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标题: 半外围论者是普俄孝子,也是沙俄孝子 [打印本页]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00:16:40     标题: 半外围论者是普俄孝子,也是沙俄孝子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00:50 编辑

半外围论者是普俄孝子、沙俄孝子

合田一人

https://www.zhihu.com/pin/1554163626159792128

#想法打卡挑战赛# 在当完普俄孝子后,马不停蹄朝沙俄孝子前进,可谓是不忘初心、表里如一。

一看到外资,立马想到金融资本,立马想到半外围,立马想到半殖民地,大俄罗斯国将不国,大佐唯有在这时如此跃进。

至于像后二图那样分析的,不用问,问就是“美分公知”。沙俄具体如何、俄罗斯群众如何都是无所谓的,俄国只是其他事物的投影,只是马保国的借口罢了。

评论区:

Thotk:看到半外围就知道是哪个网站了[飙泪笑]

郑炳宙:尬不尬啊这种劳保[尴尬]

纳兹布:这场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德俄跨国资本[惊喜]

神明氏:李民骑?老贼?

键山雏:李明启属实是差不多得了,这回躲在小楼活在梦里,疑是烂柯人了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00:26:48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00:27 编辑

革命是俄国人民解放自己的唯一办法

233型酷炫喜羊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148461/answer/2675473447

因为俄国劳动人民以这世上最坚决、最彻底的手段——无产阶级革命——将阻碍俄国劳动人民解放事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通通扫进历史垃圾堆,伟大的社会革命为伟大的社会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政治保障,这是苏联短短数十年内发展为世界强国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沙俄做不到这样?

1.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沙俄的发展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所必需具备的历史前提和条件。

俄国的原始积累主要来源于其国内广阔的殖民地,俄国对境内被征服的少数民族的掠夺,如以廉价购买或以假宝珠换取其珍贵毛皮、占有其矿产或其他自然资源等,国内贸易是其资本积累的源泉之一,但封建农奴制占优势的沙俄,其国内市场狭窄,国内贸易不发达,贸易周转额很有限,每年的纯利仅为2-2.5亿卢布。

反观当时正处霸权地位的英国。在17世纪50年代,英国殖民者强占爱尔兰30万英亩土地开办大农场和牧场,利用当地爱尔兰人的廉价劳动力,获得了巨额利润。

对外贸易方面,由于俄国经济落后,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俄国可供出口的是以谷物为主的农产品和原料,进口的却是机器等工业品,贸易顺差额小。另外,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的有限资金,用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却很少。

在英国原始积累中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仅东印度公司便可见一斑。该公司1600年成立时只有资本68373英镑,在十几年的经营活动中,利润率高达234-320%,到1617年已有资本162万英镑。掠夺和奴役殖民地人民也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1]

由于封建农奴制对农村劳动力的极大束缚,使得新兴的城市资本主义工业部门不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无产阶级以供他们剥削。

1861年农奴制改革造成大批农民破产,农村两极分化加剧。部分获得人身自由的农民到城里做工,破产的小手工业者也加入到雇工的行列,但充其量不过是“如份地的雇佣工人阶级”而已。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份地”上;那些原来被地主派到矿山、工厂做工的农奴,在废除农奴制后又回到农村经营自己的“份地”去了,而没有成为雇佣工人。

直到19世纪80-9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才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说明了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不足,延缓了俄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2.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的奴仆

由于沙俄的原始积累不足,资金匮乏,为此,俄国政府大量向外国贷款,引进外国资本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启动资金,加快工业革命的步伐和工业化的进程。

外国资本在沙俄的投资不断增加,以至沙俄对外国资本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沙俄当时有相当一些工商界、金融界人士和政府决策人认为:“没有外国资本,国家就不能发展。”[2]

外国资本以向工矿企业投资和购买股票的形式源源流入俄国。1870-1890年期间,俄国股份公司中外国资本总额增长情况为:

1870年为2650万卢布

1880年为9770万卢布

1890年上升为21470万卢布

到1900年又猛增到91100万卢布

1890年外国资本占俄国全部资本的1/3,10年后的1900年已达约1/2了。

通过银行来控制俄国重要部门是外国资本对沙俄经济控制的表现之一。

到1914年止,俄国18家大的股份银行的全部股份总额43550万卢布,其中外资为19550万卢布,占42.6%。在这些外资中,德国为7720万卢布,即占17.7%;法国为9525万卢布,占21.9%;英国为1300万卢布,占3%。有的银行中外国股份资本占优势,如:道胜银行,外国资本占72%,其中法国资本占60%;西伯利亚银行外资占60%,其中法国占60%;里加商业银行外资占50%,全部是德国资本;莫斯科的私人银行外资占56%,全部是法国资本。[3]

在为企业兑换期票、办理存款等项业务过程中,这些由外国资本垄断的银行详细了解到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而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资本来控制各个企业部门。工业资本家没有任何办法和力量摆脱控制,并且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

1914年,俄国工业股份资本总额中的外国资本的比重占到47%。采煤、石油、金属加工等主要工业部门多为外国资本所控制。“到1914年,90%的采矿业、近100%的炼油业、40%的冶金业、50%的化学工业,甚至28%的纺织业的所有权都归外国。”[4]

外国资本家投资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哪个部门利润大,就向那里投资,重点是工矿企业。利润小的,尽量少投资。

截止到1917年,外资股份资本在俄国工业企业中的投资总额为175000万卢布,约占俄国股份资本总额的30%。在矿业部门所占比例高达70%,金属加工业占42%。电力工业的利润最有诱惑力,德国资本家投资额直线上升,1901年为1070万卢布,1911年增加到2211万卢布,1913年猛增到4305万卢布。[5]“德国电力总公司”、“西门子公司”控制了俄国的电力工业。

沙皇俄国成了西方帝国主义最大的后备力量。它让外国资本自由输入并控制了象燃料、治金等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除了直接投资外,外国资本家还给予沙皇政府以巨额贷款。外国金融资本,主要是法国金融资本,向沙皇政府提供了在当时来说是巨额的贷款。到1903年,沙俄的外债已达三十亿金卢布之巨。仅这些贷款的利息,每年就需偿付一亿三千万金卢布,这是加在俄国劳动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由于外国资本加紧流入俄国,结果就使沙皇制度和俄国资本主义处于西欧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附庸地位。

到1913年,俄国全部外债达55-60亿卢布。沙皇俄国实际上处于西方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地位。专制制度是靠西欧资本的支持才得以维持的。[6]事实证明俄国极其严重地依赖外国企业和资本,而不是利用本国资源来发展工业。有的外国史学家认为,“1914年以前俄国工业的成长主要依靠外国资本和外国专家的支持。”[7]

俄国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向外国资本家借贷,每年要付出27500万卢布利息。1887-1913年的27年间投入俄国的外资金额总数为17.83亿卢布,扣除营业税,外国资本家得纯收入为23.26亿卢布,比同期外资投资总额还多出5.43亿卢布。[8]这说明,这些外国资本的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俄国劳动人民用血汗创造的。

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沙俄需要为投资者提供高于国际市场的平均利润率,对外国资本支付的利息日益大于“有形”贸易的余额。正如列宁所说,外国资本家输出资本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和财富,否则,他们决不肯把“过剩”的资本投向落后的俄国。

“外国资本家特别愿意把自己的资本投到俄国来,在俄国建立自己的分厂,设立企业公司,以便在俄国开办新的企业。他们象饿虎一样向年轻的国家扑来,因为这个国家的政府比其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更加对资本有好感、更加殷勤,因为他们在这个国家可以找到不如西方工人那样团结、那样善于反抗的工人,因为这个国家工人生活水平特别低,因而他们的工资也特别低,所以外国资本家可以获得在自己本国闻所未闻的巨额利润。”[9]

廉价的劳动力、国内市场上工业品的昂贵价格、政府采取的津贴和保护政策等等,都保证了俄国与外国资本的巨额利润。1895-1904年,外国公司在俄国所得的利润高达八亿三千余万金卢布,超过了这十年期间它们的投资总额。

外国资本家利用俄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动力,赚取暴利。俄国劳动人民在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双重剥削、压榨下,处境不断恶化。

1911年时俄国工人平均工资只有251卢布,还不到1860年美国工人平均工资576卢布的1/2。俄国劳动人民“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10]

3.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俄国人民

列宁在论述俄国的落后情况时写道:

“俄国自农奴获得解放的半世纪内,铁的消费增加了四倍,但是俄国依然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空前落后、贫穷和半野蛮的国家,它所装备的现代生产工具比英国少四分之三,比德国少五分之四,比美国少十分之九。”[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动的沙俄政府幻想着它们能在法郎和英镑的援助下,维持它们对俄国劳动人民的残酷统治。英国于向沙皇俄国提供三十亿卢布的贷款,同时要求沙俄把部分黄金储备运往伦敦作为军事订货贷款的担保。与此同时,协约国还要沙俄不断增派援兵。1916年4月,法国的“社会主义者”阿尔伯特·托马和维维安尼被派到俄国,要求派遣四十万俄国士兵到法国去。

战争和经济崩溃引起了劳动群众的极端不满,因为战争的全部负担都落倒他们的身上。在战争年代,工人阶级的处境严重恶化。工资的微小增加不足以弥补越来越大的开销。物价上涨、粮食匮乏、无休止的排队等现象尤其使那些丈夫在前线的女工疲惫不堪。百分之四十的工人被征赴前线,代替他们的是从农村来的玉人妇女和少年。

从1915年春天开始,俄国的革命形势已经初具规模,罢工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中部工业地区的罢工浪潮更是波澜壮阔。在诺沃科斯特罗马亚麻工厂,要求提高工资的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并向厂主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游行的队伍同军队遭遇,有几十人被打死打伤。

工人运动推动了农民的斗争。帝国主义战争使农民最终离开了资产阶级,同时也向农民证明:过去指望从沙皇及其资产阶级同伙那里得到土地与和平的想法是完全靠不住的!战争引起的农村贫困与破产使最闭塞的农村也增强了反战情绪。警察部门对于农民日益增加的反对征兵的鼓动曾经有过记载。一个反对征兵的农民鼓动者说:“沙皇把人民驱往战场,就象大手大脚的厨娘把大块的劈柴扔进炉子里一样!”

农民经济破产的消息传到了军队。被长期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同时又为农村经济破产所激怒的士兵,拒绝进攻,自愿投降;他们常常打断自己的手脚,或成群地开小差。1916年逃兵的人数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当时沙皇俄国存在着地主的资本家的和民族的野蛮、最残忍种种压迫和剥削,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俄国成了当时帝国主义所有一切矛盾的焦点。同时,俄国已具备了用革命方法解决这些矛盾的客观条件。这便是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4.伟大的十月革命

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一声炮响吹响了起义的号角,冬宫被占领,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掌握在了布尔什维克人手中。

历史在叙述这一革命时刻时,着力表现了它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毕竟“起义和战争一样,是一种艺术”(马克思语)。但真正的细节却是惊心动魄的。只要翻阅一下《列宁选集》第三卷中关于起义的相关文章,读者就会自然地感觉到这一点。俄国在此后四五年的反抗外国武装干涉以及俄国内战中,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等小资产阶级政党便一个一个地相继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暴力革命终归是被压迫者获得解放的真理,列宁也没有能够超越它。

为什么俄国二月革命后会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参考

1^部彦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J].世界历史,1993(01):71-77.

2^JI。E.什别列夫;《1904-1914年的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列宁格勒1987年版,第193页。

3^梁士琴柯;《苏联国民经济史》第2卷,第493-494页;第289页。

4^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284页。

5^《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9期,第48-49页。

6^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部分,下册,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07一208页。

7^鲁道夫·吕贝尔特:《工业化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37页。

8^参见《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9期,第50页。

9^《列宁全集》第2卷,第2版,第82页。

10^《资本论》第1卷,第8-11页。

11^《列宁全集》中文版第9卷第287页。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9-17 00:32:51

谢谢转发

应该在这里展览一下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00:37:46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00:38 编辑

沙俄不曾被外资控制

翊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78390/answer/2673282909

殖民地并不完全等同于领土侵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外资的大量流入意味着俄国是经济性的半殖民地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但并不是因为俄国有多少多少工厂,科学家,军队来决定的,而是一些更加基础性的东西——产业结构,进一步地说是,俄国的经济基础。

(至少是20世纪之前)俄罗斯帝国是一个欧陆传统农业优势国家,它90%的人口都是农民,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时代,俄国的农业是外向的,它不需要进口农产品和轻工业制品,相反,它是这些产品的输出国。那么这就说明,俄国进口的大头是自身无法生产的重工业产品——如铁路,发电机,车床等。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罗斯开启了经济自由化改革,这项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的改革中包含着对西方开放市场的内容。亚历山大二世认为这能够让俄罗斯以比较低廉的成本吸纳先进技术,进而让其为自己的帝国所用。在亚历山大父子在位期间,这种进口政策使得俄罗斯的重工业进入了持续但缓慢的增长路径,但进口产品的存在使得俄罗斯本国的冶金和采矿产业停滞不前。

随着俄国经济的增长和战争的需求,原本低成本的进口产品开始变得昂贵起来,而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等新兴农业国的竞争力将国际粮食价格不断压低。低下的农业生产率和不断飙升的成本戳破了俄国农业的虚胖本质。扶植自己的工业体系在1891年大饥荒以后,终于得到了俄国统治阶级的重视。

正如维特向尼古拉二世进谏的内容一样:

“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而果断的措施,以使我们的工业在今后几十年中能够满足俄罗斯和在我们影响之下——或即将在我们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求,那我们工业的缓慢增长,就很可能危及君主实现伟大的抱负。我们的经济落后,也很可能会导致政治与文化落后。”

这种工业化着眼于俄国重工业缺乏的现实,目的是为了平衡国家的收支从而稳固专制制度。我们知道,俄国是世界竞争中的弱势国家,由于其恶劣的营商环境,动荡的社会局势,还有惨不忍睹的金融体系,它让许多外国资产阶级望而却步。维特要做的就是先把俄国的金融整顿好,充实黄金储备,让货币的兑换有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把局势掌握在俄国政府手里。

由于俄国征服了广大的亚洲殖民地,所以黄金并不是特别难搞。截至 1890 年 ,俄国的黄金储备为5.815亿卢布,其中1.255亿卢布为国家银行的黄金实存量。到1894年维特执掌财政部时,俄国的黄金储备已达到8.95亿卢布,俄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黄金储备国家。由于各国都采用金本位,这为俄国源源不断地吸引外资补充国库提供了便利。

1890年代,俄国工业年均增长率8%,到了1900年,相当于产值翻了一番。

1892——1902年,俄国铁路里程增加了40%。

1890——1900年,俄国煤炭产联从600万吨增长到1200万吨,1913年这个数字是3600万吨。

在1900—1908年的8年时间里,工业企业增加数量仅为619家,或者说增长4.9%,工人人数增加21.5743万,即增长16%,但是,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却增长35.19万马力,即增长41.2%,总生产额从20.48亿上升到30.69亿卢布,工人人数的增长比工厂数量的增长要快,而生产额的增长又高于工人人数的增速。一座座重工业区拔地而起,巴库、格罗兹尼成为石油中心,图拉、伊热夫斯克的兵工厂完成了机器更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成为聚集了百万工人的巨型工业城。铁路把俄国各大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就连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都通了铁路。

但这个高增长的代价是什么呢?

农奴制改革获得的资金早就在七八十年的混乱中消耗殆尽了,俄国官僚们只能从农村进一步榨取资金,建立集约农场,把剩余人口塞进城市里去做工。俄国新建的工厂均以欧洲先进国家的技术生产建造,但重心陷然并不在轻工业这里。原本产业失调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投资对象主要还是钢铁、军工、机械等非民用消费领域。

由于本文是讨论资本竞争的,所以不会跑题讨论此时无产阶级的崛起。

1890年——1914年,外资在俄国的投资额从2.15亿卢布增长到20亿卢布以上。1900年时,在俄外资企业有269家,九成以上是1890年后建立的。法国人和比利时人投资了俄国的冶金和采矿,德国人投资了电力和化学,英国人和瑞典人投资了石油。上面所讲到的俄国金本位改革为他们提供了信心,俄国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地向工业发展进行投资:

全国性的债务....(的增长步伐)几乎等同于国民收......到1913年.....俄罗斯的全国性债务居世界各国的第二位。但是,按每年偿付债务的数额计算,俄国则居第一位...俄国所借的外债数额已经略微超过了内债。

与欧洲的金融联系是如此的紧密,以至于欧洲稍微震荡一下,就会使得俄国也被波及。1899年的经济危机使得俄国在之后的五年里陷入了内部动荡和对外战争。

那么,晚期的帝俄是否就是西欧的半殖民地呢?

有一个案例可以被用来支持这一观点。毕竟,俄罗斯在进口西欧的技术与剩余资本,并以初级产品的出口来偿还利息。与此同时,国内的消费被高度压缩,以维持贸易平衡和金本位制度。而且,俄罗斯的政治同盟也开始支持它的主要债权国英国和法国。另一方面,按人均资本计算,俄罗斯的外债数额又低于瑞典和美国。我们也没有发现外国公司或者投资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寻求控制的证据,而且,也没有发现俄国或西欧的政府官员将沙皇政权看成是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的依附性政权。无论如何,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也扩展到了德国。

俄国工业的高度集中性使得沙皇政府能够对那些外资进行监督和控制(尽管其中充满了腐败和利益输送,许多官员与外资联系紧密)俄国与外资的关系更像是有限的技术合作,经济在政府的管理下就像是鸟笼里的金丝雀一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教科书说俄国资产阶级软弱的原因了。但客观来说,他们的软弱是对沙皇的,俄国资产阶级本身已经成为了一股社会力量了。

俄国后期决定性的问题是农业处于低水平的实际增长状态,而农业又一直是俄国经济的优势部门。甚至在1890年之后,重工业所取得的非凡的不成比例的扩张,也不能对落后的俄国农业提供补偿。因此,维特的强制工业化规划没有能够达到国际均势的战略目标,而正是出于这一一目标,沙皇才在这一规划会在国内助长专制统治的敌对性社会倾向持续存在的背景下,一开始就支持这项规划。

这种集权性的规划为俄国的工业划定了基本路线,直到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到来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9-17 00:42:22

233型的反击一如既往地透彻有力!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9-17 00:49:11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啊,在讨论沙俄的文章中插一段我的时事评论

这是最新行为艺术吗?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00:56:05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2-9-17 00:49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啊,在讨论沙俄的文章中插一段我的时事评论

这是最新行为艺术吗? ...

它们认为你是半外围论的意见领袖,是理论先锋,要批倒半外围论,就首先要把你批斗成“老保”、“孝子”,进而在其粉丝群体中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它们的学院派理论。
作者: 井冈山卫士    时间: 2022-9-17 02:36:40

上次还敢公开写文章挑衅,现在就只能阴惨惨的骂人。他要是有马列托十分之一的韧性也不会如此。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02:39:38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02:40 编辑

列宁、斯大林是沙俄孝子吗?

233型酷炫喜羊羊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5255578

一些网友认为,指出俄国劳动人民深受反动的沙俄封建皇权、地主阶级、俄国资产阶级、国内外帝国主义的多重剥削,就是在为反动的沙俄帝国主义辩护:

对此,我认为很有必要为列宁同志、斯大林同志正名,洗去一些网友泼在革命导师身上的脏水。

沙俄的经济并不完全独立

梁士琴科在《苏联国民经济史》中写道:

根据奥里的计算,1916一1917年在俄国的外国资本总额是22.43亿卢布。在这个总额中,包括2.56亿卢布的债券资本和2.37亿卢布的信用机构的资本,所以在革命前夜,外国股份资本真正投入俄国工业企业的是17.5亿卢布……到1917年,全部股份资本的总额,可以确定为50亿卢布,其中外国资本所占的份额约为17亿卢布,或者说,约占34%。”“工业投资的来源是法国(32%)、英国(25%)、德国(16%)、比利时(15%)和美国(6%)。[1]

不存在阅读障碍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外资在俄国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列宁同志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多次提到这种情形。

在引证阿加德的材料时,列宁写道:

彼得堡各大银行的全部“实力”,等于82.35亿卢布,几乎达到82.5亿之多;同时作者又把各个外国银行的参与,确切些说,各个外国银行的统治划分如下:法国银行占55%,英国银行占10%,德国银行占35%。[2]

在论述资本输出时,列宁写道:

法国的情形不同。它的国外投资主要在欧洲,首先是俄国(不下一百亿法郎),并且多半是借贷资本即公债,而不是对工业企业的投资。[3]

列宁引用柏林《银行》杂志的文章说明资本输出的性质时,举了俄国为例:

法国贷款给俄国的时候,就在1905年9月16日缔结的贸易条约上,把俄国“压”了一下,取得了直到1917年为止的相当的让步。[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全部股份资本中外国资本已占到1/2,外国资本在重工业部门中高达74%。俄国南部约有70%的生铁及其成品产量、60%的石油开采量属于外资企业。电力企业和电机企业资本的90%都属于外国垄断组织。就石油工业而言,占居优势的乃是以外国资本为主导的托拉斯组织。而在18个俄国大股份银行资本组成的4.335亿卢布资本中,外资占了1.85亿卢布。在俄亚银行等大银行中,外国资本股份超过半数。

正因为外资在沙俄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俄国资本主义:

1902年,沙皇政府设立了一个分配铁轨、机车、车辆订货的特别委员会,对铁轨和铁路装备规定了远远高出市场价格的官价,外国银行所控制的一批大工厂从沙皇政府手里取得了完成这项订货的垄断权。至于外国资本的垄断权被“打破”的迹象。人们是很难发现的。

沙俄帝国主义对于西方的依附不仅仅体现在沙俄国内有着大量的外资垄断上,还体现在沙俄对于西方的进口依赖:

直到1913年,俄国所需要的机器半数以上仍要依赖西方国家,从国外进口的不但有复杂的机床、仪器、设备,而且有犁、打谷机、简易机床以至镰刀。在俄国属最发达工业部门的纺织业,直至十九世纪末,近3/4的机器是从国外输入的。至于新兴的特殊钢、汽车、拖拉机制造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俄国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甚至还不见形影。

沙皇俄国的资本主义“民族经济”并不具有完全独立的性质,沙俄“国有经济”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器材、设备很大一部分是由德、英、法、美等国垄断组织供应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俄国形成以后,垄断资本集团与沙皇专制政权和大地主阶级间的反革命联盟更加紧密和强化,中小资本家的实力和影响变得更加微小了。这种“民族经济”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重要经济支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支。

所以,《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列宁同志把英法帝国主义资本称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强有力的保护者和主子”:

政府屈从于俄国资本及其强有力的保护者和主子即世界上最富有的英法帝国主义资本的利益,......它甚至不公布那些明明具有掠夺内容(瓜分波斯,抢劫中国,抢劫土耳其,瓜分奥地利,夺取东普鲁士,夺取德国殖民地等等)、明明把俄国和英法帝国主义强盗资本联结在一起的秘密条约。它承认沙皇政府缔结的这些条约;数百年来,沙皇政府比其他专制魔王掠夺和压迫了更多的民族,它不仅压迫大俄罗斯民族,而且玷污和腐蚀大俄罗斯民族,使它变成屠杀其他民族的刽子手。[5]

他指出:俄国地主资产阶级政权“被英法帝国主义资本束缚住了手脚”,“俄国资本只是操纵数千亿卢布资本的名叫‘英法’环球‘公司’的一个分公司。”

因为它是主战的政府,是继续进行帝国主义大厮杀的政府,是从事掠夺的政府,它想掠夺亚美尼亚、加里西亚和土耳其,夺取君士坦丁堡,重新侵占波兰、库尔兰和立陶宛边疆区等等。这个政府被英法帝国主义资本束缚住了手脚。俄国资本只是那个掌握着数千亿卢布名叫“英法”环球“公司”的分公司。[6]

列宁、斯大林绝非沙俄孝子

列宁同志和斯大林同志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他们毕生都在为打倒一切内外反动派、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列宁、斯大林等革命前辈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是来自于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阶级斗争的正确认识。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认为沙俄必然被俄国无产阶级战胜呢?

下面请看斯大林同志对于俄国革命必然爆发的解释:

因为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所有这一切矛盾的集合点。

因为俄国当时孕育着革命的程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大,所以只有俄国才能用革命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

斯大林同志认为,沙俄对外发动军事扩张,侵占了大量领土,对殖民地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剥削与压迫,使得沙俄这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国内民族矛盾极端尖锐:

沙皇俄国是以最残忍最野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压迫——资本主义压迫、殖民地压迫和军事压迫的策源地。谁不知道,在俄国,资本的极大势力和沙皇制度的暴虐、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侵略性和沙皇制度对非俄罗斯民族的屠杀政策是融合起来了呢?谁不知道,对土耳其、波斯、中国广大地区的剥削和沙皇制度对这些地区的侵占,和侵占领土的战争是融合起来了呢?列宁说得对:沙皇制度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沙皇制度把帝国主义各种最坏的因素集中起来,并使之变本加厉了。

斯大林同志认为,沙俄帝国主义对于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依附,使其在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中担任着“西方帝国主义最大的后备军”的角色:

沙皇俄国是西方帝国主义最大的后备军,这不仅是说它任凭外国资本自由进入,让外国资本操纵俄国国民经济中象燃料和冶金业这样一些有决定意义的部门,而且是说它能拿出千百万士兵去供西方帝国主义者使用。请回想一下一千四百万俄国军队为了保证英法资本家极高的利润而在帝国主义战线上流血牺牲的事实吧。

斯大林同志认为,沙俄帝国主义作为西方帝国主义的代理人、看门狗,不仅与其在对外战争中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更使得俄国劳动人民饱受内外反动派的残酷剥削:

再其次,沙皇制度不仅是帝国主义在东欧的看门狗,而且是西方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它从巴黎和伦敦、柏林和布鲁塞尔得到借款,而从人民身上榨取几亿卢布来缴付利息。......沙皇制度是西方帝国主义在瓜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等等勾当中的最忠实的同盟者。谁不知道,帝国主义战争是沙皇政府和协约国帝国主义者联合进行的呢?谁不知道,俄国是这次战争的重要角色呢?

1917年3月列宁同志在《如何实现和平?》中同样指出了俄国资本同英法资本的相互勾结起来的事实:

俄国不是用自己的钱打仗的。俄国资本是英法资本的同伙。俄国是为了掠夺亚美尼亚、土耳其和加里西亚才进行战争的。

我国现任部长古契柯夫、李沃夫、米留可夫并不是一些偶然得势的人物。他们是整个地主资本家阶级的代表和领袖。他们受资本的利益的约束。资本家不能放弃自己的利益,正象一个人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一样。

其次,古契柯夫—米留可夫之流被英法资本所约束。他们过去和现在都是用别人的钱来打仗的。他们为了几十亿借款曾经答应每年付给几亿利息,而这份贡物是他们从俄国工人和俄国农民的身上榨取来的。

所以,斯大林同志认为,反对沙皇制度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也包括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

由此应该得出结论:谁想打击沙皇制度,谁也就必然要动手打击帝国主义;谁起义反对沙皇制度,谁也就必须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因为谁要是真想不仅摧毁沙皇制度,而且彻底铲除沙皇制度,那么他推翻沙皇制度也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这样,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就和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接近起来,并且一定要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

而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列宁就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向群众说明“俄国在财政、银行、外交上对英法等国的依赖”:

我们要善于向群众说明,决定战争的社会政治性质的,不是某些个人、集团以至某些民族的“善良愿望”,而是进行战争的那个阶级的地位,那个阶级的政治(战争是这一政治的继续),资本这一在现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力量的种种联系,国际资本的帝国主义性质,俄国在财政、银行、外交上对英法等国的依赖等等。[7]

以及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同资本利益、同国际银行网的联系”:

护国主义广大拥护者把问题看得非常简单平常,他们说:“我并不愿意兼并,但是德国人向我‘闯过来了’,因此我维护的是正义的事业,而完全不是什么帝国主义的利益。”对于这种人,我们应该向他再三解释,告诉他问题不在于他个人的愿望,而在于群众的、阶级的、政治的关系和条件,在于战争同资本利益、同国际银行网的联系等等。只有这样反对护国主义,才是严肃的,才有希望取得成效——也许不会很快取得,但这种成效会是牢固而可靠的。[7]

由于沙俄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在东欧的看门狗”,是“西方帝国主义在瓜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等等勾当中的最忠实的同盟者”。因此,斯大林同志认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将是震撼世界帝国主义的,必然是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伟大斗争的开端:

俄国当时一定要成为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这不仅因为这些矛盾正是在俄国带有特别丑恶和特别不堪的性质而最容易暴露出来,也不仅因为俄国当时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把西方金融资本和东方殖民地联结起来的最重要的支柱,而且因为当时仅仅在俄国才有能够用革命方法来解决帝国主义矛盾的现实力量。

由此应该得出结论:俄国革命不能不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它不能不在一开始发展时就具有国际性质,因而也就不能不震撼世界帝国主义的基础。

在列宁逝世前一年所撰写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列宁事实上已经明确指出,未来世界革命的主要希望不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而在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的东方:

我们能不能支持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那一天呢?不过,这些国家完成这一发展过程,不会像我们从前所期待的那样。它们完成这一发展过程,不会是经过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里平衡“成熟”,而将是经过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进行剥削,经过对帝国主义战争中第一个战败国进行剥削,再加上对整个东方进行剥削的道路来完成的。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东方已经最终加入了革命运动,最终卷入了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总漩涡。

只有世界广大东方的人民起来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那样,东方的革命才能为西方的革命展开道路:

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如下这一点:俄国、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个人口的大多数,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可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

上世纪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证明了列宁同志的光辉论断是正确的,是符合帝国主义时代阶级斗争的革命理论。

那么,列宁同志、斯大林同志是沙俄孝子吗?

我相信,当我死后,我的坟墓上将会被扔上很多垃圾,但历史之风却会无情地将它们吹走。

公道自在人心,历史自有公断。

参考

1^梁士琴科:《苏联国民经济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512—513页。

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3页。第774页。

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85页。

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86页。

5^《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7页。

6^《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1页。

7^《列宁选集》第3卷,第44页。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02:44:55

预计会被扣上“教条主义者”、“念经学家”的称号
作者: 井冈山卫士    时间: 2022-9-17 03:23:41

32586职君古痴凝 发表于 2022-9-17 02:39
列宁、斯大林是沙俄孝子吗?233型酷炫喜羊羊https://zhuanlan.zhihu.com/p/565255578一些网友认为,指出俄 ...

喜羊羊同志写得精彩!对论战对手进行了粉碎性的打击。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2-9-17 07:41:38

现在学院派们连俄国有没有被外资控制都要争论一番?那么多资料可以查看,还要嘴硬啊,他们要说也找些新东西吧
作者: 君行早    时间: 2022-9-17 12:02:56

现在的争论已经由理论方面的争论变成扣帽子了吗
作者: xin    时间: 2022-9-17 13:47:59

除了“老保”还有什么别的招吗?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14:05:22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14:21 编辑

口头上的社会主义者,实际上的沙文主义者

合田一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78390/answer/2677394039

总是有红中网的俄友要跳出来,硬抄什么书,非要说帝俄是半殖民地国家,外资对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实际上在红中网祖师那里,帝俄是半外围帝国性质的国家-二重性,由于表面上又不能直球反对列宁,故他们还强调找补,扯一堆玄而又玄的话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俄国只是乌拉尔山附近划界的“狭义沙俄”,包含更广阔领土的“广义沙俄”不能算帝国。

另外所有的这种讨论历史是毫无价值的,因为一切的主旨只是为现实的概念打掩护。

愿意当保皇党当然随便,不过还是要实在一点,老保就老保,装啥“左”皮?你配“解放”?念些列斯语录,只会败坏列斯的名声。

首先,世界体系论的鼻祖沃勒斯坦从来没有这样发病,他反对的正是脱离全球生产体系对单一国家的抽象分析;其次,非要按照二重性和所谓广义狭义的话,那美国也是半外围帝国,美国除了有华尔街金融和超额利润之外,北美大陆也有经济不发达的州和保留地,“包含更多美国殖民地”的“广义美国”,那四舍五入更是半外围——美国传说中去工业化战略产生了广大的铁锈带、衰落中心城,资本主义发展相当不平等、不均衡;美国内部还有大量童工、人身依附、境外贩卖人口的强迫劳动,怎么不说美国是前现代、奴隶制国家?

引进外资是沙俄18世纪开始的既定战略,而且利用外资本身在沙俄内部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如何利用、能否允许直接引进,引发了重大争议,其中王族认为外资一多怕是要变半殖民地哦,让经济大臣十分为难。

1769年,俄国政府首次向荷兰借款,从此,它不断谋求从国外借款以弥补预算赤字。1801-1913年间,俄国竟有82年的预算赤字,其中1845-1859年和1860-1859年连续出现预算赤字,经济数度濒临崩溃,向国外举债已成为“维系专制制度的最重要条件”。

鉴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教训,沙俄政府采取了加快国内工业发展的方针。然而,国内的积累主要用于维系专制制度的运转和保证地主阶级的各种需要,很难顾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其资本受诸多因素限制,轻易不向工业投资。因此,俄国要发展生产力, 吸引外资就成了“唯一可行的和自然而然的手段”(勒·叶·舍别列夫:《19 世纪下半期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工商业政策问题》)。这是俄国吸引外资发展国民经济的直接原因。      

通常认为,俄国引进外资是其国内积累不足所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沙皇专制制度将国内积累绝大部分用于非生产目的,庞大的军事支出对国家经济造成极大压力。1802—1892年俄国军事支出一直占国家预算的35%,1903—1913年俄国军费占国家支出的29%,达90 亿卢布,其中仅日俄战争就耗资25亿卢布,而1861-1914 年外资对俄国生产性投资57.76亿卢布,其中直接投资才19.6亿卢布。可见,引进外资成了专制制度将国内积累转移到非生产领域的保证。      

沙俄政府对间接引进外资争议不大,但围绕直接引进外资发展国民经济问题则是一波三折。维特以前的三任财政大臣M.X.列伊杰尔恩、H.x.邦盖、N.A.维什涅格拉德斯基都把发展工商业视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扶植民族工业发展,他们都明确提出了引进外资。但由于当时俄国政府各部门自行其事,互不协商,所制定的政策常常相左,致使“财政部的工商业政策只是财政部的政策”。由于各部门难以协调使国家内政所有方面都存在摩擦,因此,沙皇的支持和信任几乎就成了大臣们拟定措施获得国务会议和财政委员会批准的保证。由于这三任财政大臣对沙皇的影响有限,他们倡导的引进外资的政策遇到了很大阻力。      

1871年底,财政部、内务部和外交部拟定的外国保险公司在俄国的“活动条件”十分苛刻,反映了俄国政府对外国保险公司持抑制态度。1887年3月14日沙俄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外国公民和外国公司在沙皇统治下的波兰、比萨拉比亚和西部九省城市的城郊购置、租用和占有不动产,同时针对外国公司的“活动条件”规定得更为严厉。比如,外国公司在俄国的代理处须每年公布决算并呈交相应部门和省级税务机关;须定期报告有关股东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讨论事项。此外,还有一些附加条件,如外国公司间的联合须经俄国政府特批,须向国家银行交纳由财政部和内务部规定的特别保证金,外国公司在俄国发生业务争端须依据俄国法律并由俄国司法机关审理,外国公司须完全服从俄国政府裁决,后者保留“无需作任何解释即可勒令其停业的权力”。由于外资企业的活动自由受到限制并缺乏法律保障,其利润降到了最低点,以至外资对俄国的直接投资不得不持谨慎态度。这一时期外资主要以贷款形式流入俄国就与此有很大关系。      

1892年,维特担任财政大臣后,开始雄心勃勃地推行国家工业化计划,即准备在10年内赶上欧洲发达国家,牢固地占领近东、中东和远东市场。他认为,加快工业发展要靠不受限制地引进外资,加强国家对酒的垄断,提高间接税,增加国内积累;实行保护关税,鼓励出口等项政策,使俄国工业免受西欧的竞争。      

为稳定币制,维特在1895—1897年果断地实行了金本位制,使卢布行情趋于稳定。此举使欧洲资本家对俄国投资的信心增加,加上俄国于1891年实行了新的关税税率,向俄国输出资本比输出商品更有利可图,进一步促使外资加大对俄国的直接投资。1897年,维特有关不受限制引进外资的主张及外资的增加,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片恐慌。“黑色百人团”的喉舌C.φ.萨拉波夫指责维特的主张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和蓄意犯罪,应该将其逮捕问罪。以尼古拉二世的内弟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为首的宫廷集团则大声疾呼,将“民族财富留在国人手中”。以и.H.杜尔诺沃和B.K.普列维为首的大臣委员会强烈抵制外资。反动贵族因惧怕大量引进外资会加速俄国资本主义进程,而主张“回归过去,恢复农奴制”。沙皇尼古拉二世则采取骑墙态度。      在引进外资的政策受到严峻考验的情况下,维特运用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引进外资的意义;利用著名学者Л.и.门捷列夫的威望及其与沙皇的私交进行说项。1898年11月,门捷列夫致信尼古拉二世,向他详细阐述俄国引进外资的必要性。此信被欣然接受,并按沙皇旨意印发给某些国务会议成员传阅。维特深知得到沙皇支持至关重要,他抓紧时间起草经济纲领,于1899年2 月将一份题为《必须制定和坚决遵循帝国既定工商业政策》的数万言报告呈交沙皇,并说服了沙皇将其交由大臣委员会议上进行讨论。      

1897年3月17日,在按维特意图召开的大臣委员会议上, 维特阐述了国家工商业政策应按一定计划进行,其政策必须具有连续性;强调资本不足和国内积累缓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对引进外资非但不应限制,还应实行鼓励政策;发展工业既是专制制度根本性的经济任务,也是其根本性的政治任务。最后他坚决要求到1904年以前,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外资。会上,国家财产大臣A.C.叶尔马洛夫支持维特的主张;内务大臣M.H.穆拉维约夫有条件地支持,因为此人赞成不限制外资进入加工工业;陆军大臣A.H.库罗鲍特金则反对外资染指“哥萨克地区,但不反对外资开采地下财富”。3月19日,沙皇上谕“允许外资和外国企业主参与俄国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建设”。      

维特引进外资的方针终于占了上风,其后任者B.B.科科夫采夫、C.и.季马舍夫继承了他的鼓励引进外资的思想。科科夫采夫还把外资视为补充和刺激民族资本的力量,力主必须营造外资欣然投资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俄国企业主积极支持引进外资并没有把外资视为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究其原因,原苏联的史学博士Л.E.舍别列夫认为,允许外资介入的地区和部门是俄国企业主尚未涉足或很少涉足的部门和地区。俄国企业主的投机活动客观上需要外资,因为外资介入有利于改善国内工商业活动条件,有利于保护俄国企业主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从1910年起,随着俄国工业再次高涨,俄国舆论界和杜马抵制外资的呼声又开始抬头。1913—1914年,一些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报刊指责外资蓄意限制俄国重大工业发展,提出“资本国有化”的口号,要求限制外国人的企业活动。增加了政府对外国人办公司和购置不动产的限制。但此时对外资限制的实际意义不大,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已日益逼近。      

19世纪下半期,在俄国财政部的力争下,政府对外资向俄国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渐放宽,尤其是维特工业化计划(包括引进外资和保护关税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结果使俄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某些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工业发展道路。

这部分外资帮助沙俄完成了维特时代的第一次工业化,改变了沙俄的结构。

沙俄身为老牌专制主义国家,科技落后,为何没有在十九二十世纪沦为殖民地? - 知乎 (zhihu.com)

到20世纪初,沙俄已跻身世界五大工业强国之列,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二位,机械生产和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五位,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100兆瓦,发电量达190万千瓦时,拥有 19家生产制造飞机、航空发动机及其配件的工厂,总计约有1万多名员工。(  Мухин Авиа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СССР в 1921-1941)


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时间: 2022-9-17 14:12:00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14:12 编辑

外资在沙俄经济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只有二极管才会认为外资多=欧洲殖民了沙俄。

外资对俄投资可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前者包括铁路借款、股份企业投资和城市建设借款,后者包括“一般需要”借款和抵押借款。19世纪下半期,外资生产性投资不断增长,1900年占外资对俄投资额的84.6%。1900—1908年,外资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分别增加了3.53亿卢布和13.41亿卢布,而1908—1914年外资生产性投资增至14.02亿卢布,非生产性投资则减少了2.12亿卢布。可见,1861—1914年,外资一直以生产性投资为主。     

外资和俄国资本在俄国生产性投资中各自所占份额。1861—1914年,俄国铁路建设投资额为48.16亿卢布,外资和俄国资本分别占74.5 %和25.5%,而在1861—1881年和1893—1900年间外资分别占94.25 %和82.95%。俄国资本在工业高涨时期把目光盯向利润高, 收益快的部门,对铁路投资大幅度减少,只是在1900—1908年经济停滞时期,没有更为诱人的投资对象时,才大量向铁路投资,但比例仍不大。外资对俄国新兴工业部门—铁路建设起了决定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俄国各个时期的铁路建设,无论是以国家为主,还是以私人铁路公司为主,均服从国家的经济与战略需要,外资既无力左右俄国铁路建设的方向与路线,更无法干涉铁路运营业务。      

在俄国铁路建设方面,外资唱主角,而对俄国股份企业投资则截然不同。1861—1914年,对俄股份企业投资总额为47.08亿卢布, 外资与俄国资本分别占41.6%和58.4%(夫·伊·鲍维金:《论外资在俄国作用问题》)。在信贷、保险、贸易、运输方面,俄国资本占绝对优势,外资绝大部分投向工业和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外资对俄工业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相差悬殊,1881年前,外资仅占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投资的32.2%,在化学、纺织、食品和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和印刷工业中所占比例则微不足道。1900年,外资对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矿产品加工、化学、纺织、食品和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和印刷工业投资比例均大幅度提高, 分别占61.8%、43.2%、42.2%、18.6%、10.10%和19.9%。到1908年,外资对上述部门投资比例基本未变。外资主要投向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使之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全面高涨。德国资本在俄国设立企业的特点在于这些企业不单单是德国大工业公司的子公司,两者之间既在生产上保持密切联系,又在管理上相对独立。德国资本主要投向电力、化学。法国资本主要通过本国银行将资金大多投向俄国的采煤、冶金、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石油开采和加工等,它与比利时的资本关系密切,在俄活动的很多比利时公司所在地和资本都是法国人的,两国资本常常合作。英国资本习惯用宝塔式层层持股的公司体制来控制其购买的俄国企业和新建企业,英国资本主要投向石油、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外资在俄国的活动方式和投资范围显然受到资本输出国的经济与法律制约,以及西欧各国货币市场历史传统的影响。还应看到,同一国家的资本并不一定结成利益一致的集团, 同样为各自的利益展开激烈竞争,不同国家的资本利益也并非存在必然的矛盾。到20世纪初, 国际资本融合明显增加,特别是在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联合更为明显。外国资本与俄国资本的融合趋势      推动外国资本和俄国资本融合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俄国第一次工业高涨时期,俄国企业主为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频频向外国资本家暗送秋波,“而外国资本家没有熟悉本国条件和善于适应这种条件的俄国资本家与行政当局的配合,则在俄国寸步难行”(克·弗·沙齐罗《19世纪末—1914年在俄国军事工业中的国家与垄断》)。二是外国公司在1900—1903年俄国经济危机中遭受了严重损失,1901—1904年,外国公司在俄国经营状况,有据可查的为164家,分布在17个部门。盈利、 保本和亏本的分别为84、17和63个;从行业来说,电力、煤气、化学、城市运输业中盈利者最多,冶金业情况也较好;石油开采和加工、铜和贵金属开采、制砖和陶瓷业中亏本者则居多;而在采煤和金属加工业中盈亏数量大体相当。从国别来说,英、比、法、德各自公司分别有半数以上,即2/5、1/3和1/5亏损。 三是俄国银行和企业主也常常参加外国资本家在俄国设立的企业,甚至在国外设立的股份公司。      

外国资本与俄国资本融合直接表现在双方以伙伴关系共建企业。 1895年,巴黎—尼德兰银行、巴黎国际银行同彼得堡国际银行、 彼得堡贴现银行在彼得堡设立俄国黄金总公司,第二年又一起设立乌拉尔冶金公司。1898年,巴黎洛希尔私人银行与彼得堡国际银行合作设立“马祖特”公司,同年,彼得堡国际银行分别同德国和法国各一家银行,在彼得堡设立两家按俄国股份公司章程、并以外资为主的公司。      

19世纪90年代下半期,随着发放俄国工业有价证券规模的扩大,外国银行同与其有关的企业主和交易所经纪人,在俄国银行和企业的参与下,开始设立发放由其设立或受其控制企业的股票与债券的专门公司。例如,1897年,由法国银行总公司牵头,俄国工商银行、彼得堡亚速银行参与在比利时设立俄国采矿和冶金工业总公司,股资为2500万法郎,法国银行总公司占其普通股的2/3和优先股的半数。 该公司所有资金用于购买俄国工业有价证券,1899年末,该公司拥有俄国企业股票4120万法郎。到19世纪末,外资在俄国设立企业和向这些企业的拨款推动了与俄国银行的进一步合作。1899年2月, 为向俄国各类电力技术企业拨款的多国银行财团“俄罗斯大辛迪加”应运而生。同年夏天,当在法国货币市场上俄国企业股票和债券明显过剩时,巴黎—尼德兰银行和法国银行总公司力图将这些股票和债券投放到英国市场,并同俄国伙伴在伦敦设立英俄工业银行。      

19世纪末,外资在与俄国资本融合过程中表现出前者被后者同化的趋势。通常,外国企业主仍同对其拨款的外国银行和工业集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同时它又成为俄国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尽管外国公司在俄国活动的独立性强些,但最终仍被纳入俄国资本主义的一体化进程中。外资面向俄国工业及市场需求,意味着它必须与占统治地位的俄国资本建立起正常的关系。换言之,外资适应俄国国情,适应俄国经济、社会和法律条件是其在俄国顺利运转的唯一前提。

外国银行的地位愈益受到俄国银行的挑战      

俄国资本和外国资本关系问题牵涉面广,现存的档案文献贫乏,研究的难度很大。原苏联研究俄国财政资本史权威B.и.鲍维金博士坦率地承认,“俄国银行与外国银行关系非常复杂,很难理出头绪”(尤·勃·索洛维约夫:《1900—1903年前彼得堡国际银行与法国财政资本》)。B.B.阿纳尼奇院士和C.K.列别杰夫博士合作,对1860—1914年间银行发行铁路公司债券情况的详细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据他们提供的情况,这一时期先后有俄国17家银行,德、法、英、荷、比45家银行组成的银行团介入此事,仅发行的铁路公司平价外汇债券125笔, 金额达23.09亿卢布。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有4家银行成为银行团的例行成员。它们分别组成独立集团,各有其领袖并负责物色伙伴和确定份额。19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由德国门德尔松银行和彼得堡国际银行领导银行团时,双方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1908—1914年,俄国银行则以新铁路公司平价外汇债券发起人和销售人的身份出现,还是最大股东之一。尽管这远非外国银行和俄国银行关系的全部,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二者力量的消长过程。将二者关系简单化显然是不足取的。      

到19世纪末,俄国银行甚至开始在外国公司为主的电力工业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俄国银行对外国公司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开始积极参与俄国建立新电力企业和铁路电气化计划,彼得堡国际银行、俄亚银行等俄国银行已在俄国电力工业中起主导作用,使外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夫·斯·佳金:《在俄国电力和电力运输业中的德国资本》)。俄国石油垄断集团开始参与争夺世界石油市场,并屡屡奏效,迫使曾独霸世界石油市场的美国洛克菲勒公司一再对俄国石油公司让步,拱手让出相当大部分的世界石油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银行控制了原由外国银行控制的某些俄国企业,如勒拿金矿联营公司。俄国银行还积极向东方国家输出资本,到1914年,俄国向东方国家输出资本为7.49亿卢布,而投放到西欧的俄国外汇储备为6亿卢布左右。到1914年前,以俄国数家最大银行(俄亚银行、彼得堡国际银行等)为核心形成的大规模银行集团,在俄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1917年,俄国数家最大银行完全控制了铁路公司、机器制造业,还控制了黑色和有色冶金业、石油开采和加工、林业和木材加工、橡胶、火柴、烟草、油脂、保险、轮船运输和仓储业股资的3/5,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其它经济部门,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在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大银行同财政部关系更为密切,对维护国家财政乎币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由于战争俄国与外国以往建立的商彝财政关系中止,俄国的经济生活变得更为独立。

需要补充的是,从19世纪末到一战,沙皇政府一直对经济政策、国家资本有决定权和强干预,进行了国有化运动,并主导了沙俄从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进程。

在工厂企业中俄国“本土派”也占据了很多负责人的位置。

列宁充分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和融合趋势,并且他也说明了沙俄对外存在的一定程度依附性,沙俄引进外资的数额巨大而沙俄国内制度腐朽,“有两个区域是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区城,即俄国区和东亚区”。1914年列宁又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写道:“不仅小国,而且象俄国这样的大国,在经济上也完全依赖‘富强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势力。”

同时列宁从没有忘记强调沙俄与其他帝国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具有的共性和对外侵略性:

英国资本家用尽一切办法竭力在自己的殖民地埃及发展棉花生产(1904年埃及的230万公顷耕地中,就有60万公顷,即1/4以上用来种植棉花),俄国资本家在自己的殖民地土耳其斯坦也这样做,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较容易地打败外国的竞争者,较容易地垄断原料产地,成立一个实行“联合”生产、包揽棉花种植和加工的各个阶段的、更经济更盈利的纺织业托拉斯。

沙俄对外资的依赖完全不改变沙俄的帝国主义性质,不仅如此,沙俄虽然在经济上是二类帝国(列宁在太塔笔记中提出的一种简要分类设想),在政治上却是仅次于英国的“大”帝国(列宁贝塔笔记)。

外资输入问题,是苏联学界长期争论的重大课题。

早期苏联学者采用的是纯统计学的方法,主要注意数量方面,外国投资在俄国股份工业企业和银行中的比重。从而许多人“得出了关于俄国在欧洲帝国主义体系中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理论”。后来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指出了统计学方法的缺陷,“把研究者的注意力从俄国帝国主义的纯经济特点合规律地转到阐明帝国主义时期俄国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的特点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一直以来就有苏联学者持有半殖民地观点:

N·B·马叶夫斯基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的从属地位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前特别是战争期间外资渗入的增强,……很容易使俄国变成外国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

A·E·约费认为:“这样一来,在帝国主义战争年代,发生了俄国变为西方国家半殖民地的剧变过程。临时政府时期的俄国处于辅助力量和外国帝国主义者手中的驯服工具的地位。”

这样的观点经过发酵,或者是对经济数据的解读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是忽视了沙俄对外广泛的侵略性殖民行动。

列宁也骂临时政府是走狗,但是列宁为什么是革命导师?

因为他从来不是为了“护国”而骂走狗的,他是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出发,直接点明临时政府与欧洲帝国主义具有一致的利益,战争期间外资主要以债务形式输入,其目的是维持沙皇的统治 , 扑灭由战争引起的革命运动。梁士琴科在《苏联国民经济史》中指出:“在1917年上半年以前的战争时期 , 沙皇俄国从西欧资本方面获得了为数八十五亿卢布的借款 , 这些借款只有少数是用之于发展俄国工业,而大部分则是留在国外用以偿付军事装备的。”借款并不能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性质,而这些借款的目的也不是“让沙俄变成半殖民地”,而是为了帮助破坏革命。列宁指出:“现在的情形也是一样,全世界资产阶级都向显然已经破产的沙皇提供亿万贷款,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象普通的高利贷者那样醉心于优厚的利润 ,而且还因为他们意识到俄国旧制度战胜革命对他们有利,因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无产阶级。”

俄国引进外资并没有提高俄国群众的生活,这根本不是由于“沙俄被殖民”、“走狗卖国”导致的,沙俄无论封建农奴时期还是帝俄时期,都是无产阶级和群众的敌人。沙俄引进外资,迟滞了国内积累过程,加重了国内劳动人民的负担;间接税一再提高,1913年,俄国政府间接税的收入竟占国家岁入的47%,劳动人民普遍贫困化,社会紧张关系加剧。

最后抄两段话,看看到底谁是谁?

同志们,有一个时期人们似乎认为保卫俄国就意味着保卫沙皇。这是错误的,因为沙皇和他的走狗们处处都背叛了俄国。他们破坏了国防。现在我们完成了革命,我们应当记住:假如让德国人战胜我们,那就不仅意味着把德国剥削者的枷锁加在我们身上,而且很可能会使旧制度复辟。所以必须用一切方法进行斗争,既反对国内敌人,又反对国外敌人。

罗莎·卢森堡1914年8月4日把德国社会民主党叫作“一具发臭的死尸”,我引用了她的话。而……先生们等等却“叫起屈来了”……为了谁呢?为了那些被叫作沙文主义者的德国沙文主义者!可怜的俄国社会沙文主义者,口头上的社会主义者,实际上的沙文主义者,已经头脑发昏了。


作者: 君行早    时间: 2022-9-17 18:53:41

677394039

总是有红中网的俄友要跳出来,硬抄什么书,非要说帝俄是半殖民地国家,外资对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记得讨论的结果分明是沙俄是半外围国家,他就直接就说我们认为沙俄是半殖民地国家,难道他是不明白半外围和殖民地有什么区别么?还是说要故意歪曲这个我们的结论呢
作者: starlight    时间: 2022-9-17 19:31:29

本帖最后由 starlight 于 2022-9-17 20:17 编辑
君行早 发表于 2022-9-17 18:53
我记得讨论的结果分明是沙俄是半外围国家,他就直接就说我们认为沙俄是半殖民地国家,难道他是不明白半外 ...

毕竟不歪曲,他们就没牌打了把沙俄老爷们吹得神乎其神,似乎外资是老爷们挥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工具”,这样就“否定”了俄国资本主义高度依赖外国资本的事实

作者: 井冈山卫士    时间: 2022-9-17 20:47:21

32586职君古痴凝 发表于 2022-9-17 14:12
外资在沙俄经济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只有二极管才会认为外资多=欧洲殖民了沙俄。外资对俄投资可分为生产性和 ...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田一人”反驳文章的基本脉络,这里梳理一下该文章的逻辑。

论点一:任何人只要敢说任何国家不是帝国主义,那么此人必然是该国统治阶级的“孝子”。理由很简单,和田一人在污蔑某位左派同志的文章里已经写明白了,他认为一个国家是不是帝国主义的争论很无聊(http://www.redchinacn.net/forum. ... p;extra=&page=2)。事实上,在此人,以及2020年以后出现的晚期“中帝论”者看来,帝国主义只是骂人的脏话(http://www.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50749),与革命前途无关。骂的不够狠,就是帝国“孝子”。

论点二,任何不适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大国都是殖民或者半殖民地。马列毛主义指导下的世界体系理论从来没说半外围=半殖民地。这要么是由于他们对历史和理论的无知,要么是想要徒劳地搅混水。

论点三,列宁和斯大林认为俄国有半外围性质,甚至认为俄国革命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但他们不是“孝子”,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是真心想要革命。其他所有人认为当时或现在的俄国或者中国是半外围国家,这只能证明他们是“孝子”。因为你又不是列宁斯大林,你不是革命领袖,你不配革命,你只能是孝子。


作者: 君行早    时间: 2022-9-17 22:05:26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2-9-17 20:47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田一人”反驳文章的基本脉络,这里梳理一下该文章的逻辑。

论点一:任何人只要敢说 ...

明摆着就是扣帽子啊
这算是饭圈思维么,感觉现在“左”派都各立山头拉帮结派的,有点饭圈化
作者: sxm    时间: 2022-9-18 21:49:01

君行早 发表于 2022-9-17 18:53
我记得讨论的结果分明是沙俄是半外围国家,他就直接就说我们认为沙俄是半殖民地国家,难道他是不明白半外 ...

本帖中的喜羊羊文中不是有“由于外国资本加紧流入俄国,结果就使沙皇制度和俄国资本主义处于西欧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附庸地位。”么,喜羊羊的其他文章也说沙俄是半殖民地https://zhuanlan.zhihu.com/p/564820123 ,你们支持喜羊羊他就把你们算成一伙了呗




欢迎光临 红色中国网 (http://www.redchina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