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机器人来了!白领阶层也将感受到失业威胁。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3:30: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机器人来了!日本保险巨头启用AI替换30%理赔部员工
2017-01-03 08:12:25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关键字: 保险理赔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IBMWatson AI

据美国财经网站石英(Quartz)1月2日报道,FinTech(金融科技)正快速发展,甚至已经开始取代了人类的工作岗位。一些日本保险公司尝试采用AI(人工智能)来协助保险理赔工作。
日本寿险巨头富国生命保险(Fukoku Mutual Life Insurance)计划裁减近30%的保险理赔评估部门员工,因该部门于2017年1月引入人工智能系统,以提高操作效率。
尽管富国生命保险采用人工智能的作法并非行业普遍现象,但日本每日新闻援引观察员的话说,预计这种案例未来很可能增加。

石英(Quartz网站截图

富国生命保险计划引入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基于IBM日本公司的Watson系统。IBM称,Watson AI系统是一种“认知技术,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并且“可以分析和理解所有数据,包括非结构化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
Watson系统将负责阅读医生撰写的医疗证明和其他文件,以收集保险理赔资金所必需的信息,比如医疗记录、住院时长和外科手术的名称。
除了确定保险理赔金额之外,Watson系统也能核对客户的保险合同,以发现任何特殊保险条款。这种措施被认为用于阻止赔付疏忽。该系统预计将在一个财年内核查总计约13.2万宗案例。
尽管最终的赔付决定仍需要交由专门的人员来作出,但AI系统将使得阅读医疗记录和处理其他简单程序更加有效率。
此外,从成本角度来看,上述这套人工智能系统将花费约2亿日元,预计每年的维护费用在1500万日元左右。而这次裁员近30%将为这家寿险巨头每年节省约1.4亿日元开支。
此时,日本邮政保险公司(Japan Post Insurance Co.)也打算安装Watson AI系统,其将在2017年3月开始试运行。日本生命保险公司(Nippon Life Insurance Co.)12月开始使用该系统。

IBM的Watson AI(资料图)

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科技大风口之一。IBM的Watson AI平台可以实现对自然语言的互动,吸纳并处理大量数据,并转换成模型等有用的信息,能够辩论和学习。这个认知型智能系统曾于2011年在智力竞赛项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上击败了两个人类选手。
而IBM只是利用Watson AI平台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巨头之一。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曾表示,他2016年的新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早在2014年,他就以个人身份入股人工智能公司Vicarious。
这样做的结果之一,就是一些人类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所替代。
2016年5月,美国百大律师事务所之一、拥有约900名律师的Baker&Hostetler宣布启用AI负责协助处理企业破产相关事务。
这家律所启用的AI机器人Ross能阅读现有法律及文献,从中得出结论,解答特定案例的问题,或者能够向那些使用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提问的人给出指导。它拥有的机器学习能力让它可以从过去的法律案例和与人类的互动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答疑能力。

关于AI代替人类工作的案例,此前观察者网也曾有过报道。
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开发出了一款AI软件,该软件在解析乳腺X光图片时比普通医生快上30倍,其准确率更是高达99%。
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IBM的Watson机器人代替助教为学生授课5个月,期间没有任何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它帮助佐治亚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们解决毕业论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沃森的语气比较随意,而且多用口语,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提供细致准确的回应。
新华社在84岁生日来临之际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新加入的机器人员工被称为“快笔小新”,只要有数据,它马上就可以计算出来,比如输入一只股票的代码,关于它的财报分析瞬间就成稿了。“快笔小新”不但能从追踪的数据内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还能对大幅变动的数据提出预警,自动生成对应的标题和导语。
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团队,使用算法来从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抽取出艺术风格,包括康定斯基、毕加索、马蒂斯、特纳以及人气最高的蒙克和梵高。然后这些风格被应用到各种电影和电视剧的视频片段中,如动画电影《冰川世纪》,以及由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而成的英国悬疑犯罪电视剧《马普尔小姐》。
要说人工智能当“秘书”,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霍金先生的轮椅,这是一台集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红外光、语音转换器于一体的人工智能设备。
各行各业都将悄悄迎来机器人同事,不必过于乐观,也不必过于悲观。还是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内将发生的变化和低估未来十年内将发生的变化。”人工智能最大的威胁不在于机器学习这项技术本身,而在于人们对这项技术的错误使用,以及在没有人类监督的情况下过度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达成某些目标。
(综合华尔街见闻等消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7-1-4 19:12:42 |只看该作者
麦当劳新店完全用机器人运营,引起工人强烈反对

在迎来九年来的首次营收下滑后,麦当劳决定作出一些改变的尝试,一件从未有任何餐馆做过的事情:
开一家完全用机器人运营的门店。

不会再有员工整天站在柜台里卖汉堡、从事繁琐重复的工作,不再有员工争执、抱怨。他们的接班人——机器人,只会按管理者的要求精确完成工作。
这家门店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计划在七月四日开业。店内仍保留一个小团队来维护机器人的运行,并拿走机器人每天收的钱。用餐者将会看到一系列机器人以五十倍的效率、毫无差错地完成着过去人做的工作。如果这次试运行效果不错,麦当劳将计划在全球的门店推行机器人的使用。
店长彼得.吉布斯已经与这些机器人工作了六个月。在面对CNN的采访时,他对这些机器人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这些东西棒极了!他们把工作有序地完成,还不会要求休息。”钱,都是因为钱麦当劳的发言人保罗.霍纳(Paul Horner)表示,由于最低工资时薪15美元的限制,公司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考虑使用机器人了。

“工人薪水的开销很高,最低时薪限制是15美元,加薪的呼声还在上涨,所以使用机器人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更不用说人工存在的大量操作失误、懒惰、缺乏训练等问题,让我们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将饭店自动化的时机。”

这种决定下,麦当劳的股东们终于可以看到期待的股票再一次升值了。放出消息后,麦当劳的股价立即上涨,因为这次工人薪水支出不是被削减,而是要被彻底消除。通过裁员,麦当劳认为可以将股价回复到2014年的水平。
“机器人是美国和世界麦当劳店的未来,”霍纳说,“人类员工不断要求加薪,在这种趋势变得无法控制之前,我们要采取措施。机器人的使用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生产率,并提高麦当劳食物的质量。
愤怒的工人股东们开心的同时是工人们的愤怒。

凤凰城当地居民,失业3年的52岁的汤姆.唐尼(Tom Downey), 在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之前,对附近要新开一家麦当劳是很兴奋的。

“既然他们只雇佣机器人,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没有教育经历,没有车(不能当司机),现在我居然连到汉堡店帮忙都不够格了。我受不了和一帮乞丐一起排在政府救济中心门口的感觉!”
42岁的米尔顿.瓦丹姆斯(Milton Waddams)是一名差点在麦当劳找到工作的快餐工作者。他对记者表示,自己对麦当劳使用机器人替代工人的决定感到极度失望。
“麦当劳已经收了我的简历,我已经进行了两次面试,他们告诉我,我被安排在新店工作,到时候会给我打电话。但他们从没打电话过来。”瓦丹姆斯说。“然后我就听到他们使用机器人的消息。我需要这份工作,但他们已经有机器人了,所以我还得继续找新工作。”
厨师汤姆(Tom Smykowski)仍对被机器人抢了饭碗非常愤怒。他原本正工作在凤凰城这家麦当劳店,直到这家店因需要进行机器人改造而关闭。在采访中他有点控制不住情绪:
“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不需要忍受这些(机器人)的,”他对FOX新闻的记者说。“你得运用你的大脑,想出新点子,如果说有人能做到,那一定就是我(而不是机器人)。我是一个活人,我还得再说多少遍?我和那些该死的顾客打交道,让他们不需要自己做汉堡。我有人际交往的技能,我擅长和人打交道!”未来也许是更多机器人不论这些人如何抗议,这家新麦当劳店都将于凤凰城第七大街开张。麦当劳表示,如果这家店取得成功,明年将会增加两万五千家麦当劳使用机器人。现在这些机器人长什么样、顾客如何和其交流还处于保密状态,但这些疑问在七月份都会得到解答。

这会是麦当劳的正确决定吗?不论如何,麦当劳的改变最终会有利于股东和顾客们。而将来的员工,也许只能期望拿到时薪15美金的最低工资,也许甚至没那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7-1-4 19:14:10 |只看该作者
机器人“抢饭碗”:无人港越来越多 引发大罢工



"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之一,是抢走人的工作。

2016年1月,荷兰数百名码头工人在欧洲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港进行了24小时的罢工,以抗议来自机器人的竞争,罢工令港口大范围瘫痪,是13年来首次。

《财富》杂志称,此次罢工的起因是鹿特丹港将采用一种叫"Maasvlakt e 2"的自动化码头项目。工会估计,这种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将会在两年内导致近20%工作岗位的流失。

这并非危言耸听。在2015年年底的一次协商投票中,荷兰码头工人工会要求长达9年的裁员冻结期,而包括欧洲集装箱码头、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和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在内的港口运营者都称,这种要求"不现实",并提出将裁员冻结期缩短到4.5年。协商未果,引发了此后的大罢工。

类似的自动化潮流,在国内的港口也在上演。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中国的港口自动化装卸程度都非常高,"在全世界范围也是最高的。"

刘斌说,现在码头上一定需要人来做的岗位已经很少。大连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有接近20000人,现在只剩两三千人。至于人数会不会继续减少下去,"很难说。"

自动化设备抢走高薪岗位

鹿特丹港工会估计,"Maasvlakte 2"自动化码头项目的投入使用,将会在两年内导致近20%工作岗位的流失。

"无人港"的背后,是港口自动化项目的普及。

以鹿特丹港为例,该港口的自动化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但自动化中心码头项目Maasvlakte 2的施工直到2008年才开始。2014年12月,马士基集装箱码头的全自动化设备迎来了第一艘船的靠岸,2015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系统造价5亿欧元。

在这套新终端中,机器人并不只在集装箱追踪系统、装卸货物的吊车等方面替代人力,连负责将集装箱从坞边运输至内陆的卡车或火车也由机器人操作。这些系统替代的就是那些高薪、高技术人才。这些码头装卸工在美国的平均年薪可以达到15万美元(约合97.5万元人民币)。

这对工人的冲击不言而喻。

鹿特丹港工会代表Niek Stam表示,港口最初保证,装载量500万TEU(标准箱)的自动化终端Maasvlakte 2,只会作为人工的补充来使用,但现实是,机器人已经开始蚕食1200万TEU的旧终端上的装卸量。因此最坏的可能性就是,在接下来几年,将出现800到4000个多余的工作岗位。

"大船"倒逼港口提升效率

在中国,港口自动化项目的应用同样相当普遍。

今年3月,全国首个、也是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一期)开始自动化设备系统验收。

国内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工程,则计划2017年投入试生产。

在刘斌看来,过去中国对外贸易量少,内贸也相对少,所以肩担人扛就可以。但现在每年港口的吞吐量都是100多亿吨,如果没有大型的自动化设备是无法完成的。

他举了个例子,铁矿砂类大型散货的装卸,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完成。约350米长,80多米宽,装载40万吨货物的大船从巴西运到中国,这40万吨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装卸,在上世纪80年代一天装卸量很低的情况下,至少要卸近40天。现在自动化操作三天就可以卸完。

远洋运输船只的"装载量"越来越大,也倒逼港口提高装卸效率。

刘斌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集装箱船多为3000TEU、6000TEU、8000TEU、10000TEU,现在有了18000TEU集装箱船,因此自动化程度必须提高才能满足装卸效率的要求。现在12000、13000TEU的集装箱船在大连港基本两天也需要卸货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17-1-4 19:15:20 |只看该作者
一个悖论

当然,"无人港"也需要人来管理。

青岛港相关人士举例说,航运业的集装箱化会把使用人工的一些工序提前,在工厂里就把货物装进集装箱,就不用在码头上使用人工进行搬运。集装箱化程度越高,码头上用的人就会越少。如粮食灌包需要大量人力,集装箱化之后,这些只需厂家提前将货物装入集装箱即可。

此外,反恐和反走私,眼下同样需要人力的深度参与。

业内人士指出,港口的安全非常重要,丝毫不亚于机场,美国、中东、欧洲对此都非常谨慎。港口无人化后,通过电子化、信息化进行管理时,反恐任务就更加艰巨。通过集装箱进行走私(甚至偷渡),也是港口面临的一种风险,很多情况下还是要靠人来检查。如果完全自动化,安全风险就会提高,所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环节还是人与机器相结合最为合理。

"这是一个悖论,既有自动化、无人化的趋势,同时又要靠人工来进行检查。或许将来机器人的使用,会更多替代人工,但最终还是要靠人对他们输入编程,它带动的会是一个新的产业。"刘斌说。

据他介绍,现在港口的用工结构早已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多为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7-1-6 08:27:21 |只看该作者
智能化革命,必将对社会生产力带来莫大好处,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问题是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有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否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就会带来社会制度的变革。就像蒸汽机革命带来的是社会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革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05:02 , Processed in 0.017249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