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红色中国网 返回首页

彭潭深的个人空间 http://www.redchinacn.net/?136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知青问题

已有 553 次阅读2013-2-10 04:27

        一些知青们搞了一台“知青组歌”,到世界各地演出,“岁月甘泉”云云。有人认为,那“知青”岁月,都是苦水,那里有甘泉可言!

    由于年龄关系,许多人没有当过红卫兵,也没有参加过大串联,但高中毕业到读大学之间也整整隔了四、五年之久。由于家庭的关系(比如纯农民),许多人高中毕业后没有学上,没有工做,成为“回乡青年”。这个称号也对,因为没有知识,称不上“知识”青年。当时身在穷乡僻壤,头顶高粱花粉,多么盼望能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看一看。说实在话,当时若能乘上火车奔赴军垦建设兵团当一名兵团战士,或许已是一种奢望。有人说,十几岁的孩子不让上学,是野蛮反智。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那个年代,谁不迷茫,谁无惆怅。回乡青年,无书可读,无路可走,无处可去;繁重的农活并不可怕,因为当时年轻;最渴望的是脱离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最痛苦的是没有希望。兵团战士怀一腔热血,奔赴大西南、大东北边陲之地,见不到父母、亲人,小小年纪便在莽莽荒原出生入死,怎能不迷茫、惆怅?细想起来,那个时代的青年谁不是处于失望和迷茫的折磨之中?回乡青年迷茫,兵团战士迷茫,难道留城进工厂就不迷茫?留城在父母身边无事可做就不迷茫?那时的迷茫是整个青年一代的通病,是整个国家、时代的通病!

   “知青运动”是社会大动荡的产物,“上山下乡”是文革收尾工程。当时各行各业都已瘫痪,工业停滞,教育虚无,积重难返。红卫兵造反狂热已过(政治上层也不再需要他们的狂热),他们都已成年,需要就业、就学,而这两样国家都无力提供。试想当时这两千多万年轻人若留在城里,无工作、不读书,对政权会构成多么大的威胁。那批人无法安置是老毛的一块心病,于是他老人家灵机一动,调虎离山,以葬送两千多万年轻人的青春年华为代价,解决他的社会问题!呜呼悲哉!但也有不少人不甘寂寥,在当时政治岩石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成长。知青运动有令人作呕、发指的假恶丑,但知青中也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真善美。有人说,以音乐或其他方式控诉知青运动中的种种罪恶,歌颂知青的万千美好,也还是不错的。此言不无道理。 

    知青的悲歌由知青谱写,知青的历史有后人评说。历史已经铸成,无法改变。知青评说知青,好的一面是有切身体会,言之有物,但也容易因感情用事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也会有人出于世情利害而寒暑笔端,漂白历史。知青运动的功过是非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9 07:25 , Processed in 0.016613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