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并引发的个人感想与预期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6:35: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龙翔五洲 于 2014-5-30 06:48 编辑

我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并引发的个人感想与预期
送交者: ACURA 于 2014-05-26 16:50 来源:留园网 已读 24030 次




今天在本板块看了《我在维吾尔村干的那些事儿》 个人本着对这些下乡干部的认真勇敢的精神表示钦佩,并也想把自己在新疆的所见所闻跟大家聊聊。首先介绍下自己跟新疆的联系,第一次去新疆还小是98年左右,去了感觉新疆好吃的很多,尤其喜欢吃拉条子,百吃不厌。随后大约去了能有10次以上,并累计超过了2年。近期还要赶往新疆进行项目工作,我去过乌鲁木齐,常驻库尔勒,喀什和田等南疆大部分地区有走过,但并不是非常深入,只是讲讲自己身边的事与想法,因为范围还不够客观上的广义,所以想法未免有局限,请各位谅解。
我知道论坛里有不少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同胞)同胞也上来讨论交流很是平和,前两天我还在加拿大本那比的大统华见到了一维族女孩在糕点部打工,小聊了几句,对方表现的很大方也有礼貌,我感觉非常好,好在哪里?很简单他们会说汉语会打汉字,并还带点京腔很有亲切感(确认是纯新疆维族同胞)。这说明在共同的语言与文字下交流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并减少误会的发生,不管你生活在加拿大美国或者日本,首先学会语言并了解本地民俗积极融入才是长期想法,所以文化教育是我想聊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认为重点中的重点。

1-(教育) 教育在儒家文化中跟生存应该是骨与肉的关系,没有教育汉族的文化就得不到传承,没有传承就得不到认同。尤其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很快,没有接受教育的年轻人生活在这个社会真的是寸步难行。但现在新疆所呈现在我这个汉族人面前的问题是两极化,北疆包括了首府乌鲁木齐等一些跟东北呈现很大部分相同的气候,四季分明,有山脉有隔壁,也是新疆接触汉族文化的前沿,这里的维族同胞给我感觉比较像土耳其是个世俗的宗教地区,一样信仰伊斯兰但也不妨碍帅气的小伙子带着墨镜与漂亮的姑娘穿着美丽的裙子在街上行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你可以跟年轻人(城市)正常的交流,他们经营商业手工业,很多维族老板都开着高级车,享受一切工业文明社会带来的福利。但转眼看到南疆,情况又是有所不同,南疆的城市跟北疆有点区别,区别就是维族人多,汉族人少,有些小城市你大街上逛半天就看不到汉族人,在南疆的乡下更是如此。我从和田的国道开车往库尔勒赶,路上看到维族老乡赶集,还有老乡们驾着小驴车狂奔,看样子跟年轻人飚车很像,并驾齐驱,互不相让,让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要说新疆与内地的差距,就是南疆北疆也是差距明显,体现在经济上与文化上。那么教育在这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就像我前面说的,在北疆大部分地区跟维族同胞用汉语交流哪怕是几句话,多少也能闹明白对方的意思,但在南疆尤其是小城市与乡下,交流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汉族文化作为中国的主体文化不必得到所有民族的认同,但是汉语必须要大家都了解这样我们才能产生交流,交流中产生了解,了解中产生反思与认同,那么南疆的教育缺失就产生跟汉族人的交流隔膜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的恐怖袭击的成员都是来自南疆而非北疆了。我走过很多学校,中学小学,感觉总体上来说硬件是合格的,虽然跟北京上海比不了但是绝对不比内地大部分学校落伍。我跟当地的市府领导聊天时得知,重点是师资力量,汉语教育人才很少乐意过来,大部分的新疆汉族人在高校毕业就留在内地了,维族的汉语师资力量很薄弱,很多地方容让是维语教学占所有内容的90%以上,就跟我们70后这代人上英语课一样,除了应付考试,一毕业除了 HELLO,GOOD BYE,APPLE,EAT几个简单的单词其他都抛给了毛主席一样。我觉得这是政府问题,虽然有民间的抵触情绪与实际情况,但是政府这方面做的确实不好,硬件上去了软件没达到那样我们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年年援疆花了纳税人那么多钱却不见效果,这就是原因,因为在教育上有断层。在一个就是维族同胞对教育认同的问题,越是大城市认同率越高,越是小乡镇就有认同率极具下降的显现。

2-(经济)经济一直是海外各种企图分裂新疆的恐怖组织所强调反抗中国的重点,这里我想说经济的不发达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上的确实,造成了民族间交流的障碍与不信任,在一个是地理位置与气候造成的,新疆炎热的夏天与连绵不绝的戈壁滩早就了甘甜的水果与美味的羊肉,但是相对的在普遍知识层次低的新疆民族地区,他们可致富的手段很少更多体现在小手工艺人与务农,南疆地下有丰富的天然气与石油,上海市民家家用的天然气就是从南疆运送过去的,由于我国的经济体质还是以政府国企为主导,民营为辅助的特征,所以能普惠到南疆维族同胞个人上的利益就比较小,更多的体现在本地的税收有所增长,由于这种石化工业是需要很深的技术与国家政策色彩,所有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新疆维族同胞的不平衡感,还有就是未给他们带来实际明显的利益,不平衡感可以说是经常听见,就算是项目公司的内部维族员工都说过,我们祖辈给我们留下了富饶的土地,地下是丰富的能源,为什么汉族人把他们开采走了却什么都没给我们留下,说实话这是不容易让人理解的事,即使中国东北为祖国奉献了60年的能源供应,钢铁煤炭石油与粮食食用油,南方地区的同胞还是一样嘲笑东北人,粗鲁小姐多等很不适合的词语,但想想没东北人的付出又怎么有你们的轻工业与科技贸易的繁荣呢?所以我个人对此表示十分的了解与同情,但东北跟新疆还不一样,东北是汉族人的地区再奉献也是有觉悟的不会闹事,只是口头埋怨罢了,但新疆情况不同,这样的抱怨时间长了会加速民族的离心力,给恐怖组织有更多的话题与挑拨的空间,今年中央的新决策是改革大型石油公司,据我所知他们在南疆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划拨出部分已经勘探发现天然气的气田跟本地政府共享以达到促进当地经济的目的,很多项目都已经在秘密谈判中。这是好的方向,但不是全部。需要为新疆经济出力不只是建设医院建设学校那么简单,医院没有合格的医生,学校没有负责的老师都是空壳浪费社会资源而已。从本质上还需要雇佣当地人由当地精通维语的汉族人负责沟通协同,这样才能锻炼维族同胞的技工,让他们感受并学习技能创造财富,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我们可以列举温州人的创业史可以列举福建人百年的海外经商经理,还有晋商的巧妙商业方式,但大部分需要致富的维族同胞不会汉语那就无形中弱化我们汉族文化的同化能力,起不到引导的作用,长期的工作是教育,那么短期的工作还是现实的带动致富与技能的传授。这里我必须要对维族同胞发点小牢骚,那就是不管中国社会还是国际社会,我们是个契约社会,我们遵守法律,遵守契约这样加强劳资双方的沟通与进步,但维族同胞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好,除了公务员(受过良好教育)很多普通工人不信守合同不尊重自身的职业精神。把工作当儿戏,我个人碰见过很多企业主抱怨这样的问题,政府号召多雇佣维族同胞,带动他们进入富裕,但是工人往往是工作几个月,家里农忙的时候转身走人,不提前打招呼就人间蒸发了,找都找不到人,等几个月后家里不忙了或者手头的钱都花了没酒钱了又会工厂想工作,这样对现代企业来说是非常困扰的企业要发展经济要进步跟人有很大关系,需要政府在职工再就业教育上下功夫。毕竟时间长了没人乐意雇佣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人,当地维族同胞又会抱怨汉族人不给他们工作机会。来不来就上政府去抗议,这是不公平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5-30 06:37: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翔五洲 于 2014-5-30 06:49 编辑

3- (治安)在新疆,不管南疆北疆都有个约定俗成的事就是汉族人没事别去维族人聚集区去走动,很多内地游客不了解,把新疆当成了土耳其随便走随便逛,也有些游客一听见新疆就怕的要死,怎么都不肯来,其实不必过分乐观与悲观,这有个民族性格在里面,维族同胞首先是很抱团,在一个在现在有民族对立的现实情况下还是安全为第一考量总不会有错的。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很安全的,只是晚上还是要注意下,在汉族人的聚集区问题不大,相对来说维族人的区域会有点疑虑,在新疆我觉得正确保护自己的首先是要别太张扬,做人低调些并友善一些,别觉得自己家事显赫认识某领导而张扬跋扈,那是愚蠢的行为,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不见得维族同胞一定真心尊重你,但是最起码会给自身安全增加更多的筹码。维族同胞的特点是嗓门大,心态急,好面子,在交流有障碍的时候比较容易激动,这种情况下不妨冷静下慢慢讨论问题或暂缓讨论问题,往往是很有效果的,一旦他听懂了你的意思基本上不会有伤感情的事情发生。经常听新疆本地汉族开玩笑的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维族会汉话。这就说明维族同胞的智商很高,一旦他了解你的语言生活模式,很多情况下你在他身上是占不到太多商业利益的。需要的正确的引导而已。要是说到乌鲁木齐75事件的话,这种大的对立与恐怖行径,说实话从个人角度真的很难避免,我个人是在当地首先把当地驻军的位置与性质摸清,要是真有这样大规模的动乱事件我就往部队跑,千万别指望派出所,派出所与警察局在那种规模的对抗情况下往往都是重点关照地区,还是人民子弟兵靠谱的多,威慑力也震撼很多。
4-(美食)我想大家在海外业余时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想国内的烤串加啤酒吧,在新疆烤羊肉串叫烤肉,但我认为新疆的烤肉不是最值得称道的,在新疆烤羊排要比普通的肉串好吃太多了,当然价格也高不少。70元一公斤?年前记得应该是这个价格,由于新疆戈壁,盐碱地很多,当地的羊尤其是南疆的羊养殖都是古法放牧而不是工业化的饲养,它们吃戈壁滩的植物长大,碱性土地的植物也综合了羊肉体内的酸性物质,让羊肉在口中感觉不出任何膻味还肥美多汁,是不得不尝的人间美味。我个人推荐,烤羊排,馕坑肉(属于跟烤鸭类似,在闷炉里闷烤而成,更是鲜嫩无比)烤全羊还有红柳烤肉=羊肉串(红柳是戈壁滩上的植物烤肉更香)维族同胞烤肉的时候不会放很多孜然,有些地方烤肉就不放孜然,只放一点点盐些许辣子(辣椒面)这样的烤肉才是纯正新疆羊肉串,内地多放孜然与辣椒面的烤法更多的是为了掩饰肉质的不新鲜的卑鄙做法,闻着香但是很容易拉肚子。 再一个我特别推荐拉条子(也叫拌面)拉条子属于清真食品,面是拉制而成,拌面所需要的炒菜一般是西红柿,青椒,羊肉,皮牙子(洋葱)芹菜,毛白菜等不同组合而成。把菜炒好放在小碗里,再煮好先拉的面,放在面前。炒菜往面里一倒搅拌均匀就是到美食,在新疆有个体会就是吃米饭很容易饿,可能跟水的含碱量有关,只有吃拌面才能扛到下一顿饭,当然坐办公室的话不会这样,但是总跑项目体力消耗大那么拌面馆在城市乡间随处可见就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了。请注意在维族与回民同胞的饭馆里不要吸烟与喝酒,是非常让人反感的事情,我们需要注意这方面的礼节。饭前洗手不要甩,而是用毛巾擦干,没毛巾就自然晾干也行,我个人是有毛巾用毛巾没毛巾就晾干或者干脆往自己身上蹭,哈哈哈 起码不想养成乱甩手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是不受控制的条件反射。误会就不好了。今天暂时就谈这么几点个人的所见所闻与想法,可能不全面与实际还请各位补充。具体到维族同胞的宗教文化,因为我涉及的非常少,所以我就不误导各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4-5-30 10:25:08 |只看该作者
在乌鲁木齐大多数维族都会汉语,就是交流,不学不行,一个汉语是官方语言,大学的教育以汉语为主,只有开大会的时候,用翻译,日常部门的会议都用汉语,在这样的环境下,维族同胞不学汉语不行,工作、生活、学习都会带来困难。当然现在有南疆来乌市做小买卖或打工的,仍然不会汉语。去南疆就不一样了,南疆主要是维语交流,普通老百姓不懂汉语,过去汉族干部去几年维语都会了,工作、生活不成问题,今天汉族干部经常性的流动,不像过去扎根边疆,就必须和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当时少数民族群众很信赖汉族干部,有时比本民族的干部还要信赖,因为他们很崇拜毛主席,毛主席派来的干部不会错。今天汉族干部不光在新疆在内地也一样,做表面文章,讨好上级,不会认真地去做群众的工作,他也深入不了,他不懂维语,如何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他掌握情况是从二道贩子(翻译)那儿来的。为什么分裂分子能趁势而入,我们没有防线。

  过去我们这些老人都有少数民族的好朋友,什么话都可以交流,今天他们还有这样的朋友吗?有,说的也是假话,不会告诉你心里的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6 07:22 , Processed in 0.018437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