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远航一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江青等批斗周恩来以及可能的公报私仇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5-5-15 10:53:11 |只看该作者
收到某老同志来信(见头条),思之有道理。该文从头条撤下,可在社区继续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5-5-15 11:25:53 |只看该作者
林林 发表于 2015-5-15 08:59
如果这些材料来自改开之后,没有什麽好看的。因为邓搞的历史决议已经否定文革,所以以后能出版的东西都是否 ...

正是因为我坚信周总理与毛主席在一起,所以才说,没有团结好周总理、被走资派利用,是重大路线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5-5-15 12:08:23 |只看该作者
对特色时代的人写的材料,个人也好,集体的也好。反正我不信。
“516”反革命组织是反周总理的,这是事实。1970年底,“一打三反”运动,其中就是请查“516”分子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周总理对于清查“516”做了指示。当时称为“516"反革命阴谋集团。其中一个阴谋就是反军乱军。到了1971年林彪事件之前,清查“516”反革命集团也叫做“批清”运动,而“516”反革命集团也被称为“帝修反”的别动队。
我们单位只有“批林批孔”,没有批过什麽周公。但后来社会上有这种传言(或谣言)说,批林批孔是批周总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5-5-15 12:14:1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场阶级斗争,不是过家家的。怎会因团结问题被走资派利用?这种说法把周总理革命老一辈看成什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5-5-15 12:17:08 |只看该作者
林林 发表于 2015-5-15 12:14
这是一场阶级斗争,不是过家家的。怎会因团结问题被走资派利用?这种说法把周总理革命老一辈看成什麽了? ...

当然不是过家家。说的就是四人帮不知道该斗争谁,该团结谁,结果被走资派利用。包括后来邓可以造谣,说周总理与他们走资派是一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5-5-15 13:15:19 |只看该作者
一党独裁,终身制,接班人制,个人崇拜这些东西真的过时了
远航一号 不必抱着毛的错误的历史包袱。毛的一套不在适合工业化的现代信息社会了。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7#
发表于 2015-5-15 13:21:05 |只看该作者
      文革系列专题:四十四、批林批孔 水陆洲
  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四日,江青在批林批孔座谈会上的讲话,她说:现在批林批孔,除林(彪)、陈(伯达)外,不提现在的儒。现在有很大的儒,不然搞这么长的批林批孔干什么?党内就有,刘、林就是最大的儒。现在一定有儒。要不为什么批林批孔?尽管有人反对,我还是坚持有现代的大儒,蒋介石、林彪就是现代的大儒。这个话也只是余音绕梁而已。
 吉林省的批林批孔运动
  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周恩来批示
  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转来通化某厂有人贴出针对周恩来的大字报的材料。
  周恩来批示:建议给吉林省委打一电话,对此人不要事先批斗,不要施以压力。

  一九七三年八月六日,江青在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上传达毛泽东有关儒法斗争的谈话及所写的七律诗,并要求将此内容写入十大政治报告。周恩来表示:对此需要理解、消化一段时间,不必马上公布。
  根据毛泽东关于批孔的指示,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批孔的文章。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三日,中央对外联络部长的耿飚在部核心小组会议上说:“听说总理一次看到《光明日报》送审的清样时说,看来批孔文章太集中了。中央还没有正式文件,批孔搞一、二、三次就可以了。”
  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唐晓文的文章《孔子杀少正卯说明了什么?》
  公元前四九八年(鲁定公十二年,《左传》),孔子担任了鲁国管理司法、刑狱的司寇,并代行宰相职务。他上台不久,就利用职权,杀了革新派人士、法家的先驱少正卯。
  孔子为什么杀少正卯?
  孔子这个没落奴隶主贵族思想家,顽固地站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反对新兴封建势力的任何改革措施。孔子猖狂攻击“税亩”制,说什么“初税亩,非礼也。”(《左传·宣公十五年》)。在孔子看来,按田亩征税,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违反了“周礼”。
  孔子杀少正卯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末期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封建势力之间严重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它说明了当时保守和革新、复古和反复古、倒退和反倒退的尖锐斗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15-5-15 13:32:32 |只看该作者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15-5-15 13:15
一党独裁,终身制,接班人制,个人崇拜这些东西真的过时了
远航一号 不必抱着毛的错误的历史包袱。毛的一套 ...

毛主席也不是想搞一党独裁、接班人制;文革就是要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但是历史条件所限,运去英雄不自由。还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5-5-15 13:57:32 |只看该作者
这里所说的半步桥K字楼,我住过

孙维世的故事
张郎郎 《 书摘 》( 2014年01月01日)
    女犯夜半歌声

    1968年八九月份,我从北京看守所的“K字楼”搬到了五角楼。

    这段时期,在我们楼下的牢房里有个女犯不断地喊口号:“打倒野心家,保卫毛主席!”或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日夜不停。

    为这她没少挨打。听声音就知道:不一会儿还给她套上胶皮防毒面具,那东西不能戴得太久,一会儿就憋得喘不出气了。刚给她摘下来,她又喊:“真理是不可战胜的,野心家爬得再高,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她又被折腾、毒打,每天都是这一套。有时候,半夜里看守都折腾累了,跟她同屋住的犯人也没劲再打她了。这时,她就小声地唱歌。有时会唱很久,直到哪个打手缓过劲来,再接着收拾她。她唱许多俄罗斯名歌,也唱中国歌曲。至今我还记得她那远去的歌声。

    当时和我关一个牢房的是外交部的造反派头头小刘(信使)、小李(机要员)。小李是四川的高干子弟,揪斗陈毅元帅的时候,小李在后台负责看守。

    陈老总还和他聊了聊天,好像还知道他爸爸……

    有天晚上,那女犯又唱起歌来,我悄悄地问小李:“你猜她是什么人?”小李说:“肯定是干部子弟,或者是个干部家属。一般的人不会说这样的话,唱这样的歌。”我说:“这咱们早就这样讨论过,我是让你猜她是谁?”

    他想了想,说:“现在抓了那么多人,咱们怎么猜啊?”我说:“会不会是孙维世?”

    人们都听说她让江青给抓起来了。小李想了想说:“不会吧,如果是她,应该关到更高级的地方。”他是指至少得关到秦城。当时我想他说得有道理。

    十年以后,我刚从监狱放出来,就去上海看受我连累也关进监狱十年的郑安磐,他父亲是作曲家郑沙梅先生。

    在安磐家见到了孙维世的侄女孙冰,我们自然地谈到孙维世之死,我就告诉她,我在五角楼的那段故事。她和小李子的想法一样:“不会吧?我想姑姑准是关在秦城监狱。”  

    我在五角楼的时候,有一次放茅,由于犯人太多,看守忙不过来,把另外一个号子的犯人也放进卫生间来,见到我在外语学院附中的同学夏书林,他指着旁边一个愁眉苦脸的中年人,说这是冯基平(北京公安局局长)的秘书。当时我问这干部:“那个唱歌的女的是不是孙维世?”

    他说:“也可能是。她三月份才进来,我们早就被打倒了。根本没权力去过问。我自己也觉着像。”叹了口气,接着说:“她这么闹,在这地方就活不长了。”

    在监狱里,这么折腾的人,被看守说成是“属家雀的”——这种鸟气性大,进笼子就扑腾,就撞杆,不是找死吗?没听说谁养得活家雀。

    此后,我们在监狱里的十年见过许多这样的真疯假疯的人,最后都死得很惨。

    《保尔·柯察金》女导演

    我小时候,老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去玩,可是对孙维世的印象却很模糊,因为她和青艺延安来的那拨人,关系不是很密切。

    我们家和青艺的关系源远流长,一来爸爸在延安,有一度在青艺工作,所以青艺的领导和明星都是他的老朋友;二来我的姐姐乔乔自幼就酷爱戏剧艺术,在延安刚会走路就登台给第一个演白毛女的王昆配戏,她演“小白毛”。当时我家离青艺很近,一到周末,就把我带去玩,我见过孙维世很多次,在我印象中她很高大,也很爽朗。我那时才六七岁,看所有的大人都很高大。

    印象最深的是,青艺举办《保尔·柯察金》的首场演出,由苏联留学回来的孙维世来导演,大明星金山扮演保尔,张瑞芳扮演女主角冬尼娅。

    灯光慢慢暗下来,奏起了俄罗斯音乐,音乐声音慢慢弱下来,大幕缓缓升起,舞台上是一个青年人坐在那儿钓鱼的剪影,随着音乐、灯光渐亮,金山一点点地变成一头金发,穿着俄罗斯的套头绣花、灯笼袖的白衬衫,还没说一句台词,这异国情调就把大伙震晕了,全场热烈鼓掌。

    孙维世在台下从容地边看边写笔记,非常认真和敬业。居然,台上出现了保尔和冬尼娅拥抱接吻的场景,虽然只有几秒钟,把观众全震糊涂了。

    全场鸦雀无声。多咱见过这个景?过去中国的话剧,尤其是八路军的戏里边怎么会有这样的景色,这也只有孙维世这个总导演才敢如此地出位。

    金山和张瑞芳又都是大红大紫的明星,给人们一个现场爱情表演。在当时绝对是震撼。也就是他们这个话剧界的艺术金三角,才可以在刚刚解放的新中国舞台上,就如此飞扬地张开艺术翅膀任意翱翔。

    延安“大小姐”

    孙维世是烈士孙炳文的大女儿,孙炳文在欧州留学时就和朱德是铁哥们,朱德又把他介绍给周恩来,据孙冰说,他们三个青年当时就拜把子结了兄弟,好比是桃园三结义。

    回国以后,孙炳文在广州,周恩来南下和他秘密接头,孙炳文抱着五岁的孙维世,让孙维世看后边有没有可疑的人跟踪,他们坐下来谈话,这机灵的小姑娘就给他们主动放哨,那时,她一直叫周恩来“周爸爸”,所以后来人们开玩笑说孙维世1926年就参加革命了。

    1927年国共分裂,孙炳文英勇就义。孙维世的母亲任锐女士带着四个孩子东躲西藏。1937年,16岁的孙维世和哥哥孙泱到了延安。孙维世去抗大党校读书,她活泼、大方、漂亮,又能歌善舞,在延安成焦点人物。

    同年,蓝苹也到了延安。

    1938年为纪念“一·二八”抗战,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演出了话剧《血祭上海》,江青在剧中扮演一个姨太太,孙维世扮演了一个小姐,从此以后人们就给她们起了绰号:叫江青为“二姨太太”,叫孙维世为“大小姐”。

    孙维世休息时候常去周恩来的窑洞,邓颖超也很喜欢她。孙维世叫她“小超妈妈”。邓颖超主动提出,既然孙维世天天往这儿跑,干脆正式过继她为契女。在大家都同意后,邓颖超给任锐女士写了一封信,说明这个意思。任锐当然喜出望外。

    1938年,孙维世入党。作为周恩来的女儿,她很自然地就和延安的上层有了密切的联系。

    这是孙维世的黄金时代。     

    以为所有的伟人都喜欢她

    1949年,毛泽东和周恩来要去莫斯科和斯大林会面,这是毛泽东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国,江青要求一起去,毛泽东不许。而孙维世被任命为翻译组组长,还兼管中央的机要工作。火车一开,江青留在月台上,孙维世向她挥手告别,江青心里是什么滋味,没人体会得出来。

    孙维世当时的大红大紫,无形中就在不断结仇。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包括烈士在内)的子弟们,哪有一个比得上孙维世的才华、孙维世的风貌、孙维世的艺术成就:她翻译了外国名剧《一仆二主》、《女店主》,导演了《保尔·柯察金》、《文成公主》、《马兰花》等等;又和其他艺术家共同创建了实验话剧院……

    孙维世的横空出世,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可谓一代才女。许多党的领导人对她称赞不已。连罗瑞卿大将都说:

    这是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

    孙维世天真地以为,所有的伟人都了解她、喜欢她。

    “戏子”金山

    孙维世在苏联上学太久,学糊涂了,对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制,几乎完全不明白,因为在她的眼里,只有一个“戏子”金山──

    金山十几岁就混迹于上海十里洋场,虽然没条件读书,可是聪明过人。在蓝衣剧社混上个跑堂演员。他人高马大、漂亮,富于激情,头脑灵活,口齿便捷,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是典型成功的都市边缘人。

    金山入党后,李克农要他一定维持好和杜月笙的关系,因为蒋介石对杜月笙一直都毕恭毕敬。

    金山很快变成社会名流,和蒋介石都见过几面。这一切得到周恩来的激赏。

    金山本来想跟周恩来去延安,周恩来告诉他:

    你应该留在这里,争取到更多地方去演出,扩大知名度、扩大影响。

    周恩来很明白,这混世魔王要是去了延安,等于压在阴山背后,就失去了他特有的魔力。

    金山心领神会,和《鹿鼎记》里边的韦小宝一样,暗自窃喜:“两边都是俺的人”。很快他和李宗仁、白崇禧就关系密切了。

    日本投降后,金山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去长春接收日伪的电影制片厂,当了厂长,还拍了一部电影《松花江上》。回到南京后,解放军的炮火已经打到长江边上。国民党组织和平代表团到北平和共产党谈判,代表团的代表有: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和刘斐;顾问是屈武、李俊龙、金山、刘仲华。一个共产党员变成国民党谈判代表团的顾问,可见金山多么能混。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立那天,院长廖承志向大家说:

    “我向大家介绍的这位副院长,就是共产党的大特务金山。”

    那天,看金山来参加这个开幕典礼,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也就是党的统战政策,让他来这儿混碗饭吃罢了

    廖承志这么一说,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金山是潜伏在敌营17年的共产党员。金山顿时身价百倍,成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实际领导人,达到人生曲线的最高点。后来张治中见到他,笑着说:

    “金山,你真是个好演员。”

    北京青年宫婚礼

    如今排练《保尔·科察金》,孙维世是总导演,金山是演员。经过共同的努力,认真的磨合,磨出了一台又大又洋的好戏。

    现在人们都不太清楚这磨合过程中的细节,也没有人会弄得清。总之,戏排好了,轰动北京;金山又离婚了,也轰动北京。人们不知道是首演式之前,金山和张瑞芳就分手了,还是后来的事。

    周恩来坚决反对孙维世想和金山结婚的事。他倒不是不喜欢金山这个人,可是他知道金山风流成性,孙维世跟他会吃苦。再说,她的条件在中国当时应该是第一号种子,嫁给金山就委屈了。可怎么也拗不过这个干女儿,周恩来终于明白,孙维世是个刀山火海也拦不住的人。金山是她非嫁不可的人。

    1950年10月14日,北京青年宫张灯结彩,金山和孙维世身着礼服在门口迎客,北京的各界名流纷纷来祝贺。

    当邓颖超出现的时候,孙维世很激动,也很失望。邓颖超解释说:总理今天有重要会议,实在不能脱身。其实谁都明白,周恩来对这个婚姻是有保留的。

    总理真是洞若观火,还有些幽默感,带来的结婚礼物使所有的人大吃一惊:邓颖超拿出一个薄薄的小包,让新婚夫妻一起打开。周围亲近的朋友都在静静围观,原来竟是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大家都明白这是观音菩萨给混世魔王上个紧箍……

    江青带着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四个孩子来了。

    许多导演和演员都是她当年的朋友或同事,可江青只和邓颖超打个招呼,然后跑去祝贺新人。好像其他人她都不认识。

    金山风流到朝鲜

    周恩来没有看错。

    1951年,金山和文化艺术慰问团到朝鲜战场去,他在那边名头也很响,金日成很高兴他的来访。相传金山表示他要好好采访,然后写一部描绘中朝抗美的电影。金日成大为赞赏,让自己的女秘书给金山当导游兼翻译。说不清谁先动了情,总之他们俩都“犯了错误”。彭德怀请示北京,周恩来连忙命令把金山押回北京处理。

    一到北京金山便被当众宣布:开除党籍、撤职查办。从中央到群众都等着孙维世的一句话,金山的命运就系于这一线。

    孙维世只说了一句话:

    “金山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相信,这是他最后一次了!”

    在金山关押的几个月中,孙维世面无笑容,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到周末就去探监。最后,公安部长罗瑞卿发话:金山不用审查了,他就那么点生活问题,让他去劳动锻炼吧。

    这可能是当时中国最奇怪的一个家庭──通天的“红色公主”和一个在石景山钢铁厂劳动改造的“附马”。这段时间,他们和外人很少来往。孙维世去中南海也是独来独往。

    “孙伪士”:关死对象

    1967年9月,江青、陈伯达在接见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的时候,两人异口同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孙泱是坏人,是特务。江青补充说:他是日本特务、苏修特务和国民党特务。人们认为江青突然对孙泱发难,一是为了从他那儿挖朱老总的材料(从延安起孙泱就是朱德的机要秘书),二是围点打援,整孙泱,孙维世一定会跳出来。

    几天以后,孙泱惨死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地下室里。

    孙维世按捺不住悲愤,写了几封信。一封是给江青,一封是给周总理。这时候,孙维世不像过去那样可以随便去看周恩来,自己的哥哥突然惨死,若是往常,她一定立刻跑到中南海西花厅去,孙泱也是周恩来的义子。这时孙维世只能写信,一定是周恩来事先为了种种原因,不让孙维世经常往西花厅跑,可见周恩来当时的处境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孙维世给总理的信里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可是总理当时也没能及时作出有效的努力。

    江青步步紧逼,12月突然派人抄了金山的家,并把金山逮捕。

    据说抄家前后,江青截获了孙维世给周恩来或者是给毛泽东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孙维世希望毛泽东立刻制止江青的政治活动,因为被她迫害的人已经太多了。江青拿了这封信去找周恩来,愤怒指责周恩来纵容自己的干女儿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攻倒算。

    周恩来忍气吞声,在孙维世的逮捕证上违心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孙维世这时已经预感到自己随时有危险,在和妹妹孙新世最后见面的时候,她说:“现在有人要陷害周总理,我只是一个小人物,我死了没关系,绝不能连累他,一定要保住他。……我不会自杀的,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就一定是被别人杀的。”

    江青借叶群之手,派空军现役军人逮捕孙维世,既没有把她送到秦城监狱,也没有送到军队的军法处,她不让周恩来能够保护孙维世。

    孙维世被捕以后,对中国情治系统了如指掌的周恩来,居然多方查询都找不到孙维世。因为他没想到江青把孙维世的名字改成“孙伪士”,并定为“关死对象”,那意思是:这种犯人由于特殊原因不审不判,慢慢关死。对这种犯人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来折磨,但“以不打死为限”,避免将来亲属的追究。

    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调到五角楼,和她成为上下楼邻居。

    我们也议论过那位不断叫喊的女犯为什么不老老实实,保持沉默也许还可以熬过去,何必要如此刚烈?也许她不断地找机会呼叫或唱歌,希望有人能透出消息,否则默默无声也一样会被折磨而死。

    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惨死在五角楼。人死之后,手铐脚镣都没有除下。

    孙维世被迅速火化了。

    金山出狱后,知道了孙维世的悲惨下场,痛不欲生。见到孙新世的时候竟误以为是妻子的亡灵。晚年他们二人相依为命……。

    孙维世死难日期是1968年10月14日,这天正是她和金山结婚18周年的纪念日。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孙维世的故事。至于在五角楼遇见的是不是孙维世,至今无法证实。

    (摘自《宁静的地平线》,中华书局2013年10月版,定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0#
发表于 2015-5-15 13:59: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15-5-15 15:04 编辑

现在还在世的,有可能说清楚这个问题的,一个有可能是江青同志之女李讷,再一个是孙维世之妹孙新世,或者,老田同志又有办法详加考证? (毛远新老人或许也了解些情况)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8 05:33 , Processed in 0.055211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