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评析

2014-9-20 00:2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31| 评论: 1|原作者: 袁银传|来自: 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要: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真正自由民主的不是人而是资本,它的平等也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4年第6期

  【内容提要】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真正自由民主的不是人而是资本,资本主义平等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建立在不平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我们要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限,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资本主义 核心价值观 自由 民主

  作者简介:袁银传 (1965一),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 430072)。

  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之上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整合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价值信仰,指导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行为。

  一 、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 (口号):自由、民主、平等、人权

  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经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的不断凝练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不断宣扬和整合.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从英国的 《权利法案》到美国的 《独立宣言》再到法国的 《人权宣言》,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鼻祖亚当・斯密到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弗里德曼.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学家的“三杰”(约翰・洛克、约翰 ・密尔、约翰 ・罗尔斯)到法国启蒙思想家让 ・雅克 ・卢梭、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当代美国政治学家弗兰西斯 ・福山,无不在论证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作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可能性、操作性以及作为人类价值的 “普适性”。

  1689年,英国通过 《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布的 《独立宣言》以及随后的 《联邦党人文集》,充分肯定了自由、民主、平等、追求个人幸福是人固有的权利。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理论武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 《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和封建主义 “非主体性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它们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 (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原则,以维护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

  从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提出论证、不断凝练到丰富发展,已经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伴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伴随着垄断资本主义从商品垄断到资本垄断再到国际金融垄断,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不断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在不同历史阶段倡导和强调的价值观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主流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崇拜自由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经济基础。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流行的自由市场经济,从古典自由主义 “看不见的手”的 “斯密教条”到新自由主义将政府作为 “守夜人”、“看家狗”的价值功能定位,都极力倡导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反对国家和政府的行政f预。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市场是与自由、平等紧密相连的,市场是天生的自由派、平等派。市场是那只 “看不见的手”,通过调节商品价格引导供求平衡。这种基于市场自由流通的供求关系,客观上要求供求双方的平等市场主体定位以及信息的通畅和对等,否则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不能起作用.市场就会崩溃。因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要求经济的绝对自由以及个人的绝对自由.自由市场经济是整个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也同时奠定了当代西方市场本位和个人价值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二,倡导平等或者程序正义。从社会契约论强调契约双方是平等的主体,到罗尔斯强调自由权平等的原则优于差别原则,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强调平等或者程序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平等既包括起点平等,也包括过程平等 (规则平等),还包括结果平等;既包括程序平等 (或者程序正义),也包括实质平等 (或者实质正义)。在人类历史上,有三种典型的平等观,农民小生产者平均主义的平等观。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平等观,以及无产阶级的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的科学而合理的平等观。平均主义的平等观只是强调结果均等,要求平分一切土地和财富,而不考虑起点平等和过程平等;只是强调实质正义而不考虑程序正义,在平均主义者看来,“均平”即 “平等”。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只是强调起点 (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平等和过程 (机会或者规则)的平等而不考虑结果平等,只是强调程序正义而不考虑实质正义。在他们看来,“自由”即 “平等”,而结果的不平等是由于个人能力的发挥不同所致。

  无产阶级平等观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既强调起点的平等,又强调过程的平等,还强调结果的平等:不仅强调程序正义。而且更强调实质正义。无产阶级平等观强调要消灭一切不平等的社会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科学而合理的平等观。恩格斯指出:“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1

  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只是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其公平正义观只是强调程序正义。我们以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 《正义论》为例,做一些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在罗尔斯看来,正义也就是公平,正义的原则有二:其一是自由权平等的原则,即每个人都是在最大限度上享有和其他人相等的自由权利。其二是差别原则,即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2。显然,罗尔斯的正义论强调的是 “相对公平”而不是 “绝对平等”、“绝对平均”。而且,在罗尔斯看来,在正义的两个原则中,其次序 (优先性、重要性)是不同的:自由原则优于平等原则、机会公平原则优于差别原则。所以,在西方政治哲学界,罗尔斯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社群主义”或者 “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或者 “新自由主义政治学家”。虽然罗尔斯试图在 “自由”与 “平等”之间保持 “张力”,试图调节 “程序正义”与 “实质正义”之间的矛盾。但是,“自由”优先、“程序正义”(机会公平)优先是他始终坚持的 “核心价值观”。

  对于资本主义的平等观,马克思曾经给予深刻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3,等级交换原则之下的资本主义平等首先是商品的平等,是交换价值的等同互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尺度,即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劳动时间是平等的,它既拒绝差别又否认特权。而且因为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商品的使用价值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因而交换的主体为了满足生产与消费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交换主体间平等的实现。尤其在交换媒介方面,货币的出现抽象掉了使用价值的质的差别,以至于个体差别都被隐去了,正如 “金钱面前人人平等”。流浪者手中的货币和总统手中的货币在市场交换中的功能是一样的。然而,等价交换原则只是一种平等的表象,走出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及源此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却是与之相反的景象,如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化过程中,一边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一边是工人贫困的积累。所以,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4

  第三,崇尚个体本位和自我价值。实际上,在西方,强调 “自由”与强调 “个人”是一个意思,所谓自由就是个人的意志和行为的自由。所谓平等就是个人与个人的平等。西方国家特别推崇个人价值在社会中的体现,鼓励自我突破和个性张扬。而个人自由和平等是与所谓 “人权”相联系的,人权的保护就需要宪法和人权法,个人自由、平等、人权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倡导自由、平等或者程序正义必然强调法治,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西方国家通过立法,限制公权,保障私权;强调个人人权,漠视集体人权;甚至在H常生活中,通讯地址也是将个人放在城市、地区、国家之前加以彰显,其实质都体现了个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

  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拜金主义是资本的必然逻辑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拜金主义是滋生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并且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私有制和商品经济是拜金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其中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拜金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而商品经济则是拜金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拜金主义发展到极致。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引用歌德的 《浮土德》和莎士比亚 《雅典的泰门》中人物的语言,生动而深刻地刻画出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万能和拜金主义这一社会现象:“依靠货币而对我存在的东西,我能为之付钱的东西,即货币能购买的东西,那是我——货币占有者本身。货币的力量多大,我的力量就多大。”5在 《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第一,“在于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本身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第二,在于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6。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紧密联系的孪生兄弟。拜金主义必然带来享乐主义 (或者消费主义)。由于追求剩余价值的内驱力和竞争的外压力,资本主义必然要不断扩大再生产,不断刺激和扩大消费,其结果必然导致享乐主义。享乐主义者必然是拜金主义者,因为享乐主义者为了寻欢作乐、过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必然狂热地追求金钱来挥霍。而极端个人主义的根本特点是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专门谋取和扩张个人的私利,甚至为了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不惜违犯、损害和牺牲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者必然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为拜金主义者为了谋求自己经济利益 (金钱、货币)的最大化,往往会不择手段,当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拜金主义者往往以牺牲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使人变得贪婪、野蛮、失去人性,使人变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导致道德虚无主义和纵欲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消费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主导和普通民众崇尚的价值观。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以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透过消费主义文化现象,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背后的实质、根源、逻辑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后果等都进行了比较深人的剖析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的视角和思想资源。

  1.社会控制是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的实质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所消费的对象不只是被视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和劳务,而且是被看作为一种 “象征性符号”,代表的是一种地位和身份认同。这样,人们的消费实际上就已经偏离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人本来的真正需求的轨道。人们不再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身的需要出发进行消费,而是不断地追求被制造出来和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消费主义的背后所体现的是一种真实的社会控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们的控制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控制的重点已经从政治、经济领域转向思想文化领域。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从表面上看,人们的消费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随心所欲地进行选择,体现了人的自主性、自由性、主体性,从而弥补了在生产领域中由于劳动异化所遭受的痛苦和不自由。但实际上,在消费领域,同在生产劳动领域一样,人们也是不自由的。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内驱力和激烈竞争的外压力,迫使资本家要不断扩大再生产。而扩大再生产要能够保持可持续性,就需要不断地制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为此,资本家通过媒体和广告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不断赋予商品本身以符号化的象征意义,塑造受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欲望,把大众培养成为巨大的消费者群体,使其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消费也是受控制、受操纵的.完全服从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马尔库塞将这种不自由的消费称之为 “强迫性消费”。

  2.价值理性的失落是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盛行的重要原因

  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盛行是近代以来人类科技理性的无度张扬和人的占有欲望无限膨胀的结果。科学技术沦为一种工具,从而导致物对人的统治。从马克思的 “商品拜物教”到鲍德里亚的商品的“符号价值”,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异化、物化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个人在消费领域中的异化、物化,所反映的正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价值理性的日益失落,而价值理性失落的结果就是物对人的全面统治。马尔库塞把批判理性作为真正的理性,它代表真理,以人本身为目的;工具理性被贬斥为意识形态,它不是真理,是 “统治的逻辑”、压迫的工具,它具有工具主义、实用主义、顺从主义的特征。马尔库塞指出,在当代,工具理性已经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已成为社会的组织原则及组织结构,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各个层面,成为资本主义控制社会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制造出人的虚假需要,使人们沉溺于消费的享受之中,达到对社会的无批判的认同。失去价值理性关照的科学技术与消费主义如此亲密地结合在一起,论证着资本主义秩序的 “合法性”存在。

  3.人的奴役与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盛行的后果

  消费主义的盛行导致的不只是单一的人与消费品的二律背反,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多方面的深度矛盾。人们在追求消费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并不是更多的自由和快乐,而是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是所受奴役的加深。整个社会对于消费的无限的狂热追逐,也必然带来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

  马尔库塞就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人们陶醉于经济繁荣的景象之下,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追求时尚,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所恨的东西,许多人沉浸在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之中,没有了对精神完善的追求和终极关怀。在整个工业文明世界,人对人的统治,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效率上,都日益加强。这种 “人对人的最有效的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物质和精神成为仿佛可以使人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候。”7资本主义社会看起来是在进步.但 “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 (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8。以至于造成一个二律背反的世界,人类已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尽管这个世界是被人们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所创造的,但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与其内在需要相对立的异己的世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为基础,指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一方面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需要作 “必要的压抑”,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必须永远进攻、控制和开发外部自然”9。即使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已经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但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主义也必然导致对自然界无尽的索取。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并不是建立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是穷人的需要的基础上,而是把追求经济无限增长和利润看作生产的目的,但自然界本身无法进行自我扩张。这种追求无限增长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必然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最终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4-9-21 10:15
有个别错别字。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4:21 , Processed in 0.01237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