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9|回复: 4

了解一下第二国际庸俗的唯物主义吧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3-1-4 13:36:5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惟为 于 2023-1-4 13:55 编辑

原文摘录自吴晓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第二国际的唯物主义就是18世纪法国机械唯物论,同时,本站的井冈山卫士、远航一号网友所理解的唯物主义,也是如此(当然还有其他人,不一一列出了)。这种唯物主义的后果就是导向经济决定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处安放的,一切都是客观规律。(并不是说真的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东西,而是说这种决定论把它简单化、庸俗化了)


自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中,基本上是由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占据主导地位。虽说不同的意见始终是存在着的,但其阐释的基本路径与方向却仍然是具有特征的,而且在总体上是能够加以确定的。大体而言,主要是由梅林和普列汉诺夫在总体框架上制定了一种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方向,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基本上是依循此一方向来构成其多少有差别的理论或学说的哲学根据的。这一阐释定向影响颇为深远,后来被称为"梅林一普列汉诺夫正统"。

以梅林和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依照"经济决定论"或"经济唯物主义"的主旨来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在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方面,无原则地同庸俗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相妥协。结果,马克思的哲学本体论基础被忽视了,甚至被混淆了。这种忽视严重到什么程度,从梅林——德国党内最有哲学修养也是最多讨论一般哲学问题的理论家——的下述说法中可以看到∶马赫(E.March)完全不想做哲学家,他只愿意局限在自己所内行的科学范围内。"在这方面,马赫完全与马克思相一致,完全撇开哲学,而只在历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实践工作中考察人类的精神进步。"他又说,"我们对于辩证法是完全尊重的,但我们觉得,没有辩证法的实际认识,还是比没有实际认识的辩证法更可贵"。

不难想象,正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本体论基础——的误解和忽视,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不时地回到庸俗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那里,尽管也时而无关痛痒地表达一些批评性的意见。他们把思想、意识、观念和意识形态简单地并且直接地还原为经济事实,却又在遇到矛盾时不得不连连退却。正是这些矛盾和动摇,便得他们不是从哲学本体论的原则上去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而是在他们所了解的一般唯物主义的抽象形式上,附加各种各样的"保留"、"退却"和"补充说明";或者,只是在"唯物主义"这个词的前面,无内容地附加各种定语,如"辩证的"、"能动的"等。

这种"附加"在本体论方面的薄弱,在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直接。按照梅林的意见,机械唯物主义在今天仍然是合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只不过否定了它在历史范围中的权利,而根本没有否定它在自然科学范围中的权利。因此,"机械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范围里是科学研究的原则,一如历中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范围里一样"。在另一处梅林又补充说,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隔离开来或对立起来的企图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它们应当并存,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对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补充",而这种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代表就是费尔巴哈。

根据这种看法,马克思是历史领域中的真理,而费尔巴哈则是自然领域中的真理。我们在这里不可能详细讨论这一点,而只需指出:梅林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局限于历史领域,恰恰只能为机械唯物主义在本体论方面"留出地盘"。这样一来,似乎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本体论基础作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立足点,似乎恩格斯对机械唯物主义的全部批判、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论纲仅仅是牵扯"专业范围"或"学科领域"的问题了。

这样一来,梅林便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本质性导回到费尔巴哈,亦即导回到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现代代表那里。在这样一种阐释定向中,梅林虽然可以在表面上调停矛盾,但却实际上不得不陷于无法解除的混乱之中。如果说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毕竟是同一种唯物主义并因而问题仅在于"专门领域"的话,那么,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性当然从属于费尔巴哈,换句话说,问题仅在于从费尔巴哈的立场出发并把它"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但是这种"推广"的想法实则荒谬之至:在什么时候哲学有过它的这种自我限制以便使上述"推广"成为可能或必要?有哪位哲学家会声称他的哲学立场仅适用于某一领域而不适用于另一领域?当某位唯物主义者用胆结石或某种大脑的分泌物来解释历史事变时,他何曾移易过他的哲学立场,他何曾没有把他的生理学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他何曾认可过他的立场仅是作为自然界的原则而不同时作为历史领域的原则?

事实上,梅林的这种阐释方式说到底乃是还原论的和退行性的步骤,它不会终止于费尔巴哈。当它作为一般的唯物主义——实则乃为"机械唯物主义"或"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而被强调时,我们便被带到了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那里,甚至一直可以被追溯到德谟克利特。所以梅林称德谈克利特的学说乃是种"严整完备的唯物主义",并且说在其主要论点中包含着现代唯物主义的"几乎全部伟大原理的萌芽"。 但是在这样一个还原论的和退行性的步骤中,马克思本人的哲学立场真正说来就不再具有本质重要性了。

然而,当梅林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础本质地归结为费尔巴哈哲学时,他不能不时而想到马克思哲学的"主观的、能动的方面";而当他把这主观的、能动的方面作为附加的东西补充进来时,他又不能不一再地援引自我意识哲学——特别是费希特哲学。对于梅林来说,这一切似乎都是不由自主的:当他以激赏的口吻谈论费尔巴哈、谈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时,他也以同样激赏的口吻谈论"无产阶级的子弟费希特":"康德的哲学归根结底可以这样来说明;他始终未能从市偿的臭皮囊中脱出来;仿此,无产阶级的子弟费希特的哲学归根结底也可以这样来说明:他从头到脚是一个革命者。"

诚然,梅林并没有明确要求用费希特主义来补充马克思的基础,但问题的实质恰好在于:当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基础被退行地理解为从属于费尔巴哈性质的时候。一种主观方面的能动性的"补充"乃是必然的;当这种补充不是本质重要地和内在巩固地从马克思的基础本身中生发出来时,它表面上的中立性就将实质地归于主观主义的立脚点,这同样是必然的。梅林未曾意识到这一点,但当他如此这般地来设定和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时,那种理论逻辑上的强制就必定会在他那里起作用;马克思的哲学包含有能动的东西,但其本质却并不在这"基础"之中,于是它乃在这基础之外;至于它是出自笛卡尔的自我意识哲学,还是出自费希特的主观自我,说到底乃是无关紧要的。

就总体而言,普列汉诺夫与梅林一样,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本质性导回到费尔巴哈,并且同样依循一条抽象的和退行的路线。在普列汉诺夫那里,马克思的"基础"被直接归约为费尔巴哈的基础,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被直接理解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虽然种种的差别依旧可以在叙述中保持着。但从本质上说来,从本体论的根基上说来,普列汉诺夫规定了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同一性。

普列汉诺夫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把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同费尔巴哈直接联系起来∶(1)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脚点——"思维对存在的真实关系如下∶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客体";(2)费尔巴哈"完成了"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换句话说,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终止了思辨唯心主义;(3)费尔巴哈哲学的本质与核心,乃被"永远吸收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里去",并且被"当作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通过上述的步骤,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直接还原为费尔巴哈的"基础";"不过我们还应承认,马克思的认识论是直接从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发生出来的,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马克思的认识论实际就是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只不过因为马克思做了天才的修正而更加深刻化罢了。" 不难看出,这里所说的"天才的修正"不是本质重要的。本质重要的东西是,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本质性被导回到费尔巴哈;而这一"导回",与其说是思想史或哲学史意义上的,毋宁更准确地说牵涉到哲学本身,牵涉到对哲学本身之基本性质的估量和判断。

与梅林一样,普列汉诺夫同样依循一种退行性的路线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但普列汉诺夫把退行的路线主要设置在马克思——费尔巴哈——斯宾诺莎的方向上,并且援引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来对这一路线做出理论上的论证,从而使得这种退行的理解成为具有理论根据的和较为巩固的观念。因此,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核心的理解方案是:(1)马克思的哲学基础,实际上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都属于"斯宾诺莎的类"或斯宾诺莎主义。"既然费尔巴哈的观点是斯宾诺莎主义者的观点,那末很明显的,和它相同的恩格斯的哲学观点不可能是另一种观点。……而现在,我怀着充分的信心断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发展中的唯物主义时期从来没有抛弃过斯宾诺莎的观点。"

对于普列汉诺夫来说,他的退行性还原的核心之所以是斯宾诺莎哲学,乃是因为这一哲学的基本性质,因为第二国际理论家一般说来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阐释定向完全依循这一哲学的基本性质。那么,斯宾诺莎哲学的性质在这里又当如何理解呢?可以用如下三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它的立脚点乃是"实体";此一实体在近代唯物主义的主题上即是作为实体的自然界,或自然界的实体化,亦即"物质";而它在哲学上的基本性质无非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马克思语)。更加重要的是,当马克思如此这般地规定斯宾诺莎实体的基本性质时,他还把这一"实体"同时理解为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因素。"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即绝对精神。第一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第二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自然的精神。第三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以上两个因素的统一,即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斯宾诺莎的"实体"无非意味着∶(1)它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因素,一个片断;(2)它是脱离人的自然;(3)它还是这种"自然"的形而上学改装,换句话说,是关于这种"自然"的形而上学。因此,很显然,把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的本质性导回到费尔巴哈。并且又通过斯宾诺莎的实体来退行地规定这种唯物主义的本质,恰恰证明了这种理解本身整个地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建制。18 世纪的唯物主义在一个主题上完成了斯宾诺莎的实体,而这一"实体"确实是全部近代唯物主义的根苗、核心、后盾与归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终于没有真正超出 18世纪,在这一范围内,普列汉诺夫的论证可以说是触到实质的和有效的。然而,当这一理解通过费尔巴哈而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拖回到这一范围——其枢轴是斯宾诺莎的实体——内去的时候,这一唯物主义的实质就不能不完全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基础就不能不是(1)立足于脱离人的自然界;(2)立足于这种自然界的概念规定或形而上学规定;(3)立足于黑格尔哲学的—个因素或一个片断。这是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只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础被归结为、被还原为斯宾诺莎的"实体",只要这一唯物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该"实体"来立足、来论证、来理解的,事情都只能如此,事情都不能不如此。

于是,和梅林一样,普列汉诺夫不满足于"基础"的唯物主义,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基础说到底同费尔巴哈、同斯宾诺莎、同爱尔维修或拉美特利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这一"基础"之外对马克思哲学进行附加或补充乃是必要的。但是,和梅林对辩证法的颇为冷淡的态度不同。普列汉诺夫赋予辩证法(当然,只是在它作为"基础"之补充那样一种意义上)以极为重要的地位。例如,当普列汉诺夫批评人们遗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点,当他试图对这样的哲学观点加以概述时,他总是特别地指证这样两点∶第一,来自于费尔巴哈和其他唯物主义者的立场,这样的立场构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观的哲学基础";第二,来自于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因而要真正领会马克思的方法,就需具备关于黑格尔哲学的知识。这样的两条,在抽象的并且同时是退行的意义上,可以是"不错"的,但这两者因此而被固定在彼此外在的关系上,却同样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之所以说普列汉诺夫对辩证法的解说乃是就马克思哲学基础的一种外在的附加或形式的补充,正是因为辩证法在这里被当作纯粹的方法而加以中立化、中性化和形式化,因为这种中立化、中性化和形式化的结果对于"基础"本身来说不能不是纯粹外在的和纯粹偶然的东西。这样一种必然性在普列汉诺夫之解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普列汉诺夫看来,马克思既在对黑格尔的"观念"的观点上、又在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跟费尔巴哈完全一致",那么这无非是说,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站在完全相同的本体论基础之上。但是,既然"哲学的出发点"(亦即"基础")乃是本质、核心或枢轴,并且既然"哲学的方法"作为纯粹的方法对于"基础"说来乃是中性的、中立的和形式的,那么,费尔巴哈之未能掌握辩证方法——虽则应予批评——就是纯属偶然的,正像马克思之把握此种方法——虽则值得赞许——也是纯属偶然的一样。

这意味着∶就本体论基础而言"与费尔巴哈完全一致的"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双脚立起来",但费尔巴哈竟没能做到这一点;而费尔巴哈之所以没能做到这一点,则只能被归咎于纯粹偶然的原因——偶然的疏忽或者遗忘。同理,对于马克思来说,事情看来也是如此的简单∶费尔巴哈已经现成地提供给他一个唯物主义基础。他也从唯物主义观点批评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从中得出了中性的、可以直接挪用到任何"基础"之上的辩证法的要素,于是他便轻而易举地——我们的意思是说,在本体论的根基上毫不费力地、无须任何周折地——嫁接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一嫁接是如此的轻易,以至于人们或许会猜想∶要做成这项事业,大抵只需要一点点运气再加上一点点聪明(偶然的"灵机一动")就足够了。

在这里表现出来的,乃是本体论基础上的薄弱,更加确切些说,这一基础的性质是前康德的。至于先验哲学乃至整个德国思辨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的理解来说的必要性,我们后面还要提到;而这里的要害是:由于"基础"本身的前康德的性质,所以辩证法的附加不仅是纯粹外在的和偶然的,而且真正说来乃是虚假的和完全没有根基的。因此。在普列汉诺夫那里。辩证法说到底——在本体论的根基上——乃是一句空话,因为尽管他可以不断地谈论并且不断地重复说到"辩证法",但这个辩证法却完全是疏阔散宕的抽象形式,它根本上是未经消化的。独具慧眼的列宁在 1915年《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中就感觉到了这种情况,他提出要"研究一下"这样一个问题∶普列汉诺夫关于哲学(辩证法)大约写了1000页,但其中关于大逻辑、关于它、它的思想,"即作为哲学科学的辩证法本身,却没有说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3-1-4 13:39:50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列宁看来,未能真正经历并消化德国唯心主义,乃是一个本质重要的缺陷,因为这个缺陷将使对马克思的理解成为不可能。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他写道:"要义二则∶1.普列汉诺夫对康德主义(以及一般不可知论)进行批判,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多于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因为他只是肤浅地驳斥它们的议论,而不是纠正(象黑格尔纠正康德那样)这些议论,不是加深、概括、扩大它们,指出一切概念和任何概念的联系和过渡。2.马克思主义者们(在 20世纪初)对康德主义者和休谟主义者进行批判,按照费尔巴哈的方式(和按照毕希纳的方式)多于按照黑格尔的方式。"

这里牵涉到的问题核心是:普列汉诺夫(以及 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哲学上的基本立脚点究竟何在?虽说列宁对问题的提法看起来是较为局限的,但问题本身却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作为"基础"的唯物主义,究竟是庸俗唯物主义,还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第二,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基础而言。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究意能不能作为无关乎根本的东西而被匆匆越过?普列汉诺夫们之所以多半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多半根据费尔巴哈和毕希纳的观点。是因为他们对"基础"的退行性理解。是因为他们把马克思的基础本身就置放在 18世纪,乃至 17世纪的唯物主义之中;而他们之所以由此种已然庸俗化的唯物主义出发来批判康德主义(以及休谟主义),并不是因为这样的唯物主义可以作为批判的利器,而是因为德国唯心主义的真正内容与意义全然在他们的视野之外 —— 至少,全然在他们的本体论视野之外。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很少能够"根据黑格尔的观点";又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很少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这里的"很少",不仅可以就数量言,而且可以进一步就性质言;"黑格尔的观点",以及(确切些说,从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很少出现,而且即便出现,它们也不是作为内在巩固的、出自"基础"本身的观点,而仅是作为"碎片"或"片断"、作为辞令、作为外表仿佛的附加。这种情况,在普列汉诺夫那里,只要一触及某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便立刻清楚明白地表现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3-1-5 12:47: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欢迎各种原创讨论,但不欢迎连篇累牍的复读抄书

你如果只会抄书,建议前往欢迎抄书的论坛,以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利己不损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发表于 2023-1-5 13:12:28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关于“分工”的讨论及论战使我感到,第二国际的“英雄好汉”们肉身已灭,但精神传人却是源源不断。相比之下红中的网友们还是更少教条、更少宗派的,不能简单下个“机械唯物论”的定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3-1-5 13:20:16 |显示全部楼层
弱冠系虏请长缨 发表于 2023-1-5 13:12
前段时间关于“分工”的讨论及论战使我感到,第二国际的“英雄好汉”们肉身已灭,但精神传人却是源源不断。 ...

不摆脱日丹诺夫体系,那就是一样的。是不是机械唯物论,你自己去看看,日丹诺夫教材里虽然也喷机械唯物论,但他本身同样也是机械唯物论。他对辩证唯物论的解释,就是在机械唯物论的前面加上“辩证的”、“能动的”这样不痛不痒的定语。他的内核就是机械唯物论。
机械唯物论就是前康德的思想体系,不学德国古典哲学就妄想自己已经掌握马克思的人,多半都是机械唯物论。他那个“物质”就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物质”。
“机械唯物论”不是骂你不灵活,而是给你的唯物主义定位,要摆脱这种定位,就自己去学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1:10 , Processed in 0.019677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