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何干强:《振兴公有制经济之路》——(连载十八)

2014-8-21 00:0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95| 评论: 0|原作者: 何干强|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目前,新自由主义在思想理论领域正在受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坚决批判。然而,批判新自由主义这场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阶级斗争是否取得胜利,最终要看在经济领域是否扭转了私有化趋势,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否真正得到恢复和振兴。

何干强:《振兴公有制经济之路》——(连载十八)

作者:何干强 发布时间:2014-08-18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    |  

  何干强:《振兴公有制经济之路》——(连载十八)

  (续:第六章 积极发展城市集体经济)

 

  三、城市集体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城市集体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城市集体经济的发展有这样的曲折,但是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否认的。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就一定要振兴城市集体经济。在目前城市经济萎缩的态势下,有必要充分认识城市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活跃市场、繁荣经济的作用不可低估。新中国建立以来,城市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多行业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有着劳动者自然人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特点,一般以按劳分配为主(在股份合作制的条件下,兼有按入股资金分红)。城市集体经济按其所有制性质有较大的自主经营权,这使它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它们以中小企业的形式主要存在于轻工业、服务业领域,分布于城市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运输业、建筑业和综合利用资源的行业,以及为外贸出口和轻纺工业服务的加工业。城市集体企业曾经星罗棋布,在国民经济中拾遗补缺、点小灵活、门多类广,家用电器、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皮革制品、羽绒制品、文体用品、室内装饰、家具、玩具、灯具等和服务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有上万个品种,它们繁荣了国内市场,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数据表明,城市集体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86—1995年间,集体工业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大体保持在37%的水平。2002年,全国民间投资共17516亿元,其中集体经济投资5987亿元,占民间投资总量的34.2%。2003年,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高于社会平均增长水平的6.1个百分点。[①]1978至2000年,轻工集体经济实现利税1461.8亿元,其中上缴国家1116.3亿元,占利税的76.4%%。从全国工业普查公布的结果看,2001年,集体、集体联营、股份合作三类企业实现利税967亿元,其中上缴税金439亿元,利润528亿元。多年来,城镇集体企业是国家出口创汇的主力,在占全国出口创汇近三分之一的轻工系统中,城镇集体企业占到2∕3。据海关统计,2005年皮革、家具、家电、五金、文教、工艺美术等11个以集体企业为主发展起来的轻工行业,出口创汇1469.5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出口总额的19.3%%。[②]

  城市集体经济曾是许多城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例如,上海市主管全市集体经济的工业联社,从1962年至2002年近40年中,上交国家税金约60亿元,上交全国总社合作事业基金1.1亿元,无偿支持上海二轻系统内职工住宅建设和教育卫生事业5700万元,无偿平调2.6728亿元。市供销合作总社仅在2003年就上交国家税收5.3亿元。[③]这些贡献是不应当忽视的。

  ——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在公有制生产关系中的就业岗位。新中国建立以来,城市集体经济始终是广大城市劳动群中在国家帮助下自主创业的主要形式。建国初,大批城市失业工人参加了合作社;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城市集体企业吸纳了大批社会闲散劳动者上岗就业;70年代末,城市集体经济又成为安置大批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就业的重要场所。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1982年5年间,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1237.9万人,为城镇安置就业人数的32.3%。1998年以来,虽然集体企业经过“改制”有很大缩减,但城市集体经济仍然在劳动者就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2003年,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轻工集体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集体联营三种形式)有从业人员189.34万人,占轻工行业从业人数的13.6%。轻工集体企业中小企业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人数只占集体企业总人数的1∕4左右,如果按全口径计算,再加上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中含有集体经济成分的企业,其就业人数会比现有的统计数字大得多。从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结果看,2004年末,在全国工业企业中,集体职工(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联营企业)957.3万人,占工业总数的9.9%%;在建筑业企业中,集体职工434.23万人;在批零贸易企业中,集体职工175.6万人;在住宿餐饮业企业中,集体职工42.3万人。上述4个行业,集体职工1609.43万人。如果再加上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中有集体经济成分的企业,就业人数就更多。[④]

  ——城市集体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尽管它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历经曲折,企业实收资本和资产总量不断缩小,但是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一定比重。以上海这个我国最大的城市为例,2004年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为3189.21亿元,占全市国民资产的比重为4.14%;集体经济净资产为835.07亿元,占全市国民净资产的比重为2.75%,但是2004年该市的国有、集体、外资、私营四种经济成分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次是国有50.5%、集体10.6%、私营(个体)13.54%、外资及其他约25%;[⑤]这就是说,即使在私有化“改制” 之后,集体经济仍然有不可轻视的资本绝对量,在上海,其生产力仍然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6%。这说明城市集体经济的生命力是不应小看的。

  (二)从战略全局看振兴城市集体经济的必要性

  第一,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和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需要振兴城市集体经济。应当认识到,城市集体经济的萎缩,削弱了工人阶级的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力量。新中国宪法规定,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之所以有此规定,不但是因为工人阶级具有先进性、组织性和纪律性这种其他阶级不具有的阶级性质;更重要的是,新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建立起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这是工人阶级取得领导权的根本基础,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毫无疑问,私营、外资经济的雇佣劳动者也是工人阶级;但是,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工人阶级才代表全民和劳动群众掌握了生产资料,能实行自主联合劳动,才真正能够处于国家的主人翁地位,成为共产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大量劳动者从集体经济转到私有制经济,这显然削弱了取得领导地位的工人阶级的力量,也就削弱了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第二,贯彻共产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方针需要振兴城市集体经济。必须充分认识,城市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首要载体。城市集体经济的削弱,意味着这种载体的削弱,将使共产党失去大量可以直接依靠的对象。第三章引用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到2008年末,在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四个产业部门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从业人员只分别占本部门从业人员的12.1%(9.2% + 2.9%)、19.4%(12.7% + 6.7)、12.9%(8.3% + 4.6)和14.9%(11.8% + 3.1);在两者相加从业人员最多的批发和零售业中,不超过19.4%,其中集体经济从业人员最高不超过6.7%。城市集体经济的削弱,使大量劳动者不能不到私营、外资企业就业,这就疏远了党同大批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尽管在私营企业也可以建立党组织,可是,那毕竟是私人老板“说了算”的地方,党组织就不可能像公有制那样直接依靠并领导工人阶级。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不良态势。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要求振兴城市集体经济。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作用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国有经济更加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适应生产社会化而扩大规模;并迫使与生产社会化存在对抗性矛盾的私有制经济接受改造,转向公有制经济。在这种长期趋势中,积极引导劳动者自主联合创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将使国有经济具有可靠的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使私营企业中的劳动者从与集体经济的对比中,心向社会主义,并将有利于促进私营企业主接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教育,最终服从转向公有制的导向。

  第四,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需要振兴城市集体经济。城市集体经济的削弱,会阻碍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这是因为,包括城市集体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除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功能,还有组织、教育工人群众,促进工人阶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功能。工人群众不能自发地意识到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树立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这需要像列宁所说的那样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灌输”。公有制经济是能够主动地进行这种教育功能的经济组织。私有制经济不具备这种功能。

  第五,促进科学发展必须振兴城市集体经济。在城市领导农村的国民经济格局下,发展城市集体经济可以壮大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这对于加强工农联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等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科学方针政策,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具有紧密的阶级联系,这些从整体利益出发的方针政策只有公有制经济才能自觉地贯彻落实。

  第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需要振兴城市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自主经营和资本积累的过程中,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或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会产生相对过剩的劳动者,也就是产生失业(包括下岗)工人。但是实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我们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失业工人的态度有根本的区别。我们不同意把失业工人看成所谓弱势群体的观点,因为他们的失业一般来说,不是主观不努力,而是客观的市场经济一般机制总要造成一部分劳动者在一定时期会被暂时被淘汰。可以说,这是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对全社会总体工人造成的一种结构性调整,失业工人不过是以自己的退出企业,来保证企业内的工人形成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他们是社会主义总体工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对于正常的非自愿的失业劳动者,有责任和义务促进他们再就业,而不能满足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做到的对失业者提供社会保障等措施,更不能把扩大就业寄托于发展私有制经济。这样,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劳动群众大力发展城市集体经济,就成为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和再就业的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要求。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失业人员比较容易组织动员;城市需要的商业、轻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种类很多;集体经济投资可大可小,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方向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只要认真组织发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城市集体经济完全可以成为促进再就业最佳的经济形式。

  综上所述,必须从大局出发,树立战略眼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振兴城市集体经济。这种大力振兴,与过去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急于求成地搞“越大越公越好”、“穷过渡”,使集体经济成为“第二国营”,完全是两回事。后者脱离实际,主观地设计公有制形式,那是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而今天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则是加强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旗帜,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客观要求,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各级领导必须率先确立发展城市集体经济的大局意识和战略观念,发挥好振兴集体经济的领导作用。

  (待续:第六章 四、健全城市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①] 参见陈士能. 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创新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上的发言[OL] . 原载中国轻工业网(http://info.jj.hc360.com/2005/09/28093315426.shtml), 2005-09-28.

  [②] 参见陈士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而努力奋斗[J] .中国集体经济,2007(36) .

  [③]《上海集体资产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本专题课题组2005.12.27)[OL] .上海政协网(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1721/node2215/node2298/node2302/u1a11284.html) .

  [④] 参见陈士能. 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创新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上的发言[OL] . 原载中国轻工业网(http://info.jj.hc360.com/2005/09/28093315426.shtml), 2005-09-28 .

  [⑤] 参见上海集体资产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本专题课题组2005.12.27)[OL] .上海政协网(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1721/node2215/node2298/node2302/u1a11284.html).

(责任编辑:柳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16:49 , Processed in 0.01420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