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再看《三进山城》

2015-7-1 06:45|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775| 评论: 2|原作者: “我奶奶是武工队”

摘要: 《三进山城》中演员的表演水平也是第一流的。没有很多国产战争片那样僵硬的话剧式的口号,而是演员通过细腻表情展示细微的心理变化,比如担心和紧张因为明知并无选择而瞬间即逝的过程——不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港台以及好莱坞影帝影后们可以表达出来的。
再看《三进山城》 

周末在电脑上又看了一遍《三进山城》。70后是看战争片长大的最后一拨人。这部电影一直是所有战争片里我最喜欢的。整个剧情既有战略上的斗智斗勇,一波三折,也有战术上的出人意料,诡计奇谋。


客观的说,敌我双方都在可以获得的情报情况下,理性地做出了最优选择,尽了最大努力。双方都上演了一套连环计,而且两套连环计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八路的胜利不是胜在编剧要他胜,而是胜在一个客观情况,即日寇利用的汉奸打入对手内部,而汉奸是求权求财才投敌,是争功争权的,是会被拿住要害的。而配合八路的齐阳城内外的群众,因为受汉奸日寇戕害,不畏牺牲也要配合大局。这就决定了八路获得的情报最终是比日寇多的,在双方都竭尽智力的情况下,情报优势弥补了武器不足。这是八路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比之下,好莱坞的战争大片,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就太简陋以至于失真了——碰到个事儿,纠结,勇敢起来,开火,敌人傻逼我神勇,完了。更别说当下的抗日神剧——真是侮辱人类智商的最高水平。


《三进山城》中演员的表演水平也是第一流的。没有很多国产战争片那样僵硬的话剧式的口号,而是演员通过细腻表情展示细微的心理变化,比如担心和紧张因为明知并无选择而瞬间即逝的过程——不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港台以及好莱坞影帝影后们可以表达出来的。


我一直好奇是什么人编导出这样完美的作品。直到最近,才有意搜了一下编剧赛时礼老先生的生平事迹。原来塞老先生自己就是战斗英雄,200多次战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解放后的剿匪战斗,从彪悍的山东大汉到六次重伤特等伤残(脊椎移位半身不遂),却一直不下火线。直到社会稳定下来,才因为伤痛离休。离休之后以病体残躯开始坚持学习写作,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了不起的作品。


塞老先生的婚姻经历也堪称佳话。年轻时因为高大英俊的外表和赫赫战功赢得美人归,后来因伤半身不遂也得美人终生照顾。两人在战火硝烟中诞下子女,在离休之后互相鼓励和帮助得以完成数百万字的创作。


塞老先生以八十二岁高龄离世,以英雄善终。

向塞老先生夫妇,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那些亲历过战争,从而真实表现战争的老前辈们致敬!



那个时期的作品都是有生活基础的 

虽然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完全脱离生活那就不是高于而是低于生活了。

举个例子: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的形象深入人心,双手拿两把盒子炮左右开弓。细心的观众曾在网上爆料说电影里的李向阳拿的双枪有一只没有准星。后来在一个兵器类的电视节目时为此揭密,当时的武装工作队要时刻准备与敌作战,甚至是夜行军的不预期遭遇战,为了快速拔枪先行击发以镇慑敌人,使枪的老手往往把一把枪的准星锉掉,以方便拔枪,避免突然拔枪时枪的准星挂住衣服影响速度,这样一旦有遭遇马上先拔一只枪射击,不求准头先求速度,以给敌人造成惊慌并火力压制,跟着另一只有准星的也拔出准确射击。

说明拍电影的时候这样一个细节也是被关注过的,如果没有生活来源的话,一般的人是想不到的。


李向阳的故事细节我也听说过

我奶奶就是武工队出身。现在快九十岁了。还每天自己买菜,提上四楼。她说年轻的时候深夜里和老百姓一起抢收麦子,凌晨时分汉奸狗腿子带着日本人来追,武工队就扛着麻袋往山里跑。子弹在后边飕飕地追。她说她那时候不到八十斤,但是能抗一百斤的麻袋跑得飞快。

李向阳的原型包森原来是冀东军区的副司令。我的爷爷奶奶都在他领导下。

包森牺牲之后,安葬在盘山烈士陵园(就是乾隆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那个盘山,也是抗战的根据地)。我的大奶奶(爷爷的大哥的妻子)叫安性存是抗战时期冀东暴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包森的战友。去世后先安葬在八宝山。后来八宝山要收费了,于是移葬盘山烈士陵园。也算是老战友又重聚了吧。不过盘山现在也收费了。北京的亲戚们每年得去缴费。

我奶奶回忆的最多的打法是地道战。不过贴出来又是一长篇。还是以后再说吧。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yiou 2015-7-1 09:13
能贴尽管贴出来,期待。
引用 redchina 2015-7-1 06:46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2)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21:24 , Processed in 0.01953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