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52|回复: 7

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6-7-17 02:22:14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实现中美和解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影响之深远直到现在仍令人十分钦佩。“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各个击破”是毛主席关于国际统一战线的一贯的重要战略思想。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就是毛主席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矛盾的一个光辉范例。



一、尼克松上台改变战略的时代背景,调整对华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对我国一直采取孤立、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敌对政策。美国几届政府,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约翰逊,一直都是如此。到尼克松1969年上台,中美关系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急剧变化。

    60年代末,在尼克松上台前,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争夺日益激烈。苏联利用美国深陷侵越战争的泥潭之际,积极推行全球性攻势战略,大力发展核武器,军事实力大大加强,与美国日趋平衡。苏联另一面则打着缓和的幌子加强分化西欧同美国的关系。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面目充分暴露,武力侵占捷克,不断恶化中苏关系,在中苏边境制造流血事件。美国国力日衰,在侵越战争中被打得焦头烂额,耗费巨大,十分不得人心。美国人民反战运动此起彼伏,统治阶层内部也出现分歧。同时,西欧、日本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西欧走向经济一体化,对美离心倾向逐渐发展。日本崛起,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诞生。中国不但没有被美国的高压政策所压倒,反而日益壮大。尼克松不失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有战略家的远见和勇气。他顺应历史潮流,承认战后25年来国际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客观现实。他上台后不久修改了美国全球战略,把准备打两个半战争改为准备打一个半战争,调整与盟国的关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越南战争脱身,收缩战线,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苏联,争取在全球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

    从尼克松1969年1月上台到他1972年2月访华为止,约有3年时间。在这3年时间里,中美双方经过郑重试探和反复观察,20年的敌对状况终于出现解冻。

    在1969年3月前,基辛格承认,在对华政策上,“当时美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新政府有一个走向中国的概念,当这种想法遇到机会时,政策就形成了”。“这个机会就是发生在苏联和中国军队在边界武装冲突的时候。……开始出现了非常模糊的三角关系”。这就是说,当中苏边界于1969年3月后连续发生几次武力冲突,中苏矛盾激化的时候,尼克松决定改变对华政策,将它纳入其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中国力量加强与苏联抗衡。

    从1969年6月开始,尼克松连续通过公开谈话及中间人向我国递送信息等方式,进行谨慎的试探。7月,宣布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允许美国旅游者购买不超过100美元的中国制造的商品,取消美国公民来华旅行的禁令。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尼克松利用环球旅行向中国间接传播信息,准备同北京来往,在印尼、泰国访问时表示完全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和反对苏联扩大其影响到东南亚。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再次强调反对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美国决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希望同中国对话,请巴基斯坦领导人转给中国最高领导,在访问罗马尼亚时也向罗领导人表示了同样愿望。

    60年代末,我国国际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苏联集结重兵于中苏、中蒙边境,与印度建立了特殊关系。苏联从中国的北面、西面和西南形成对我国的新月形包围。苏联在中苏边境挑起武装冲突,在国际上大造反华舆论,并叫嚣对我施加核威胁。美国则从东面威胁中国,它与日本、南韩、台湾勾结一起,在继续进行侵越战争的同时,侵犯我国领空、领海等事件时有发生。当时,中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条战线的威胁。如何利用矛盾,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壮大我国力量,这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十分复杂的战略性课题。

    二、我国决定恢复华沙会谈,观察动向

    尼克松于1969年向中国发出的一系列信息早已引起毛主席的密切注视。一种新的战略构思正在酝酿形成。美国有求于我,我还需进一步摸清其意图,耐心观察,加强全局研究,寻找有利战机。

    苏联领导人对尼克松上台后企图改善同我国关系的信息是了解的,也十分敏感。苏联担心美中接近,担心美国利用中苏矛盾来打破美苏战略平衡,在战略上对苏不利。苏联的主要对手是美国。美苏在举行高级会谈问题上由于在限制战略武器、柏林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勾心斗角,迟迟未能达成原则协议。苏联如能争取到先与我国领导人举行高级会谈,或者至少同意两国政府首脑短时间会晤,同我国表面暂时缓和一下关系,这对美国是个压力。 1969年9月3日,越南的胡志明主席逝世。柯西金率领苏联代表团参加葬礼。其间,苏联紧急向我方提出,柯西金希望在路过北京时在机场会晤周总理。毛主席和周总理紧紧抓住谈判旗帜,认为这一会晤有利于我国缓和中苏边界的紧张局势,争取与苏联维持较正常的国家关系,避免两国边界武装冲突再起,并可适当利用美苏矛盾。周总理于9月11日在北京机场与柯西金进行了会谈,并宴请了他,此事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通过会谈,两国政府首脑达成谅解,同意采取临时措施停止边界冲突,维持边界现状,恢复边界谈判。双方还就恢复互派大使等其他一些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一致。两国政府首脑会晤后,1969年10月22日中苏副外长在北京重开边界谈判。中苏两国新任大使也分别到任,中苏边界局势有所缓和。

    美国对中苏政府首脑会晤和中苏边界重开谈判则焦急不安。尼克松急忙找基辛格研究对策。美国估计这是苏联主动采取了行动。1969年10月,美国通过巴基斯坦向我国传话,美国将停止其在台湾海峡的两艘驱逐舰的巡逻,以表示对我友好,并希望中美关系得以解决。11月9日,美国主动表示随时准备同我国恢复华沙会谈。12月20日,美国宣布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限制。这是尼克松政府对苏联主动接近中国的反应。中美关系已中断20多年,双方没有往来,惟一的华沙会谈也于1968年中断。尼克松想与中国接近,苦于无门,这是美国历届政府的反华政策所造成的。美国这种心情,基辛格在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曾经向周总理流露过。他说,1970年在法国参加戴高乐葬礼时,他曾想与在场的黄镇大使打招呼,因担心当场被拒绝,因此不便接触。基辛格深感无外交关系国家之间建立联系多么困难。

    1969年夏秋之间,经周总理提出和毛主席批准,我国决定选择有利时机,在适当时候准备恢复华沙会谈。中央认为,1969年10月22日开始的中苏边界谈判和以后在11月7日开始的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这两个谈判都将是长期的。美苏双方都想在中国问题上做文章,向对方施加压力,以达到各自的目的。苏联在中苏边界谈判开始的同时,同意与美国举行限制战略武器的会谈,并大造中苏边界谈判所谓有进展的舆论,企图以同我国的边界谈判来压美国,增加同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方面,苏联同意与美国谈判也是企图造成共同对我国施加压力的势头。毛主席和周总理从中苏边界谈判一开始就抓得很紧,时常提醒有关同志,苏联企图利用这个谈判作为筹码,要提高警惕,心中有数。同时,中央认为,恢复华沙会谈时机成熟,从利用美苏矛盾、进一步摸清美国意图出发,并在中苏边界谈判对苏联施加一定压力,我在策略上可加以运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6-7-17 02:24:0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pl 于 2016-7-17 02:53 编辑

与此同时,中苏政府首脑机场会晤,也加快了美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步伐。尼克松“急起直追”,他要基辛格连发几个电报,催促美国驻波兰大使务必尽快寻找机会与中国使馆联系。12月8日,美大使在华沙文化宫举行的南斯拉夫时装表演会上想方设法特意告诉中国使馆翻译,要求同中国使馆接触12月11日,美大使拜会我国代办。1970年1月8日,我国代办回拜了美大使。华沙会谈终于恢复。美方在会谈中第一次向我方提出,美国政府准备派代表去北京或接受中国政府代表到华盛顿直接讨论一些有关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新动向。我方表示,如美国政府愿派部长级代表或总统特使到北京进一步探讨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则问题,中国愿予接待。苏联对中美重开华沙谈判十分注意。据基辛格回忆,当时苏联驻美大使曾向基辛格表示,“这是一个使莫斯科感到神经痛的问题。”这说明,我恢复华沙会谈对增加苏联的疑虑和当时对苏联的斗争是有利的。3月18日,美国策动柬埔寨右派发动政变,朗诺上台,4月底美国悍然出兵柬埔寨,扩大了对印度支那的战争。我国坚持原则,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5月18日,我国宣布,鉴于美国侵略柬埔寨,原定5月20日举行的会谈已不适宜,华沙会谈又暂告中断。1970年6月,美国被迫从柬埔寨撤军。7月,美国宣布取消禁止在国外的美国石油公司给装载非战略物资运往或运出中国的船只加油的禁令。10月,美国又发出信号,要求恢复联系,尼克松还向记者放风想到中国来。
    三、两霸中争取一霸,不两面作战

    毛主席对世界各种基本矛盾和几种力量的消长变化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考虑和深入的研究。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站得高,看得远,紧紧抓住了主要矛盾。在彼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历来主张集中力量,打击主要对手,反对分散力量,四面出击。他说,“两霸中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两面作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可以利用矛盾,这就是我们的政策”。这是毛主席在国际统一战线中在战略上利用美苏矛盾、为我所用的高度概括。

    毛主席对美苏等国联合起来对中国发动一场战争的可能性作了认真的研究。他从根本上持否定的态度。他说,“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三四方面都一起来,那也可以,两霸之外再加上日本、印度。他们要一起来,就是铁板一块了。哪有这回事!从来没有!”这个论点完全符合历史发展事实。毛主席曾对尼克松说过,“美国在世界上有利益要保护,苏联要扩张,这个没法子改变”。苏联要扩张,就要触及美国的“利益”,美国既阻止不了,但又不会听任苏联扩张。美苏在世界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以后局势发展,到70年代中期和后期,苏联在世界上采取攻势,特别是企图从南线突破,插手安哥拉,大力扩展在东北非的活动,入侵阿富汗,大大加强苏联在红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并向地中海和印度洋扩张。美国处于守势,美苏矛盾愈为激烈。

    当时西方政界和舆论界都在议论苏联的战略,出现一股所谓祸水东流的思潮。不少人认为苏联的战略是向东,向中国,有的则想把苏联这股祸水引向东方,西方可以高枕无忧,太平无事。毛主席综观全局,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国家回忆录、文章和报刊报道,对照苏联军队部署的实际情况,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深刻总结了两次大战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毛主席曾对基辛格说过,希特勒野心太大,力不能及,资源不够,又分散打仗,不该打莫斯科,打基辅,特别失策的是敦刻尔克以后没有渡海。当时西欧国家一些领导人和反对党领导人访华时,如法前总统蓬皮杜、前部长德姆维尔、舒曼、贝当古、西德前总理施密特、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英前首相希思、比利时前首相廷德曼斯等,毛主席总是劝说他们注意,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苏联声东击西,——口头讲要打中国,实际上想要吞并欧洲,希望西欧加强团结,大团结小吵架。毛主席也对外交部某些同志说,西方人从一次大战起就想推德国人向东;而德国人在慕尼黑会议一年半之内,偏要向西。毛主席认为,苏联现在也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会犯历史错误,欧洲是美苏激烈争夺的重点,苏联的战略是向西,不会战略东移。毛主席说,西方就是要苏联向东,我的看法,苏联是声东击西,灵不灵,5年10年后看分晓。事实证明,毛主席对苏联的战略估计是正确的。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美苏争霸,东西方激烈对峙,同时又出现西方舆论称之为中美苏大三角的关系。美国要求与我国和解,企图利用中苏矛盾,拉我压苏。尼克松推迟美苏高级会谈,以后坚持先访华、后访苏,既有拉拢我国的意思,更有借访华的有利优势去苏联进行交易。基辛格一再强调,美国应同苏、中都发展关系,这种三角关系将对美国提供巨大的战略机会。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它担心打中国后兵力陷于东方,东欧后院空虚,进退两难,美国可从中渔利。苏联对我搞战争威胁,摆出一副真要打的架势,企图麻痹美国和西方,以便于在西欧施展活动,损害美国的“利益”,一面又制造中苏和缓假象压美让步。中国反对两霸,对中国来说,苏联对我威胁最大,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对美国来说,美苏矛盾大于美中矛盾。中美矛盾可资苏联利用之处则远小于我利用美苏矛盾。毛主席紧紧抓住美苏中三方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三方都力图避免自己处于两面作战的局面。因此,我就有可能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在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改善中美关系和进一步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毛主席对美苏的战略意图可谓之洞若观火、了如指掌,从容不迫、驾驭自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6-7-17 02:27:58 |显示全部楼层
四、解决中美闻问题要同尼克松谈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这是毛主席制定政策和策略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发展,尼克松当政,美中在战略上又互有所求,要打开中美关系和解决中美间的重大问题,非尼克松莫属。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做尼克松的工作,可以说工作做到了家。请美右派头子尼克松访华,这在当时中国国内情况下也是十分难以想象的。毛主席高瞻远瞩,作出邀请尼克松访华这个重要决定是十分正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条件,运用不同做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毛主席找尼克松当面谈,这与我国对日本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先从增加人民往来推动日本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做法有同工异曲之妙。

    从时间推论,毛主席作出要同尼克松面谈的决定,估计与邀请美国记者斯诺访华有直接联系。1970年9月间,中央通知我驻法使馆尽快联系寓居在西欧的斯诺,邀请他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2月18日,毛主席与斯诺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切谈话。毛主席在谈话中对斯诺突出强调了请尼克松到中国来的问题。他说,“为什么让右派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间派、左派是不行的,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游者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我看我能跟他谈得来,不会跟他吵架。….我欢迎尼克松上台。”毛主席亲自向斯诺作了这一番谈话,其用意已是十分明白不过的。这充分表明,毛主席在斯诺访华前早已胸有成竹,考虑了要与尼克松当面谈的问题。

    毛主席还对斯诺谈了“美国人左、中、右都让来”。他说:“现在我们的一个政策是不让美国人到中国来,是不是正确,外交部研究一下,左、中、右都让来。”“美国人左、中、右都让来”,这是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这对支持美国人民、加强中美人民友好、利用美苏矛盾和扩大我国影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在当时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斗争方式。从此,我国开始有选择地、有步骤地同意许多美国人来华,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与美国不相往来的做法,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增加。

    五、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于1971年4月访华。这是毛主席发出“美国人左、中、右都让来”的重要指示后我国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也是继斯诺访华后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向尼克松连续发出的第二个重要信号。毛主席和周总理紧紧抓住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个时机,指挥自如,灵活主动,充分发挥高超的外交艺术才能。“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团结了美国人民,扩大了我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外舆论对中国这一行动为之赞叹。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中国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把大家都惊呆了”,“比通过任何渠道发出的外交信息都更有分量。”“由于选手不可能代表某一种政治倾向,这一做法更具有吸引力”。

    在此形势下,华沙会谈已不适应需要。尼克松作了调整,决定由白宫直接掌握,避免受国务院的干扰,并建立一条中美双方都信得过的保密的通信途径,即主要通过巴基斯坦秘密渠道。1970年10月下旬,尼克松曾向我表示,中美和解十分重要,美国绝不会与苏联共同反对中国,愿派一高级使节秘密访华。11月14日,周总理通过巴基斯坦作了答复,提出了我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如尼克松真有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的愿望和办法,中国政府欢迎派特使来北京商谈,1971年1月尼克松又通过巴基斯坦传话,美国认为在北京举行高级会谈是有益的,它不仅限于台湾问题,而应包括解决其他问题的步骤。6月2日晚,尼克松收到周总理的口信,欢迎基辛格来北京举行秘密的预备性会议,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对此,尼克松如获至宝,与基辛格共同举杯祝贺这个历史事件。基辛格认为,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总统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从以上情况发展可以看出,华沙会谈谈了15年没有解决问题,如果从尼克松上台到访华算起也有3年时间。但是从打乒乓球到尼克松访华只不到10个月,其间秘密渠道通讯往返,在会谈升级和会谈范围问题上有实质性进展,中美联系来个飞跃。毛主席曾对找到打乒乓球这个方式和打乒乓球之后中美联系发展迅速表示满意。周总理则生动地誉之为“小球转动了大球”。

    六、中美关系解冻,我乘胜扩大战果

    基辛格1971年7月秘密访华,7月15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公报。尼克松亲自向全国电视广播网宣告公报全文。1972年2月尼克松抵达北京,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周总理在讲话中称赞尼克松访华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尼克松访华回国后对他的内阁说,在我一生中大概不会有别的事能超过这次经历了。中美关系新的开始,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美在战略上互有所需,通过尼克松访华,中美各有所得。毛主席邀请尼克松访华的英明决策,在充分利用矛盾、分化两霸和壮大自己等方面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美国从不承认新中国到尼克松亲自访华,这标志着22年来美国过去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总破产。美国接受了过去长期拒绝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国际争端应该在此基础上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共同发表四点声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并且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义务。这是积极成果。同时也需看到,达成的协议还是属于纸面上的,能否完全履行和履行到什么程度还要看美国的实际行动。

    尼克松访华也达到了他预定的目的。同年美国大选,尼克松连选连任,赢得了绝对多数,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影响。这说明,与中国和好,既是美国重大的战略转变,又是人心所向,符合美国人民的意愿。访华之后,尼克松于1972年5月访苏,进行高级会谈,美国处于较有利的谈判地位,双方达成限制战略武器第一阶段协议等文件。1973年1月,美国签署巴黎协定,结束侵越战争。美国舆论认为,1972年春夏之交,尼克松的时运达到登峰造极,他洋洋得意,在外交上赢得不平凡的成就。这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国际关系中最大的转折点,就连对总统最严厉的批评家也不得不称赞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苏联表面故作镇静,内心甚为不安。它怕亚洲局势缓和,美国腾出手来,在欧洲、中东加强同它争夺;怕西欧国家利用苏联的不利处境对苏联强硬起来;怕东欧有的国家对苏联的离心倾向发展,后院不稳。美苏尔虞我诈,争夺更加激烈。

    毛主席从战略全局出发,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关键。中美关系出现解冻后,乘胜扩大战果,进而推动全局,为打开整个对外工作的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公报发表后第三个月,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25日得到了恢复。不少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缓减了来自美国的压力,70年代初期出现了西方国家同我国建交的高潮。到70年代末,我国已同西方2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全世界120个国家建交。从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对内对外都经受了十分严峻的考验,我国的外交仍然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6-7-17 02:51:11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内容摘自《外交战略家毛泽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6-7-17 10:06:44 |显示全部楼层
马列托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就不会信口开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7 10:40:40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恰恰表明毛的战略错误,导致现在的局面(当然就是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而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6-7-18 09:54:03 |显示全部楼层

马列托英明,请指出毛泽东的战略错误在哪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6-7-18 09:59:27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局面是社会主义失败了, 怪谁?怪列宁在一国要搞社会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4:31 , Processed in 0.047196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