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左翼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到产业工人中去——四评少年中国评论 ...

2014-4-24 10:02| 发布者: 云鹤| 查看: 1593| 评论: 6|原作者: 丁学雷|来自: 进步青年网

摘要: 在当前左翼力量还很弱小的情况下,我们必然要集中主要力量到压迫最深,斗争精神最强,组织性最好的产业工人中去,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基础,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工作的辅助性工作。
按:二评发表后,引起了很多人关于脑力无产者和脑体分工的讨论。这些讨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搅屎棍(即“马列毛”、“心左”)为代表,认为脑力无产者和体力无产者的划分是繁琐哲学,是有意制造工人阶级的分裂。另一种意见以黑牛为代表,黑牛发表了《漫谈脑体分工》一文,继续为其观点辩护。黑牛一方面承认了笔者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脑体分工的强化及“去脑力化”的历史过程,但同时又认为劳动力工资的提高必然会促进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而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又必然会使脑力劳动者逐渐代替体力劳动者,变成一个以脑力无产者为主体的社会。黑牛的这一错误判断,是其一系列错误思想的根源。笔者认为,脑力无产者的问题涉及到了左翼知识分子自身的定位以及当前的主要工作方向和方式等问题,探讨这一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搅屎棍看来,脑力无产者与体力无产者的划分是繁琐哲学,难道“体力劳动不用脑,脑力劳动不用手啊”?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人类历史上就从没有存在过脑体分工。难道那些官老爷们没有从事体力劳动吗?人家有时候签个“同意”都签的腰酸背痛腿抽筋。难道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从事脑力劳动吗?除非是植物人,否则干活的时候脑子都在活动。难道因为流水线工人在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时候脑子还是活动的,官老爷签字的时候手和脚活动了一下,就能认为他们都是在从事无差别的脑体统一的劳动吗?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搅混水的行为。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恰恰在于它把各种不同的劳动,因而也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或者说,把以脑力劳动为主或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各种劳动分离开来,分配给不同的人。”脑力无产者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分工的发展而客观存在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包括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办公室的职员等,这些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企业、政府机关、从事着行政、管理、技术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搅屎棍所说的程序猿,小文猿,包括基层公务猿,都是这个阶层。布雷弗曼认为:“这批人像工人阶级一样,没有经济的或职业的独立性;他们受资本及其支系雇用,除受雇之外无法进入劳动过程或接近生产资料,而且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劳动以供资本使用。这部分就业人口包括工程科技人员,较低级监督和管理人员,在购销、金融和组织管理机构等方面,以及不属于资本主义工业本身,在医院、学校和政府部门从事工作的大量专门和‘专业’雇员,等等。”
    毫无疑问,脑力无产者们也深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处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之中,属于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而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笔者任何时候都没有否认过这一点。但是笔者一直强调的是,不能因为其处于雇佣劳动关系之中,就把他们看作是与普通产业工人无差别的一个群体。
    有的人抱怨,难道我们这些每天画图的白领一天到晚不是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吗?难道我们不是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吗?难道我们的工资不是比建筑工人还低吗?就跟那些在农村干了几天活就要控诉一辈子的知青一样,这些话里深深地渗透着一种知识分子的矫情。让这些矫情的白领们到工厂里去,恐怕一天也干不下来。他们的这种地位,正是普通体力工人所羡慕而不可得的。
    脑力无产者这样的一种地位与行业无关,IT行业的从业者固然可以领取高工资,挣得更高的剩余价值。但是即使是在一些利润比较低的行业,即使是对于一些工资比农民工还低的小白领来说,这种差别都是客观存在的。相比于体力无产者来说,脑力无产者一般拥有较高的收入,较好的工作环境,所受的压迫要比一般的体力工人轻很多;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对自身生产劳动的控制权,所从事的劳动活动个体性较强,组织性比较差;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拥有通过升职等途径向上流动,进一步改善自己状况的条件。哈维尔·克雷斯潘认为:“无产阶级化这一概念包含的不仅仅是靠工资生活,还有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必须承认技术人员的确也出卖劳动力,靠工资为生。但是,他们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他们在领取应得的那部分社会财富时的态度不同,这也是事实。”
    这种差别与工人阶级中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别还不一样。体力工人中的几个群体如工厂工人、服务业工人、建筑工人这几者之间是以轮换的,服务业工人干一段时间去可能会去工厂,工厂工人干一段时间去也可以去建筑工地。但是在脑力无产者群体和体力无产者群体之间,则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个大学毕业的脑力无产者娶一个在工厂里工作的产业工人,肯定会被认为是一件令人比较难以接受的事情。左翼知识分子走进工厂做普工,要经过非常艰难、痛苦的抉择和思想斗争,本身就表明了脑力无产者阶层与产业工人之间客观存在的鸿沟。这个鸿沟体力无产者跨不过去,脑力无产者不愿意跨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因为两者都处于雇佣劳动关系中,就把两者都看成无差别的群体,这不是自欺欺人的事情吗?
    这种差别的存在,导致了脑力无产者的思想意识、斗争性、组织性都是与普通体力工人有着巨大的差距。学界对这一阶层的定位本身就是有很多争论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严肃的学者把这一群体看成是与体力无产者无差别的一个群体。近几年来,中国工人阶级的集体行动绝大多数发生在产业工人中间,而脑力无产者只有极个别的个体抗争。这难道不是说明了脑力无产者相较于体力无产者来说,是一个更为保守的阶层吗?(凡事总有例外,有的人专门挑保安、监工、城管这种资本家的打手和走狗来反驳笔者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胡搅蛮缠)。
    如果按照搅屎棍的说法,“要么是资本家,要么是无产者,要么是小资”,除此之外全是鬼话。这就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变成了对现实毫无分析力的教条。讨论这个问题,不是要有意制造工人阶级的分裂。客观看到这种差别的存在,对于左翼知识分子对于自身的定位以及确定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当今中国多数左翼知识分子都属于脑力无产者这一阶层,如果对这一阶层的性质不加以细致客观的分析,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倾向是认为,大部分左翼知识分子本来就是无产阶级的一份子,为什么还存在世界观和立场的改造问题呢?
    很多左翼青年在学校的时候热血一阵子,毕业之后就很快就流失了。很多人觉得自己相对于工人来说是有退路的,离开这一事业自己还可以过一个相对安稳、“小资”的小日子,而投身这一运动则意味着自己要丧失已有的地位和安稳的小生活,失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往上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和希望。这种想法与一般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蒙蔽的工人想要做小老板的幻想不同,这是一些经过系统的马列主义学习,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左翼知识分子的想法,这不是一种幻想,是一种基于自身地位和利益的理性选择。在强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普通的产业工人中间大量存在着要通过个人奋斗摆脱现在的无产地位的幻想,但是残酷的现实很快会教育他们。而这些工人一旦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就会表现出无比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退路”或出路,他们在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可以失去的东西。与这些工人相比,脑力无产者则在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
    另一种倾向是,认为左翼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其立场和世界观是不可改造的。他们的理由是以前多数左翼知识分子离开学校后就流失了,过自己的小生活去了。既然知识分子的立场和世界观是不可改造的,那么就没必要提出改造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立场、与产业工人相结合的口号。他们感觉现在还处在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期,那么左翼知识分子现在最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往上爬,等到gm形势高涨的时候再投身进来。这不是gm者,这是投机主义者。
    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而这两种错误倾向的根源,都在于脑力无产者有别于一般体力工人的这样一种特殊地位,导致其不是站在整个无产阶级的立场,而是站在自己的特殊立场来思考问题和选择人生道路。因此,对于有志于从事无产阶级事业的左翼知识分子来说,到产业工人中间接受立场和世界观的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而且在当前情况下,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左翼知识分子进厂做普工是在一个地方打开局面,推动工人小组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当然并不是说要知识分子长驻工厂永远待下去,在厂内还是厂外要看实际的工作需要)。
    第二点,是分析脑力无产者阶层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及当前的主要任务问题。
    《漫谈脑体分工》一文一方面通过对《资本论》的分析,承认了笔者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脑体分工的强化及“去脑力化”的历史过程。但同时又认为劳动力工资的提高必然会促进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而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又必然会使脑力劳动者逐渐代替体力劳动者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这篇文章其实还是为《小资,还是脑力无产者》一文中的一段话做注脚:“虽然目前工人阶级中的大多数仍然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工人,但可以预见到的趋势必然是,从事脑力和体力相结合,或者纯脑力的技术工作的工人将会成为主流。脑力工人的出现使无产阶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阶级,无产阶级队伍由以体力工人为主发展为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支基本力量的队伍,进一步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方向转化,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这段话是从某篇文章中一字不落地抄过来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论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仿佛黑牛不是生活在伟大的特色社会主义天朝,而是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美国指导gm运动一样。毫无疑问,二战结束以来,发达国家中的脑力劳动者的数量确实出现了非常快的增长,甚至某些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社会。但是,脑力无产者这样一种增长,并不代表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消灭了体力劳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脑力化”的趋势相伴随的,是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更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的小农、小生产者落入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日益变成流水线上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机器的附属品。看起来苹果公司已经变成了以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等脑力无产者为主体的公司,但是这是以富士康等上百万流水线工人为其生产实体手机为前提的,而且富士康工人的扩张速度要远快于研发人员的增长速度。
    黑牛认为,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取代体力工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拉美、东南亚和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实际使得机器代替人的进程减缓了,但是一旦这些劳动力变得昂贵,自动化的进程就会加速。”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是再一想,资本积累的过程总是把劳动力的工资压低到适应资本增值的水平,自动化进程的加速会造成大规模的失业现象,产业后备军的增多又会压低劳动者的工资,使“昂贵”的劳动力变得便宜,而这难道又不会阻碍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吗?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劳动价格上涨的时候,多数资本选择的不是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取代劳动力(这是技术调整),而是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方转移(空间调整)。因为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必然要付出极大的成本,而使用劳动力会比使用自动化设备廉价地多,技术调整相对于空间调整来说,只是一小部分。
    黑牛引了《美国蓝领岗位持续减少 10年间工人数量降3成》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1999年到2009年的这十年间,工厂的裁员如此之快,以至于他们几乎抹去了过去70年间所有的就业人口红利。差不多每3个制造业的相关岗位中,就有一个消失了,也就是说,大约600万人遭到了裁员。目前,在美国制造业工作的工人数量和大萧条结束之后的工人数量差不多,但是美国如今的人口却是当时的两倍以上。但当下,美国本土的制造业正在制造和销售的产品数量几乎是历史上最多的。仅就过去十年而言,美国工厂的出口,在考虑通胀因素的条件下,依然上升了1/3。”
    单纯看他引的这段话,好像印证了黑牛的观点,可是我们再看看这篇文章中的其他段落,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以及随后中国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位于中国和墨西哥的工厂可以以更为低廉的成本制造和输出棉纺制品,这直接导致了南卡罗林纳一家又一家棉纺织工厂的倒闭。”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标准机电的工厂还位于纽约。但是在纽约进行生产的成本显然太高,于是,工厂开始向一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比如墨西哥、波兰,当然,还有美国本土的格林维尔。今天,这座昔日的工厂只剩下了标准机电的高层管理者。”
    “标准机电两位工程师——约翰和马迪说,就在几个月前的会议上,他们评估了另外一种精密产品——点火线圈。他们惊喜地发现,来自波兰的产品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在那里也能找到高技术的工程师。因此,标准机电开始准备在波兰建立离岸工厂。这些决定最终将导致标准机电的数十种工作岗位向国外转移,或者说,也可能在美国创造新的工种。往往一种新的产品刚刚开始生产的时候,它会选择把产品线放在美国本土(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初级劳动者会得到工作的原因),但随后,当技术已经成熟,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就会向更低成本的地区,比如中国转移。在中国制造为标准机电节省了很多成本,尤其是那些简单的零部件,有时候甚至能省下80%的成本。”
   这篇文章不仅不能印证黑牛的观点,恰恰相反,它说明了相对于“空间调整”来说,“技术调整”只是支流,不占主体地位。目前从世界范围来说,体力无产者仍然是无产阶级的主体力量,不存在向“脑力劳动为主的方向转化”的趋势。以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几十年内也不会变成一个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这是笔者的一个基本判断。正是因为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成为了世界上产业工人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地区,所以也使中国成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最尖锐最集中的地区,成为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
    有的人借黑牛的观点攻击笔者,认为既然产业工人是一个日趋没落和减少的群体,脑力无产阶级才是未来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力,那么做一个没落的群体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那么照此推论,对于处于脑力无产者地位的左翼知识分子来说,就没有必要到产业工人中去(“难道我们这些脑力无产者不是工人阶级的一份子吗?”)
   这些人心里也非常清楚,在现阶段做脑力无产者的组织和斗争工作是希望很小的事情。我早就问过黑牛,他整天生活在苦难深重脑力无产者中间,有没有可能去把他那些同事组织起来去和万恶的老板做斗争?每个已经工作的左翼知识分子都会明白这个现实,只不过有些人出于特殊的目的不愿意承认而已。
    有些人提出“到一切阶级中去”的口号。抽象地讲这句话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说脑力无产者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一份子,就是在资产阶级中间也需要有人去做工作。但是工作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区分主次,在当前左翼力量还很弱小的情况下,我们必然要集中主要力量到压迫最深,斗争精神最强,组织性最好的产业工人中去,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基础,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工作的辅助性工作。脑力无产者当然是无产阶级的一份子,但是这一群体只有在产业工人的斗争日趋高潮的时候,才会卷入进来,因而必然不是现在的主要工作。列宁说:“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最注重城市工厂工人。俄国社会民主派不应当分散自己的力量,而应当集中力量在工业无产阶级中间进行活动,因为工业无产阶级最能接受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智力上和政治上最发展,并且按其数量以及在国内巨大政治中心的集中程度来说,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城市工厂工人中间建立坚固的革命组织,是社会民主主义者首要的迫切任务,现在放弃这个任务是极不恰当的。”
   这些人只是把自身的脑力无产者地位作为逃避实际工作的借口,他们一方面强调极力抬高脑力无产者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在现阶段做脑力无产者的组织和斗争工作是基本没有希望的,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把在脑力无产者群体之间的宣传工作(这些宣传不会对产业工人产生任何影响)看做是当前的主要工作和核心工作,也就是把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占领大学讲堂、报纸、网络看作是最主要的工作,这也是他们极力抬高葛兰西等人的根源所在。
   最后谈一谈脑体分工消亡的问题。在黑牛看来,生产劳动全面的脑力化,无产阶级全面的知识化,会为一劳永逸地解决官僚化、资本主义复辟等生死攸关的问题奠定基础。黑牛的错误之处在于,把脑力分工的强化和消失看作是跟所有制无关的东西,而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的结果。黑牛明确地讲“这一脑体分工的加强,甚至与所有制无关”。资本主义条件下,任何技术的发展总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脑体分工的强化,机器的推广和产业工人的“去技能化”,这些现象都是适应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比如说当年英国生产出来的机器只有在美国才能使用,资本家只有在使用机器比使用工人更廉价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机器,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不是技术过程决定的(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方向本身就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这种现象也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需要消灭的现象。脑体分工不会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消失,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才会朝向有利于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和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鞍钢宪法”正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让工人能够参与到管理和技术活动中,逐步消灭脑体分工的伟大探索,这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不可能的。
    苏联的错误就在于,只改造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而保留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过程,保留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智力对体力的统治。斯大林的“干部决定一切,技术决定一切”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在企业管理中推行一长制,在技术过程中仍然让一小部分人垄断技术权力,结果造成工人阶级对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所有权而没有实质上的所有权。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失误的地方,而黑牛却把这种错误当成脑体分工与所有制无关的证据。按照黑牛的逻辑,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生产力没有达到完全的自动化以让脑力无产阶级替代体力无产者之前,任何的社会主义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必然会产生官僚化的现象。黑牛眼中脑力分工消灭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生产关系和社会性质无关的纯粹的技术发展过程,这是一种变相的唯生产力论的观点。

相关文章:

黑牛:《漫谈脑体分工》 http://review.youngchina.org/archives/6655

黑牛:《是小资,还是脑力劳动者》http://review.youngchina.org/archives/6531 

(责编 玉表)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2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棲霞客 2014-4-25 05:16
这样的强制划分除了阐明特定条件下体力劳动的辛苦程度之外, 完全看不见对於资本主义与超越资本主义机制的分析. 把钱学森从"纯正工人阶级"划分出去有什麼意义? 搬运原子弹的人的身体肌肉当然比设计原子弹的人累, 那又如何?

按这种逻辑,是不是要问毛主席到底是打游击战的时候纯粹,还是在乡下做农活时辛苦,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比较脱离劳动?
引用 ahjoe 2014-4-25 02:38
我的认识是丁学雷是文革时期上海一个反修写作班子的集体笔名,那个黑牛只是个个人的笔名。
本文作者“丁学雷”不知是否跟那个老旧的上海班子丁学雷有关?

我却认为硬把体力跟脑力分开其实是语意分析(linguistic analysis)上一个误用。脑力是体力之一种,有如性交的力量也是体力的一种,也都属于“劳动“的范畴。性交上得到的快感属脑力反应,性交上的用力是肌肉的运用,两者缺一,即不成为性交,无论是低等或是高等动物都是一样!

形式上的体力无产者跟脑力无产者的分歧产生于阶级,这个阶级之分不是是否无产阶级之分,而在于劳动的形式跟劳动工具的使用。

一般认识是体力无产者劳动的形式是形而下(即可见的劳动)以及使用的劳动工具,所谓脑力劳动者的形式是形而上(即隐藏的劳动)。

劳动不分体力跟脑力,是唯物论,分,是唯心论,如是而已!
引用 子_云 2014-4-24 23:49
所有的思辩,都围绕什么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没有生产资料和分配、以及利润剥削的分析,正是在概念里打圈子的范例。
引用 金沙江船工 2014-4-24 17:00
很好,作者有体会有思考。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4-24 12:31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引用 ryh2008 2014-4-23 20:36
好文章,
受教了。

查看全部评论(6)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2:32 , Processed in 0.01908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