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8·18”,千万红卫兵永远怀念毛主席

2014-8-18 22:0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28| 评论: 1|原作者: 秋石客|来自: 红歌会网

摘要: 8月18日,毛主席首次接见红卫兵。上午七时半,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有百万红卫兵参加。当毛主席登天安门,奏《东方红》乐曲。大会由陈伯达主持,林彪讲话,北京大学代表聂元梓和北京、哈尔滨、长沙、南京大中学生代表发言。

秋石客:“8·18”,千万红卫兵永远怀念毛主席

2014-08-18 20:35:54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秋石客

   历史上的今天,8月18日,是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的日子,值得纪念。毛泽东先后身穿草绿色军装八次在北京接见了一千三百多万师生和红卫兵,是人类历史上所仅见的,是毛主席锻炼千百万革命接班人的创举,是毛主席反修防修构建新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是毛主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最集中表现,是毛主席与人民心连心的生动体现。也表明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毛主席。要搞好文化大革命,靠什么呢?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红卫兵诞生。1966年5月下旬,清华附中几名学生写了小字报,署名“红卫兵”。6月2日,附中校园贴出署名“红卫兵”大字报,100多学生签名。接着又贴出《革命的造反精神万岁》、《再论革命的造反精神万岁》大字报。7月28日,这些大字报转给毛主席。8月1日,毛主席致信学生, 指出学生大字报“说明对一切剥削压迫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革命党派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表示愤怒和声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我们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支持”。

 

  8月2日晚,清华附中红卫兵办公室接到电话得知毛泽东回信,8月3日,王任重将清华附中红卫兵召至钓鱼台,向其正式传达了毛泽东的回信。

 

  毛主席信中多次说了“热烈支持”红卫兵的话,从而把红卫兵运动推向高潮。红卫兵运动风靡全国。随后,全国红卫兵开始大串联,并逐步集中到首都北京,他们都强烈希望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央决定举行大型会议以满足红卫兵愿望。

 

  8月10日晚上,中南海西门“中央文革小组接待站”声浪震天,毛主席万岁声经久不息。原来,毛主席晚饭后散步,顺着中南海边的马路向南,到了宝光门折向西,来到怀仁堂门前,听见西门外人声鼎沸,就向西走。19时多,毛主席走出中南海西门,恰逢一队报喜的队伍,就走出去了。群众看见毛主席,立即涌上来,围了个水泄不通,毛主席想回也回不去了。他身边只有秘书老王和护士长吴旭君。

  望着千百只手,警卫劝主席迅速离开。主席不肯,他愿意和群众握手交谈。接待站的同志请毛主席登上报喜台,毛主席大声说:同志们好!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8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在党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布后毛主席会见首都革命群众》。这次突发事件成了毛泽东八次接见千万红卫兵的前奏。

 

  8月18日,毛主席首次接见红卫兵。上午七时半,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有百万红卫兵参加。当毛主席登天安门,奏《东方红》乐曲。大会由陈伯达主持,林彪讲话,北京大学代表聂元梓和北京、哈尔滨、长沙、南京大中学生代表发言。大会结束后,红卫兵队伍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毛主席不停挥着手中军帽招手致意。红卫兵不断呼喊毛主席万岁。这次会见还组织1500名红卫兵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受毛主席直接接见。北师大附中一名红卫兵宋彬彬给毛主席戴上“红卫兵”袖章。毛主席对林彪说,这次运动规模很大,确实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对全国人民的思想革命有很大的意义。

 

  8月31日,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约五十万红卫兵。这次接见大会由代理中央“文革”组长江青主持。由于第一次接见有红卫兵反映看不清毛主席,于是周总理决定对接见形式做调整。请毛主席先乘敞篷车接见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红卫兵,尔后登天安门城楼,检阅接见通过天安门红卫兵。大会由康生主持,林彪讲话后周总理讲话。林彪代表中央在第二次接见红卫兵大会上讲话说:“群众的革命洪流正在荡涤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改变着我国整个社会面貌。”“我们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要注意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9月15日,毛主席第三次接见红卫兵。第三次接见在下午五时,有百万红卫兵参加,过程与第二次接见大体相同。毛主席等乘5辆敞篷吉普车从人民大会堂东门出发,先接见广场和长安街红卫兵,尔后登天安门城楼。大会由康生主持,林彪周恩来讲话。林彪代表中央在第三次接见红卫兵大会上发表讲话说阶级敌人“企图炮打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司令部,我们要粉碎这些牛鬼蛇神的阴谋诡计,我们一定要紧紧掌握斗争大方向。”

 

  10月1日,毛主席第四次接见红卫兵。第四次接见在10月1日,与国庆17周年庆典结合一起。组织了120万红卫兵和群众参加。上午10时5分,北京代市长吴德宣布开始,奏国歌鸣礼炮,林彪讲话。随后由工农兵和学生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及外国来宾发言,之后游行。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外地和首都师生组成游行队伍,编为140人横排面,分九路纵队,人人手持《毛主席语录》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林彪代表中央在国庆及第四次接见红卫兵大会上讲话对文革的意义和目的做了评价:他说“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进行的一种崭新的创造性的大革命,文化革命的目的是为着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10月18日,毛主席第五次接见150万红卫兵。第五次接见在10月18日中午12时50分开始。这次接见以群众夹道形式进行。这天从天安门西标语塔起,途经东长安街、建国门大街、东三环、北三环至北太平庄马路,排列150万名红卫兵,全程约50里。毛主席乘敞篷车从红卫兵夹道中通过。红卫兵欢呼连天,掌声雷动。林彪等在第五次接见红卫兵会上首次提出“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的口号。”

 

  11月3日,毛主席第六次接见200万红卫兵。这次接见采用红卫兵游行通过方式进行。陈伯达宣布开始,林彪讲话,随后220万红卫兵缓缓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这次接见到下午2时结束。由于结束时还有一部分红卫兵尚未通过天安门,周总理指示,未通过天安门红卫兵放在下次再组织接见。林彪在第六次接见红卫兵大会上代表中央讲话,高度评价文化革命,指出“在毛主席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广大革命群众,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下发展大民主的新经验。这种大民主,是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贡献。”

 

  11月10日,毛主席第七次接见了了二百万红卫兵。第七次接见因人数多,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接见在11月10日上午10时,接见地点仍在天安门。在《东方红》乐曲中,毛主席登上城楼,陈伯达宣布开始,广场集合30万名红卫兵,另有30万名红卫兵乘坐卡车分五路纵队通过接受检阅。当天有6000辆卡车载着红卫兵接受检阅。这次接见,进行非常迟缓。红卫兵为多看一眼毛主席,走到金水桥时或是放慢脚步,或是返回再次前行。下午3时03分,毛主席走到扩音器前高呼“同志们万岁!”卡车上红卫兵和广场红卫兵情绪更加高涨,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

 

  11月25日,毛主席第八次接见二百五十万红卫兵。第八次接见分两批三处进行。第一批接见在11月25日上午11时半,组织了70万红卫兵,在天安门举行群众游行。毛主席等登上天安门城楼。康生宣布大会开始,接着队伍在《大海航行靠航手》乐曲中游行,接受检阅,下午3时半结束。第二批接见在11月26日分两处以群众夹道形式进行。一处在市区从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马路,经西长安街、复兴门大街,到钓鱼台东门马路,全长6500米,组织80万红卫兵。下午2时30分,在《东方红》乐曲中,毛主席乘敞篷车从红卫兵中缓缓通过,3时结束。另一处在西郊机场,组织110万红卫兵,也以群众夹道形式进行。毛主席乘敞篷车在市区检阅后,直接到西郊机场继续检阅,下午5时结束。

 

  红卫兵是文革的标志之一。红卫兵主要分出身红色的老红卫兵和造反派红卫兵,尽管 有严重 分歧,甚至到今天他们对文革评价不一,但总的来说历史意义巨大。如果没有红卫兵,沒有毛主席接见,中国早就像苏联一样亡党亡国了。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认为,林彪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至今为止最准确的。 


2013-8-18



(责任编辑:新愚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zxt 2014-8-24 09:50
红卫兵史分类并不能仅分出身红色的老红卫兵和造反派红卫兵两类,还有占大多数的官办红卫兵,象我们地区,就是8.18后由学校组织了红卫兵,第一批红卫兵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参与破四旧是学校组织的,身份是学生,成员是全体学生,而不是红卫兵,有名额上北京的是官办红卫兵分配,参加步行串连的学生也可成为红卫兵,我作为班干是由学校指定任串连队队长时才被赋于红卫兵身份,一部红卫兵史决不仅仅是北京红卫兵史!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6:26 , Processed in 0.04348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