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主是最消耗资源的政治形态。(参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0:40: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民主是最消耗资源的政治形态。



也就是说 ,在同样内部资源情况下 ,民主是最难以维持的。 民主需要很大一部分人被排除在外充当单纯的 最剥削者和 供养者, 然后让 有智力, 有能力, 尤其是有妥协精神和能长时间忍受“按游戏规则来”的那一少部分人实行民主。 这部分人必须衣食无忧而且有大量时间用于精神生活而不是整天为生计奔波。 这意味着民主天生是个贵族游戏。



很多人仅仅注意到古希腊部分城邦的民主,但忽略这些城邦的体制的支撑是大量奴隶的存在。 正因为有这些奴隶, 城邦的公民才并不为生存而挣扎,从而有大量时间从事政治,而且都有相互妥协的忍耐力(暂时牺牲部分资源并不会危及自己的生存)。 而一旦资源不足时,城邦很快会转化为僭主和寡头。 反过来,在古代中国,大部分人都挣扎在生存线上。没有像奴隶那样的以最低生存状态存在的纯粹劳动者,结果是所有劳动者都处于低水平。 希腊城邦的富有阶层相对奴隶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的贵族相对于广大平民的比例,所以希腊城邦的奴隶统治可以长期存在,而中国的农民起义经常毁掉整个社会 。 在中国,最终皇帝发觉贵族毫无助于自己, 还不如自己直接统治农民, 所以贵族阶层被早早消灭,剩下的是并无先天优越性更无历史继承性的职业官僚。



同样的,英国的国会制度作为现代国会的起源, 在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仅仅限于贵族。英国的几次革命都是上层发动,而且有多次不流血的范例, 英国政治的妥协和不将对方追迫到走投无路的精神显然不是为生活所困的平民阶层能拥有的。



很多人注意到西方历史上很少见到农民造反,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西方的贵族体质得以长期保持,所以发展出高雅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明清以后基本就是农民文化。 更关键的,西方贵族体系长期维持使得一个稳定的“妥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形态系统得以稳定,而在中国,发展出的是“等我当了皇帝虐死你们”。



一个资源不够的地方如果强行实行民主,很快会转化为民粹或僭主政治。 很简单,当大家都资源不足时,对有限社会财富的争夺会非常激烈,那么对于“遵守游戏规则”和“妥协”这两个民主最重要的因素就会视而不见了。



简言之,民主是很奢侈的,想维持一个有质量的民主,必须有一个很大而且很听话的被压迫阶层来提供资源,使精英分子来实行民主。 要么对外剥削,要么对内剥削。



关键是西方为何长期可以使被剥削的下层劳动者处于“听话”状态,而没有中国的这种“天子人人能做状态”? 这是因为西方长期的愚民政治。 在古代,担负这个责任的是基督教。在现代,担负这个责任的是各种娱乐活动,跟类似罗马帝国对付罗马城贫民的手段。



为什么孔教明明也号召君为臣纲却没有发挥同样的效果? 因为孔教在愚民上有先天缺陷。孔教做为立足于周代的意识体系,必须支持周征服商的行为,所以在一开始就发展出“天命说”,而天命是可以被拿走的。 换句话说, 孔教一开始就为造反留了后路。 更关键的,孔教是个世俗的体系, 立足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政治。 而基督教是个超自然体系,主要追求的是“赎罪”“上天堂”这些精神方面的东西。 更进一步,印度教是最有利于愚民的意识体系,因为印度教甚至不关注现世,大家都在追求的是逃出轮回。那么现世遭多少罪都无关紧要,甚至对下一世轮回到更好的地方有利, 深信这个理论的印度贫民造反的动力就极低。


对于资源困乏并热衷于争夺有限资源的人来说, 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并因此牺牲部分利益的民主远远没有 “我有希望当皇帝并独占所有资源” 有吸引力。 在这种状态下一个领袖发出满足民粹要求的号召, 很容易靠忽悠上台并转化为僭主。 事实上, 当今世界大部分“民主国家”都是些僭主体制。


对于民主制度最恰当的评价就是, 能力低下的弱者应该乖乖承受剥削并让能力远为优越的精英阶层代替自己做出决定。尽管听起来残忍,但若违反这个规律,带来的必然是灾难。 贫穷和弱小事实上就是罪恶,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发展出的形态的准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6 08:50:42 |只看该作者
我不完全同意他对民主的定义,不过他所谓的民主基本是剥削阶级社会的民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是正确的,而无产阶级民主是彻底的民主制,因为是公有制,所以无产阶级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差别,而且具体利益分歧也不大,而资产阶级或剥削阶级在私有制下,他们虽然根本利益一致,但是他们的私有制带来的彼此之间的矛盾还是相当大的,但是他们之间妥协的前提就是有大批被剥削阶级的存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0:58 , Processed in 0.026002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