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马克思《资本论》学习纲要

2014-9-2 01:42| 发布者: 御姐脚上袜| 查看: 2316| 评论: 11|原作者: 谭乃彰|来自: 东方红社科网

摘要: 谭乃彰教授的《马克思〈资本论〉学习纲要》是他在十多年讲授《资本论》过程中形成的精品,把《资本论》三卷200万字的内容,用3万多字、113条要点,简明扼要、比较通俗地概述了全书的梗概,是引导我们深入观瞻《资本论》幽深宏伟胜景的“导游图”。

资本积累论

    五十九  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定

    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1.生产条件同时也是再生产的条件。就是说,物质资料的替换是再生产的条件。

    2.生产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再生产也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形式,再生产也就具有同样的形式。”

    可见,任何社会再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

    六十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是从简单再生产开始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发现“作为孤立过程”所看不到的一些重要特征:

    1.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劳动创造的。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再生产的一个要素。

    六十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性质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就是说,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

    六十二  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它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殖资本,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六十三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第一,年剩余产品中必须有一部分能够作为新资本的物质要素,即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第二,要使新资本的这些物质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职能还需要追加劳动。当追加劳动力同追加的生产资料合并起来,剩余价值向资本的转化也就完成了。

    六十四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及其结果

    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从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来的,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所有权和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要占有别人的劳动产品必须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所有权和劳动是分离的,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产品的权利,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因此,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结果。

    第一,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

    第二,这一产品的价值,除了包含预付资本的价值外,还包括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

    第三,工人保持了自己的劳动力,只要找到买者,就可以重新出卖。

    六十五  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价值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决定的。

    六十六  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决定。

    六十七 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六十八 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1.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它的需要超过通常的劳动供给,工资就会提高。

    2.工资增加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资本积累不过是以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资本关系,一极是更多更大的资本家;另一极是更多的雇佣工人。因此,资本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就是资本的剥削范围的扩大。而且不论劳动力的卖价对工人怎样有利,工人总要提供一定量的无酬劳动作为积累的源泉。工资的增大也不过说明工人必须提供的无酬劳动量的减少。但是,这种减少永远也不会达到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3.资本主义积累规定了工资变动的界限:工资的上涨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个界限不仅使资本主义制度不受侵犯,而且还保证资本不断扩大再生产。因此,这个界限又是由积累规定的。

    六十九  劳动生产率增长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劳动生产率提高必然引起资本构成的变化,使可变资本相对减少。

    七十  资本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累基本上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实现的:

    1.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使本身扩大起来。

    2.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资本合并为较大的资本,或者是竞争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者是几个资本联合为股份公司。

    竞争和信用,是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

    七十一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以至绝对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迅速增加,这就造成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这种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构。

    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对过剩人口像一个劳动力的“蓄水池”,当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由危机、萧条、复苏转入高涨阶段,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大量增加,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资本家能随时找到可供剥削的劳动力。第二,资本家可以利用这个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迫使失业工人廉价出卖劳动力,并迫使在业工人接受资本家的苛刻条件,从事过度劳动。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七十二  相对人口过剩的基本形式

    1.流动的过剩人口。工人时而被排斥,时而被吸收,过剩人口处于流动形式。而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又造成相当一部分男工变为流动过剩人口。

    2.潜在的过剩人口。资本转入农业后,资本构成提高,需求农业工人绝对减少,形成农村存在潜在的过剩人口。

    3.停滞的过剩人口。这部分人口,形式上还是现役劳动大军的一部分,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他们劳动时间最长,而工资又最低。

    七十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一方面,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恶化,他们的生活陷入贫困化。资本积累必然是两极分化:一端是财富的积累。另一端是贫困和奴役的积累,构成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成为普遍规律。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必然引起的两重后果。

    七十四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㈠、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个体劳动者的被剥夺

    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是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它是用一系列的暴力方法从分散的多数人的财产到集中的少数人的大财产的转化,形成了资本的前史。资本主义就是靠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的手段,剥夺小生产者起家的。

    ㈡、资本主义私有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就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了。要解决这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就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因此,马克思说,“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㈢、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否定的否定。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小生产者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又造成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不是重建私有制,而是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第一个否定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一个否定则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论

    七十五  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和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这就是资本的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与此相应,就有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每种资本形式实现各自的职能。资本的循环就是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整个运动。循环是资本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七十六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完成各自的循环。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资本循环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片面性。因此,必须保证产业资本的顺利实现。

    如果用Ck代表总流通过程,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Ⅰ) G—W…P…W'—G'

    (Ⅱ) P…Ck…P

    (Ⅲ) Ck…P(W')

    七十七  产业资本循环的实现条件

    资本循环的关键在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正常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资本的并存性。资本家必须把资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上,各自在购买、生产、销售阶段执行其职能。第二,资本的继起性。资本的每部分在时间上必须相继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不断变换其职能形式,完成各自的循环。

    上述两个条件,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只有同时保持资本的这种并存性和继起性,实现三种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的循环才能继续不断的进行。因此,资本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保证产业资本实现连续正常循环的条件。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使这种统一经常遭到破坏,从而使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经常地被中断。

 

资本周转论

    七十八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就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

    七十九  周转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价值每周转一次所持续的时间,它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来决定。

    八十  周转速度

    资本的周转速度,通常是用一年中资本的周转次数来表示的。如果用U表示周转时间的计量单位——年,用u表示一定资本的周转时间,用n表示资本的周转次数,那未n=U/u。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八十一  固定资本及其周转特点

    固定资本,是指生产资本中以劳动资料的形式如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它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固定性。从使用价值来看,劳动资料,从它进入生产领域,就被牢牢地固定在它的职能所决定的使用形式上,在其全部使用期间就不再离开。从价值来看,劳动资料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直到它报废,其价值才能转移完毕。但是,只要它还在使用期间内,就总有一部分价值固定在它里面。

    第二,独特的流通。“固定在劳动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它不是在使用形式上进行流通,“进行流通的只是它的价值,并且这种流通是逐步地、一部分一部分进行的”。

    第三,独特的周转。固定资本在实物形式上因损耗而丧失的那部分价值,是作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来流通的。在流通商品转化为货币,劳动资料由商品带入流通的那部分价值也就转化为货币。这时劳动资料的价值就获得了双重存在:一部分仍然束缚在它的生产过程中的实物形式上。另一部分则脱离原来的实物形式,是以折旧费的形式,转化为货币,并逐渐积累起来即通常称为折旧基金。

    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劳动资料的磨损,其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直到它报废为止,才能收回其全部的价值,进行固定资本更新。只有如此,才算完成了固定资本的一次周转。因此,马克思说:“固定资本的独特流通,引起独特的周转。”

    八十二  流动资本及其周转特点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原料、辅助材料等在生产过程中,它的实物形态改变了,形成新的产品时全部消费掉。它的价值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通过产品流通,转化为货币,并由货币再转化为生产要素。因此,这些要素的周转与固定资本不同,是不断地进行更新。

    第二,投在劳动力上的可变资本部分,是按照一定时间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都加到新产品中去。因此,预付在劳动力上的资本(撤开m不说),加入新产品中去,经过产品出售,转化为货币,并由货币再转化为劳动力,从而完成它的周转。

    因此,投在原料、辅助材料等上的不变资本和投在劳动力上的可变资本这两部分,在价值流通上和周转方式上都是相同的,因而属于流动资本,“而与固定资本相反”。

    考察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意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由于流通方式和周转方式的不同,它们的周转时间有很大差别。这种区别,对于资本的周转速度有重大的影响。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八十三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具有两种形式,即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两个方面来考察社会总产品。

    从实物形式看,社会总产品按其经济用途划分,可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前者是用于生产消费,后者是用于个人消费。与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也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从价值形式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同单个商品一样,是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的,即c+v+m

    把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和从价值上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原理,同时也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正是由于确立了这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才使马克思有可能建立起他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产品实现的卓越理论。”(《列宁全集}3卷第30页)

    八十四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连续进行,是以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为条件的。就是说,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才能在市场上卖出去,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实现价值补偿;资本家怎样才能从市场上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工人如何才能买到他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实现实物补偿。因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能否以及如何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问题。

    马克思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的实现,“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这就要求社会生产的各个组成部分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要求社会生产同社会需要相互协调。因此,实现问题实质上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问题。

    八十五  社会总产品交换的基本公式和“三大要点”

    社会总产品交换的基本公式: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Ⅱ 2000c+500r+500m3000

    (假设m'都是100%,有机构成是4:1

    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交换,是极其复杂的。但是,总体说来,有三个方面,也就是“三大要点”:

    第一,第二部类v+m,都是用于消费资料,是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解决的。

    第二,第一部类v+m,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但是,要用于个人消费资料,本部门无法解决,要通过第二部类交换来解决。而第二部类的c实物形态是消费资料,所以I(v+m)Ⅱc交换。

    第三,第一部类的c,由生产资料构成,是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来补偿。

    上述第一点和第三点,是本部类内部交换;而第二点,则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这些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也就保证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八十六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v+m)=Ⅱc,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八十七  实现积累的两个前提条件

    要实现积累,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1.货币积累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只有货币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进行实际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2.要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当货币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还必须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是资本的实际积累。

    八十八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第一个前提条件:

    Ⅰ(v+m)>c

    第二个前提条件:

    (c+m)>Ⅰ(v+m/x)

    八十九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v+m)=Ⅱc+Ⅰ△c+Ⅱ△c

    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

    九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现象。我们在人类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幼年时期也不可能出现。那时资本构成的变化还极其缓慢。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才能出现。恩格斯说,“事实正是这样,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0页)

    2.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而直接原因,是“生产力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群众消费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过剩余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第602页)“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表现。”(同上,第579页)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经济危机有两种主要形式:是商业危机,商品卖不出去,要毁掉商品;货币危机,是一系列支付手段都不能实现产生的金融危机。

    4.经济危机的周期。这个周期是是带有不断重复的周期,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既是一个周期的终点,也是另一个新周期的起点。经济危机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这个生命周期平均为十年。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体如此。

    5.经济危机的周期形式。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

    6.经济危机的重大意义。恩格斯说,“危机是政治变革的最强有力的杆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58页)经济危机在经济上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在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就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到任何损害。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智总是在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本文导航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大黑山 2014-9-3 06:50
御姐脚上袜:  ... 在一个工厂、一个企业当中,也是这样。如果工人阶级——特别是大多数普通工人——不能参与管理,谈什么“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呢?
真正进行管理工作的只能是有限的人。所有人都是管理者或者大家轮流坐庄都只能是空想。但是劳动者一方面可以了解管理者是如何管理的,另一方面劳动者应该有权力任免管理者。有了这两条,劳动者就真的是主人了。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4-9-2 15:07
大黑山: “只要有很多人在一起进行协作的劳动,这种劳动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管理。这种劳动是由协作过程本身产生的,是一种生产劳动,并不 ...
一〇二  监督和指挥劳动的二重性
    凡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这种劳动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只要有很多人在一起进行协作的劳动,这种劳动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管理。这种劳动是由协作过程本身产生的,是一种生产劳动,并不随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劳动是由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产生的,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剥削者在组织和指挥被剥削者劳动的同时,必然要对被剥削者的劳动进行监督,从而产生监督劳动。
     因此,资本家进行的这种监督劳动实际上是一种剥削活动,而不是劳动过程中的管理劳动。
————————————————————————————————————
     所以,只要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者试图变成生产资料的支配者、乃至所有者,他们对工人的管理就会变成监督,他们与工人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

     要防止这样的演变,就是要实行“鞍钢宪法”,就是要赋予劳动人民通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方式参与企业管理,拥有监督、乃至撤换管理者的权利。

    毛泽东指出:“如果劳动人民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权力得不到保障,那么他们其他方面的权利也不能得到保障。”这样,“国家的主人翁”就仅仅只是宪法上的规定而已,落不到实处。

    在一个工厂、一个企业当中,也是这样。如果工人阶级——特别是大多数普通工人——不能参与管理,谈什么“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呢?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4-9-2 14:49
水边: 第28条少了一点点,能否辛苦御姐脚上袜再补上?
那几个公式有没有问题?电子版《资本论》的制作者疏忽了,把公式搞错了;或者我自己眼花,看错了——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4-9-2 14:42
水边: 第28条少了一点点,能否辛苦御姐脚上袜再补上?
为什么现在我不能编辑,不能加到正文里了?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4-9-2 14:40
二十八  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1.价格偏离价值的可能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可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也可以大于或小于商品的价值量。因此,“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2.价格与价值背离现象,并不是价格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价格形式成为适合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
    3.价格形式不仅可以引起价格与价值之间量的偏离,而且还包藏着一个质的矛盾,致使有的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可以有价格,可以被他们的所有者当作商品出卖以换取金钱,如良心、名誉等等。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4-9-2 14:37
水边: 第28条少了一点点,能否辛苦御姐脚上袜再补上?
咦,怎么又少了?凌晨的时候还好好的呀!稍等一下。
引用 大黑山 2014-9-2 10:50
“只要有很多人在一起进行协作的劳动,这种劳动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管理。这种劳动是由协作过程本身产生的,是一种生产劳动,并不随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 在公有制下,依然如此。少数人将是生产的指挥管理者,而另外的多数人是劳动者。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是划分阶级的基本依据。”
===> 公有制下,从所有制看人们没有地位差别。但从指挥管理生产过程的角度看,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所以,社会主义依然是一个阶级社会:社会生产的管理者阶级,和劳动阶级。

以上是理论推导。现实里,前30年的干部和群众,后30年的官员和民众,其区别是无可否认的现实存在。
引用 水边 2014-9-2 09:48
御姐脚上袜: 能否在“分页导航”注明,每一页是从第几条到第几条?
第28条少了一点点,能否辛苦御姐脚上袜再补上?
引用 水边 2014-9-2 09:44
第一页:1-28条
第二页 29-58条
第三页 59-90条
第四页 91-113条
引用 水边 2014-9-2 09:40
御姐脚上袜: 能否在“分页导航”注明,每一页是从第几条到第几条?
感谢御姐脚上袜!
分页导航没有那么高级的设置,我可以手动添加到编者按里。
引用 御姐脚上袜 2014-9-2 03:40
能否在“分页导航”注明,每一页是从第几条到第几条?

查看全部评论(1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06:58 , Processed in 0.054614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