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标题: 武汉市上万名退休人员集会抗议当局削减医保 [打印本页]

作者: 孙大圣    时间: 2023-2-9 00:37:53     标题: 武汉市上万名退休人员集会抗议当局削减医保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2-10 00:04 编辑

真是昏招,对老年人伸爪子欢迎各位网友补充相关信息

作者: 孙大圣    时间: 2023-2-9 00:39:46

微博上面看到的,这样子出昏招出生率只会更吓人
作者: 孙大圣    时间: 2023-2-9 00:41:37

据说本次改革“人民公仆”们不受影响
作者: 杨坚    时间: 2023-2-9 01:03:59

孙大圣 发表于 2023-2-9 00:41
据说本次改革“人民公仆”们不受影响

不知道武汉的“老造”们能不能组织一些抗议活动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2-9 01:26:23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2-9 01:28 编辑

谁能解释一下,这次改的医保是哪项医保?

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还是都涉及?

另,为什么是武汉市,湖北省不改吗?医保统筹是在地市一级?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2-9 01:48:29

以下转自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55925

我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以为只是小范围的,后来我主动问了一下很多退休的老年人才知道这是全国性的,不仅仅是在武汉。

动了奶酪那就得骂娘,这是显而易见的。几个退休的老年人跟我聊天的时候恨不得把习近平的祖宗十八代肏一遍,可是又很无奈胳膊拧巴不过大腿,只能受着。

我的看法就是两个字“好事”,为什么说好事?不牵扯到自己的利益永远都不叫唤,2022年核酸检测常态化的时候很多老年人都拍手叫好,说这是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我曾给他们纠正过,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随便印出来的。今天无所顾忌的氪金,明天肯定得勒紧裤腰带还债。

好了,这不就应验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了习共、红朝气数也差不多了,一个党政府有钱的时候就像一个人有钱的时候深山老林里都有你的亲戚,但是你没钱的时候露宿街头都没人问。所以,未来维权的活动会越来越多,粉转路和粉转黑的也会越来越多。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2-9 01:50:24

延迟退休对于当官的体制内人是好事,多捞几年。但是对于那些996,5加2,白加黑,以体力为主工作人士,简直是恶梦。不过对于这些以体力为主工作人士还有个45岁的恶梦,比65退休早来。因为45以后,几乎没有公司会招这么大年纪的人去做体力活。听说码农和其他行业白领恶梦来得更早,35岁。人矿直接变矿渣。

(转自新品葱)
作者: 好日子在后头    时间: 2023-2-9 01:50:45

公务员、在编以及那些有职称的退休工资真的高的吓人 而往往他们又是寿命比其它职业高的 为人民服务是假被人民服务是真
作者: 指鹿为马    时间: 2023-2-9 09:14:16

中资不会真的以为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就可以为所欲为,在人民头上屙屎拉尿,而不被人民发现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2-9 10:22:59

https://www.pincong.rocks/article/54609


中国今年群体事件可能迎来一个高潮
刚刚过完年,武汉老人因为医保上街了
据说类似的事广州已经发生过,也是同样因为医保

光是医保这件事,中国今年很多地方都会多多少少发生一些事情
这些不是地方性事件,光补发点钱是蒙混过关不了的,因为医保是长期、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其实中国经济,2020-21年还回光返照了一下
2022年靠封锁,把很多问题也暂时掩盖了
今年才是找不到替罪羊,很多问题都会凸显出来

国际上新一轮经济衰退已经初现,加上产业链转移,出口这个发动机不要再想全力运转了
去年的房地产事件并没有结束,今年有新的房地产商爆雷是大概率事件
无论政府怎么boost房地产业,已经挤不出多少奶来了

今年可能各种各样的雷都要爆,地方示威事件层出不穷

(转自新品葱)
作者: 马儿在驰骋    时间: 2023-2-9 11:20:15

就看这次事件能不能点醒一部分老保和小粉红了
作者: 指鹿为马    时间: 2023-2-9 14:29:16

医保个账改革进行时:多地落地传来“阵痛”,退休人员反应强烈

“医保个账改革”落地的“阵痛”,正在各地上演。

近日,在华中某中心城市,“医保个账改革”落地后的反对声,让这场本就“谨慎再谨慎”的改革,变得再度紧张。在此前,政策落地时的“阵痛声”也偶有传来。

这场被认为是25年来中国最大的一次、几乎是最谨慎的一次、也几乎是最必要的一次医保改革,早在征求意见时就不断引起争论。

这次改革不仅关涉全国3.5亿在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1.1万亿资金,而且其带来的门诊统筹机制,是终结小病大治,节约住院资金,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一步。对于此次改革的认知鸿沟,数专业人士和普罗大众之间的差距最大。

2021年4月,当《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面对着那份要把占医保个人账户缴费一半左右的单位部分转入统筹账户的文件,公众舆论质问:是不是“我的钱被国家拿走了?”而专业人士曾告诉八点健闻:“当时我们提的意见是全部取消(个账),留这一半做什么?”

某种意义上,公众的不解和阻力在预期之中,各地落地时如履薄冰,亦进行了大量的政策解释和宣传,结果一些地区落地实施时,仍然招来了大量不解和反对。

双方争论核心仍然围绕那个旧话题: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这些钱,究竟是保险,还是储蓄?
“个账改革”政策本身已经给予了回答,改革落地时要进一步体现共济性。简单讲,就是提高门诊共济保障水平,来冲抵个账资金减少带来的落差。

纵观各地“阵痛”,最叫疼的莫过于退休职工,尤其是年纪较大的退休职工。改革前每月划拨个人医保账户上的金额不少,改革后可能直接少了一多半;有相当部分老年人担忧,以后药店购药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被迫前往医院就医购药,变相加重了自己和医院的负担。

灵活就业人员也觉不满,因为有些地区改革后不再对其个人账户予以补助,灵活就业人员会认为就医负担似乎更重。

但现实情况是,全国有几百个医保统筹区,各地医保报销水平、待遇、门诊共济保障能力都差异巨大。原本制度本身的碎片化,加之涉及民众口袋里的钱,让情况变得更复杂——不仅容易互相攀比,而且敏感也会加倍。

在“医保个账改革”在各地集中落地的今年,一位医保领域研究者强调,个账改革在落地中带来的阵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经年,各地须做好妥善应对,务求在政策实施中实现“软着陆”。

各地步伐不同,差异巨大

按照“个账改革”方案的设计,自2021年12月底算起,各统筹区域有三年的缓冲期研究和推动这项改革。
这也意味着,改革的压力由上至下,从中央传递给了地方。

截至2021年4月26日宁夏发布方案,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已全部发布地方方案,而今已经发布地市级地方方案的统筹区超过百个。

改革提出的划拨比例“划一半,留一半”的门诊统筹改革方案,已经是相对温和且折中的方案,可谓“层层上了保护套”,为何落地时仍震动频发?尤其是具体落地到各个城市时,有的“润物细无声”,有的确遭遇激烈舆论反弹,为何如此?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建立门诊统筹的基础,以及政策实施时的宣传引导是否充分得当,也许是影响各地改革效果和舆论反应的最大影响因素。

在改革初始,直接调低个账划拨比例是见效最快的手段。过去十年间,镇江、北京、成都、珠海等城市都走过这一步,但其伴生的舆论风险也最大,需要政策制定者有全盘思考的智慧和自信,施以合理的配套手段,有城市就因反对声音过大而最终放弃。

以青岛为例,在政策落地前,青岛市原社保局便做了大量的舆情宣传与应对工作,发布新闻稿件解释改革目的与参保人获益,使用一些生动的“话术”:把死钱变活钱,把小钱变大钱,弘扬同舟共济的中国传统文化等。

而更常见的现实是,全国医保医保统筹区数以百计。各医保统筹区的筹资水平不同,医疗资源丰沛度不同,政策制定能力不同,导致各统筹区域的“个账改革”方案也存在巨大差异,步调不太一致。
比如近日在舆情旋涡的华中某市,多方信源表示,其医保资金的状况并不乐观。

该城市统筹区的医疗资源丰富,但是当地企业缴纳医保的标准却并不高,统计下来个人账户占总医保资金的比例超过了50%,可以说医保的资金绝大部分都“藏富于民”了,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该统筹区的医保资金几乎每年都会亏损,甚至曾接受国家补贴,医保基金压力巨大。

对于这些地区来说,腾挪个人账户资金,缓解医保资金压力的冲动或许会更加强烈。在这种冲动之下,一步到位的改革难免带来“疼痛”。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华东地区部分统筹区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在职人员医保个人账户单位划拨部分减半,同时门诊方面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之余还扩大适用范围;第二步,调整退休人员个账计入政策。

不过,据了解,这些把退休人员个账调整难题放在第二步解决的统筹区,对于未来也充满忧虑,甚至已经在谋划批评之声翻涌时的应对之策。

八点健闻发现,虽然有的地区能直接调整,有的则需要分两步调整到位,但各地在职职工个人账户比例调整的部分基本与国家方案保持一致,其较大的差异体现在了门诊保障待遇的水平。

有改革基础较为薄弱的地方,统筹支付比例分别为50%(在职职工)、60%(退休职工),仅略高于国家标准;一些已有改革经验的地方,如上海,能直接将报销比例和分级诊疗挂钩,从三级到一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达到70%~90%。

退休人员反应强烈

各地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政策落地,在第一时间引发了退休人员的强烈反应。

这首先与中老年人“看病多”有关。多位地方医保局人士告诉八点健闻,个账改革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退休人员,因为看病多、账户使用多,“年轻人不看病没感觉的。而老人退了休没事做,就关注退休金和医保,你突然给他减少了那肯定不愿意。”

另外,个账改革后,由于个人医保账户上的钱减少,原本可以从药店购买的药品需要通过频繁就医获得,这同时加重了患者方和医院方的负担——尤其对有基础病的老人来说。

在一位医保行业研究者看来,这的确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时要做的就是修正和调整。“制定公共政策后,还是要尽量让利益相关者发表意见,这可能是推动改革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位地方医保局相关人士推测,公众的这一担忧或许还和当地门诊统筹定点数量,甚至是否实行了门诊统筹有关。

他所在城市门诊统筹落地已有一段时间。据他观察,为了报销,很少有老人去药店买药,“除非账户上钱太多了”。

而对于养老金多、因此从前每月划拨至个人账户的钱相对较多的退休人员来说,在改革突然降临时,眼见账户上的数额被“腰斩”,其间产生的心理落差更大。

一位北方某人口大省医保局的工作人员认为,退休人员不再需要执行个人缴费,只专注于每月划拨到个人医保账户中的统筹资金,而这一块资金“少得比较明显,至少减半”。

例如武汉,根据公开信息,在实行方案调整之前,武汉70岁以下退休人员的缴费基数是4.8%,70岁以上则是5.1%;而在调整后,计入标准为2021年基本养老金的水平的2.5%。

一位医保行业研究人员表示,“武汉确实取了一个平均值,这对平均(个人账户资金资金)高一点的人来说影响挺大的。”

但在一些医保行业研究者看来,在个账改革中,退休人员是绝对的受益方,而非受损方。

根据叙述,之前学者们研究个账改革这件事时,共识在于通过改革提高老年人的门诊保障水平,“所以其实老年人是最不该反对这件事的。”在他看来,获得老人们理解的核心在于把帐算清楚,“你那一部分钱放到统筹的池子里,最后都能拿回来的。”

但根据多位医保局人员的经验,退休人员的工作很难做,“你告诉他实际待遇提高了没有用,就觉得钱不应该少。”

根据另一位医保局工作人员的观察,不少老人的心态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还有人身体好、不看病,如果医保拨的钱又没攥在手里,“就觉得好像亏了一样”。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能做到多少?

门诊共计保障机制,不仅仅是一场制度的改革,更是对部分人固有观念的一次刷新和纠偏,而人的观念,最难以改变。

一位医保研究人员直言,“个账改革”是一场欲扬先抑的改革,表面看起来个账减少,但后面一步是提高门诊报销比例。因此最重要是,“抑”完之后,有没有“扬”起来。

如何将个账的弱化搭配上门诊统筹的加强,是一件棘手的差事。

在很多城市,尤其那些统筹基金还面临赤字风险,本该最需要进行个账改革的地方,却因为没有能力加强门诊统筹保障待遇,失去了降低个账划拨比例的抓手。

然而,即便已经是步步小心,即便政策制定者为个账改革加上了“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同步进行”的保护网,要深化改革,对于经验丰富的门诊统筹改革先行区也不是易事,更勿说统筹资金本就紧张的地区。
西南某省医保中心人员告诉八点健闻,各地原有状况千差万别。比如有些地方原没有设立门诊报销,此次门诊共济保障相当于做了加法,公众反应会小一些。甚至一些地方在做加法时,对个账的“减法”并没有同步,改革过渡会更加平稳。

在一位业内专家看来,门诊共济改革在各地落地实施中,很容易变成一个“碎片化”的待遇制度,各地待遇不同,又容易进一步引起攀比,医保是民生的钱,这种攀比就更为敏感。
“不同的统筹地区,报销水平往往不同,起伏线、门诊的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都是有差异的,像佛山、深圳这样的地方,职工医保又分为a档、b档,或者一档、二档、三档,有个人账户或没有个人账户,它就逐渐变成了一个碎片化的制度。”
对于医保机构而言,改变人们对于医保个人账户的固有认知,挪移已形成多年的利益格局,这是一场必打之仗,把沉疴分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多位专家表示,若门诊统筹机制不能合理建立,个账改革后多出来的这笔钱也会变成烫手山芋,破坏统筹基金的收支平衡,暴露出筹资过多或待遇偏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医保个账改革争议:说它让个人收入缩水,是不是一种误读?》,八点健闻,2020.9.3.
《万亿资金愚公移山:医保史上最大改革,目前已有100多地市启动》,八点健闻,2022.5.6.
《王震:门诊共济考验治理能力和效率》,中国卫生杂志,2021.6.1.
《医保门诊要“共济” 看病就医谁受益?》,央视财经评论,2021.4.23.
《单位缴费不再计入医保个人账户是自己的钱“亏”了吗?权威解读来了》,人民网,2021.4.14.
作者: 活体陈设    时间: 2023-2-9 15:39:32

唉,我真的很着急啊,我家里还有爷爷奶奶,我妈也退休了……究竟什么时候革命才会来到啊……
作者: 报与桃花一处开    时间: 2023-2-9 16:38:40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2-9 10:22
https://www.pincong.rocks/article/54609

就业已经爆炸了
作者: 小王向前冲    时间: 2023-2-9 19:48:44

年轻跟着百万雄师,年老被克扣医保。我们这些人年轻不坚定革命,年老就是被鱼肉的命运,老都老了,没心气和这帮人斗了。
作者: Drascension    时间: 2023-2-9 19:52:59

太恶劣了。
作者: 报与桃花一处开    时间: 2023-2-9 20:02:32

Drascension 发表于 2023-2-9 19:52
太恶劣了。

形势变化确实快。
作者: MenAtWork    时间: 2023-2-9 20:47:51

这是中特能干出来的事?十几年来我和身边人都认为中特不会对医保开刀(毕竟关乎大多数人利益),疫情后真是什么昏招都敢出
不过也好,用人口吧的话说就是“给中老年人一点小小的资本主义震撼”
作者: 井冈山卫士    时间: 2023-2-9 21:47:25

中国资产阶级在削减医疗卫生方面的基本福利,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私有化问题上是绝不会动摇的。
作者: Comintern    时间: 2023-2-9 22:48:54

现在国内经济问题这么严重了嘛
作者: 孙大圣    时间: 2023-2-9 23:25:51

MenAtWork 发表于 2023-2-9 20:47
这是中特能干出来的事?十几年来我和身边人都认为中特不会对医保开刀(毕竟关乎大多数人利益),疫情后真是 ...

人口吧楼中楼里我见过毛左
作者: 弱冠系虏请长缨    时间: 2023-2-10 00:05:05

武汉医保事件初步分析

红色社保观察

      此次武汉市职工医保调整的指导文件为《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从题目中可以明确,其适用对象为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针对的医保支出方向则是不含住院、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疾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例如,某企业职工因感染普通流感到当地三级医院就诊产生的医疗费用就属于普通门诊范畴。如果其因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到同一医院就诊,则不属于普通门诊范畴。
      在调整前,武汉市职工普通门诊费用是由个人账户支付的。还是以举例说明,职工在门诊治疗流感产生200元的费用,而其个人账户内存有2700元,则结算后还剩余2500元。调整后普通门诊费用也将纳入统筹账户的报销范围。所谓统筹账户,就是由用人单位所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在扣除划入个人账户后的部分。以往统筹账户里的资金主要是应对住院、门诊急救、门诊重症等支出的。
      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后,首先来看这次调整的第一个方面——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作者: 弱冠系虏请长缨    时间: 2023-2-10 00:06:42

1 武汉职工医保调整个人账户划入比例对比

  

身份

  
  

调整前

  
  

调整后

  
  

年龄段

  
  

划入比例

  
  

年龄段

  
  

划入比例

  
  

在职

  
  

35岁(含)以下

  
  

3.1%

  
  

不区分

  
  

2%

  
  

35~45岁(含)

  
  

3.4%

  
  

45岁以上

  
  

3.7%

  
  

退休

  
  

70岁(含)以下

  
  

4.8%

  
  

不区分

  
  

定额83

  
  

70岁以上

  
  

5.1%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2-10 00:07:28

MenAtWork 发表于 2023-2-9 20:47
这是中特能干出来的事?十几年来我和身边人都认为中特不会对医保开刀(毕竟关乎大多数人利益),疫情后真是 ...

“左自”是左翼自由派?
作者: 弱冠系虏请长缨    时间: 2023-2-10 00:08:32

退休人员的划入比例由原先的根据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退休费的4.8%5.1%,改为了按照武汉市2021年度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5%确定的定额83元的水平。由83/2.5%可知,武汉市2021年度基本养老金平均值为每人每月3320元。按照原先的分年龄段划入比例,一个月退休金3320元的退休人员,其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分别能划入159.36元和169.32元。换句话说医保调整后退休金为平均水平的退休职工,他的医保个人账户所划入金额每月至少减少了76.36元。更何况这仅是平均收入下的减少量,如果退休金处于较高水平,则个人账户划入金额减少更多。相信这也是参与抗议人员以退休职工居多的一个原因。
      那么个人账户减少的划入能由新增的统筹基金所完全覆盖吗?从官方解读所提供的三个案例来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1 武汉市医保局对此次调整的解读

      根据图1,在调整后职工享受的医保待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退休人员周某的案例,调整前个人账户可支配资金为50000*0.048=2400元;调整后一方面个人账户存有12*83=996元,另一方面则通过统筹基金报销3990元,调整后增加额度为996+3990-2400=2586元,确实与官方所述符合。既然如此,为何此次调整会受到以退休职工为代表的群众的强烈反对呢?难道再一次如某些观点所言,群众都是“只重眼前,不看长远”的目光短浅之辈吗?   要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考察调整的第二部分——统筹基金用于普通门诊支出的具体办法,如表2所示。

2 武汉职工医保统筹基金覆盖普通门诊支出细则

  

身份

  
  

起付标准

  
  

支付限额

  
  

医院等级

  
  

报销比例

  
  

个人比例

  
  

在职

  
  

700/

  
  

3500/

  
  

一级

  
  

80%

  
  

20%

  
  

二级

  
  

60%

  
  

40%

  
  

三级

  
  

50%

  
  

50%

  
  

退休

  
  

500/

  
  

4000/

  
  

一级

  
  

84%

  
  

16%

  
  

二级

  
  

68%

  
  

32%

  
  

三级

  
  

60%

  
  

40%

  

根据表2,首先就能发现几个问题:一是统筹基金存在起付标准,只有门诊支出大于这个标准的部分才能被报销;二是存在支付限额,即报销额度是有上限的,超过这个额度的仍要由个人支付;三是能够报销的部分也不是100%报销,按照医院等级不同报销比例也不同。自然,个人需要支付的部分可使用个人医保账户中的资金,但与调整前相比,新的规则无疑要繁琐许多。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调整前后群众受益度究竟有何变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建立一个针对退休职工的数学模型。自变量是个人年度门诊支出,因变量是对应该支出的完全由个人自费的数额,也就是不能由医保个人账户或统筹基金覆盖的那部分。令x为产生的门诊费用,a为年度退休金,b为旧的缴费比例,则调整前的个人自费y为:


c为统筹基金报销比例,调整后的个人自费则为一个分段函数:

                        

注意到y为负数表示个人账户存在结余。如果某退休人员年退休金为武汉市年平均水平39840元,则他在调整前后的普通门诊自费数额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2 70岁(含)以下职工调整前后普通门诊自费支出对比





3 70岁以上职工调整前后普通门诊自费支出对比

      由图2~3可知,对于一位70岁以下、年退休金为平均水平的退休职工,当他的年度普通门诊支出少于约1590元时,旧版医保方案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获得较多的结余;当年度普通门诊支出超过2000元时,不管在何种级别医院就诊,新版方案所需的个人支出都相对更少;支出金额介于两个数值之间时,视就诊医院不同新方案具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对于70岁以上的退休职工,由于旧版中个人账户划入比例更高,旧方案在门诊支出少于约1700元占优,新方案总体在支出大于2200元时占优。
      从自费比例的角度看,新方案似乎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例如当退休职工前往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时,自费比例相当低。可是这些一级医院往往存在药品种类不丰富、医护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可能出现职工还是必须前往二、三级医院就诊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报销比例的优势。
      可见,新方案并不是无条件地使职工群众受益。当普通门诊支出少于一定水平时,仍然是旧方案占优。笼统地讲,新方案是利于大额普通门诊支出的。但也引出了新的问题:大额门诊支出在职工群众总的门诊支出中占比多少?如果占比相对较低,是否表明新的医保方案在照顾一部分大额普通门诊支出的同时,在总体上从群众那里拿走了更多?这点有待更多数据加以研判。
      另一方面,上述分析只是针对年养老金收入等于2021年度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情况。有必要讨论新旧方案对于不同养老金水平的退休职工的影响,如图4~5所示。

4 70岁(含)以下职工年门诊支出限值


5 70岁以上职工年门诊支出限值

      4~5横轴为职工年退休收入,纵轴为新旧方案所需职工自费支出相等时对应的年门诊支出,小于这个数额表示旧版方案占优,大于这个数额表示新版方案占优。可以看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对于一位年收入60000元的70岁以下退休职工,只有当年门诊支出超过2740元左右时新方案才具有报销费用上的优势,这还是建立在他只前往一级医院就诊的前提下。年收入不变、职工年龄增加到70岁以上时,至少需要每年门诊支出近3000元才能享受新方案带来的优惠。
      在汇总官方文件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与旧方案相比,新方案并不能使退休职工无条件地受益,具体表现就是只有当退休职工年度门诊支出超过一定限额时才能得到新方案的优惠,这可能就是为何群众反应强烈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些分析,也只是密切联系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给出马列毛主义者应对策略的第一步而已。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2-10 00:13:54

弱冠系虏请长缨 发表于 2023-2-10 00:05
武汉医保事件初步分析红色社保观察      此次武汉市职工医保调整的指导文件为《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 ...

这是原创还是转载?
作者: 弱冠系虏请长缨    时间: 2023-2-10 00:19:20

网友红色社保观察原创,代为转载
作者: 弱冠系虏请长缨    时间: 2023-2-10 00:20:26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2-10 00:13
这是原创还是转载?

网友原创,代为转载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2-10 00:57:04

弱冠系虏请长缨 发表于 2023-2-10 00:20
网友原创,代为转载

谢谢
作者: ∀与∃    时间: 2023-2-10 01:59:31

本帖最后由 ∀与∃ 于 2023-2-10 02:16 编辑

中特这样出昏招,反对它的人民群众只会越来越多,反抗的激烈程度也只会越来越高。
这种昏招何时结束,中特什么时候走投无路,就看它还能压榨多久人民群众的血汗了,就看它的底线什么时候明显崩溃到人民群众决不能接受的程度了。
继续这样走下去,“最后的晚餐”就距离中特不远了。

作者: 1185838976    时间: 2023-2-11 15:13:48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2-9 01:48
以下转自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55925

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果倒置的投机味太浓,不能因为资本主义是坏东西,就为它带来的坏事欢喜鼓舞,因为到头来受压迫更深的是无产阶级。
作者: 李踏实    时间: 2023-2-12 08:45:39

小王向前冲 发表于 2023-2-9 19:48
年轻跟着百万雄师,年老被克扣医保。我们这些人年轻不坚定革命,年老就是被鱼肉的命运,老都老了,没心气和 ...

百万雄师的头头脑脑们都是非富即贵,工总司的人都蹲到死




欢迎光临 红色中国网 (http://www.redchina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