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看待列宁的战时言行和斯大林的绝对化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18:54: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列宁十月革命后,因为资产阶级不愿意搞立宪会议,所以他主张赶快搞立宪会议,是为了推动运动,但是后来立宪会议结果显示这个选举有些仓促的,这个会议没有通过十月革命的政治要求,列宁就认为必须限制投票权(和资产阶级早期革命一样限制投票权),其实就是要限制在工人阶级内部,通过苏维埃民主来实现十月革命的政治要求,随着时期成熟,作为共产党政权,当然要主动放开选举范围,只是当时战争非常时期,列宁来不及做这个工作,斯大林上台,恐怕连苏维埃民主都逐渐被废除了。苏联的一党制确实是战争环境下的一时客观结果而不是列宁的理论主张,而到了斯大林,就是理论化了,当然在列宁当时,列宁在言论上为了反对资产阶级的进攻也讲了很多临时性的过火的言论,但是不是列宁的理论一贯立场。

就如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面对一个重病病人提出用猛药,然后其他会诊的医生都反对,于是老中医就说必须用猛药而且不能停,主要目的是强调,让别人无法反对,表达自己的坚决的意志,但是实际上病好转了当然要换其他药啊。

有人就是特别强调列宁非常时期的言行的绝对化,其实列宁当时面对的是血腥的反革命暴动,列宁在表达中的绝对化,是为了表达坚决的意志,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婆婆妈妈,左顾右盼,需要当机立断,这是猛药。

巴黎公社的失败,主要是敌人的强大,但是主观方面就是婆婆妈妈,把残酷的战时环境当作常规时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9 18:57:53 |只看该作者
下面的是陈独秀的言论吗:

一、史大林的一切罪恶,乃是无级独裁制之逻辑的发达,试问史大林一切罪恶,那一样不是凭借着苏联自十月以来秘密的政治警察大权,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不容许思想、出版、罢工、选举之自由,这一大串反民主的独裁制而发生的呢?若不恢复这些民主制,继史大林而起的,谁也不免是一个“专制魔王”,所以把苏联的一切坏事,都归罪于史大林,而不推源于苏联独裁制之不良,仿佛只要去掉史大林,苏联样样都是好的,这种迷信个人轻视制度的偏见,公平的政治家是不应该有的。苏联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后十年的苦经验,应该使我们反省。我们若不从制度上寻出缺点,得到教训,只是闭起眼睛反对史大林,将永远没有觉悟,一个史大林倒了,会有无数史大林在俄国及别国产生出来。在十月后的苏俄,明明是独裁制产生了史大林,而不是有了史大林才产生独裁制,如果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已至其社会动力已经耗竭之时,不必为民主斗争,即等于说无产阶级政权不需要民主,这一观点将误尽天下后世!

二、其余一班无知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更加把独裁制抬到天上,把民主骂得比狗屎不如,这种荒谬的观点,随着十月革命的权威,征服了全世界。第一个采用这个观点的便是墨索里尼,第二个便是希特勒,首倡独裁制本土——苏联,更是变本加厉,无恶不为,从此崇拜独裁的徒子徒孙遍了全世界,特别是欧洲,五大强国就有三个独裁。(所以东方需要民主,西方不需要民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第一个是莫斯科,第二个是柏林,第三个是罗马,这三个反动堡垒,把现代变成了新的中世纪,他们企图把有思想的人类变成无思想的机器牛马,随着独裁者的鞭子转动,人类若无力推翻这三大反动堡垒,只有变成机器牛马的命运。所以目前全世界的一切斗争,必须与推翻这三大反动堡垒连系起来,才有意义,否则任何好听的名词,如无产阶级革命、民族革命,都会无意的在客观上帮助这三大反动堡垒巩固及扩大势力。

三、近作根本意见,亦未涉及何种主义,第七条主张重新估计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及其领袖(列宁 托洛茨基都包括在内)之价值,乃根据苏俄二十年余的教训,非拟以马克思主义为尺度也。

四、列(宁)托(洛茨基)之见解,在中国之不合,在俄国及西欧又何尝正确。弟主张重新估定布尔什维克的论理及其人物(老托也在内)之价值,乃为一斑“俄迷”尤其是吃过莫斯科面(包)的朋友而发,在我自己则已估定他们的价值,我认为纳粹是普鲁士与布尔什维克之混合物,弟评论他们仍用科学的态度,并非任何教派的观点,更不屑以布尔塞维克正统自居也,鄙见很难得人赞同,来书‘布尔塞维克与法西斯为孪生儿’之说,不禁拍掌大悦!弟久拟写一册《俄国革命的教训》,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惜精神不佳,一时尚不能动笔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5-12-30 01:27:23 |只看该作者
是陈独秀晚年书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5 14:22 , Processed in 0.032441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