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试论新自由主义对非洲发展的危害

2014-8-18 23:01|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2| 评论: 0|原作者: 严磊|来自: 人民论坛

摘要: 非洲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改革是失败的,进一步巩固西方对世界经济的绝对控制。

试论新自由主义对非洲发展的危害

作者:严磊 发布时间:2014-08-18 来源:人民论坛 

  【摘要】新自由主义是主导当今世界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它对非洲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新自由主义在非洲的兴起是由20世纪70年代末非洲经济困境直接促成的。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导下,非洲进行了一场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但是结构调整政策自身存在严重缺陷,最终导致非洲经济改革的失败,并陷入严重的发展危机。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结构调整 发展困境

  新自由主义在非洲的兴起

  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表现。①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就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诺姆·乔姆斯基、罗伯特·W·麦克杰尼斯等人,他们提出新自由主义是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强调市场对经济的主导作用,主张建立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私有化为核心的全球秩序,“华盛顿共识”是它的完成形态。②

  新自由主义在非洲的兴起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非洲的经济危机有直接联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由于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等影响,非洲很多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这给当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了干涉非洲经济发展事务的机会。

  世界银行于1981年发表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加速发展的行动纲领》,史称“伯格报告”。③这篇报告明显带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认为非洲国家当时的经济危机是由不恰当的经济政策造成的,非洲国家必须实行“以农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同时还应加强贸易、汇率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国有经济效率等。该报告的出台为非洲即将开展的结构调整改革指明了方向,成为改革的指导性文件。④

  同年,美国学者罗伯特·贝茨出版专著《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农业政策的政治基础》⑤,成为非洲结构调整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石。该书从理性选择角度对非洲农业政策和经济衰退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映证了“伯格报告”中最核心的理念,即“政府是问题而非方法”,因而应削弱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随后,世界银行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开始对非洲的结构调整政策进行理论完善。1984年世界银行在《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持续发展而努力》等报告中将结构调整改革政策概括为:一是市场化,尽量使用价格等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二是资本自由化,减轻政府负担,大力推进私人经济的发展;三是私营化,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的责权,提高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四是贸易自由化,开放国内市场,减少对进出口贸易的歧视性限制。⑥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非洲已从最初的理论设想逐步形成了政策架构。

  1985年10月,美国前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第四十届年会上提交了题为《美国关于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的计划》的改革计划,将美国的对外援助同以非洲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绑定在一起。这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援助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⑦标志着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989年,美国学者约翰·威廉姆森在总结结构调整改革的种种经验后提出了“华盛顿共识”。严格来讲,“华盛顿共识”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其主张都是以新自由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对此,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华盛顿共识”对自由的市场经济过于迷信,而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则认识不足,是一种不恰当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它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失败应负有重要责任。⑧

  “华盛顿共识”的出现是新自由主义从最初的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也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最终成为美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化、政治化的工具。此后,美欧等国开始普遍采用以经济援助、贷款等附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华盛顿共识”的新殖民主义的作法。

  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负面影响

  早在结构调整之初,非洲国家就不认可新自由主义的改革理论。它们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非洲的复兴之路有自己的看法。这最早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拉各斯行动计划》等各项计划中。到80年代中后期,迫于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非洲大部分国家最终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将结构调整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方案全面推行。非洲国家之所以最终纷纷转向结构调整,主要是因为它们急需获得西方的贷款,也是对结构调整方案存有一种“无可奈何之中的朦胧希望”⑨。结构调整改革最初的实施对非洲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弊端也开始呈现。

  首先,结构调整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短期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稳定,并从长远意义上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⑩但事实上,结构调整改革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反而应对二十多年来非洲的经济停滞乃至衰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⑾“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年的结构调整改革,破坏了非洲的发展,使得非洲的经济、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⑿

  其次,结构调整方案要求非洲国家紧缩财政支出,减少对社会服务的投入,结果导致非洲国家陷入贫困和社会动荡。按照结构调整改革的要求“债务国不得不不惜一切代价扩大出口而将自身的社会稳定置于一边”。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债务国能够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从而有足够的外汇收入偿还外债”,“通过出口获得更多的外汇(以偿还外债),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而不论这些国家是多么贫穷”⒀。

  再次,私有化、自由化改革的失败造成非洲国家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当地经济陷入萎缩,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对此,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非洲国家所推行的实质上是私有化、资本市场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这种千篇一律的“四部曲”改革政策非但没有推动经济的增长,反而使非洲国家走进了“地狱般的困境”⒁。

  最后,结构调整计划还使非洲国家遭受经济、社会、舆论的多重打击。“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开出的药方全面破坏了非洲经济;另一方面,非洲人因为经济改革的失败而备受指责。当那些在非洲捞得盆满钵满的西方顾问满心欢喜地去银行提款时,非洲人却不得不面对经济全面崩溃的烂摊子。”⒂

  结构调整改革的失败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新自由主义和非洲问题。学者张夏准指出,非洲并非注定欠发达。非洲确实存在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障碍,如气候恶劣、民族分裂、人工效率低下等,但在20世纪60、70年代,非洲各国也曾经历经济较快速度的增长。这就证明结构性因素并非造成非洲经济发展失败的根本原因。所谓的结构性因素只不过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掩饰非洲经济改革失败的借口。事实上,非洲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真正原因在于它这一时期所被迫奉行的自由市场政策。⒃这些政策是西方强加给非洲的,它们不仅将这些非洲国家突然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秩序中,还导致非洲原本就少得可怜的产业部门彻底崩溃,重新回到过去对初级产品高度依赖的状态。因而,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政策是西方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发展陷阱。

  张夏准在《富国陷阱》一书中借用李斯特“踢开梯子”的理论,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动新自由主义的动机进行了彻底揭露。他指出,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早期崛起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这一点和西方国家的宣传完全不一样。它们之所以要求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市场的发展道路,就是要“踢开发展中国家赖以发展的梯子”。

  新自由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的陷阱

  从独立以来非洲的发展历程来看,在独立初期,大多数的非洲国家并没有听取新自由主义的建议,推行的是以国有化、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曾使非洲经济、社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非洲国家在实行结构调整改革后,经济却陷入连年衰退。这说明接受新自由主义所谓的“好政策”事实上对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益处,相反,如果非洲国家坚持有效地执行从前的政策,也许会做得更好。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各种市场经济制度往往是经济发展后的结果,而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甚至最权威的新自由经济学家至今也无法搞清哪些才是非洲发展必需的制度,但却最终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压力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所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强势集团的利益要求。而结构调整改革就是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非洲学者就已认识到结构调整改革实质上是西方国家在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下,以经济改革和债务重组为幌子,在非洲推行的一种“新殖民主义”掠夺政策。他们指出:“布雷顿森林机构和捐助国通过结构调整计划直接对非洲国家的经济进行干预,表面上看是为了帮助非洲克服它的危机,但是这样的干预只能使非洲和全球体系之间的不平等和剥削关系继续持续下去。”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非洲国家对结构调整改革“新殖民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入。1986年非统组织峰会上,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桑卡拉(Sankara)对该问题进行了揭露。桑卡拉指出:“那些借钱给我们的人,实际上就是过去强加给我们殖民统治的人,也就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控制我们经济和国家的人。今天,他们又假借捐赠的名义使非洲人陷入债务陷阱”,“而在这些债务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新殖民主义’体系”,“当前,在帝国主义的控制和统摄下,外债成为殖民主义者精心设计的重新占领非洲的工具。”⒅

  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推行“华盛顿共识”的“三剑客”。正如非洲学者阿赛德·伊希米(Asad Ismi)所言:“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不是(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它们只不过是美国在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的工具。”⒆换言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掠夺政策才是非洲结构调整改革真正的幕后推手。

  实际上,作为新自由主义在非洲的具体表现,结构调整改革方案在设计之初就存在严重缺陷。例如,“伯格报告”是在脱离非洲发展实际的情况下套用的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使结构调整改革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与冲突。罗伯特·贝茨曾承认,他在解释非洲问题时可能有些过激,其研究重点在于非洲发展的内部因素,对国际因素考虑较少。而此时期非洲所遭受的外部压力非常巨大。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市场上曾出现美元贬值、粮食价格攀升、干旱、石油价格飙升、银行利率大幅调整等情况,都对非洲的农业和发展问题造成很大冲击。但作者对这些冲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非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却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思考。⒇

  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上述弊端,西方国家并非不知道,但他们仍迫使非洲国家严格执行这些政策。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结构调整视为改善非洲发展状况的经济政策,而是将其视为争夺非洲、巩固西方对世界经济控制的工具。

  结语

  严格来讲,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非洲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并非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是非洲国家在经济困境中所做的无奈选择。但不可否认,非洲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改革是失败的。这表面上看是由结构调整制度设计上的不足所造成的,但其本质却是西方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一个发展陷阱,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西方对世界经济的绝对控制。

  经过多年的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理念已在非洲扎根。非洲各国普遍建立起以私有制为基础、自由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由此,非洲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依附也得以强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非洲对国际金融资本、跨国企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它们所遭受的新殖民主义的剥削也越来越多。

  【作者为运城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新愚公)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

  ②[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页。

  ③World Bank: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An Agenda for Action. Washington, 1981.P

  ④舒运国:《失败的改革—20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结构调整评述》,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⑤⒇[美]罗伯特·贝茨:《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农业政策的政治基础》,曹海军、唐吉洪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第1页,第2页。

  ⑥⑨⑾萨奇,陈沫:“紧缩型非洲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及其滞涨效应”,《西亚非洲》,1989年第5期。

  ⑦陈平:《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衰落:拉丁美洲经济结构改革(1973~2003)》,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180页。

  ⑧[美]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后华盛顿共识的共识”,载黄平、崔之元主编:《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86~102页。

  ⑩Herbert Jauch,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mes: Their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Namibia: Labour Resourc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LaRRI), 1999.

  ⑿⒅⒆Asad Ismi, Impoverishing a Continent: the World Bank and the IMF in Africa, 2004, Halifax Initiative Coalition Report, 参见www.halifaxinitiative.org/updir/ImpoverishingAContinent.pdf.

  ⒀[智]亚历克斯·费尔南德斯·希尔贝尔托、[比]安德烈·莫门主编:《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制度和经济变迁》,陈江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6页。

  ⒁张文海:“斯蒂格利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第12期。

  ⒂Femi Akomolafe, "no one is Laughing at the Asians anymore", New African, No.452, June 2006, pp.48~49.

  ⒃[韩]张夏准:《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孙建中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第108页。

  ⒄阿卜杜拉·布拉杰:《非洲:从非统组织到非洲联盟》,http://www.ecdc.net.cn/events/china-south2002/11.ht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3:40 , Processed in 0.01554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