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毛泽东是怎样轻松驾驭中美关系的?

2014-7-17 22:1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391| 评论: 0|原作者: 寒江钓雪|来自: 网易博客

摘要: 毛泽东这时的决策,包括了通过炮击迫使蒋介石集团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走的战略意图。随着金门炮击的进一步发展,美蒋在金门、马祖撤军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美国企图逼迫蒋介石接受“划峡而治”、实现“一中一台”的图谋。在这个关头,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作出继续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集团手上,金、马、台、澎最终一起解决的决策,利用美蒋矛盾,挫败了美国搞“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 ... ... ... ... ...

寒江钓雪:毛泽东是怎样轻松驾驭中美关系的?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猛烈的炮火震动了金门,也震动了整个世界。近三万发炮弹从福建前线猛轰盘踞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阵地,金门全岛顿时淹没在浓烟烈焰之中。这是不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开始?蒋介石一时摸不着头脑,美国人也慌了手脚。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焦点,一下子从中东转向了台湾海峡。

 

  作出炮击金门决策的,正是毛泽东。这一决策绝非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长时期的考虑、酝酿和斟酌的。

 

  如同炮击金门战役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毛泽东的决策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自从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后,毛泽东与中共中央逐步确立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但这一努力遭到美国的阻挠。1957年12月起,美国先是中断中美大使级会谈,继而怂恿台湾蒋介石集团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破坏,使台湾海峡再次出现紧张局势。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抓住时机决心发动炮击金门的斗争。毛泽东这时的决策,包括了通过炮击迫使蒋介石集团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走的战略意图。随着金门炮击的进一步发展,美蒋在金门、马祖撤军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美国企图逼迫蒋介石接受“划峡而治”、实现“一中一台”的图谋。在这个关头,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作出继续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集团手上,金、马、台、澎最终一起解决的决策,利用美蒋矛盾,挫败了美国搞“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逐步形成了后来被周恩来概括为“一纲四目”的祖国统一构想,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直是毛泽东心中的一个夙愿,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决定由粟裕负责解放台湾的筹划准备工作。1950年6月25日爆发朝鲜战争,同年6月27日美国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中共中央军委也曾考虑准备攻打金门,但因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经费等原因,这项计划被搁置下来。

 

  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出现了美国进一步插手台湾事务、美蒋联手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严重事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进行保卫领海、领空主权的斗争,反对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的斗争,并取得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重大胜利。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显露出美国长期霸占台湾的企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希望中美两国坐下来谈判以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郑重宣布:“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个声明,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欢迎,使中国赢得了主动。

 

  4月27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苏尔丹乌丁.阿哈默德时,也表达了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愿意同美国人坐下来谈判的意愿。美国一直拒绝承认中国政府,也始终拒绝同中国进行外交谈判。但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某种表示。4月26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声明,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7月13日,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政府转达以下口信:中美双方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举行,是由国际上各种复杂因素促成的,也是1954年以来东南沿海斗争的一个成果。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正式开始,起初进行的比较顺利。到9月10日,在第14次会谈中就两国平民返回本国的问题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协议的声明。一时间,国际舆论普遍关注中美会谈,负责会谈的两国大使也成了新闻记者追逐的对象。然而,不久人们就看出,这将是一次“马拉松”式的、很难有什么结果的会谈。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当局除遣返国民问题外,并不想就其它实质性问题(包括台湾问题在内)展开认真的讨论,有意进行拖延。它的真实意图,是想把台湾海峡两岸分裂的状况在事实上永久固定下来。

 

  1956年1月,中国政府公布日内瓦会谈情况,并通过印度向美国表示,如果再不解决问题,中国将另作打算。为了打破僵局,同年8月,中国政府还宣布一项重大决定:取消不让美国记者进入中国的禁令,并向美国十五家新闻机构发出邀请,请它们派记者来华作一个月的访问。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出乎美国的预料,使美国政府很被动。一些美国记者评论说,中国领导人成功地让美国新闻界反对美国国务院。

 

  美国采用拖延的办法不成,又变换手段。1957年12月12日,在第73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方代表、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通知中方说,他已经调任驻泰国大使,美国政府已经委任他的副手马丁参赞为美方代表。这是美国设置的一个障碍,想通过单方面降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级别,使会谈陷于停顿。在多方挽回无效的情况下,中国外交部在1958年4月12日发表声明,公布了大使级会谈长期陷于停顿的经过。

 

  从讨价还价到借故拖延,再到中断会谈,暴露出美国政府根本无意通过谈判解决台湾问题,而想把“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固定化、合法化的企图。

 

  美国在拖延会谈的同时,正逐步扩大对台湾的卷入程度。1955年3月3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生效以后,美国加强在台湾的军事指挥系统,派出美军协防台湾司令,美军驻台军事顾问团扩大到两千六百人,美空军第十三特种航空队进驻台湾。1957年5月,美军公开宣布在台湾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电导导弹,增强了国民党当局的防卫和进攻能力。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的气焰更加嚣张。

 

  尽管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中有限制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条款,但是从1957年起,美国对国民党当局向中国大陆和沿海的骚扰破坏持纵容态度。1957年4月2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一定情况下我们将会去防守沿海岛屿;那就是,如果这些岛屿的防守看来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守有关。”摆出在必要时将把共同防御的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岛屿的姿态。

 

  美国对华政策从稍有松动到重新强硬,在一定程度上,同1956年下半年波匈事件发生后美国调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有关。1957年4月22日,杜勒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要让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民知道,“他们并没有被忘记,我们永远不会做出任何牺牲他们利益的政治协议,随着他们进一步获得自由,衷心的欢迎和新的机会在等待着他们”。同年6月28日,他在旧金山发表对华政策演说,声称:“我们可以有信心的把这样一种假设作为我们的政策的根据:国际共产主义的强求一致的统治,在中国和在其它地方一样,是一种要消逝的、而不是一种永久的现象。我们认为,尽一切可能使这种现象消逝,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盟国和中国人民的责任。”美国重新强调原先的错误判断,即中国政府是一个没有人民支持的、很快要崩溃的政府。同时,毫不掩饰地道出它打算消灭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图谋。

 

  台湾海峡局势从1957年开始,重新紧张起来。在美国对华政策的鼓励下,国民党的飞机深入大陆内地达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地,空投特务,散发传单 ,甚至出动飞机到福建沿海轰炸。蒋介石还在金门、马祖一线增加兵力,到1958年夏季,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达到十万人,占其它地面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

 

  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不能不适当调整对美政策,从争取和平协商到加强对美斗争。

 

  1958年6月1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开会议讨论外交问题。参加会议的,除中央政治局常委和部分政治局委员外,还有外交部负责人和部分驻外大使。毛泽东说:和美国接触的问题,在日内瓦会议时我也说过,可以有所接触。事实上美国也不一定愿意接触。同美国闹成僵局二十年,对我们有利。一定要美国梳妆打扮后送上门来,使他们对中国感到出乎意外。你不承认,总有一天你会承认的。一百零一年你一定会承认的。

 

  毛泽东决定对美斗争采取针锋相对、以文对文,以武对武,先礼后兵的做法。

 

  1958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声明》。在这之前,中方曾在1月14日和3月26日两次催促美国政府派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美国都不理睬,却故作姿态,似乎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断的责任是在中国方面。这种情况迫使中国政府不能不发表一个“最后通牒”式的声明。《声明》提出:“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政府从今天起的十五日内派出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否则,中国政府就不能不认为美国已经决心破裂中美大使级会谈。”

 

  美国不能无视中国政府这个声明,但又不愿意认真对待。6月30日,先由国务院新闻发布官怀特发表谈话。第二天又由杜勒斯亲自出面,就中国政府声明发布谈话。他宣布,如果中国同意改变会谈地点,美国将指派它的驻波兰大使参加会谈。但他又说,美国不会向中国限期指派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的“最后通牒”低头。这种妄自尊大自相矛盾的态度,使美国政府又一次错过了和缓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机会。

 

  这时,经过多年准备,大规模炮击金门的条件已经具备。

 

  早在半年以前,1957年12月28日,由铁道兵承建的鹰(潭)厦(门)铁路正式通车,极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线的国防运输能力。与此同时,毛泽东提出空军入闽的问题,12月18日作出批示:“请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1958年7月24日,中央军委命令组建福建军区空军司令部,由原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风智担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七月下旬,尽管连降暴雨,空军部队仍然顺利完成了入闽转场任务。国民党得到情报,立即派飞机频繁骚扰,企图趁我空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入闽空军果断迎击,在7月29日到8月14日击落击伤美制国民党飞机九架,取得了福建沿海地区的制空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前线的后勤运输保障和制空权,一直是影响沿海岛屿作战和解放台湾的两大难题。如今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为大规模炮击金门创造了条件。

 

  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派出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的十五天期限到了,却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正式答复。正在这时,7月15日发生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的事件。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革命,第二天美国就以此为借口对黎巴嫩进行武装干涉,同时宣布在远东的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美国的行径成为众矢之的,在世界舆论中激起一片反对声。中东事件虽然引起台湾海峡局势进一步紧张,但是这一事件毕竟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降低了它对台湾海峡的反应能力。而蒋介石却想趁火打劫,伺机扩大事态,在7月17日宣布国民党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同时加紧军事演习和空中侦察,摆出反攻大陆的姿态。

 

  毛泽东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地作出炮击金门的决策。

 

  中东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从7月15日到18日连续四个下午召集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在认真分析中东事件和国际动向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正式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

 

  7月18日晚,毛泽东召集军事部门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对炮击金门作出明确指示。他说,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他说,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他设想,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准备打两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于炮击的同时或者稍后,转场南下,分别进驻汕头、连城。当晚,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对炮击金门作战作出部署。

 

  7月20日,毛泽东在游泳池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军准备问题。到会的有政治局委员和军委成员,共44人。

 

  经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以叶飞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还分别组成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风智为首的空军前线指挥所和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7月19日,叶飞一行赶到厦门,指挥部署炮击金门的作战行动。

 

  尽管福建连降罕见的暴雨,一部分公路桥梁被冲垮,部队集结遇到极大困难,但是炮击金门的准备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在炮击金门作战即将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决定推迟发起战役的时间。7月27日上午,毛泽东写信给彭德怀、黄克诚,说:“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时难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

 

  促使毛泽东推迟炮击金门,有各种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长波电台”和中苏两国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的事件。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不得不分出精力,来处理中苏关系中的这一重大事件。

 

  苏联在中国沿海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两国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的要求,是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中南海游泳池向毛泽东提出的,当即遭到毛泽东的拒绝。毛泽东把这个事件看作是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的一个严重步骤。22日毛泽东约见尤金,历数苏联对待中国的老子党作风和大国作风。参加这两次谈话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

 

  毛泽东的态度,使赫鲁晓夫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动身,秘密来华向毛泽东解释。从7月31日到8月3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举行了四次会谈,最后以赫鲁晓夫收回要求而平息。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期间,只字未提炮击金门的计划。不过,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引起美国种种猜测。8月3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公布后,外电议论纷纷。美国当局注意到,中苏两国国防部长参加了这次首脑会谈。也注意到《公报》里有这样一段话:“双方就目前国际形势下两国所面临的在亚洲方面和欧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并且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协议。”

 

  美国一直拖到7月28日,才将派驻波兰大使参加中美会谈的决定,通过它的驻英使馆正式通知中方代表王炳南。这时,离中国政府声明规定的期限已经过了12天。8月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得到确切情报,中共想对沿海岛屿再次发起攻击。他很自然地把这一情况同赫鲁晓夫秘密访华联系在一起。也正在这一天,台湾当局宣布,台澎金马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一年后,毛泽东同赫鲁晓夫会见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那时他们做的不对,不应该把兵舰调来调去。美国人没有多大本领。他们以为我们(指中苏双方—引着注)在炮打金门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其实,那时我们双方并没有谈到这个问题。当时所以没有跟你们谈,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想法,但是还没有最后决定。我们没有想到打炮会引起这么大风波,只是想打一下,没曾想他们调动这么多的兵舰。你们走了以后,我们在8月中旬才决定打。因为8月20、21号联合国要通过美国扩军的决议,所以,我们8月21号没打,23号才打。美国人在黎巴嫩总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生怕别人打他。美国人没有立刻弄清楚我们的目的,以为我们要打台湾,就把他们的军队从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调来。等到地中海舰队开到新加坡的时候,一看没什么事情啦,就在新加坡停下来啦,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们一骂,他们就退回菲律宾去了,住了两个礼拜。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这次部署很慌很乱。”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决定采取“战争边缘”政策,企图用恐吓的办法迫使中国政府改变炮击金门的决心。8月10日,关于伊拉克新政权,杜勒斯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表示“要不遗余力地促使这一短暂政权的完结”。美国国务院还向驻外使团发出《关于不承认共产党政府的备忘录》,并提出要警惕苏中联盟的危险性。8月8日和22日,美国国务院两次召开会议,研究台湾海峡局势,作出三项决定:一:增派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向台湾提供登陆艇、响尾蛇导弹、火炮和军需,这是“武”的一手。二:提供杜勒斯复函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主席摩根,向中国施压。这是“文”的一手。三:授权驻台大使对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换文加以“澄清”,如中国大举进攻外岛,可以进行报复。但小型攻击不在其列。

 

  然而,外交恐吓也好,“战争边缘”政策也罢,都不可能动摇毛泽东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心。

 

  1958年8月17日至23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期间,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8月18日凌晨一时,毛泽东看了广州军区十三日关于在深圳方向进行演习的部署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写批语给彭德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因此不要在广州深圳方面进行演习了,不要去惊动英国人。”还说:“请叫空司注意:台湾方面可能出动大编队空军(例如几十架至百多架)向我反击,夺回金、马制空权。因此,我应迅速准备以大编队击败之。追击不要越过金、马线。”毛泽东已经下了立即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心。“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八个字,就是这次炮击金门的指导方针。

 

  在此之间,毛泽东还约请有关人员,研究炮击金门的一些问题。据当年受命指挥金门炮战的叶飞回忆道:

 

  “二十一日下午三点钟,毛主席找我去他的住处,我知道这是要我去接受命令了。一见到主席,我先汇报了炮击的准备情况。彭老总、林彪参加了,少奇、总理没在,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也在。地图是摊在地毯上的。”

 

  “主席听我汇报时,精力非常集中。汇报完了,他别的没有说,突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们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啊?那个时候,国民党军中的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营一级。我说:那是打得到的。听我这么一说,主席又考虑了十多分钟没有说话。后来又问: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国人?我说:避免不了。主席听后,再也不问其它问题,也不给我指示,就宣布休息。这是主席要进一步考虑问题。”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19:58 , Processed in 0.03659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