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85|回复: 30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讨论(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0 06:17:2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2-5-20 06:19 编辑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讨论(三)

远航一号


在上一次讨论中,我们探讨了什么是“物质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以及为什么说在“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在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一方面受到物质生产力绝对发展水平的制约或“决定”,另一方面必须在技术上与当时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合”(就是说要能保证当时物质生产力的扩大再生产或至少是简单再生产)。在这两个方面的意义上,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都是“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开宗明义介绍了“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后,马克思接下来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请读者注意,马克思在这一段话中没有直接用“经济基础”的提法,而是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 ... 现实基础。”关于“经济基础”的提法出现在关于社会革命那一段话以后:“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过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曾经有过争论,那就是经济基础到底是仅包括生产关系,还是既包括生产关系又包括生产力。这里,我们按照马克思在上面那段话中所表达的意思,“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将经济基础理解为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关于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表述是,“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在“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之上。


这里,“政治的上层建筑”指的就是用强制和暴力的手段来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法律的上层建筑”则是用文字的形式将用强制和暴力的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若干规则记录下来。或者说,“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就是恩格斯和列宁后来所说的作为“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的国家。


我们知道,在原始无阶级社会中以及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是没有国家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原始的和未来的无阶级社会中,有没有“上层建筑”?我们暂时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集中讨论阶级社会条件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说,上层建筑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但是要竖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当然也是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否则,如果上层建筑影响到经济基础的正常运行,甚至把经济基础破坏了,自然也就无法“竖立其上”了。


在阶级社会中,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呢?凡是阶级社会,一定是占全社会极少数的剥削阶级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占有社会的剩余产品,而占全社会绝大多数的被剥削劳动群众终年从事生产劳动却不占有剩余产品。所以,剥削阶级经常要面临被剥削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这些斗争,可能是个体的反抗(怠工、逃亡、盗窃、抢劫、绿林好汉等),也可能是大规模的、集体的反抗(农民起义、工人罢工、革命政党领导的政治斗争等)。为了镇压劳动群众的反抗,剥削阶级就不得不建立专门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国家机器”,来维护现有的生产关系(或者作为其“法律用语”的财产关系)。


但是,用国家机器来镇压劳动群众的反抗,对剥削阶级来说,是一种成本比较高昂的手段。为了维持国家机器,剥削阶级需要将剩余产品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拿出来用于豢养脱离生产的庞大军队和其他武装人员,还要为他们提供武器装备;如果遇到劳动群众大规模的反抗,镇压开支还要大大增加。维持国家机器的开支,会大大减少剥削阶级可以用于自身奢侈消费的资源,或者挤占其它的必要的公共管理开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还会减少可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为了将用于国家机器的开支减少到可以承受的、“可持续”的水平,剥削阶级还必须依靠一整套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或者马克思在上面所说的“社会意识形式”)来说服、麻痹劳动群众,以说明现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配套的整个社会制度是合理的、无法改变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意识形态往往采取宗教的形式(如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儒教等),以说明现存社会制度是神或者上帝创造的,或者是“合乎天命”的,因而是无法改变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校教育和新闻媒体共同构成了一套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辩护的体系,这些辩护体系从人们在幼年刚刚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努力向人们灌输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准则都是“天经地义”的、“合乎人性”的,并且努力让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都相信现存社会制度是地球上一切可能的社会制度中最好的或者“最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统治阶级的思想也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虽然不能够完全停止被剥削劳动群众的反抗,但至少能够在绝大多数时间使得绝大多数人默默地接受现行的社会制度,从而减少劳动群众反抗的频率和强度。


前面说,上层建筑是竖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在其它地方说过的“国家机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现代资本主义的国家除了承担镇压劳动群众反抗、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职能外,还实行宏观经济管理并广泛地调节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还直接经营国有制企业。


即使是在古代,在中国以及其它一些亚洲国家,国家除了镇压劳动群众反抗外,往往还承担兴建和维护大型水利工程、保管公共仓库等公共管理职能。那么,古代的和现代的国家所从事的这些经济管理或公共管理的职能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还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呢?


这些现象说明,对于“国家”这一机构,需要进一步分析。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分工范围的扩大,客观上产生了对专门从事公共管理的机关的需要。国家,作为在形式上负责全社会公共事务的官僚机构,既是剥削阶级镇压劳动群众反抗的暴力机关,但又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部分经济管理或公共管理的职能。严格意义上的“上层建筑”应该特指国家作为暴力的镇压机器的职能,而国家作为经济管理或公共管理的职能应该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在上一次讨论结尾的部分,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性急的革命者恐怕又想,为什么不能先创造出‘先进’的意识形态,然后改造上层建筑,改造生产关系,最后再让‘落后’的生产力赶上、适应‘先进’的社会形态?”


与此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历史上,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劳动群众,都曾经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有的还打倒了皇帝、国王,“闯王”进京坐了天下,使得“大地像陶轮一样翻转过来”(古埃及历史记载),或者“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黄巢起义军打进长安城后有人写下的诗句,“笏”即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时用来记事的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齑”即腌菜、咸菜)。但是,这些古代劳动群众反抗斗争中产生的政权,后来不是失败了,就是很快蜕化变质为新的剥削阶级政权。


类似的,在现代,虽然曾经发生了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也纷纷被官僚特权集团窃取了胜利果实,并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不归路。


关于现代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其它地方再总结。这里先来讨论古代的问题。如果我们同意,资本主义以前的古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生产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当时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那么就必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当时的生产关系正常运转,当时的物质生产力才能正常发展。


占全社会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剥削和压迫占全社会人口绝大部分的被剥削劳动群众,是当时的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以及必然结果。但是,这些关系只有有了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才能正常运转。否则,如果,劳动群众的反抗得不到镇压,或者因为原有的意识形态无法再欺骗和麻痹人民群众导致镇压的成本过于高昂,都会导致原有的生产关系无法正常运行。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原有的生产关系无法正常运行,就意味着物质生产力不仅无法发展,还可能严重倒退。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曾经经历几百年的中世纪“黑暗年代”。中国历史上每次王朝更迭时,也都伴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减少。


这些历史事实说明,在古代的物质生产力条件下,劳动群众的反抗即使暂时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甚至建立了新的奴隶或农民政权,或者无法长久地存在,或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往往要改头换面为新的剥削阶级政权才能维持下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旦不再满足于当绿林好汉,而是开始志在天下,往往要招募一些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充当“军师”,与地主阶级的一部分结成统一战线,直至蜕化变质为地主阶级某一集团服务的军阀武装。


那么,这些历史上被剥削劳动群众无法打破的魔咒是否也折磨着现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运动呢?现代资本主义到底有没有创造出能够解决人与人的对抗、阶级与阶级的对抗的物质条件呢?这是我们要思考、探索并且进一步讨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0 08:02:25 |显示全部楼层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有一个关于阶级社会中国家职能的大讨论(又称普兰查斯-米利班德辩论)。

米利班德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米利班德一方从后期恩格斯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出发,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纯粹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种被后世称为“工具主义”的国家理论有时会走向极端,即认为阶级统治纯粹就是阶级镇压,社会管理和其他职能并不重要。这种认识在今天中国左翼中自称“列宁主义者”的人中颇为流行。

普兰查斯是希腊马克思主义学者。普兰查斯一方认为,就算是资产阶级国家,也势必要在形式上设立立法机关在装作代表整个社会(包括劳动人民)的利益。就行政和司法过程而言,资产阶级的程序正义也事实上维护着劳动人民的短期利益。因此,国家既是阶级镇压的形态,也是阶级妥协的平台。阶级结构、阶级利益、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共同处在一个犬牙交错的结构中,谁也征服不了谁。这种被后世称为“结构主义”的国家理论有时也会走向极端,即认为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可以夺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霸权”,从而撬动整个国家“结构”,实现社会改造的目的。这种认识在中国的左翼文化学者、留洋的左翼学生中较为普遍。

坦率地讲,上述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工具主义无法解释阶级社会中,国家存续依靠什么的问题。如果国家仅仅是镇压的工具,不提供任何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那么它就时时刻刻受到民众反抗的巨大威胁。纯粹镇压性的政治上层建筑会时刻产生巨大的开销,抽干统治阶级所能攫取的剩余。纯粹蛊惑性质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在面对毫无未来可以指望的民众时也会迅速失去“魔力”,引发各种形式的“躺平”。这样,一方面统治阶级获取的资源少了,另一方面统治阶级要维持镇压的花费巨大。国家就成了一种得不偿失的制度建设。因此,工具主义无法解释国家本身的延续。

结构主义无法解释国家和阶级社会会如何灭亡的问题。劳动人民的“有机知识分子”,尤其是其中的“职业革命家”本质上也是社会剩余养活的脱产人口。由于统治阶级掌握的剩余远多于人民群众掌握的剩余,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永远无法克服绝对实力的劣势。在意识形态“阵地战”中一定会被资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打败。就算侥幸获得局部优势,他们在面对资产阶级剥人民夺民主权力时也毫无作为。只能在资产阶级专制统治下做一些自我安慰的维护“革命文化空间”的工作。

一个讲镇压,却无法解释用来镇压的资源(剩余)从何而来。一个讲妥协,但是再怎么妥协也无法为劳动人民提供足够多的资源(剩余)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0 08:03:14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古代的和现代的国家所从事的这些经济管理或公共管理的职能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还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呢?

我的理解是: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它并不是指被规范的对象本身。譬如说,法院法、警察法是上层建筑,水利法、农田法也是上层建筑,但不能说法院和警察是上层建筑,也不能说水利局是上层建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0 08:11:07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2-5-20 08:02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有一个关于阶级社会中国家职能的大讨论(又称普兰查斯-米利班德辩论)。

米利班 ...

非常有价值的补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0 08:13: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2-5-20 08:16 编辑
只喝咖啡不喝茶 发表于 2022-5-20 08:03
我的理解是: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是 ...

这也是有争议的

不过从上面引用的原文中,很显然马克思是把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分开来列出的
另外,上层建筑也不会仅仅是行为规范。否则,国家或国家机器算什么?既不是经济基础,又不是意识形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22-5-20 09:07:01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2-5-20 08:02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有一个关于阶级社会中国家职能的大讨论(又称普兰查斯-米利班德辩论)。

米利班 ...

在网上读到过第三种理解资产阶级与国家机器之间关系的模型:“弃权”模式。“弃权”模式将资产​​阶级视为主动远离直接行使政治权力,但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做符合他们的经济利益。简单翻译一下其大意:

“弃权”包括两种略有不同的情况。
1)资产阶级放弃他们最初控制的政治权力(如法国);2)资产阶级首先不参与夺取政权(如英国)
关于资产阶级为什么可能为了促进⾃⼰的经济利益⽽置身于政治之外,有⼏种可能的解释。举三个例⼦: 1)资产阶级可能认识到,如果他们直接⾏使政治权⼒以及经济权⼒,他们⾃⼰特有的“短视性” (shorttermism)对他们⾃⼰的利益是致命的; 2)资产阶级可能发现,政治统治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因此退出统治,但是发现即使如此他们的经济利益都在不断增加; 3)或者资产阶级可能认识到,“弃权”削弱了他们的阶级对⼿(也就是⽆产阶级),迫使⽆产阶级在两条战 线上(要同时反对资本和政府)进⾏⽃争,从⽽使其赢得这些⽃争的能⼒降低。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marx/#StatPoli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0 10:58:28 |显示全部楼层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2-5-20 08:13
这也是有争议的

不过从上面引用的原文中,很显然马克思是把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分开来列出的

          现在看来,这当然是有争议的,而且已经是解决不了的混乱和争议了。

         下面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二章对上层建筑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本不会导致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混乱: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上层建筑的定义被不知何方大神修改了,改成了“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似乎已经成为当今通行的定论。这样一来,一切荒诞也就产生了,所有政权机构都成了上层建筑,连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这种民众自治组织似乎也不能被排除在外吧?党派团体(包括邓朴方的残联)也都属于上层建筑吧?更不用谈前面所提到的各级政府的水利局了。还好,没在社会意识形态后面也加上“及其设施”几个字,否则,各种民间艺术团体及宗教组织也都成了“上层建筑”了。你在文中提出的疑问很好,这种疑问应该由上层建筑新定义的发明者来回答,而且可以断定他回答不出来。

      哲学是一种抽象的科学,所使用的概念术语都是高度抽象化的,经济基础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不是用加法加起来的而是抽象出来的。上层建筑也是一样,它体现在政权、法制、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结构中,但绝不是这些体现物本身。

      没有办法,这种混乱已经成为现实,只好继续混乱下去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2-5-20 11:01:18 |显示全部楼层
但资产阶级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断裂的。在宏观那里,还保留着一点先驱者们的气息。至少里面并没有把价格作为论述的重点,而只是很模糊的探讨,到底是征税好还是减税好,这取决于让国家亲自出马组织生产还是让私人老板自行组织生产更加有利。原因很简单,国家是阶级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国家要装出一副仲裁者的样子,宏观经济学是反应这个仲裁者态度的学说,而不是小老板的利益。按照僵化极左的教条,民主是阶级调和的机构,国家是阶级镇压的工具。因此国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长期利益。
或许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有自我复苏的能力,但在这之前,大批老板关门大批穷逼失业,政权能否熬过来都是问题。这么简单的道理,自由主义者会不懂?那么为了应付这个至暗时刻,是不是要给暴力机关经费和资源呢?自由主义者回避枪杆子的问题。这是装逼么?
我认为对于镇压工具这个词的争议来源于把镇压看着一般的压迫和把镇压看做威胁和毁坏的片面性理解,第一,论压迫的话,其实阶级压迫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生产场所如公司或者职场,如果只说压迫的话,貌似HR、工头和经理是更好的压迫工具,国家的特性在于它是“合法”垄断的最后裁决的往往为了长期维持阶级社会而不是直接获取利润的压迫工具(这玩意说好听点也叫人民主权的体现……)第二,维持镇压恰恰是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的(注意是稳定而不是比量的多少),因为公务员、军警宪特真的是需要一定的训练和经验的,特别是封建时期经常出现以少胜多的现象,八旗为什么能入关肯定不是因为八旗比明朝富裕,而是因为游牧、渔猎民族因为要与较为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因此时常要进行一些准军事活动(打猎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射人,切肉剥皮的东西也可以用来砍人),农民由于服从性强如果组织起来其实是不弱的,但万历期间边境军户拿不到钱因此得放弃训练谋生,而崇祯频繁换将不会用人,所以八旗往往能打败明军。所以暴力机器是一个具有杠杆效应的东西:用少量的组织良好的“劳动”能够毁掉大量的劳动成果和劳动力,这是少数人能统治多数人的重要“经济基础”,当然如果这个工具是适当地威胁毁灭而不是进行毁灭,也能起到消防止混乱造成的经济损耗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由于这个工具本身有一定的组织性,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直接组织生产,说不定还有不少的竞争优势(说难听点则是不误正业,与民争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0 11:05:32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能先创造出‘先进’的意识形态,然后改造上层建筑,改造生产关系,最后再让‘落后’的生产力赶上、适应‘先进’的社会形态?


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能还是不能?毛泽东用社会主义(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拉动生产力,算成功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2-5-20 11:14:07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人1 发表于 2022-5-20 11:05
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能还是不能?毛泽东用社会主义(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拉动生产力,算成功吗? ...

当然可以啊,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思想本来就早于工业革命,真正良好的态度是从不成熟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直等待成熟的时机(当然这不是鼓励盲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9:39 , Processed in 0.066352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