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7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种按劳分配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9:5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赤色飞蛾 于 2012-11-6 19:54 编辑

资本主义按资分配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不是同一个领域,一个是为了积累,一个是为了消费。但这两个不同领域在按劳分配里就可以重叠起来。按劳分配是按资分配与按需分配两个不同领域的交叠领域。这里指的按劳分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即按劳动成果分配。
说按劳动成果分配的按劳分配可以部分做到按需要分配,是限制在劳动力价值之内的,而其部分也可以做到按资分配,是由于劳动资本化,使按劳分配所得可以将生活消费部分扣除后去投资获利。这种按劳分配因此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它正是源自资本主义,且已经包含了对劳动本身的剥削,即劳动资本化。这种按劳分配,能够体现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自我积累能力。哪怕是劳动者自身,都能自我积累,成为小资产者。这种按劳分配是个人主义的,体现的还有资本主义的法权关系——劳动成果与劳动所得严格对等。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提的“资产阶级法权”,据其描述应当是私有法权或者资本主义法权,这是基于私有的和小生产的产权关系。其不尽人意之处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公有制本身相矛盾,公有要求按需分配,把劳动者的个体劳动视为社会生产总体的一部分,即公有制要求生活资料公有,共享消费,这同时就是按需分配,这一点随家庭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移而逐渐有了实现的生产力基础。且把服务视作生产,那么社会化大生产本身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展就在消灭所谓资产阶级法权。
这种按劳动成果分配的按劳分配,带有按资分配的部分性质,它是按劳动成果对劳动所得本身进行等级化处理的——价值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密度并不同。这是以价值密度为标准的所谓按劳分配,即以资本标准来进行的分配。等级化的收入分配,体现的是所谓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收入差别,简单劳动力收入就是能够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费用。。而复杂劳动收入是劳动力资本化了的结果。这里就包含一部分按资分配了。
按劳动成果分配的所谓按劳分配,实际就是真正的劳动无差别的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混合体。它的上端接着按资分配——如对冲基金经理们的年薪,是相当资本化的。它的下端接着基本的按劳分配——一无所有的简单劳动力。依照劳动耗费程度为标准的按劳分配与依照资本利润为标准的按资分配,在复杂劳动这里出现了交集——复杂劳动包含劳动资本化的部分,超出生活需要的需要投资的部分,但该复杂劳动的资本收入,遵循着按劳的逻辑——多劳多得,劳动耗费越大,收入越多。
资产阶级法权体系内,纯粹的按资分配与纯粹的按劳分配是截然对立的,这里纯粹的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对身体和精力的消耗为基础的分配。
纯粹的按劳分配,需要取消商品经济的普遍形式,各单位人员按照劳动消耗分配相同的生活资料。这在即便生产尚未全社会统一时也能做到。这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以此可以消除个人工资超出自身消费水平,形成投资能力,威胁社会主义经济本身。因为劳动耗费程度为标准,多劳多得,多劳者就已经没有时间进行投资进行个人积累了。虽然不能完全防止,但可以基本防止。
按照新劳动价值论体系,这种按劳分配才是真正的按劳分配——按劳动密度,而不是价值密度,即商品经济不充分发展的社会的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才能做得到,而依照劳动成果的所谓按劳分配,实际是多劳少得,少劳多得,全取决于劳动力本身是不是复杂劳动。
在商品交换还极为活跃,不同经济体尚未达到大致的生产统一时,那么真正的按劳分配是办不到的。依然会出现地区之间等等的分配差别。由于商品还在普遍交换,那么交换就是依照劳动成果进行的,那么这种生产方式必然决定分配方式,也得是按劳动成果分配。依照劳动耗费程度分配,只能在高度联系的大工业体系里推行,不过这是充满前景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被普遍限制,那么按劳动消费进行按劳分配就是可行的。以此也杜绝所谓复杂劳动要求高薪的资本主义现象。
从资本主义式的按劳分配直接向按需分配过渡,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本就存在复杂劳动特权的问题,这是资本的特权,资本与劳动是不谈平等的,那么要这样直接过渡就要遭到既得的复杂劳动者的强烈抵制,且有理有据要特权。历史的社会主义实践也表明,苏联等国发展七十年,也未能完成向按需分配的过渡,反而在资本主义式的按劳分配中出现了庞大的社会等级体系,所谓复杂劳动者的收入超出了自身的生活消费能力,继而就产生了个人投资能力——这成为苏联猖獗的地下市场经济的根源。历史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式的所谓按劳分配,即按劳动成果分配,是反动的,不会通往按需分配的,这里被掩盖的是剥削关系,即劳动的资本化这个剥削领域并未被发现——其他领域的剥削被消灭了,但劳动领域的剥削被保留了下来,那么这种剥削最终就要瓦解计划经济体系,重新回归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此扩大自身的投资领域,实现自己更彻底的资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过渡,需要顺畅的理论逻辑。而按劳动成果的所谓按劳分配,顺畅的逻辑是只有拉大收入差距,进行物质刺激,才能提高劳动积极性,这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必然要形成个人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念。崇尚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拜金主义必然日渐萌发并发展起来。这天然地就是向资本主义靠拢,而按需分配是在这种逻辑下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为物质的个人利益刺激的积极性发展起来,那么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的积极性就要衰退下去。这是强化资产阶级法权——物质利益刺激,是让交换对等的关系更加巩固下来。根本再也谈不上让这种对等关系消亡。更何况复杂劳动者有拿高薪的特权,以此显示自己特权的社会地位,他们也是绝不会放弃这种特权优势的,拒绝按需分配这种体现不了其特权要求的分配方式。
按需分配不能一步做到——即便生产力条件足够,因为这要求巨大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那么还是需要一个过渡——即以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过渡,依照劳动耗费程度进行分配,这是相对更加公平的分配——不会出现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分配差别,没有形成特权的基础条件。那么人人才是平等的。虽然资产阶级法权依然还在,但这也起不到形成个人特权观念的反动作用。投资进行个人积累也是办不到的。这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才能克服收入差别,消灭资本剥削,在这种劳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谈按需分配,且没有阻止它实现的特权势力。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这才有顺畅的过渡逻辑,这才能真正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价值观,这种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就杜绝了物质刺激,在全社会形成集体的价值观念——人人平等才能产生强烈的相互认同。
只要是社会主义革命,就应当做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依照劳动耗费程度分配,干净彻底地消灭剥削。否则保留资本剥削的按劳动成果分配的制度,如苏联等,仅仅劳动力方面的剥削事实就说明其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不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性质。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谈不上避免资产阶级法权,也避免不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提到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弊端。但马克思未能预见到的资产阶级法权弊端却能够避免,如劳动收入等级化,劳动资本化剥削等等。
马克思没有正确认识到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关系,而这在《哥达纲领批判》里体现得很明显,他直接承认必须按照劳动消耗程度来分配——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认为资产阶级法权存在在对生活消费资料分配的不平等——个人获得的仅仅生活消费资料,那么这里指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但资产阶级法权问题更广得多,他同时是支持按劳动成果分配的,即资本主义按劳分配,这就出现了严重矛盾。不过马克思指出了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这才在总体上正确。


原文地址:http://page.renren.com/601271422/note/88012708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2-11-6 19:54:40 |只看该作者
而后来者,如毛泽东或张春桥等人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时,他们的认识同样是局限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等级化的体系,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不能消灭就是维护这个等级体系,显然这就不是以劳动耗费为基础的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法权。他们的认识都存留在经验层面上,马克思本身的错误也误导了毛泽东等后来的革命者。没有看到按劳动成果分配的所谓按劳分配的资本主义性质——不能自动走向按需分配。马克思提出的“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被其理解为了“保留等级分配体系",背离了劳动耗费的劳动价值论基础。毛泽东,以至于马克思,都未能对按劳分配本身提出更进一步的认识——划分两种性质,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之所以没能有正确认识,这是建立在对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关系没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由此,基于对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正确认识,即明确了按劳分配的两种不同性质,区分出了哪个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那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之一——实现按劳分配,就是实现依照劳动耗费程度的按劳分配。要对资本主义下成长起来的按劳动成果分配进行彻底否定。

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是革资本主义性质按劳分配的命。这将能更加促进生产力发展,节约劳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让生活服务业等都社会化了,这就孕育了按需分配的基础。未来的社会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未必就是纯粹的按劳分配的,而是两者并存,按劳分配不断被按需分配取代的社会——不再存在地下市场,这常常被用来诟病计划经济本身的问题,市场经济的优越,现在应当明确了,这种地下市场就是资本主义按劳分配的产物,是能彻底消除的,哪怕生产力水平比苏联更低些。能与按需分配和谐共存的只有依照劳动耗费衡量的按劳分配。文革表现了要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与等级化的资本主义按劳分配的对立,迟迟消灭不掉。而资产阶级法权也是不必急于克服的,毛泽东和张春桥等人均吧资产阶级法权当做了等级化的资本主义按劳分配本身,这是错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2-11-8 16:23: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2-11-8 16:32 编辑

我反复思考,感觉把复杂劳动者说成为对其他劳动者存在剥削剩余价值的说法不妥
复杂劳动者的收入(工资)依然是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其劳动力的价值
因为他的费用大,所以收入高,比如爱因斯坦肯定不是一个资本家,但是其收入肯定比其他体力劳动者的收入高,但是我不认为这里有剥削存在
比如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即使是相同劳动也收入高,但是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被隔离后,在美国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导致的,不是美国的工人对中国工人的剥削。
而所谓的基金经理不能算作复杂劳动者而是投机行为,是资本投机行为,其可能大亏也可能大赚,这是资本逻辑。
在国企那种凭借权力而获得的高收入高官也不是复杂劳动者,而是官僚主义者
这里存在租的问题
劳动者之间的复杂和简单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会很大的。即使一个单位的不同层次的工人,他们的收入相差倍数平均来算不会太大的。一般经理的收入也不过是一线工人的5倍左右,真正的差距还是来自资本的所有权,社会现象的分析必须遵守大数定律,必须统计上有意义的,个别经理的奇异的高收入不能说明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12-11-8 17:50:41 |只看该作者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12-11-8 16:23
我反复思考,感觉把复杂劳动者说成为对其他劳动者存在剥削剩余价值的说法不妥
复杂劳动者的收入(工资)依然 ...

五倍,已经太多了。生活具有特权,那么按需分配必然遭到抵制。
即便是文革时代,要巴黎公社原则,也没敢完全触动管理者的分配特权。单一个官僚主义者的解释是不够的。也得明确其资本化的属性。管理者应当比普通劳动者所得更多——技术上说,管理也是套学问。是技术工种的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应当是一贯的——从资本主义的解释到对共产主义的经济解释是一体的。如在按需分配中,劳动所得与劳动效率不对等,必须得到解释。社会主义内,按劳分配不能创造收入等级,还是应当换套衡量标准——即按身体耗费程度分配才最合理。否则未来即便出现社会主义,依照劳动效率,也要形成等级化的社会——避免不了高等级者的特权。
社会主义革命,依靠的是底层的劳动人民,而在革命成果的分配上,依照劳动效率分配,劳动复杂程度分配,他们就又是获益最少的人。要实现劳动平等,真正多劳多得,那么就应当视劳动耗费身体的程度为标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应当为社会等级化在社会主义里找寻其存在合理的理由,这如同是找剥削合理的理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2-11-8 17:57:54 |只看该作者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12-11-8 16:23
我反复思考,感觉把复杂劳动者说成为对其他劳动者存在剥削剩余价值的说法不妥
复杂劳动者的收入(工资)依然 ...

复杂劳动者收入高,在资本主义下能得到合理解释,其劳动力价值里已经包含了资本化的成分,其劳动力生产付出的教育费用,是能连带利润赚回来的。
资本主义下复杂劳动者收入高,不代表社会主义下能收入高,首先就是教育免费,那么其资本化的条件就没有了,再凭空给其获得高等级收入的特权,就是纵容其剥削了,成为无需教育费用投入而一本万利的买卖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能形成,因为不会有普遍的商品交换——简单的商品交换形不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就不能由市场自动调节,而是应当依照劳动耗费直接规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2-11-12 09:31: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2-11-12 09:35 编辑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2-11-8 17:57
复杂劳动者收入高,在资本主义下能得到合理解释,其劳动力价值里已经包含了资本化的成分,其劳动力生产付 ...


学习的过程呢?有些人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如何按劳动耗费
天生的聪明才智要不要承认,比如爱因斯坦
在共产主义还没有到来之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主义是反对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上的剥削和压迫,肯定勤奋和努力工作奖勤罚懒,不仅是劳动过程也对劳动能力(学习过程)
这种按劳分配不会导致贫富悬殊也不会导致个人积累用于投资剥削压迫他人,仅仅体现你提供给社会的拿回来自己消费而已,劳动者 在经济上受劳动工具即一切生活源泉的占有者的支配,乃是一切奴役形式——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要消灭这种受劳动工具即一切生活源泉的占有者的支配,同时消灭任何积累用于成为一切生活源泉的占有者来压迫剥削他人,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满足人民的基本优先级需要的情况下承认劳动能力和劳动耗费(就是劳动收入的差别)是必要的

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工人的解放斗争决不是要争得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得对人人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劳动者 在经济上受劳动工具即一切生活源泉的占有者的支配,乃是一切奴役形式——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 乃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工人阶级的解放既不是某一个地方的任务,也不是某一民族的任务,而是包括一切存在有现代社会的国 家的全社会的任务,是一个只有通过大多数先进国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相互协助才能加以解决的任务。” ————————节选自《国际工人协会章程》(1864年10月) 卡尔.马克思拟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2-11-13 13:41:21 |只看该作者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12-11-12 09:31
学习的过程呢?有些人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如何按劳动耗费
天生的聪明才智要不要承认, ...

任何时代都有不好好学习的人,学校里对于学习好的会待遇特殊化吗?现在是,不过过去不是。好学生与差学生要一视同仁。
同一劳动,要实现熟练劳动需要一定时间,或者说实习期,时间并不很长。经验总是逐步积累的。好枪法的人是不是应当在革命军队中享受物质方面的特殊待遇?过去也从未有过,但这不影响其战斗的积极性,反而是培养集体意识。他若为了保护自己的待遇特权拒绝向其他人传授经验,这才是棘手的问题。
天生的聪明该承认,但这不是分配的依据。马克思聪明,但一生贫困潦倒,这影响了其创作积极性的发挥了么?承认聪明才智,他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进行权限更大的社会工作。但同样不代表要有特殊待遇。否则按需分配如何实施?永远有才智超群的人。
工业化时代,若说资源匮乏,这不符合事实。这个时代的生产已经足够保持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高度。
公有制即经济民主,经济民主的基础是经济平等,经济平等若也做不到,那么公有制没有巩固的基础。劳动者就没有自发的积极性。物质利益刺激,只能让资产阶级法权更加强化。暂时做不到高级的经济平等——按需分配,但起码应当做到基本的经济平等——即按劳动耗费分配,而不是按资本主义的劳动要素分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2-11-13 19:57:31 |只看该作者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2-11-13 13:41
任何时代都有不好好学习的人,学校里对于学习好的会待遇特殊化吗?现在是,不过过去不是。好学生与差学生 ...

原始社会是平均主义
熟练劳动主要不是简单劳动的熟练化,如果是这样,却是一段实习期就可以了,很多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学习带来的劳动能力的提高,如果说学习也好劳动也好都成为了第一需要,那么按需分配是完全可以的,关键是在学习和劳动成为谋生的手段的时候,学习未必是作为一种第一需要的情况下那样是一件乐趣的事情,读书可能是一个和劳动一样是一件很耗精神的苦差事,在谋生的条件下,劳动是为了得到自己生活所需,所以能带来劳动积极性的并要求承受“苦差事”的学习和劳动可能有必要承认其不同努力可以带来的物质的差别,这里不存在压迫和剥削的关系,在劳动还不是第一需要的情况下劳动(包括学习)需要一方面是自制力,一方面是民主产生的劳动纪律、
马克思的举例恰恰说明不按照人的劳动和人聪明才智而获得物质利益(在谋生条件下)是错误的,马克思的情况恰恰反映了资本主义下收入主要来自资本和运气(租)而不是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连马克思这样的人都贫困潦倒。
经济民主主要体现的是人(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所有制结构性位置的平等),劳动者不受生产工具的占有者的压迫和剥削。
共产主义不是利他主义也不是利己主义,而是在充分全面发展自己的同时全面发展他人,就是人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是自己全面充分发展的条件,在这个时候劳动(学习)成为第一需要,人们是按照兴趣去劳动和学习,两者都不是负担,恰恰是自己乐事,这事人人因为自足而有余来提供给社会,给予社会恰恰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这时就不存在物质利益原则和劳动纪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2-11-13 21:20:41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主义是要摆脱异化劳动,就是你越劳动你越不自由,在资本主义下,你越劳动,你越加强你的剥削者压迫者的统治力:资本。
共产主义不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不再有道德,利他主义是宗教说教,不是共产主义的依据,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主张牺牲任何人包括自己和他人,而是成全任何人包括自己和他人,人不会因为你向社会索取而导致他人不足也不会因为你给予社会而导致你自己不足,共产主义是人人包括自己和他人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而剥削社会如资本主义就是让工人劳动者牺牲来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劳动者民主方式来控制经济社会的运行而不是靠道德,民主发质是社会主义的内容,任何人不能逾越,所以个人积累趋向投资恢复剥削压迫投机关系式不被法制认可也是在民主控制下的,在公有制计划经济下,首先按劳分配的结果不可能有可以压倒公有制计划经济的投资性积累,其次也是不允许任何背离公有制计划经济的恢复剥削压迫关系的行为存在的。
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不是靠道德不是要人利他而是靠民主法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6 08:26 , Processed in 0.016828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