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169人中的一个——谢谢你,同志,同志们!

2014-10-20 23:0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972| 评论: 8|原作者: 老兵

摘要: 上红中网一方面出于无奈起码发发牢骚,一方面为了学习。从这个方面说,感谢编辑部和网友百忙之中付出的业余时间和经历,看了一些有内容、有思想、中肯的文章和博客,收益下小。开始拷问自己多年来已忘记的问题——谢谢你,同志,同志们!
很久没有仔细想过"为了心中的道义",自己"能承受多大的代价"了。

最近看到原部队老前辈,志愿军二级英雄、一等功臣张豪的采访:“当时,我是64军191师571团7连战士。我们是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场‘非对称’战争。战争的惨烈程度是以往所没有的。我1943年10月参加八路军,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济南等大小战斗十多次,但都没有见过像抗美援朝战争中那样的战斗,太惨烈了!我参加的马良山战斗,就让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马良山是‘三八线’的重要屏障。马良山失守,就等于‘三八线’被突破,上级下了死命令,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当时,我们连守216.8高地,我由连队文书代理排长。敌人飞机、大炮对高地狂轰滥炸,落下了多少发炮弹没人计算,反正炸得山头的标高下降了1米多,树木全无,大弹坑连着小弹坑,石头变成了粉末,抓一把里边好几块弹片。另外,敌人还投了大量的燃烧弹,使阵地变成了火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利用山洞、猫耳洞、避弹坑作掩护,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打退敌人17次冲锋,与敌人反复争夺5次,最后守住了高地。全连180人,战斗结束后,只剩下11个,全都负伤。我的头皮被燃烧弹烧伤,身上被炸伤好几处,差点儿死了,现在肚子里还有一块弹片没取出来。"

我自己是青年战士的时候,放在类似的战斗中,可以做那169人中的一个。

谭嗣同在生死关头冷静地留下来,"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达式常演的谭嗣同临刑前两口气吹掉断头台上昆虫那个镜头,今天还记得)。这就像渣滓洞、白公馆里的地下党员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因为信仰承受最高代价。

老实说因为温家宝看到中国步苏联后尘的可能性的时候,我认真想过真干点什么的。再看今天温消遥法外,自己还在虚拟空间议论,所以以今天自己的年龄和状态,我对自己的评价比只有最后拷问时才知道还不乐观,虽然我认为生死考验放在头上,做好的决断可能容易一点。

上红中网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状态,一方面出于无奈起码发发牢骚,一方面为了学习,也理清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从这个方面说,感谢编辑部和网友百忙之中付出的业余时间和经历,看了一些有内容、有思想、中肯的文章和博客,收益下小。比如说因为新愚公分享的心历,开始拷问自己多年来已忘记的问题-谢谢你,同志,同志们!

上红中网的另 一个原因是因为红色中国这个名字,许多联想,听着亲切。

不再往下写了,太长了,没太想清楚,文笔又差。总之看到年轻人有思想、有追求、有担当,看到希望,非常高兴,非常感谢⋯
1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燧鸣 2014-10-21 10:26
好真情,好文章。
引用 解廌角 2014-10-21 10:25
"我自己是青年战士的时候,放在类似的战斗中,可以做那169人中的一个。"
-----------------------
是的,我不怀疑这一点。
不过转而又想:假如是被放到张灵甫的部队中去守孟良崮,又当如何?
引用 掏光养秽 2014-10-21 08:38
鲜花,是因为你虽文笔不好,却有些许真情。鲜花并不代表你的一些观点为真,也不代表你的立场正确。
引用 元疆 2014-10-21 06:46
我赞同郭松民同志的一个历史阶段划分:1953年中朝人民打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应该是世界史新的分界标志,它标志着东西方态势的转向。我相信,这个划分观点未来将逐步成为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双石编著的全景式的《开国第一战》将成为一部非常重要的记录。
引用 新愚公 2014-10-20 21:02
谢谢laobing同志。如项老所言,“责任”这两个字活在您们的心中;使命感将我们大家聚集到了红中网,那么就用我们心中的那团火,点亮未来中国,让东方再红。
引用 項觀奇 2014-10-20 15:37
我們心裡都活著『責任』二字。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0-20 13:06
老兵同志的这些话充满了真情实感,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让我们一起来做未来中国革命169人中的一个。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0-20 13:05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8)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21:22 , Processed in 0.01872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