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晚年的巨大成就》(二)

2014-5-14 22:4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8100| 评论: 0|原作者: 罗四夕|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有人说:毛泽东只是解放后到过两次苏联,思想比较封闭,是井底之蛙,是闭关锁国者,不愿对外开放。

  李捷和闻郁:“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他的诗词不多,却是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照。读过他诗词的人,多为其大气磅礴所感动,也为其作品的丰富内涵而赞叹。毛泽东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同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但写实多于浪漫。……

  毛泽东的诗词,给人以博大恢宏、一泄千里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决不是偶然的。中国革命造就了非凡的领袖人物,也造就了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绵延达半个世纪,是中国近百年革命与建设的缩影。古往今来,以情入诗,以景入诗的人不胜枚举,以史入诗,而又表达得如此潇洒自如、得心应手的人,却世所罕见。这是毛泽东诗词的特色,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75页)

  蔡清富和李捷:“在中华沃土上,产生过风流倜傥的诗人,却很少有人象毛泽东那样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这除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所具有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外,还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波澜壮阔、气凌霄汉的气势分不开。“文如其人”,诗的品味,首先是由作者的人格决定的。”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12页)

  叶君健:“《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流传之广,恐怕要超过《毛选》本身,因为作为文学名著,他的欣尝价值高、群众性强,远如南美的巴拉圭和地中海一角的希腊都有毛诗的译本。”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06页

  郑伯农:“毛泽东是感情细腻、意志坚强的伟大人物,他的诗词总是体现感情和宏伟的气魄的统一,不论《菩萨蛮.黄鹤楼》、《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还是《满江红.和郭末若同志》,都有前无古人的气魄。……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43页)

  第二节千古绝唱现无来者的诗人

  向明:“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优秀诗篇,常会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诗词中洋益着崇高美,往往令人产生一种钦敬、赞叹、振奋的感情。在这里,我就《沁园春.长沙》为例,粗浅地分析毛泽东诗词中情景交织的崇高美。

  ……

  “前半阕虽然着重写景,但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和祖国前途乐观主义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然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3、16页)

  魏巍:“这首词(《采桑子.重阳》),从外观上说,词句晓畅,几乎没有什么任何费解的地方。它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依我看,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它是渗透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美学观的一枝奇葩。虽然它穿的是古典诗词的外衣,但在古典诗词的烟海中,你却找不到这样的诗词。

  ……

  “这首词最核心的句子,或者说最足以代表这首词的精神的,便是那句“战地黄花分外香”了。我自己击节赞赏的也是这一句。我读书有限,在我看过的古今诗歌中,还不曾见过这样的诗句。……

  “下面,我们来研究词的下半阕。这里主要是描写秋天,秋天总多少和悲秋相联系。……可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比起许多诗家却是另一种调子。……尽管他“独立寒秋”而看到的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总之,不论人和自然界都是一片生命力的欢跃。对秋天作如此描写的,实不多见。这首《重阳》也是这样。所以,尽管“不似春光”却也“胜似春光”了。……请看那绵绵的高山和河谷之中,“万木霜天红烂漫”,比春天的映山红还要殷红,还要可爱,这寥廓的江天不是真的“胜似春光”吗?……

  “总之,这是一首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战斗者之歌。它感情饱满,意象宏丽。一种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同外部世界的美水乳交融化为一体了。”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9、40、41、42页)

  郭风:“我个人一直有一个感觉,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艺术,不论在世界文学史上,抑或在我国文学史以及诗史上,都是一种格外独特、崇高的文学景象。我没有能力谈毛泽东同志对于本国和世界诗学所作的巨大贡献。但我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有关感觉,简要的在本文中表示出来?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具有10亿以上人口的人民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半个多世纪里领导了我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他一生遭遇与中国人民的命运密不可分。他的革命活动包括战争的经历,以至他的革命襟怀、心智、革命思想和战略家的目光和远见,他的全部人格力量,在他的诗词艺术中所散发的文学异彩,实在是格外罕见的。在这中间,更具有一个最突出的、在中外古今诗史上几乎可谓独一无二的景象,即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是与他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在其中真挚地、气势恢宏地直抒一位革命巨人的情感,他的相当一部分诗词具有我国革命战争年代的史诗性质,和一位革命领袖为人民事业出生入死、披肝沥胆、建立功勋的诗体自传性质。

  “《如梦令.元旦》出现的又是一位艺术巨匠的平易而不平常的笔墨。诗人的艺术功力,深长于笔墨背后,从而极为耐人咀嚼。这首词,开头平易而奇突;记事写景如在目前,而吟咏之余,益觉有千钧笔力: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把征途中经过的最偏远的基本路线,以及途中景色及险阻,看似都不过是很轻易地点了一下,但读者自然而然地受到一种感应:红军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的负重、忍受困难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接下去四句,更是千古绝唱: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一种革命信念,一种革命的斩钉截铁的必胜雄心,一种革命的乐观气概,一一成为诗境的雄伟气象。我把此词视为抒情性极为强壮的、独特的一首战歌和一幅描绘革命出征的战争油画,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艺术,正是达到炉火纯青的新境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是他革命功勋的组成部分,与他的革命业绩同样永垂史册。”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45、47、48页)

  刘征:“这首……题为《反第一次围剿》,是毛泽东同志于1931年春写的,……

  ……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开头写奋起迎敌的红军“气吞万里如虎”的威势。……‘万木霜天红烂漫’,是写实景,也是写豪情,以万山霜叶的绚丽色彩渲染革命军民的昂扬斗志。“烂漫”用得好,形容红得鲜亮。红得火炽、红得生气勃勃,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天兵怒气冲霄汉”,从正面着笔,与起句相辉映,写工农红军的士气。……

  ……

  “……毛泽东同志的词不仅不同于任何派,而且也不同于文人笔下的作品,是乞今为止古今词坛上独一无二的。但这正是它得以“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真正的价值。”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62、64、65页)

  张志民:“毛泽东同志作为永垂于我国历史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出类超群的文学家,一位伟大的诗人。

  ……

  “当然,更集中体现他对我国文学巨大贡献的,还是他的诗词。几首脍炙人口、字字珠玑的诗词,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在当今世界占有显著地位,摆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也无愧为时代的杰作,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无可代替的珍品。

  ……

  “《会昌》这首词,写得极为自然、潇洒。……结构紧密而又不显得拥挤,用词浅近,而又寓意深沉,短短八句,没有一句令人费解的词句,每句都明白如话,而每句都余味无穷。

  ……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两句极为精彩的词,堪称难得的绝唱!……

  “《会昌》这首词,不论从思想和艺术去看都是绝好的。几十年过去,今日读来仍感至深。它优美的诗句,既给我们以高尚的艺术享受,又给我们以思想启迪。“东方欲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警句名言,不受任何时空之限,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以更新的含义鼓舞我们前进,给我们以热爱祖国、展望未来的巨大力量。”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78*80、81、82页)

  姚雪垠:“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他身上的这几个特点是统一的。如果没有前几个伟大作为条件,他不可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篇。他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由他长期在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培养成的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以及蓄积于胸中的革命激情,喷发而为诗,加上他对诗词艺术有深厚修养兼有天赋的过人才华,所以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词。……

  ……

  “毛泽东的诗词,……单就其若干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说,可以说前无古人。……屈原是奴隶制时代的高峰,但不妨产生杜甫这样封建时代的诗人高峰,而毛泽东同志是在我国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诗人高峰。

  ……

  “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写于他率领红军经过死伤惨重,艰苦卓绝,震动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之后。……在《长征》一诗中他全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蔑视了长征中的巨大困难。象这样写法,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而且中国三千年的诗歌史上从无先例。

  ……

  “《长征》一诗,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这首诗的题材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概括出来的。一切艰难和牺牲都不提了,只表胜利的喜悦和对艰难与牺牲的蔑视。多么伟大的气派!多么惊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多么鼓舞人心!

  ……

  “律诗必须讲对仗,……《长征》的中间四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三四句颇为警策。……这“腾细浪”、“走泥丸”,诗人是怎么想出来的,令我不禁拍案叫绝,愿为这两句诗痛饮一杯!

  ……

  “在我国文学史上,写行军打仗的诗很多,都是着眼于写行军之苦。象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不曾有过。歌咏长征的诗人就是三军统帅在历史上不曾有过。诗人如此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写艰苦卓绝的长征,而艺术上达到如此高的成功,不仅历史上未曾有过,而且今后也很难再有,此谓千古绝唱。”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93-94、95、102、104-106页)

  林焕平:“毛主席这首念奴娇《昆仑》,是运用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方法写成的。它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更有浪漫主义的极度夸张,也有象征意味的表现,浑然一体,力量超凡。

  “开头就像巨人挥手,气势磅礴:横空出世,莽昆仑,

  ……

  “总之,这首词,以雄伟的气概开头,又以雄伟的气概结尾;运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和革命浪漫主义夸张,歌颂未来的共产主义世界。

  “在当时,在今天,在将来,它都有热情似火,鼓舞革命人民奋发向上的伟大力量。”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09、111页)

  李瑛:“毛主席和刚刚取得战斗胜利的红军指战员们,意气风发地登上六盘山,举目远眺。“天高云淡”四个字,便把西北清秋、天高气爽、万里晴空浮动着几缕淡淡的白云的高阔、深远的明朗景象,简洁地描绘出来;

  “最后两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画龙点睛地展现了革命任重道远却信心百倍的光辉前景,是作者感情自然发展,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

  “在表现方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如开头“天高云淡”两句,写景清新隽永,感情极为细腻,接着便倾吐出满腔豪情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壮语惊人!下半阕开头:“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又是两句明丽的景色描绘,接下来又是排山倒海、大气磅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毛主席在这里把具有强烈反差的感情色彩诗句,错综交替地组织在一起,使在这里呈现出起伏跌宕的节奏的疏密有致的变化,这种相映成趣的的安排,大大加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感人效果。”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13、115、116-117页)

  周振甫:这首词《沁园春.雪》,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还写出祖国山河的壮丽。下半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历数历史上功业煊赫的英雄,都不能跟当前的革命英雄相比。在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时,热烈地赞美当代的革命英雄,充满着对革命胜利的无限信心。”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25页)

  刘白羽:“钟山风雨起苍黄,……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沉、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

  “ 毛主席这首七律,不但气势磅礴,足凌千古,而且艺术精湛,感人弥沉。

  “毛主席是诗人,更重要的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政治家、一个统帅。研究毛主席的诗,必须把这数重关系融汇为一炉,才能领略他的诗为什么有那么一种非一般诗人所能有的风采、气度、神魄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我爱全诗,更深爱最后两句,正是这两句道出诗人的情愫,一下子把读者引入神奇、浩大、无垠的美的意境。诗是思想艺术最密切的水乳交融的艺术,毛主席这首诗可谓一峰独秀、永占春风。

  “ 40年光阴过去了,我再读这首诗,回想当年风华,恍然若在眼前,那是多么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呀!而在文学艺术上留得这一巨变的,莫过于毛主席这首诗。这首诗所以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的地步,正说明一个美学原理,参与创造现实的人才能完美的反映现实,因为毛主席是亲手创造新世界的最伟大的英雄,才能咏出创造新世界最完美的颂歌。”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35、139页)

  蔡清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描写新旧社会对比的诗词不计其数,但最简练、最深刻、最形象、气魄最宏大的篇章,恐怕莫过于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了。

  ……

  “柳亚子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诗人,毛泽东与他多有唱和之作。他填的这首《浣溪沙》诗意浓郁、佳句迭出。但无可讳言,将柳词与毛泽东的和作加以比较,便感到柳比毛确系“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从内容上看,柳词只歌颂大团结,上、下阕的意思大体相同。而毛词则不然,上、下两阕,一旧一新,一暗一明,写出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历史的概括力远远高于柳亚子。作者由文艺舞台联想到历史舞台,又将历史的演变用诗的形象展现于画面。旧中国的舞台是群魔乱舞、人民遭殃;新中国的舞台则是“万方乐奏”、人民做了国家的主人。毛主席诗词很爱用对比手法,该词的前三句与后三句,也句句形成鲜明的对照。“长夜难明赤县天”与“一唱雄鸡天下白”,“魔怪舞翩跹”与“万方乐奏”,展现的便是截然不同的历史场面。写历史、写新旧社会对比这类题材,很容易一般化或标语口号化。但毛泽东的这首词中,你看不到那些用烂了的词汇,只觉得他写的新鲜、活泼、情景交融。这是因为作者在表现深广的思想时,时刻没有忘记形象思维。本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手法,以增强形象性。比喻是本体与喻体相近的事物相比,如以“长夜”比喻旧社会,以“魔怪”比喻敌人横行霸道;象征则是“‘远取喻’而不是‘近取喻’”如以“雄鸡”象征中国共产党。从艺术的蕴借看,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大的“涵数”性。”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51、152、155页)

  冯牧:“……我看,《浪淘沙.北戴河》这首短短的诗篇,就是属于这类我们可以称之为“精品”的抒情诗杰作之一。当然,毛泽东已发表的50首诗词当中,富有这种能够发人深思、感人心魄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列举出不少来,但就我个人阅读之后所受到的感染来看,我愿意说,在诸多的佳作之中,我似乎特别钟爱这首短词。--这是一首可以传之千古的诗篇,一首虽然只有露珠般的体积,却焕发和蕴含着整个大海的生命和光泽的微型史诗式的诗篇。”

  (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66页)

  朱子奇:“毛主席的诗词,雄伟瑰丽,思想性高,想象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每一首都吸引人,使愈读兴致愈浓,愈觉得有新意,也愈感到受益多而深。毛主席的诗词,鼓舞人们立志征服大自然,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的新世界。他还特别在诗中,激励人们到大风大浪中去经受考验,在与风浪搏斗中去夺取胜利。

  ……

  “我以为,这就是这首《水调歌头.游泳》词的深远而丰富的内涵,是毛主席这位一代大诗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给我们以诗创作永不灭的启示之光:大风大浪考验人,也考验诗。时代永远呼唤有志者们、诗人们,到中流击水,去撞碎浪尖闪电,去起宏图,去为宏图而拼搏,而献身!”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75、181页)

  王希坚:“通观全篇,毛主席这两首七律(《送瘟神》),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称得起是前无古人。至于格律的精严、对仗工稳,也同样是完美无缺。有人说,写旧体诗象带着枷锁跳舞。我们从毛主席流畅自然的诗句中,只看到他的浮想联翩,挥洒自如,却不见有一点矫饰生涩的迹象。

  “ 血吸虫病曾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蔓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两首诗是他博大胸怀中流露的一束情感的火花。在第一首里,主要是反映了灾区人民长期遭受的深重灾难,和人民群众为战胜瘟神而不辞辛苦,排出万难,坚韧不拨的可贵精神。在这第二首中,则主要是歌颂了时代和人民的新面貌、新境界。两首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宏伟壮丽的诗篇以其高瞻远瞩的思想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以战胜瘟神,战胜穷神,战胜一切牛鬼蛇神的无穷力量。”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97页)

  古远清:“《到韶山》这首七律,吐纳风云,横绝太空。他不仅歌颂了过去英勇卓绝的斗争,而且深刻地揭示了新旧社会的本质,表现了作者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在语言运用上,它既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同时又有现代汉语的自然流畅、新鲜活泼的风格。大家知道,旧体诗由于受格律的限制,有时不便使用现代汉语,用古语就避免做砍头入棺的蠢事。……在对仗上,既工整谨严,又巧妙灵动。如第二联中的“红旗”对“黑手”,“卷起”对“高悬”,“农奴戟”对“霸主鞭”,同一性的两两相对,非常工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两句一气贯注,顺流而下,其意义既不是并列的,也不是相反的,而是不能颠倒的因果关系。这一“流水”对,有力地表达了革命的辩证法。在结构上,此诗层次分明,衔接自然,首尾照应,既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02-203页)

  石英:“……毛泽东的《咏梅》词以前人所不具有的昂扬格调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诉之于优美的艺术形象,出色地描绘了一个自信、自豪、自强的革命家性格与情味浓郁的诗的意境。

  ……

  “短短八句44个字,由于注入非凡之精魂,精确传神之词采,便使这首词透射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转安后乐于奉献的执著性格。这首词,于庄严中寓轻松,于严谨中有跳荡,明快中有含蓄,于流畅中见丰厚。这就是属于毛泽东的这一个“梅”。”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30、231页)

  阮章竞:“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当代最卓越的诗人。他留下的几十首诗词,像宏大的编钟系列,铸录着一个艰难曲折,而又灿烂辉煌的历史。他的每一组壮丽的声音,都激励我们为祖国美好的希望而战斗,而奋进。我每读毛泽东的诗词,深深感到,不能像鉴赏古往今来诗词那样去鉴赏,因为毛泽东的作品,都记录着他引导祖国所走过的道路上的雷霆风雨、春风旭日的伟大途程。毛泽东前期的诗词,多咏哦在征途的战马背上,中期多是口占于阳光熹微的海上,晚年多草就于风云变幻无常的旗舰舵盘上。……我无意说自己对毛主席诗词有什么理解,相反我仍有许多是未理解和理解错的。我只能说我们这一代,对这位历史伟人,总是略近一些,直接一些。对他的思想、著作、战略战术,暂且放在一边,单就他的诗词来说,也是指引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美丑,认识时代赋于我们的历史使命的照路灯光,和激励前进的欢乐颂。我现在从这个切身体验角度来试谈《冬云》。

  ……

  “毛泽东的文学素养,广博高深。他的创作态度,认真严肃,遣词用字,准确严谨。……对格律的精通,诗思的敏捷,而且是加上认真严格的炼意炼句炼字,从而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势的完美统一。他的创作态度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楷模。”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34-235、238-239页)

  萧涤非:“《贺新郎.读史》这首词,正如题目的所标明的,是以历史为题材的。当然,毛泽东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教育今人。……

  ……

  “毛主席诗词一个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概括性强。这一点在《读史》上表现极为突出。仅用115个字,便囊括了、咏叹了以中国为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人类诞生到归宿,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跨度长达几百万年,“大笔如椽”,“笔能扛鼎”。

  ……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这是已故南社诗人柳亚子先生赠毛主席的诗句,可作千秋定评!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诞生毛泽东这样的风流人物而深感自豪!”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59-260、267页)

  程光锐:“《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是一首诗情澎湃、格调清新、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杰作。全词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写景抒情,景真情切,情景交融。语言明丽,浑然天成,不加雕饰。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之真,所见者深也。”

  “《水调歌头》词调基本以五字组成,其中间以三字和六字句,使词的节奏于轻快流利中又有回环起伏。诗人运用此调的特点,挥洒自如,妙笔生花。写景则信手拈来,“莺歌燕舞”,“潺潺流水”,有声有色,活泼动人;写情则用重彩绘出“风雷动”,“旌旗奋”的波澜壮阔的海洋。词的开头奇崛,结尾警策。“久有凌云志”笼罩全篇,中间以“高路入云端”与“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一再重复,以加深“凌云志”给人的印象。最后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应词首,强调主题。全词有如一部交响曲,前部舒缓,后部激越。随着词调的进展,境界不断开阔,意义不断加深,声调逐步升高,结尾达到高潮,訇然震响,余音绕梁。它给人以希望与信心,给人以勇气和力量,鼓舞人们树立凌云志,勇敢地攀登我们的壮丽事业的高峰。”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72-273页)

  崔自默:“毛泽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伟人,除却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的诸多身份,他还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诗人。他的诗作,汪洋姿肆、气度恢弘,充溢着非凡的现实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的胆略与情怀。他的大无畏精神和旷世雄才,皆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谙透析与高屋建瓴。”

  《北京青年报》1997年9月30日第8版《阅尽人间春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 21:58 , Processed in 0.021763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