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新常态,而是死亡

2015-2-7 00:29|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691| 评论: 13|原作者: 江南水儿

摘要: 这一切是如此美好,又是如此的可悲。当低端制造业发展到一个瓶颈,而高端制造业技术又无法掌握的时候,那经济发展的天花板也就无可避免的到来。也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将面临死亡的危险!

 

编注:这篇文章是一位天涯网友写的,虽然作者政治立场模糊,但是对于中国经济的观察还是比较深入本质的,点出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致命伤,比所谓“工业党”之流高明许多。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新常态,而是死亡

经济寒冬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发明一个新名词,叫新常态。然而,新常态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新常态,而是死亡的危险。

我之所以用死亡,而不是崩溃这个词来形容,因为崩溃可能在几年之后就重建了,而死亡则意味着将失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

有人会说,情况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你是不是在危言耸听呢?那好,我们从头开始说起。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怎么发展起来的?我在这里,将避开一些专业、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而是用简单的话语,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这其中的原因。

一说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有人马上就会想到房地产,想到泡沫,但这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也不会成为.

中国经济腾飞,本质上来说,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国家资本主义,前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因素,而后者是推动前者执行自身愿望的鞭子。

因为廉价劳动力,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通过大量的血汗工厂,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充沛着世界各地的商场,赚取大量的钱,再将赚来的钱投入进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然后就有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奇迹。

南美诸国曾经是这样发展的,日本是这样发展的,亚洲四小龙都曾经是这样的发展,也都曾经有过经济奇迹。但不一样的是,早在四十年前,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经济起飞的南美诸国至今仍然在经济泥潭中艰难挣扎,四十年止步不前,甚至是经济倒退,而日本、韩国,却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一。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何在?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不是GDP总产值,而是实际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和就业问题,就如同我们总是关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一样,与之相比,其它的(美国)数据都不重要。

因为廉价的劳动力,让我们成为了世界工厂,让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就业,而这些工厂又带动了相应的服务业、交通、运输、行政、税收……只要看一下春运的紧张,就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在血汗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或者为血汗工厂间接或直接服务的贸易、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而支撑起这一切的,正是数以千万计的血汗工厂,没有这些工厂,就无法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不仅如此,与之相配套的餐饮、贸易、住宿、交通运输、房地产都会因此而死亡。

这一切是如此美好,又是如此的可悲。

当低端制造业发展到一个瓶颈,而高端制造业技术又无法掌握的时候,那经济发展的天花板也就无可避免地到来。也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要发展,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用更少的时间,更少的人力,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生产更多的商品。

比如,以前需要一百个人种田来养活一百个人,现在只要一个人就行了,那剩下的99个人就可以去生产其它的东西,人们的生活物资就会就变得很丰富,社会就会发展……不断减少种田劳动力的过程,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

说到这里,相信马上就会有人说——呃,这不就是科技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带来的吗?

没错,其实很简单。

中等收入陷阱其实也就这么简单。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的共识,是经济教科书上写得清清楚楚的基本常识。

因此,要知道我们国家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只需回答一个问题就行,我们已经占领了低端制造业,同时也就意味着低端制造业对我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潜力,接下来,我们能否在高端制造业上与美日欧去进行竞争?

我们能否在汽车制造上打败丰田,在飞机制造上打败波音,在CPU制造上打败英特尔,在手机制造上打败苹果,在显卡制造上打败英伟达,在硬盘制造上打败西数,在机械制造上打败德国,在互联网和软件领域打败微软、谷歌、甲骨文、思科、IBM以及硅谷的无数企业,比如开发photoshop,flash的Adobe Systems公司,开发 Auto CAD的Autodesk公司……能否做到这些,决定了我们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做不到,那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回过头,看看日本,当日本制造崛起于世界的时候,它并不是世界的低端制造代工厂,而是拥有东芝、索尼、丰田、三菱、马自达、松下、日立……等等一系列可以与美欧制造企业相抗衡的高端制造企业,甚至将美国的企业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比如丰田和通用的竞争)

说白了,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技术天花板

因为,在此之前,将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向城市转移,进入低端制造业,这是不需要什么技术的。只要短时间的培训,一名农民就很轻松的成为产业工人,于是,GDP提高了,就业解决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接下来,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活水 平,要让产业工人变成高级工程师,这就难了。

知道了这些,就已经很清楚地明白,中国能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了,但这可能会让中国经济停止发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并不足让经济死亡,为什么说我们的经济面临死亡危险,我们可以接着往下看。

 

 

二。国家资本主义

 

前面讲了危机的根本性原因,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国家资本主义的推动。

前面已经说了,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不仅仅是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另一个推力,就是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如果只有廉价劳动力,那么,经济仍然不能够起飞,就像孟加拉国虽然人口上亿,但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存在感一样……这也是执政党经常引以为傲的——三十年经济发展奇迹。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国家资本主义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低端制造业推动到了一个极致,将它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压榨到近乎为零的程度,也就让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让低端向高端迈进,失去了必不可少的时间。

这一切,从很多年前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就已经将祸根埋下。

富士康在深圳本来有一家大型工厂,聘用了几十万工人,在东部其它地区还有几家工厂,也有着数万或数十万工人。然后,我们开始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于是,富士康在郑州、成都新建工厂,将本来在深圳的生产线搬迁到中部、西部,将本来在东部招聘的工人放在中部、西部来招聘(实际上,以前,这些工人本来就来自中西部),然后,因为新建工厂,建筑业发展了,GDP提高了,道路修好了……

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关心,富士康还是原来的富士康,生产线还是原来的生产线,生产力水平还是原来的水平,能生产多少价值还是多少价值,该招聘多少工人仍然招聘多少工人,实际上,一切照旧,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将本来在东部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西部和中部来,将为制造业服务的贸易部门留在东部,在这整个过程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一丝一毫的提高,技术水平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一切照旧,除了因为建筑工厂带来的短期GDP和短期建筑工人就业以外。

当我们将外资企业从国外引进到国内来时,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将东部的企业,再搬到西部,将南方的企业搬到北方,将北方的企业搬到南方……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发展布局,对整个国家来说,因为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厂还是同样的生产线),也没有增加工人就业(工厂仍然招聘一样的工 人),所以,这一切,根本就是做无用功。

然而,我们却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告诉决策者————这是做无用功,至少我没有看到一个。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集体瞎了,聋了,哑了!

于是,就是西部开发了,东部崛起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到极致,却没有向高技术高水平迈进,没有向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方向迈进,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积累了更多的问题,白白浪费了转型和调整结构的宝贵时间。



三。强大的集权制度和落后的管理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清楚楚,因为前面已经有无数国家给我们做了示范。按理说,国家领导者应该早早布局,以避免发生这个问题。然而,强大的集权制度和落后的管理水平,使我们不但没有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好准备,相反,却给自己挖了更多的陷阱和坑,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陷得更深,伤得更重(我说死亡,是多方面原因加在一起)。

前面我们说了,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就是技术天花板,低端制造业发展到极致,又无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因此,陷阱来了。

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采取了一个自以为有效的聪明的方法————大学扩招。

呃,要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掌握技术,这当然就需要人才了,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人才,那肯定能掌握技术。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多多培养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

缺少环境培养的人才不能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只能制造更多的问题。

是的,大学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并不是成熟的,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而这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到企业去培训,去发展,去继续学习。但因为没有环境,结果,他们都去了华强北研究如何山寨,如何盗版,如何进一步压榨低端制造业……[编注:华强北商城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是所谓国内交易额最大的商业街,最有影响力的电脑硬件、电子元件市场之一] 或者去了国企和行政部门,研究如何混饭,如何潜规则去了……

因此,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扩招,民众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无论你认为现在的大学有多水,但比起当年的初中生水平总还是要高得多的),并没有带来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反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就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大量的理科生(大学专业以理科为主,理科招生人数远高于文科)在学了一堆理科专业知识之后,将专业知识仍到九霄云外,去搞其它的了。

当年中国开始搞改革开放的时候,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国家。本来,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发展低端制造业,让农民进城就业,经济腾飞,引进技术,积累资本,这时候,就需要扶持起一批拥有高技术高水平的国有企业,或者将这些国有企业私有化,但同时推动他们向高水平高技术企业发展,让他们承担起高端制造业,掌握高端制造技术的重任。

就像日本的丰田、东芝、三菱……韩国的现代、三星一样……日本本身有一些私企可以扶持,我们国家因为是从公有化向私有化转变,因此,需要国家去引导和扶持,但很遗憾,我们的决策者没有去引导这些,却对行政垄断企业情有独钟,搞了电信、移动、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这些垄断企业拥有最多的资本和资源,招聘了最多的高学历人才,但他们不仅没有承担起去掌握高端制造技术的重任,反而坐在行政保护的光环下不断地吸人民的血……阻碍技术的进步。

这个祸根,从当初国企改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当国企在低端制造业领域被民企打败的时候,决策者唯一考虑的事情是让他们破产、下岗、摆脱财政包袱,却没有考虑过怎样将他们向高端制造业引导,无论是公有化还是私有化的。他们以为,只要将大学扩招,去培养人才就行了。他们对人才发展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毫不重视。

剩下的,刚刚从均贫富中走出来,白手起家的民营资本,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没有资本和金钱去进行高端制造业的研发。或者,他们早就走上了官商勾结的道路,不需要如此去做。

所以,我们只能产生百度、腾讯、阿里这样的企业,但在高端制造业上却不行。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大学没有培养出人才(当然,大学的问题很多,但这属于另一个问题),而是人才根本就没有发展环境。事实上,即使是二流大学培养出来的二流人才,如果有适合的工作岗位,合适的发展环境,他们也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人才,甚至是一流的人才。但是没有这个环境。所以,大量的大学生白白培养了,十年后,他们不但没有从二流人才变为一流人才,反而变为了三流,四流,五流……



四。梦一样的科技提高

简单点,进出口的数据很好看,似乎反映了技术水平的提高,但这种提高是假的。

比如富士康是高科技企业,它进口和出口都是高科技产品,从日本进芯片,从韩国进口显示屏,然后,在富士康组成,再出口到美国————高大上的产品,绝对的高科技产品————苹果手机!但是,如果真认为富士康是可以与美欧日高端制造厂商竞争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商,那就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富士康只是一个代表,而类似富士康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遍布各地,国家统计的数据很好看。真正的核心高端技术仍然是零。比如机械制造业,看起来也是高大上,但三一重工不是美国的卡特彼勒……事实上,它已经无法发展了……连续三年的寒冬,一年比一年厉害。



五。被封锁的技术引进

当年,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喊出了一个口号:“以市场换技术”,我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去购买先进的装备生产线,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当时,强大的苏联依然给西方带来严重的威胁感,所以,小平一再说,我们要建立全球反苏反霸统一战线。这时候的美国也需要中国来对抗、牵制强大的苏联。于是,有了中美蜜月期,有了和平典范计划,有了黑鹰的引进,有了美国帮中国改装歼8战机的技术扶持,因此有了我国战机的1553总线标准,第一次让我们战斗机拥有了与西方先进战斗机相同的技术。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随着那年学潮的来临,对中国军事技术的封锁开始了(包括大量军民两用技术),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美国不再需要中国对抗苏联,因此,解除这种封锁,也就变成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这不是军事技术封锁,与民用技术和经济发展还有很密切的联系吗?

答案是——有,非常密切,因为大量被封锁的技术实际上是军民两用技术。

我举一个例子,我有一名同学在一家日资企业做高级管理人员,他向我说起过一件事。他们公司因为生产需要一台高精密的激光陀螺仪用来测量产品的精度,但这种高精度激光陀螺仪属于军事敏感技术,禁止对华出口,虽然他们自己本身就是日资企业,也确实是生产需要,但根本没有办法从日本将产品带到中国来,后来,历经周折,想尽办法,转了几个国家,最后通过巴基斯坦将激光陀螺仪带来中国,这不仅耗费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而且,最终买回来所付出的价钱,比在日本的售价高了几十倍……

可以看到,这种技术封锁本身就给企业带来生产和经营上的困难,越是高端产品,感受就越强烈,然后,企业便只能将高端产品的生产线放在其它国家,而不是中国。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和韩国都大力发展造船业,但中国的造船业虽然体量庞大却长期在低端徘徊,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利润少得可怜,这几年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但与之相反的,韩国却拥有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掌握核心技术的造船企业,虽然现在全球造船业都不景气,但显然韩国企业的抗打击能力要强得多,中国造船业早就是哭声一片了,而韩国依然坚挺……

实际上,韩国造船业的大量关键核心技术,都是从欧洲引进的。然而,韩国可以引进,我们却不能引进,因为造船业和高铁不同,造船业的很多技术都属于军事敏感技术,属于禁止对华出口的东西……

很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成为世界老大,却已经和世界老大成为了对手,因此,要解除这种技术封锁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仅如此,美国实际上不允许企业将高科技生产线放在中国。虽然美国是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有其自身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政治后果。

所以,西数硬盘的生产线可以在泰国,英特尔CPU的生产线可以在马来西亚,苹果手机的芯片生产线可以在日本,AMD芯片的生产线可以在德国,但是,不能在中国,中国只能够组装苹果手机,做名义上的高科技产品的组装工人。再比如,可以在中国组装丰田,本田的汽车,但关键零部件来自日本,而不是在中国生产。

在我们极力扩展低端制造业的时候,是否解除这种封锁无关紧要,至少在民用工业,在经济上无关紧要。但当我们需要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时候,这种封锁就是横在前面的一道大山,我们面临着既无力在短时间内自己独立掌握技术,又无法从外部引进技术的双重困境。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3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反毛者乃畜生 2015-2-17 22:45
这篇文章把富士康说成高技术企业,我就无语了。作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高技术。
引用 haitun 2015-2-7 15:39
不是说国有企业私有化就开心,而是国有企业真正有国有的样子,人民才会答应,而现在的国有企业根本就是一部分人的专利,企业人员内招,外面的人进入比登天还难,一个普通员工的住房公积金是普通百姓的一个月薪水的两倍。赚钱的时候,拼命分钱,不赚钱时候还是照样分钱,亏的部分全民买单,这样的国有企业我们要他干嘛?赚钱的时候,哪怕给每个人分一块钱,也证明你是国有的。有吗?
引用 龙翔五洲 2015-2-7 07:02
丢了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哪有不失败的道理。文章写得有些道理,有些没道理。就经济说经济,难免偏颇失据。
对中国现在的经济问题也不是没有解的死路一条,关键还是要端正错误路线。不重建社会主义,可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引用 反毛者乃畜生 2015-2-7 06:39
打着反垄断的旗号,你就直说了吧,就是把国企私有化最开心了
引用 haitun 2015-2-7 05:11
最讨厌那些披着拥毛者外衣,为那些实际已经是权贵资本主义所控制的垄断企业说话。毛主义者应该更加关注大多数人的福利和民生。督促政府实行全民福利和医疗卫生保障,企业管理还是有市场督促才会有进步,靠摄取普通百姓的资源优势的垄断企业必须改革,如果他们能向全社会分红而不是靠全社会集资供养他们,大家无话可说。
引用 haitun 2015-2-7 04:56
很可笑,为什么不去问问大多数人对国有垄断企业的感受。我想90%的人会吐槽,剩下的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欧美日的垄断,它是对最高技术的垄断,各超级公司下面数万个公司提供各种服务和配件,并且上属公司和下属公司的各种社会福利和薪水基本相同。你看看所谓社会主义的中国垄断,当单普通工人工资就有10倍的差距。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2-7 02:21
反毛者乃畜生: 不靠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光靠引进能解决问题?记住鲁迅的一句话,说部分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是对的,如果用于全体,简直是一种污蔑。 ...
反毛者乃XX,你是老网友了,应该知道需要写长跟贴时,只需点击右上角编辑,就可以不受字数限制了。
引用 反毛者乃畜生 2015-2-6 19:56
haitun: 作者分析很全面,毛时代可以发展两弹一星,不等于现在也可以和日美欧平起平坐,毕竟中国已经没有当时的激情和可以无限创造的土壤。更可悲的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 ...
不靠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光靠引进能解决问题?记住鲁迅的一句话,说部分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是对的,如果用于全体,简直是一种污蔑。
引用 反毛者乃畜生 2015-2-6 19:54
3)作者把私有化和大力支持私企说成是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方法,还用 日韩的大企业做比较,殊不知日韩的大企业本来就是垄断财阀。既然都垄断,还不如让国企垄断。中国的企业里面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的,私企里面也就一个华为,其他发展的比较好的象航天航空高铁等等,还都是国企。
引用 haitun 2015-2-6 19:48
作者分析很全面,毛时代可以发展两弹一星,不等于现在也可以和日美欧平起平坐,毕竟中国已经没有当时的激情和可以无限创造的土壤。更可悲的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已经没有认同感。
引用 反毛者乃畜生 2015-2-6 19:41
2)作者片面的把技术进步的原因归结于技术引进,甚至还说“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随着那年学潮的来临,对中国军事技术的封锁开始了”, 实际上,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绝对不是始于89年。作者可以自己去查查什么叫巴黎统筹委员会。
更重要的是,技术封锁绝对不是单纯象作者想象的那样只是禁止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技术封锁更重要是禁止向中国转让最新技术。在改开之初很多引进的项目其实是在西方快要淘汰的技术。至于核心技术,发达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转让。
引用 反毛者乃畜生 2015-2-6 19:31
这篇文章并不象远航的按语里说的“深入本质”,因为要深入本质至少需要正确的了解和陈述事实。而该文在很多基本事实上完全搞错。兹举几例:
1)文章提到中国在低端制造业上走到尽头,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对的。但是作者把中国高端制造业说得和狗屎一般,这至少是缺乏对近期情况的了解。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核心技术,中国在解放后60年里的发展速度可以用一个U型来表示。建国初期,在毛主席等老一辈的领导下,中国从无到有,很快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可以说,在这段时期里,并不像后来的右棍精英污蔑的那样,是一个愚昧落后的时代,而是中国有史以来科技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改开以后,在邓矮子的“猫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洋奴买办理论指引下,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最核心的技术方面,发展跌入低谷。我其实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只是现在我没有时间一一举出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内逐渐有声音呼吁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美国鬼子的炸馆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炸醒了中国人。最近十多年中国在制造技术上的确有长足的提高。而且评价体系也开始从只重视文章到重视实际的技术进步的转变。当然,还很不够,但是看不到这种趋势也是不对的。就中国的对外出口而言,技术含量正在逐渐增加。作者估计平时也只接触点超市的中国制造,就断言中国一直只有低端产品出口。

他说的那个光纤陀螺仪,国内现在可以生产,但是目前只用于国防领域,什么日企想买自然是买不到的。有什么技术问题欢迎讨论,就怕他不懂。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2-6 12:30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6:08 , Processed in 0.02075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