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工人团结的名与实、原则与策略

2015-6-9 22:5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717| 评论: 1|原作者: “团结616”

摘要: 近日,一些铁路职工活跃的网络群组出现了新的团结努力:部分职工积极谈论工人联合起来的构想,试图结束职工维权一盘散沙现状。这种努力才刚刚开始,却已经有了一些激烈的争议。
工人团结的名与实、原则与策略
——从铁路职工网络群组的近期争议说开


团结616


近日,一些铁路职工活跃的网络群组出现了新的团结努力:部分职工积极谈论工人联合起来的构想,试图结束职工维权一盘散沙现状。这种努力才刚刚开始,却已经有了一些激烈的争议。

从工人立场看,工人团结的大方向要肯定,工人团结的愿望是大好事,这是原则问题。但是从工人实际状况看,工人团结采取怎样的形式和名称、具体如何加强实际的团结工作,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这是策略问题

对于工人团结,若只讲策略不讲原则,否定工人联合努力,就背离了工人立场;但策略考虑不周,也可能导致全局失利,反之如果策略得当,名副其实,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工人团结大方向。因此,既要忠于原则,也要讲求实际。


工人团结:实际、名称、旗帜

要团结一群人,有两种办法:其一,拉出一面旗帜,聚集一批人,壮大队伍;其二,首先低调地默默团结发展实际力量,待时机成熟就下山,打出旗号,出师。

这两种办法对应不同的实际情况。先默默团结发展力量,应该是在人心开始思变、越来越多人想要有所作为,但普遍还不适合团结行动、甚至普遍还不知道该怎么维权的原始萌芽时期。先拉旗帜的做法,应该是在人心已经沸腾起来,众多杰出分子跃跃欲试,但群龙无首、急待组织起来的时候。

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劳动维权的团结状况,整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团结往往只在企业层面,甚至只在一个部门、车间里团结起来。但与此同时,少数行业(比如铁路行业)出现了一些众人瞩目的长期维权个案焦点,于是这些众人瞩目的维权个案就意想不到地起到了旗帜的作用。这些杰出分子带动的网络群组更给旁观者造成了一种舆论的假象:好像工人团结蓬勃兴起了。

然而,想要正确的行动,就得有清醒的头脑判断实际状况。在战场上,旗帜固然非常重要,但旗帜的力量取决于关键时刻有多少战斗者站到这面旗帜下,而不是因为这个旗子自己有什么特别的魔力。有了杰出的个案、有了一群人在网上联合起来,都还很不够;团结必须形成共同的成果,必须实际提高职工的维权能力和信心底气,最终形成团结行动。


集体维权不是上网喊出来的
工人团结努力有勇更要有谋

目前铁路职工的现状是:杰出的维权个案和顽强的网络联合努力,造成了一种工人团结兴起的假象,但大家的最大注意力其实是在关注支持那些杰出的维权个案,真正团结维权的实际努力还很少,更谈不上线下有多少人真能团结维权。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职工急于想要在网上联合,同时也有人呼吁抵制路局领导要求职工退群的压力,问题好像就变成了“是否敢于”联合、“敢于”维权了。

然而这些维权意识走在最前列的职工,恐怕没有认识到,那些行为和意识暂时后进的职工不仅仅是因为“胆量不够”“勇气不足”才犹豫观望,还因为确实缺乏维权的信心和办法,看不到在网上的联合对于实际促进职工维权究竟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和推动?谁都知道,联合有风险、难免要付出代价,如果说真的能很实际的推动职工维权,其实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付出代价去争取自己应有的利益。但是,在目前并没有多少真正团结工作基础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在网上高喊联合,无论愿望再好,实际上并不能推动职工维权,高调联合反而可能导致全局失利。

现在已经有了少数杰出的维权职工,这让大家很敬佩。但目前明显还很不够。如果越来越多人都懂得维权、宣传维权经验、甚至越来越多人起而维权,那么就能共同促进维权,甚至量变发展为质变,促成团结维权、集体维权。最近一些职工想要联合起来,恰好证明了这种团结努力的潜力。但是有觉悟的职工更应该把这种愿望导向建设性的团结努力,有勇更要有谋,切莫以为光靠手机上、电脑上打字就可以团结工友,更别以为集体维权可以在网上喊出来。


职工联合愿望不容否定
应当团结起来打好基础

昨晚,若干铁路职工群组里一则“红花草的声明”引起热议。这则声明除了打出自家维权广告之外,还大谈“中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中国工人的唯一组织是全总,出了全总范围的工人组织都是非法的”,因此“不赞成”关于职工联合组织起来的一些想法和说法。

本来,不赞成现阶段铁路职工联合组织起来也不奇怪。笔者也不赞同高调联合,但是是出于策略考虑,因为现在主客观条件还不成熟,还不到拉出旗帜的时候。可是,红花草却以“中国法律”和“全总范围”作为“不赞成”职工联合的理由,这根本否定了职工联合愿望,也背离了工人立场。这种说法其实没有什么法律根据,更像是模糊的恐吓。对于一个数年来在网上标榜革命者、标榜追求工人阶级解放的劳工维权机构来说,红花草这种背离工人立场的表现是虚伪可笑的。

职工联合愿望的兴起肯定是一件好事,联合努力的方向不容否定。至于联合努力的形式有偏差(如过早冒尖、高调),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肯定联合方向的基础上纠正偏差,把浮在水面上的高调转变为扎实的职工团结工作。


“扎实的职工团结工作”从何做起?
把个人遭遇和个人经验之谈汇聚成集体呼声

那么什么才是“扎实的职工团结工作”?笔者认为:不是表面的喊口号、发宣言、写呼吁书,而是以集体团结的形式,促进认识维权的必要性、如何维权、增强维权信心和底气,最终达到有效行动的目的。一切有利于这样结果的很具体的、细致的努力,都是扎实的职工团结工作。

就目前网上活跃的铁路职工而言,大家都普遍停留在各自维权、各自发帖、各抒己见的个体努力阶段,可以说还没有持续的团结努力。同时大家知道,在铁路这种国家高度控制的特殊行业,职工维权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个体维权要走下去都实属不易,更不用说团结维权是多么艰难了!那么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最近的初步构想引起一些工友的关注和初步讨论,笔者认为这个创意非常好。但更具体来看,这个构想过于复杂、细碎,应大大简化,——更为精细的考虑应该是边做边总结经验、边根据读者反馈调整形成的,以符合职工实际情况。暂时就主要搜集四块内容:职工种种受剥削受压迫现状及本单位典型问题,职工应该注意的重要政策和行业变化,维权经验的总结和心得,各国及历史上的铁路职工生活和抗争。这四块内容,分别起到鼓舞职工认识维权必要性、为职工维权提供参考、学习先进经验减少走弯路、介绍团结维权先进经验鼓舞信心底气的作用。至于重大的观点争鸣、集体表态暂时还谈不上,或者不好谈,以后等做起来、更成熟时再集体考虑。另外,对于铁路行业杰出维权分子的困难和求助,也应该在通讯上简要通报。

由于铁路领域维权与其他劳工维权非常不同,搜集内容应以铁路领域为主。这些内容定期汇聚成通讯,发给铁路工友,可欢迎投稿和来稿(职工为主)。或每月一期,每期二十篇上下酌情而定。通过这种方式持久做下去,团结起一个比较稳定的维权互助群体,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有人提出,这不是工人的搞法,普通工人写不了这些东西。这种说法没有看到:铁道论坛等处早就有大量的职工在揭露、抱怨和谈自己单位的劳动纠纷事件,工人并不是完全不会说、不会写,把早就存在的这些努力集结起来完全可行,有利于职工先进带动后进、交流互助、自我教育。

还有人说,既然铁道论坛就有很多这种帖子,再集结起来岂不多此一举?这种说法又没有看到:目前论坛帖吧微博乃至QQ群里都只是各抒己见,顶多是一群网友围绕一个特定话题你一言我一语,还不是真正的团结。把个人的帖子和个别话题,通过一群铁路工人有意识地聚集在一份定期通讯里,更有团结意义。


职工通讯的合法空间与团结教育作用

有人质疑,出版职工通讯拿得到刊号吗?这里要澄清:不必指望出版社出版一份纸质刊物,只要做成简单的TXT、HTML或者PDF电子版形式都可以。这只是为了便于传播。这样的公益工作只要持续下去,作为有章法的认真的工作,无论什么形式都能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还有人疑问:官方会默许这种有利于工人团结的工作搞下去吗?这正是笔者要特意强调指出的——这样的工作甚至对铁路部门官方都会很有好处,因为如果它办得比较好、团结了很多职工的努力的话,就能反映职工的心声和维权动向,从而为官方把握职工舆情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其实官方也会有一些例如内部参考、工会报告、刊物通报之类的工作,他们也会需要观察、搜集铁道论坛上的职工动向,以便去做他们的舆情控制、舆论导向、笼络职工的工作。所以他们也需要收编铁道论坛和其他反映铁路职工舆情的网络站点,一定程度上有收有放。如果官方彻底压制禁绝铁路职工的网络发言,反而对官方不利,因为他们的“舆情监控”将失去一定的观察渠道。正由于此,如果通讯能反映职工心声,就具有客观上的社会价值,职工可以利用它,甚至官方也可利用它。因此,它有合法空间。

最后,再澄清职工通讯的作用。一份汇集文字的通讯,可起到启发、宣传、鼓舞团结维权的教育作用,它是职工的自我教育和维权互助;但不应指望它承担鼓动角色。当然,工人团结最终要能落实到行动上,但那将是更多更深入团结工作的结果,目前的通讯构想只是初步的团结工作,是从思想意识和维权经验去做团结教育,可以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团结工作的第一步当然很有意义,但也不必过分拔高。要看到,路还很长,将来还要做更大的团结,现在应该拿出耐心细致低调扎实的工作态度,落实这一策略。


2015年6月6日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6-9 05:51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23:16 , Processed in 0.01229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