小杂鱼。忽然想起孔庆东曾在一篇文章里对朝鲜菜的评价和描述,我知道,我今天吃到的是最地道的朝鲜菜,也就是说,这些菜也就是朝鲜同志日常吃的。这比在宾馆吃到的可能经过“改善”了的、更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饭菜要地道的多。这也是我最想要的。顺便说一下,这几天在朝鲜吃饭,大鱼大肉很少,但吃嘛嘛香,因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担心转基因、不担心地沟油、不担心这个那个等等等等,总之,你吃下去的什么,就是你见到的什么,而不是别的什么。

  

  桧仓郡宣传部的同志为大家做的午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5:41 , Processed in 0.01998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