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史怀泽——主席思想升北斗,文艺繁花照眼明

2013-12-24 18:23| 发布者: 水边| 查看: 4696| 评论: 2|原作者: 北京青年学者座谈会

摘要: 北大史怀泽老师在北京青年学者座谈会上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关于毛主席和美国黑豹党的讲演,稍后录音会上传。他在另一个讲座对革命文艺进行了很透彻的分析,痛批了近几十年来对主席时期革命文艺的污蔑。我们把其演讲稿发布在此处,供各位参考学习。

首先出现的其实是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革命艺术样板、无产阶级革命现代戏)的提法。这种提法的公开出现是在19661226日。当天的《人民日报》发表《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革命现代戏以全新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千百万观众 》一文,首次集体展示了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文章说:“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由于江青同志和革命文艺工作者同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我国文艺革命在京剧改革、芭蕾舞剧改革、交响音乐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光辉灿烂的革命艺术样板。近几年来,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革命现代样板作品在全国许多城市和农村公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到处出现了满城争看革命现代戏的空前盛况。很多观众无比兴奋地说,这批样板作品的诞生,是中国和世界文艺史上的伟大创举,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我们要坚决捍卫文艺革命的辉煌战果,我们要千遍万遍地高呼:“无产阶级革命现代戏万岁!”


“八个革命样板戏”提法的正式出现是在1967523日,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八个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 1967531日《人民日报》发表《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的社论,正式提出“(革命)样板戏”一词。文章说:“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首都舞台上正在上演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这里要说明一点,“八个革命样板戏”这个提法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在一般人眼中,“戏”就等于有故事、有情节的戏剧。但是在上述《人民日报》社论中,明显交响乐不是戏剧。但“八个革命样板戏”这样的命名也不能算错,因为“戏”在中文中可指戏剧,亦可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如“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陆游《出游》),相当于英文的performanceplay,略指艺术表演。

197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京剧《龙江颂》、《平原作战》、《磐石湾》、《红色娘子军》、《杜泉山》(1974年恢复原名《杜鹃山》),芭蕾舞剧《沂蒙颂》及《草原儿女》等在首都舞台试验公演。另外,还有钢琴伴唱《红灯记》。它们可以视为第二批样板戏。


1974年的《人民日报》社论记载了京剧革命十年(1964-1974)的文艺实绩:

“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在我国的文艺战线上则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十年前,刘少奇和周扬一伙推行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专了我们的政。在他们的控制下,整个文艺界充满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恶浊空气。盘踞在文艺舞台上的,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就是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几乎全是封、资、修的那些货色。这是多么反常的现象:政治上被打倒了的地主资产阶级在文艺上却依然耀武扬威,而做了国家主人的工农兵在文艺上却照旧没有地位。这种情况,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危害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年后的今天,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状况。以京剧革命为开端、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经过十年奋战,取得了伟大胜利。无产阶级培育的革命样板戏,现在已有十六、七个了。在京剧革命的头几年,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的诞生,如平地一声春雷······


“近几年来,继八个样板戏之后,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和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等新的革命样板作品的先后诞生,巩固和扩大了这场伟大革命的战果,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运动的蓬勃发展。革命文艺作品如百花盛开,春色满园。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曲艺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并将继续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十年的发展趋势表明,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一年比一年繁荣昌盛。······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必定是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繁荣的年代。‘快马加鞭未下鞍’,我们应当加倍努力作战,继续谱写无产阶级文艺史上新的篇章!”(初澜《京剧革命十年》,载1974.07.05《人民日报》)


由此可见,至迟到1974年,中国艺术舞台上已经出现了至少十六、七个样板戏。从上面的行文来看,当时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对已经创造出来的革命文艺实绩是非常自豪,非常自信的,他们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前景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我们来看看1974年的一张节目单: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讯】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在京的各革命样板戏剧组以及参加四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的部分剧团、首都各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宣传队共八十多个演出单位,在节日期间,将为首都工农兵群众演出五十四台、近三百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参加这次国庆演出的文艺节目有上海京剧团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龙江颂》,中国京剧团的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中国舞剧团的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草原儿女》、《沂蒙颂》,北京京剧团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杜鹃山》,中央乐团的钢琴伴唱《红灯记》、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此外,上海京剧团将试验演出革命现代京剧《磐石湾》、《审椅子》、《战海浪》,山东省《红云岗》剧组将试验演出革命现代京剧《红云岗》。”


这次国庆演出参演的单位主要是北京的文艺团体,另外还有参加四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的部分剧团,就是说不是一个全国性的汇演,但已经有五十四台,近三百场的精彩文艺节目。可见当时文艺演出的多彩和文艺队伍的强大。从上面的报道也可以了解,在1974年,已经有不少优秀的革命现代京剧如《磐石湾》、《审椅子》、《战海浪》、《红云岗》进入实验演出阶段,即将完成其样板化过程。


我们再来看看1975年的一个节目单,这其实涵括了第三批的一些革命样板作品:

“这次演出,以革命样板戏全剧为主,以深入厂矿、社队为主。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海港》、《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试验演出的革命现代京剧红云岗》、《审椅子》、《战海浪》、《津江渡》等,都将和工农兵观众见面。许多剧组在演出期间将进行参观访问,和工农兵群众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与此同时,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戏剧学院、舞蹈学校、戏曲学校、电影学校的师生们,也将带着革命样板戏和自己创作的新剧目,分别深入基层和他们开门办学的工厂、社队,向工农兵进行教学汇报演出。美术学院师生将和工人共同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新华社报道《革命样板戏剧组文艺战士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为工农兵演出》,载1975522日《人民日报》)

初澜在1976年春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兴起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文艺界的十年,是旧貌变新颜的十年,是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十年。文艺革命带来的巨变,主要的标志,就是一大批革命样板戏的相继问世。”(《坚持文艺革命,反击右倾翻案风》,载《红旗》1976年第三期)一般来说,八个样板戏不能算是“一大批”,十来个样板戏也不能说是“一大批”,甚至二十几个样板戏也不见得能被视为“一大批”。从这里的“一大批革命样板戏”的提法来看,当时应该至少已经出现了几十出经典的革命样板戏。


初澜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革命样板戏带动下,戏剧、文学、电影、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摄影等都有所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无论在质量方面或数量方面,更有新的飞跃。仅在最近两年到首都参加文艺调演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木偶、皮影的节目,就有一百九十多台。再拿曾经是比较薄弱的故事影片创作来说,近年来也加快了步伐,出现了不少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好的影片。可以断言,如果没有革命样板戏的带动,就很难出现象《春苗》、《决裂》、《第二个春天》、《闪闪的红星》、《青松岭》、《难忘的战斗》等这样一些优秀的故事影片。一大批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科教影片涌现出来了,有力地批判了洋奴哲学。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创作了大批新作品。全国各地的剧种、曲种,普遍移植了革命样板戏,有力地促进了这些艺术品种的新发展。至于群众性的业余文艺创作,这几年更是空前活跃,生气勃勃。总之,大量的事实证明,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文艺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日益繁荣,促进了艺术品种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


  1976年,中国出现了“一大批革命样板戏,这足以说明,今日特“色”社会主流的官学商铁三角所宣传的文革“只有八个样板戏”完全是蓄意造谣传谣。在这“一大批革命样板戏”的带动下,文革文艺繁华照眼,春色满园,争奇斗艳,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结合相关的信息,至197610月,革命样板戏至少可以开列出二十八部。名单如次:

一、戏剧作品

(一)戏曲作品。包括:1.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上海京剧团演出)、《红灯记》(中国京剧团演出)、《沙家浜》(北京京剧团演出)、《海港》(上海京剧团演出)、《龙江颂》(上海京剧团演出)、《奇袭白虎团》(山东省京剧团演出)、《红色娘子军》(中国京剧团演出)、《平原作战》(中国京剧团演出)、《杜鹃山》(北京京剧团演出)、《磐石湾》(上海京剧团演出)、《红云岗》(山东省京剧团演出)、《审椅子》(上海京剧团演出)、《战海浪》(上海京剧团演出)、《津江渡》(上海京剧团演出)、《夜渡》(中国京剧团试验演出)、《草原兄妹》(中国京剧团试验演出)、《新保管》(上海京剧团试验演出)。2.革命现代越剧《半篮花生》(浙江越剧团演出)。

(二)舞剧作品。包括: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舞剧团演出)、《白毛女》(上海市舞蹈学校演出)、《沂蒙颂》(中国舞剧团演出)、《草原儿女》(中国舞剧团演出)、《杜鹃山》(中国舞剧团试验演出)、《苗山风云》(上海市舞蹈学校试验演出)、《闪闪的红星》(上海市舞蹈学校试验演出)。

二、大型音乐作品

(一)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中央乐团演出)、《智取威虎山》(上海交响乐团演出)。

    (二)钢琴伴唱《红灯记》(中央乐团、中国京剧团演出)。

(三)钢琴协奏曲《黄河》(中央乐团演出)、《战台风》(中央乐团演出)。

(四)弦乐钢琴五重奏伴唱《海港》(上海京剧团演出)。

(五)弦乐四重奏《白毛女》(上海交响乐团演出)。

    (六)交响组曲《白毛女》(中央乐团演出)。

(七)交响诗《刘胡兰》(中央乐团演出)。

此外,还有大量潜在的样板作品。截止1976106日,处于萌芽阶段的潜在样板戏至少有:革命现代京剧《金燕岭》(中国京剧团创编)、《春苗》(上海京剧团创编)、《战船台》(中国京剧团创编)、《决裂》(北京京剧团创编)、《第二个春天》(山东省京剧团创编),革命现代舞剧《青春战歌》(中国舞剧团创编)、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中央乐团创编)、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央乐团创编)等等。革命现代京剧《警钟长鸣》也已经提出创作计划。此外,《苗岭风雷》(贵州贵阳市京剧团)、《孔雀岭》(《黛诺》,云南京剧团)、《五把钥匙》(吉林京剧团)等戏,江青和革命文艺工作者们也准备将其精心打磨后树立为样板戏。


 上面我们已经从数量上驳斥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无耻说法,但是还有一个主流的说法是“样板戏没有艺术性”,这是从质量上攻击革命样板戏。但这个说法实在是不值一驳。

 我们已经提到,不管是在文革前,还是在文革中,都不乏明里暗里反对革命样板戏的人。但这些人当时反对样板戏的一个理由,是样板戏的标准(包括政治和艺术标准)太高了。对此,我们可以看看初澜的评论:“‘标准太高’吗?各个阶级都有不同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要我们放弃无产阶级的政治标准,岂不就是给封、资、修文艺保留合法地位!要我们降低无产阶级的艺术标准,岂不就是提倡粗制滥造,给资产阶级以反攻倒算的可乘之机!所谓“标准太高”,不过是一种攻击革命样板戏的借口。”(初澜《京剧革命十年》,1974.07.05《人民日报》)。正是一些文革时指责样板戏艺术性太高的“聪明人”,文革后又摇身一变,转而指责样板戏缺乏艺术性,只是政治宣传的传声筒。整个“一阔脸就变”的流氓行径!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考察“八亿人民八个戏”这一说法,就很明了了,这不过就是中国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被强行中止后对文革文艺的造谣、污蔑和胡说八道而已。19661226日,《人民日报》才有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这样的正式提法,可是其时,中国人口号称六亿,何来八亿之说?文革中期以后,人口虽然增加到八亿,可是中国舞台远不止是八个样板戏了。文革后期,仅主要的样板戏剧目就有二十多个。所以,在文革的时候是不太会有“八亿人民八个戏”的这样的说法的,这只能是毛主席去世之后,一些无耻之徒的凭空捏造。实际上,在文革前,普遍的情况是“全国人民看戏难”,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文艺生活质量都亟待提高。正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的文艺革命运动,才造就了中国文艺空前绝后的极度繁荣局面,使得当时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也能够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精神成果。对一些农村地区来讲,即便文革中真的只有“八个戏”,也比文革前一个大戏也看不上强太多了。


对于无产阶级的文艺样板作品,精英分子和劳动群众的态度是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出生于毛泽东时代的农村、著有名作《高家村》的知名国史学者高默波对此有着一针见血的分析:“巴金在《随想录》中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可是我们的记忆恰好相反,它是我在农村的最好的记忆之一。巴金的经历和我们农村人的不一样,巴金的回忆不但写出来了,而且有很多人读,包括外国人;而农村人一般不写回忆录,不会写,写了也没有人看。于是巴金的回忆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还成了历史;而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没有记忆,也没有历史。”197610月以后,人民的声音一时被杀灭无闻,人民的记忆一时被肆意擦抹。何以至此?根子恐怕还在于“一举粉碎”,在于“走资派还在走”,在于“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就是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样板戏数十年如一日地被毁谤、被丑化和攻击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是在毛主席去世之后,中国广大工人、农民和普通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所在。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主席。谢谢大家!


(责编  水边)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益友 2013-12-24 12:36
那时不仅各个县都有1到几个戏剧团,各个公社甚至一些村都有剧团或剧组。另外还有公社文艺宣传队、电影放映队、机耕队等等, 可后来都消失了!
引用 水边 2013-12-24 10:37
看了史怀泽老师关于文艺的文章,感触很深,非常同意史怀泽老师的论述和分析。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新中国的文艺史绝对需要重写。我老家是一个小县城,自古没什么文化传承,可是,就是在毛主席时代,文学和文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县里出现了很多作家,创作了很多有趣的作品。县里的剧团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京剧团自己创作了很多作品,而且后来还能到中央演出。可以说,真是人民文艺的大发展。可是到了80年代,就开始衰退了,到了90年代以后,干脆都很快消失了,剧团的演员在改制之后只能到街上卖炊饼面包过活了,剧场里面迅速换上了色情表演(就连这个也不多),就在几十年前的文艺繁荣景象已经再寻不着踪迹了,龙种被消灭了,滋生的自然是跳蚤。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5:09 , Processed in 0.03980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