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3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策路线相近的斯大林、托洛茨基为何视对方为死敌?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23:46: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斯大林、托洛茨基这俩很多政策都非常接近,但为什么两人打得火热?单纯的权力斗争?还是当时党内存在不同的政治集团(官僚集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10-13 23:48:11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二者的部分区别在于:
1.托洛茨基不相信一国可以建设和建成shzy(不是最后胜利)
2.只是空谈,没有真正处理好各类复杂问题,譬如农村工作,要处理好工农联盟
第二点拓展开来就是靠集中农业剩余达到工业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10-14 00:02:12 |只看该作者

权力斗争的主要成员有:
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布尔什维克党上层卷入了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列宁去世后,联共(布)(即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领导人有:托洛茨基(军事人民委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相当于政府副总理)、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总书记,执行联共(布)关于世界革命的政策)、斯大林(总书记,主管组织、人事)、布哈林(《真理报》总编辑,号称“党内最大的理论家”)。
在权力斗争过程中,斯大林先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结盟,反对托洛茨基,又与布哈林结成联盟,反对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最终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布哈林都送走:
当时,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斯大林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托洛茨基,免去了托洛茨基军事人民委员的职务。接下来,斯大林又与布哈林结成联盟,反对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失势后,被迫与托洛茨基结盟,组成“联合反对派”。1927年,“联合反对派”遭到失败,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均被开除出党。1929年,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
斯大林所采取的政策大概可以分为前期布哈林式,后期托洛茨基式:
在二十年代后期的权力斗争中,斯大林出于机会主义的需要,先是支持布哈林的政策主张,并借助布哈林的力量打倒了托洛茨基。在托洛茨基被打倒后,面对严酷的经济现实,斯大林认识到布哈林的经济政策实际上是错误的,因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实际上采用了托洛茨基所主张的经济政策。
这里产生几个问题,为什么斯大林能够通过这种机会主义的方式将反对派送走?此时苏联党内是否已经形成了特权官僚集团?如果存在这一集团,那么斯大林是否为该集团在政治上的主要代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10-14 02:26:29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观点是认为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理论不符合实际,因此被“强力纠偏”。但是这种解释确实存在过度简单化的倾向。

当时的苏联面对如下几个主要:
1)资本积累(物质基础)
2)维持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权合法性)
3)向无阶级社会过渡(未来目标)

上述三个主要任务两两矛盾。当时苏联能采取的政策和政策组合无非是如何完成上述三大任务的组合。

托洛茨基掌控的部分官僚提出的:不断革命+工人民主+剥夺式工业化要求:
1)红军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这需要大量的剩余,而且会同时剥夺维持农民生活水平和进行工业化的剩余。
2)给城市工人较高的生活待遇,但是这点好处会迅速被长劳动时间和高劳动强度抹去
3)压制农民的生活水平

其效果必然是在经济上耽误工业化,在政治上抛弃工农联盟,失去处少数激进知识分子意外所有主要接机和集团的支持。最终结果只能是在20年代中期以更大的规模重演1920年华沙城下的失败。苏维埃政权会迅速土崩瓦解

以斯大林为代表的部分官僚至少知道这些任务不可能同时完成,因此必须集中力量保卫政权本身的存续。因此,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缓和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进而实现裁军。同时可以打开国际市场,在苏联实现国家垄断贸易的条件下可以以不是那么吃亏的价格用农产品换取工业品,降低资本积累的劳动成本。对工农生活水平的压制也会减轻。这在当时是远比“托洛茨基方案”更加可行的路子。

至于为何发展成为死斗,显然不能用简单的“权力之争”来解释。托洛茨基的派系与红军军事官僚的利益高度绑定,一旦开始裁军,这些官僚的利益会受到极大损失,因此他们要么需要渲染外部的威胁,要么需要主动挑起摩擦。与斯大林关系密切的党政官僚集团则没有这种需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3-10-14 04:11:07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3-10-14 02:26
传统的观点是认为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理论不符合实际,因此被“强力纠偏”。但是这种解释确实存在过度简单化 ...

对比中国这边看,苏联那边没有一个足够长命而发动继续革命的列宁都可以存续更久,是不是可以说苏联的党政官僚集团对社会主义契约的坚守和忠诚远高于中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3-10-14 04:26:15 |只看该作者
还是公平 发表于 2023-10-14 04:11
对比中国这边看,苏联那边没有一个足够长命而发动继续革命的列宁都可以存续更久,是不是可以说苏联的党政 ...

这需要具体分析。

苏联继承了沙俄半外围资本主义的积累基础。而且在苏联建国最初的一段时间,赶上了帝国主义的“三十年战争”动荡期。这些有利条件是中国没有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23-10-14 06:27:27 |只看该作者
托洛茨基性格上的激进,他既和列宁屡屡冲突,又和党内高层矛盾不断,得罪了很多人,托洛茨基在镇压反对派方面,他应该会比斯大林更凶狠,毕竟,在列宁还活着、斯大林干着办公室主任活的时候,托洛茨基面对革命初期、白军叛军横行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大规模地处决任何他觉得不可靠的人了,包括白军与红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3-10-14 08:05:59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3-10-14 02:26
传统的观点是认为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理论不符合实际,因此被“强力纠偏”。但是这种解释确实存在过度简单化 ...

可托洛茨基的经济政策并没有什么错误吧,斯大林后期采取的不也是这个操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在于托洛茨基坚持不断革命,需要红军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这点直接威胁了苏联当时的国际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3-10-14 08:06: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10-14 08:09 编辑

除了国内经济政策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采取何种方针

1920年红军进军华沙失败后,欧洲革命的希望基本破灭;1925年汉堡工人起义失败后,彻底破灭。

这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继续世界革命还是事实上承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加入多国体系的问题。类似于毛主席在1968年以后面临的难题。

1922年拉巴洛条约德、苏和解,是第一步。这时苏联“团结”的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到1933年,苏联与各主要西方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常任理事国,标志着苏联在形式上正式成为近代国际法下多国体系的一部分。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在形式上彻底放弃世界革命目标。

对比中国: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事实上放弃世界革命目标。1979年,中美建交,此后中共在各种官方表述中不再提“美帝国主义”,中共停止支援东南亚各国共产党游击队,可以算在形式上彻底放弃世界革命目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23-10-14 09:46:03 |只看该作者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10-14 08:06
除了国内经济政策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采取何种方针

1920年红军进军华沙失败后,欧洲革命 ...

一个假设,如果中国在70年代选择对苏和解,军队执政,内战的胜利倾向于苏联一方。那么对于世界革命来说,局势是会比我们今天好还是更差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05:40 , Processed in 0.038178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